トラッシュバスケット・シアター

出版时间:2001  出版社:角川文庫  作者:岩井俊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映像作家・岩井俊二のルーツを探る初めてのエッセイ集
「キングコング」「東京日和」「小さな恋のメロディ」…剣道部の落ちこぼれだった岩井少年が、独特の美学を持つ映像作家になるまで、何をどう観てきたのか。「ダ・ヴィンチ」に連載されていた初めてのエッセイ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トラッシュバスケット・シアタ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3条)

 
 

  •     此书内容的背景大约就是《燕尾蝶》从筹拍到成片期间。
      对这部电影有好感的人推荐购买。
      另外最重要的是这书里讲述了很多岩井俊二导演年少时和大学生涯中
      和电影的种种缘分,看完不免对他是一个披着小清新外衣的CULT片导演这个想法更加肯定。
  •     
      
      很多人知道岩井俊二。。。
      一般是从《情书》开始。。。
      到《华莱士人鱼》被震撼。。。
      而从《凤尾蝶》开始上升到另一个层次的喜爱。。。
      甚至还有一本书专门写岩井俊二的。。。
      叫做《喂!岩井俊二》。。。
      
      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
      会知道另一个岩井俊二。。。
      是作为导演的岩井俊二。。。
      
      但坦白地讲。。。
      看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就是。。。
      简直就是一个导演的任性之作。。。
      特别是从“后台手记”里面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本文章的合集。。。
      这些文章发表在日本《达芬奇》杂志上。。。
      而这些文章的大部分是在岩井俊二拍摄电影的空闲时间写的。。。
      为什么不能专门找出时间来写呢????
      
      不过。。。
      至少还能感受出来。。。
      小说之外的岩井俊二的风格。。。
      也能了解到一些。。。
      岩井俊二小时候的习惯
      比如一直保持到现在的购买《少年JUMP》。。。
      
      或许岩井俊二在小说中给了我们太多幻想。。。
      当这本书比较真实告诉我们岩井俊二这个人的时候。。。
      反而有点难以接受了。。。
      毕竟用想象力塑造一个人很容易。。。
      面对真相很难。。。
      
      期待大陆引进岩井俊二的新作《吸血鬼》。。。
      
      
      
      
      
      
  •     在一个落雪的上午,笑着看完岩井的随笔。之前看他电影时,总以为岩井是与我年纪相仿的导演(顶多是七几年的导演),对于青春祭奠那么有共鸣,以至于在上了大学后看过《四月物语》不禁后悔早生了两年,也许就能鼓足勇气重新面对不同的人生。
      这几篇随笔是岩井应大学同学的邀请,连载于杂志上的。虽说是写电影有关的题材,但是因为电影在岩井的人生时光中,无疑比重是最大的,所以才有那么多有关电影的描述,但看下来,多是给他印象深刻回忆的日记吧。
      随笔写于96-97年。啊!现在是2013年,16年后的一个清早,弟弟的电话吵醒我,嘱咐我今天不要特意跑到西边看她刚出生的女儿了,说外面已经下了大雪,开车路滑。我还神智不清,用沙哑的声音约他改天再去,特意问了姑姑在这里陪他们多久。
      放下电话,我才失落的意识到:”啊,其实我是渴望见到从家乡赶来的姑姑吧!“人在难过的时候,总是想见到亲人,就像小时候受委屈时,能有一个平时不常见,却因为血缘关系,无由的安慰你的长辈。
      岩井的文章里也尽是回忆,多是关于年少时那些真实的触摸到,却又看不见的黑暗角落,人生的乐趣就是用年龄换来的手电筒,逐个照亮那些黑暗的角落,不禁会发出“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哎,怎么会是这个样子!”的感叹。
      垃圾是不能再使用的东西,垃圾就是时间的产物,我们以往的记忆,或美好,或恐惧,或不解,不经意间都成了垃圾。借岩井的手电筒,翻一翻自己的垃圾筐,因为我也想挠着头,大笑着说:“啊,原来当初那些荒唐的事情竟然是这样啊!”
  •      《情书》趣事
       已经想不起来第一次看《情书》具体是什么时候了,但清晰的记得初三时陪同学去买DVD他挑中《情书》时我不解的质疑他的选择,最后不情愿的出了一半的钱一同买下了它。
       很久以后我才看这部电影,是那位朋友给我那张我们一起挑选的DVD,还对我滔滔不绝的阐述了电影的感人,之后我的确如他所愿的爱上了这部电影,可我总觉得他比我更爱这部电影。随后我开始如同传销一般对周围的朋友推荐这部电影,而那位一同买DVD的朋友只身去了日本。
       有一天在网上看见了他的留言和他发来的照片,他去了小樽,看了雪山,他告诉我那里很美。
       至此我总一谈到《情书》就流露出一种无比矫情的所谓浪漫气质,无论如何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弥漫其中的特质,也是必不可少的气氛。的确,可能每个看过电影或者小说的观众对此都不会有太多的争论,可是前些天无意中翻到了一本岩井俊二的随笔集《垃圾筐电影院》,其中有些与《情书》这部电影似有若无的趣事,倒是为那种气氛增添了几分啼笑皆非也好,贻笑大方也罢的趣味。
       《情书》与《金刚》
       无论怎样富有想象力的人也不会将《金刚》与《情书》这两部电影联系在一起,但事实却就是如此,岩井俊二在《垃圾筐电影院》中的一篇文章最后写道:“说起来,电影《情书》的缘起就是那部《金刚》。”
       当然不是一个大猩猩让岩井俊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浪漫情怀,事情是由于,岩井俊二中学时的冬日,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看电影《金刚》,冬日的早晨,路面上结着冰,路面很滑,岩井俊二追赶已经启动的公交车,由于用力过猛脚下打滑,摔倒在路边的积雪上,被来不及停下的公交车重重的压到了脚。结果《金刚》没有看成,倒是去了医院,而且之后的一段时期也只能在家休养。
       却在有一天岩井俊二收到了全班同学写的慰问信,茶色信封中塞得满满当当的全是同学们写的慰问信,后来岩井俊二把这些信搁在了抽屉中,直到十多年后,这些信等来了再次开封的机会,那时候岩井俊二正打算写一部电影,想起了那个茶色信封,他迫不及待地打开抽屉,拆开信封,看着慰问信中女生认真的笔迹和狐朋狗友的涂鸦,思绪万千,追忆过去,就在那一刻,岩井俊二有了一个关于“信”的设想。
       事情讲清楚了其中的来龙去脉是可以理解的了,但我想或许这其中曲折的故事渐渐会被我这样的读者忘却,结果就只记得那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说起来,电影《情书》的缘起就是那部《金刚》”。
       《情书》与《天堂电影院》
       在书中另外一篇文章中,岩井俊二讲了一个自己的“天堂电影院”的故事。
       在岩井俊二拍摄《燕尾蝶》的时候,接到了叔父的讣闻,小时候叔父在一个港口小镇开了一家电影院,岩井俊二经常去蹭免费电影看,而那家电影院后来也是在一场火灾中消失了,不复存在了。在电影院渡过了少年时代的少年如今成了导演,在工作中接到了旧时影院主人的讣闻……“这简直就是《天堂电影院》嘛。”
       显然日本的“天堂电影院”不如意大利的《天堂电影院》那样浪漫戏剧,因为现实和电影还是有些许的差别的,结果在岩井俊二回老家奔丧时也的确没能像《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那样收到叔父遗留下来的胶片,但听到深受叔父疼爱的小侄子告诉岩井俊二,叔父非常喜欢《情书》,岩井导演十分开心。
       就这样,在导演心中《情书》又与《天堂电影院》联系在了一起,这些可能本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小事儿,如果导演不说,或许观众永远不会知道。
      
       《情书》与《非诚勿扰》
       我并非是要阐述什么“蝴蝶效应”或者必然联系所导致的结果,我只是觉得《情书》这部寄托了许多观众许多情感的电影,缘起是有些荒唐的,缘灭是那么亲情的,我喜欢导演告诉我的这些故事,让我觉得《情书》这部电影更加的丰满立体了,而相信以后我再向人推荐这部电影时,也会告诉我的朋友有些有趣的故事。
       或许每位观众自己也有与《情书》有关的故事。可能是在KTV唱《童话》时,忙不迭的向在座的朋友介绍MTV中的《情书》片段,而在座则随声附和着“哦”或“原来如此”后就着急地不耐烦地问:“过不过啊?”;也或者有朋友用《情书》的桥段在还书时,在书中夹上一幅女孩的肖像,即使结果只是受到那女孩的一条“画得还行”的短信就不了了之没有后文了;也可能就像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与《情书》有关的趣事,迫不及待的告诉别人,可能只是换得那人反问:“《情书》是什么?”
       总之,这些可能不甚有趣的趣闻就像《情书》这部电影一样,有着淡淡的情调,有所共鸣的人无需我们多言,点到即止便足可心领神会,我那位在日本的朋友如果看到这篇文章,我相信他会明白这些趣事的趣味,也会领会我对他的感谢和祝福。
       好久没有见到我那位在日本的朋友了,他就在离小樽不远地方,或许不等他回来,我就想去找他叙叙旧了,让他带我去趟小樽,逛逛北海道,似乎有点《非诚勿扰》的意思啊,我需要去忏悔什么吗?
  •     1.<心之王国>
      国王全身赤裸,手里只拎着一个鸽子笼。
      ——“这就是电影的最后一幕。”
      因为戛然而止的结局,所以想看。
      但其实不用,有岩井桑的文字就好了。
      如果说,不知道名字的电影能在心中无止境地回放结果成为永不完结的电影,
      那文字版的电影,说不定就是一首最天真又最意味的童话诗,
      余下空间来想象,也不赖。
      
      2.<异形魔怪>
      几米说,看了一场看不懂的电影,四处张望,发现别人专注而陶醉,才忽然明白孤独是什么。
      其实哪有那么严重。
      被推荐一部“很好笑”的电影,看后发现真的很好笑,于是四处推荐,“可是,狂笑得要打滚的经常是我一个人”,
      也很好嘛,私家珍藏。
      这么说的话,最近要推荐的电影绝对是<弯曲吧!汤匙>。恩是这样没错。
      
      3.<父亲在世时>
      想看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了。
      用五年更新一次的护照照片平铺在桌子上,由此串联起的人生,其实也很有趣。
      “将人生中最残酷的部分超然地拍摄出来,才更现实,更令人害怕。”
      反正是简简单单的事,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开开心心地表达出来就好了。
      
      4.<ACRI>
      这篇很有趣。
      “人类只是连赤裸裸地周游日本都办不到的动物”
      以及,“金钱也是人类广义上的房子”——没有金钱便寸步难行,
      人啊,有什么可得意的!切。
      
      5.<最后一集>
      一直买的漫杂突然停刊了,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所以感同身受。
      但这么不靠谱的让人目瞪口呆嚷嚷“这也可以啊?!”的告别方式倒也不坏,
      至少,都快十年了我依然记得它,不久前还说起过“当年那个<XXX>怎么出着出着就没有了啦?!”
      “永远不会结束的动画”才最可怕=。=
      于是万年小学生柯南啊,U赢了。
      
      6.<两小无猜>
      有关天真,有关孩子气。
      是不是只有孩子才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朋友?——“绝对是朋友!什么女人什么烟火,谁要去看!”——好帅气!
      很多很多年以后,“什么事都没有的日子”会成为“想留在心间、难以替换的日子”的。
      
      番外——
      “这部电影中,导演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恩以我与岩井桑的一面之缘来说,他可能还真是没想表达太多的那类人Orz
      于是,想太多的可能只是你……
      恩所以说<吸血鬼>里边的白气球——“我要是想表达什么我会写在上边的”,
      没错,这是原话。
  •      说起岩井大人,我想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眨着一双星星眼,崇拜得的五体投地。每每沉浸在他的影像世界里,我就会忘记了时光的流逝,在光影交错之中醉心于岩井大人精心编织的真真假假的故事中。他的大部分电影我都看过,甚至看过他亲自上阵的《式日》,我也在心里悄悄的勾画出一个属于我一个人臆想的岩井大人:似乎,有那么一点严谨到不苟言笑,应该也会小文艺小清新吧,有点水瓶座的古怪,让人捉摸不透——总之就是个各种矛盾和谐统一的存在体。不管怎样,他的大部分作品深得吾心,有那么几部真的是百看不厌:一个人縮在黑暗的角落,捧着一杯冰凉的水,看着闪烁不止的屏幕,我以为是莫大的享受。
      
       因此,对于新经典出了这本新书,我自然心心念念想弄一本回来看看,尤其是看到对岩井大人并不熟悉的小米已经在各种吐槽,我就更是牙痒痒。幸好新经典也有活动,我就抱着一定等不到馅饼儿的想法凑了个热闹,没想到,生平从来吃不到免费午餐的我也突然幸运了一次:)当然,最后真正拿到这本书还是费了不少周折。不管怎样,能免费拥有这样一本偷窥岩井大人观影世界的小书,我已经很是满足并欣喜异常了。顺带,谢谢新经典文化,做个小小的宣传。
      
       虽然是素来仰慕的岩井大人,翻看到第一篇《德古拉》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微笑了一下:我也喜欢吸血鬼的故事,读过原著,看过至少两个版本。不过,我可没有像岩井大人那么害怕,收集大蒜和十字架,看起来是那么的孩子气——或许是因为我读到德古拉伯爵的时候已经年纪不小了,已经可以很无畏的行走在各种鬼神之说当中。不过,这样一个孩子气的岩井大人可是绝对打破了我对他的无限崇拜呀,嘻嘻。这种打破还体现在他诙谐的比喻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瞬间感到一阵头晕。Media Match是人?这让我有种原以为是机器人的福音战士忽然开始吃使徒的感觉了。”(P34)天哪!这……这是岩井大人说出来的话咩?!福音战士吃使徒!!!当!!!!这一霎那,我和岩井大人的同步率突破400%,我完全可以深刻理解他的震惊,哈!岩井大人的淘气还在于模仿了他不喜欢的电影评论家。在《异性魔怪》一文的最后,有他对于当时还在制作当中的《燕尾蝶》的无情批判——或许说是自嘲更合适一些。最后那句“……应该禁止他们拍摄电影。日本电影的低迷状况仍将持续。”看着有点好笑,又有点小感慨。岩井大人很犀利,我第一边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果真被“圆都”和“圆盗”搞混了;中英文混杂也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困惑;出场人物也不是一般的多……可是,这些都只是片子的小瑕疵。深埋在其中的思考和深邃,是不会被这些外在所剥夺。正相反,这些无奈的自嘲倒让岩井俊二这个作者和导演的形象丰满了起来。书里面,还有很多片子不为人知的花絮,比如《梦旅人》、《鬼汤》,而最多的是《燕尾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透过这本书,我仿佛可以触摸到岩井大人思想。
      
       然而,这种“打破”是有条件限制的。看到EVA那段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引得坐在笔记本前的小乖回首观望。(咳,这TMD不是秀幸福啊秀幸福!)试想,如果没有多年前,我爱屋及乌多看了几遍EVA(新世纪福音战士),那么我对于岩井大人这个笑话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更何况,整本书都在谈电影,如果对于那些影片完全陌生,该会少了多少乐趣呀!不知道《德古拉》,不知道《梦旅人》,不知道《天堂电影院》,还有那些著名的《两小无猜》、《沉默的羔羊》等等,看这本书几乎就要不知所云了。而事实上,岩井大人和一般影评完全不一样的解读正是建立在对这些影片的熟知上。比如这部《天堂电影院》,请允许我剧透一下。当年我在一片漆黑中跟随着小多多一起长大,一起缅怀过去,唏嘘不已;而昨天,我完全可以理解岩井大人版本的《天堂电影院》,虽然年幼的他对于电影完全没有兴趣。事实上,在别人的作品中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内容,真的会让我大喜过望。
      
       除却电影积累,对于整个行业有所了解,也会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岩井大人轻松突破临界点。看到岩井大人一本正经算各种预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和狗狗两只三脚猫去拍所谓的独立短片。我们虽然不至于捉襟见肘,但也是这样小心翼翼比了又比,租个房子跑了一下午。虽然拍得很辛苦剪得很辛苦,虽然我总觉得拍得很烂,但……总算,嗯,有点小成就感吧。说到剪辑,那就是更加有意思的东西了。真没有想到,岩井大人的《Undo》(《爱的捆绑》)竟然是日本第一部AVID作品呢!!!(AVID是类似于Adobe公司出的Premiere非编(非线性编辑)软件)真是让人兴奋的消息啊!当年学AVID的情景又历历在目了。不过,电影胶片也方便用AVID来编辑咩?好吧,我应该相信非编的强大功能。虽然说现在看来,非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不过,在1994、1995年左右时间就可以做出像《情书》一样的作品,还真是不容易呐!(这……这是我的说话风格么?!摔……)
      
       尽管整本书的风格都很轻松,但岩井大人也涉及到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虽是一笔带过,却不容忽略,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反派相对论(P117)和电影对青少年的影响(P123)。不同于传统方法解读《沉默的羔羊》,岩井大人提出了反派的对比。在他眼中(用英语也就是Accroding to Iwai,咳~),反派角色“就是破坏和平的家伙”;然而呢,“反派角色这人物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是存在反派角色这个视点”,而且这个视点还不停的变化,“是善是恶逐渐分不清了”。在《沉默的羔羊》中,野牛比尔是反派,汉尼拔博士也是反派。在野牛比尔被绳之以法以前,他是最大的反派;汉尼拔博士反倒是追逐比尔的一线希望。而在比尔被克拉丽丝击毙,汉尼拔博士顺利逃脱之后,后者则成了大反派。这样一种打破常规的解读让我这个小土鳖登时眼前一亮!我们的课堂往往更注重于蒙太奇手法,更关心打光和机位,却忽略了最基本的故事性——这或许也正是这几年国内很少出好片的原因之一吧。
      
       而电影和青少年犯罪这个永恒的话题,在岩井大人这里也并没有完美的解决,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改过的一篇关于“是否应该限制艺术创造者的自由”的文章。第一次看《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又名《青春电幻物语》)时候的不适和震惊现在仍然残留在我的脑海,它有没有和《燕尾蝶》一样都被归类成R级呢?最好是,不然让那些初中生看到,不知道多少人会变成莲见和星野那样的孩子呢。不过,岩井大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淘气,他说,若是有人因为看了《情书》(大部分场景拍摄于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而去冰上滑行,导致摔死,“我和制作方也只能道歉,说对不起了。”本来是很凝重的生死话题,在这个结尾里却有了一丝戏谑的意味。
      
       共八万字的精装小书,价格亦不便宜。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看过的另一位日本导演的传记《蛤蟆的油》,来自人称黑泽天皇的黑泽明。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价格和这本《垃圾筐电影院》一样。因为都是大师的作品,读它们的时候,我常常会抱以一种仰望的态度,而事实上,读着读着我就会放下心来,甚至还会这样感慨“原来他们也是普通人呐”,或者“啊呀,这种事情我也遇到过!”“好蠢!”或许,他们在电影世界里是独霸一方的王者;可在生活面前,都是怀着纯真的小孩子——而这样纯真的心却是最难得的。用两个月前,我总结岩井大人影片的那句话作结吧:“我喜欢这个导演,仰慕他的才情,迷恋他的影像,就是这个样子。”
  •     喜欢一个人到什么程度才会爱屋及乌地喜欢他的所有?对于岩井俊二,我一直是喜欢的,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电影。记得很多年前唯一一次买过两张盗版碟,其中一张就是岩井俊二全集。正是因为喜欢,之后也买过读过他的很多书,但始终认为,他的文字比不上他的电影,那么唯美,那么残酷,那么细腻,那么精彩。
      
      可能因为太喜欢,所以才更挑剔。无论是《情书》还是《燕尾蝶》或者《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读来始终觉得文字太单薄,情感也不够。个人觉得他比较好看的一本小说,是《华莱士人鱼》,相比起那些,这应该是最默默无闻的。
      
      看到这本《垃圾筐电影院》,首先是被书名吸引,一下就联想到了《天堂电影院》,这是我最爱的电影之一,这部电影在本书中也被作者提及;然后就是岩井俊二这个名字,即使是现在早已不在青春的我,这个名字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的,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到《四月物语》、《花与艾丽丝》,以及《情书》和《旅梦人》,我最喜欢的始终不是那让多少少男少女折腰的藤井树。
      
      听一个导演聊电影,这绝对是件吸引眼球的事,更何况这个人是岩井俊二。作为一个热爱电影,又喜欢岩井俊二的影迷来说,更是不容错过。好奇这样的大导演是看着什么样的电影长大的,想知道这个拍了这么多青春电影的大师自己对于电影的品味又如何呢。这也算是每个人的猎奇心理吧。
      
      由于这本书是一部专栏文字的合辑,所以显得十分琐碎和随性,关于电影,幕后,还有花絮,读到的都是最真实的岩井俊二。完全不同于他电影里的忧郁、残酷、沉重,甚至压抑,这本书读起来无比轻松和愉悦,感觉是一个老朋友在讲述他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整本书中作者提及的电影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天堂电影院》和《两小无猜》,这两部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电影。两部都与童年有关,前者是在太出名太经典了,所以我想说说后者。这部英国版的《两小无猜》名声上可能比不上法国版的那部,但这真的是我的大爱,英伦范的萝莉和正太们,BeeGeese的经典配乐,以及超美的景和光……那是一个多么有趣又美好有趣的童年啊,这才是真正的两小无猜嘛!
      
      每个热爱电影的人一定都有一个自己的电影梦,大导演也不例外。我想,岩井俊二能拍出那么多经典的青春电影,与他自己那颗年轻的心是分不开的。从他的文字,以及他对于电影私人的喜好,都让人感觉他的心和他的电影一样年轻。所以可以继续做梦,继续去完成一个个美好的电影之梦。
      
  •     随着九十年代日本电影的复苏,一批批日本中青年导演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岩井俊二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虽然他身为职业导演,但也由此衍生出作家、编剧、制作人等多重身份。
      
      岩井俊二最著名的电影作品是《情书》,后来也陆续拍出了像《燕尾蝶》、《四月物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许多优秀作品。在中国,他的粉丝遍布港台、大陆。我看岩井俊二的第一部作品是小说《情书》。这个机缘很奇怪,我是因为作家岩井俊二才认识电影导演岩井俊二的。当时唯一的感受是岩井俊二的小说真特别,并且不那么好读。他在写小说的时候心中都有预设了一帧帧画面,像镜头的位置、推移,因此它的小说画面感极强,读者需要有相当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行。可能也因为这些与电影有关的小说作品,岩井俊二也被誉为“映画作家”。
      
      当时受到了小说《情书》故事情节的吸引,立马找来了同名电影。这部催人泪下的电影可谓风靡亚洲,也奠定了岩井俊二的地位。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爱的是《四月物语》。恬淡的画面,抒情的镜头语言,勾勒一幅动人心弦的都市风景。这部电影并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情节,但是零散的叙事风格使它像一篇精致的散文,直达观众内心。许多年过去,我的心中依然有一把大红伞挥之不去。
      
      我很好奇这样一位导演,伴随他成长的电影履历究竟是怎样的。就像我们看完岩井俊二的作品后挥之不去的大红雨伞、对着雪山呼喊的女主角等这些画面一样,在岩井俊二心中也有类似的画面。他在《垃圾筐电影院》中提到了童年时期为之着迷的怪兽电影、德拉古吸血鬼。说来好笑,岩井俊二在书中说了很多奇怪的电影,他并不像许多电影人那样一说起电影来便正襟危坐信手拈来诸如希区柯克、新浪潮时期的大师等。他自己也戏称本书是一个垃圾筐电影院,装了很多其他电影人不屑的作品。
      
      怎么能够说这是一个垃圾筐呢?岩井俊二在自嘲罢了。在这本专栏集结的小册子里,他明显表达了对日本国内电影监查制度的不满,甚至责备了那些保守派电影人士阻碍电影发展。无论哪里,都存在着这样的机制,他们大刀阔斧毫不留情剪掉或者禁止他们认为不妥的电影,绑住了电影的双脚,限制了创作者们的步伐。
      
      岩井俊二试图在《垃圾筐电影院》里告诉我们,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电影,或者他连名字也不能记起,但是只要有一个情节、一个镜头能留在观众的心中,这就够了。他许多作品的创作灵感,不也有些源发于此吗?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位影迷,他热爱电影,也乐于分享。这位疯狂的影迷学生时代还为了赶上电影《金刚》的放映档期,在马路上被车轮压伤了小腿。这些点滴的私人片段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了这位导演。
      
      这本书特别之处在于除了结集他写下过的专栏文字,还在每篇手稿后面加了“后台手记”,回忆了当时写作的情景以及多年后的诸多感触。我们从中看到了岩井俊二电影观的改变和创作中的趣事。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位活生生的热爱电影并且为之奋斗的导演。他不是从电影专业毕业,但是却有着一颗异乎常人的强劲的内心,里面藏着一个他的理想国。
  •     岩井俊二的这本《垃圾筐电影院》大概算是一本观影感想之类的书。书中内容基本上是他在1997年拍摄《燕尾蝶》期间,为刊物《达芬奇》所写的专栏稿件,多为片场空闲之时所写的随笔文章,夹杂自己的童年观影经历,对各色电影的感想,或是记叙拍摄期间的后台花絮。对于喜爱岩井俊二的读者来说,本书恐怕是一个了解岩井的好机会。不过可惜我没看过岩井俊二的作品,因此对我来说,本书更像是电影同好者之间的交流。
      
      准确地说,本书并非严肃的影评,而是随手写就的光影感悟。少年时朦胧印象中的连名字都记不清的电影情节;自己何以走上电影创作之路,看过的影片对自己的创作的影响;甚至是自己在拍摄电影时的牢骚感想,也都一一道来。对他所提到的那些电影,有些我也看过,比如《天堂影院》《沉默的羔羊》,有些听说过,比如《人猿星球》《金刚》,不过多数却是无缘得见。但是,对于那种对电影的感悟,对影片中或美好,或丑陋,或惊鸿一瞥,或刻骨铭心的记忆,却有共同之处。虽然我非阅片无数的铁杆影迷,也不是作者这样的电影人,但自小到大,也算看了不少片子。所以记忆中也藏着不少曾经印象深刻的光影片段。这些片断虽非自己的亲身经历,但也何尝不是对梦想的寄托,对美好的期许,对心灵的慰藉?也许我们不能如岩井俊二这样将自己的感悟重新通过影片的形式表达,但我们的人生和思想观,难道不曾因此有过一些触动和改变?本书名为“垃圾筐电影院”,大概是寓意这些藏在记忆角落之中,平日里并不曾忆起的零星片段,就如同丢弃在“垃圾筐”中的事物一样。然而,也正如后记中所说,“某种意义上,这是我心中的电影理想国”。那里珍藏的东西,虽然尘封已久,但却永远不会被轻易忘却。其实我们心中,也有这样一个电影的理想国吧。
      
      书是本轻松的书,看着一点不累,适合闲暇时间翻个两篇。不过稍显遗憾的是,岩井俊二毕竟和我不是同时代人,又有国别之差(虽然电影往往跨越国界),所以还是稍嫌隔阂。加上本书成书较早,也算旧书一本。因此,也期待着更能打动我的电影评论的出现吧。
      
      
  •     追悼,那些值得我们回忆的电影
       ——《垃圾筐电影院》
      
      印象中,关于日本的电影并没有看多少,但是《情书》还是看过的,那缓慢的基调,那唯美的情感,让当时上大一的我着实感动了很久。倒是大一时老师讲的日本电影的风格,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黑泽明的《罗生门》,金基德的《弓》《漂流欲室》《空房间》之类影片的模糊印象了。哦,还有类似于《恋空》《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这种感伤影片。本来在拿到《垃圾筐电影院》的时候,以为是一本电影剧本,或类似于《天堂电影院》的故事。但是都不是,这是一本类似于心情杂记或者感想笔记之类的书,虽然其中叙述的是一些我们曾经看过或者没有看过的电影,但是大多数承载了岩井俊二的一些回忆以及怀念。尤其一些想法的阐述运用于任何国度都很是精辟。
      
      岩井俊二是一个为电影艺术而活的人,通过《情书》中藤井树这一形象的塑造,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对事物的一种近似怀念的执着。他可以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把学到的看到的以及自己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写成一篇篇小文章,来追忆一段似水流年或是承载一种童年回忆。在他的书中,我们并没有感伤的情绪,反而童心慢慢的蹦出心间,来呼应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或是使我们着迷的电影。看着他写的一篇篇的小短文,一篇篇类似于影片感想的回忆,心中不禁产生一种雀跃的感觉,呀,这部电影原来我看过,这个故事我听过,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呢,类似于之类的共鸣形成了对他心情的一种探索与追寻。看着他的手记,才发现,他对于日本电影委员会那种保守而又冥顽不明的想法十分不满,对各个国家的文化以及先进的科技都充满了好奇。其实,在亚洲国家中,固守传统思维的电影模式,不都是一种阻挠电影发展的阻力吗,只是我们只是观看者,并没有权利去做什么。而作为一个导演,看到你作为孩子一样辛苦制作出来的电影被人挑三拣四,这个限制那个限制,这种心情时多么的沮丧啊。所以,岩井俊二说,他怀念上学时为电影而电影的时候,而不是为了吃饭而做电影的状态了。
      
      他说他喜欢的是怪兽电影,可是他所叙述的故事为什么都是那么的唯美,那么的缓缓流动到心间?是不是德古拉的魅力还深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待爆发?看到岩井俊二提起一部部的吸血鬼影片,那些经典的画面,《惊情四百年》中深情的德古拉伯爵似乎复活重现在我们眼前。《心之国王》的叙述十分的生动,让我忍不住去搜查这部电影,而《天堂电影院》中关于叔父的回忆又让我们依稀回到消失在火焰中的电影院中的伤感。而作为《金刚》这部影片。我们并不陌生,甚至有一段时期还曾为这部影片而疯狂,可是。观看的过程中,又有谁能够想到关于电影的剪辑手法呢,或许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了大洋索贝,有了剪辑的Adobe Premiere,但是作为电影的制作技术来说,这些与电影的国度还是相差甚远的。就一个录音软件来说,我们还处在时代的衔接处,那些高端软件技术国内有几个人可以搞定?岩井俊二对于电影的担忧以及对于电影委员会的不满通过这一系列的软硬件设备中来寻找根源。或许,这是从他儿时为了看电影将脚不小心压伤开始的吧!
      
      《两小无猜》的电影大二的时候就已经买了,可是现在还压在我箱底的最深处没有拿出来观看,看到岩井俊二问孩子们的那几句话时,我不禁开始微笑,作为青少年时期的我们,何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而《爱你九周半》的影片则是为了完成一篇关于色彩的影评而去观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在小巷以及屋中人物特写镜头时,人物侧光用的十分的巧妙。对于当时刚刚看完越南电影的我来说,这部电影的观看实在是一种完美的感受,只是,当时只顾灯光的运用却已经忘记大体的故事情节了。而岩井俊二却透视了人物的关系,用跟踪者与被跟踪者的关系来定位整部影片实在很是精辟。
      
      《沉默的羔羊》是岩井俊二讲述的电影中我看过的最后一个影片,当时是在恐惧感与好奇感中将这部影片看完的,那种刺激与看《天生杀人狂》想要多门而出的冲动实在可以一教高下,不过看完以后,却发现这部影片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实在是很多,当然,岩井俊二对于这部电影的评价也让我们看到人物关系的一种牵连以及黑暗。
      
      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心中不免有些怅然和遗憾,似乎兴趣还没有结束,故事还想继续听下去,可是讲故事的人却说讲完了。看完这本书,心情十分的愉快,似乎那曾经失去的童真,刚上大学时那因电影而疯狂的冲动又回来了,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啊!
      
  •     几年前还是上大学的时候,看了《情书》,好多同学也都看了。但如果不是深爱电影的人,很少会去注意导演是谁。我也是后来看了影视专业的书籍,讲到亚洲电影时,才知道岩井俊二这个人,之前日本比较熟悉的有《罗生门》导演黑泽明、《彼岸花》导演小津安二郎、《千与千寻》导演宫崎骏、《菊次郎的夏天》导演北野武等这些知名导演。后来看了《情书》、《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逐渐地知道了岩井俊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电影的梦想,想进入电影中的世界。其实我们当初都不知道,那只是被人为组合起来的美好。生活并没有那么精彩,所以它才成为每个人的梦想。很多电影,导演有意无意中都会表达着什么。看《情书》,我喜欢那种缓慢舒畅的节奏,没有市井喧嚣,没有勾心斗角,摒弃了人间一切应有的烟火色,用一场洁白的雪铺展开一场朴实无华但毕生难忘的爱情,唯美、纯真、难忘。生活中,加上柴米油盐,加上应酬交际,或许很多东西不是我们电影中看来的那么美好。但我们依然愿意端坐在屏幕前,欣赏着演绎出的美好。
      
      以前看过一部难忘的电影《电影往事》,这部电影的年代和情节,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是逝去的童年的一次重温和回味。要说有什么东西咀嚼千遍而不觉厌烦,那唯有回忆了。电影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带给你生活无法满足知你或者你暂时追求不到的东西。比如童年。比如梦想。比如情感。比如忧伤。
      
      一部电影不仅凝聚了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编剧的心血,更是蕴含着说不透、道不明的情感。我们的情感需要一个依托的时候,电影陪伴着我们。我们的回忆需要一个助推器的时候,电影陪伴着我们。那里面的青春永驻,梦想长存。
      
      无论是哪国的电影,无不传达了一种人间情怀、社会现实和年代回忆。这是一个窗口,推开它,你可以看到硝烟四起的战乱年代,你可以看到眼前这个社会正在发生的一切,你可以看到那个逝去的久远年代。你可以哭,没有人会笑话你。你可以笑,没有人会鄙视你。
      
      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在村里放电影,虽然每次都是那几部,但仍然是百看不厌。其实那时主要的已经不是看电影了。而是喜欢一个村子的大人、孩子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吵吵闹闹的,贫穷,但是幸福开心。没有世俗,没有恶念,夜不闭户。垃圾筐电影院,这个名字我喜欢,垃圾筐让我有一种平等和怀旧的亲切感觉,电影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搬着小板凳去村里的空旷场地上看电影的情节。有电影陪伴的日子,快乐而舒心。
  •      作者说:1974年他上小学四年级。但是他是日本人。书中提到滴很多电影,基本都没有看过,提到的一些日本动画片多少有所耳闻,但是动画片貌似不是作者很感兴趣滴领域,大多一笔带过,作者最热爱滴无疑就是电影,虽然作者大学学滴专业是教育,毕业以后通常是应该去当老师,教书育人。作者小时候,他的一个叔叔是开电影院滴,因此,得以有很多机会蹭免费电影看,这大概是他对电影感兴趣滴原始动力。那个时候,不像当今社会,电视频道多到看花了眼,想尝鲜滴可以买票去电影院看各种新片、大片,想省钱滴,可以等一段时间,在家里看电视播映,或者买张碟回家,要咋看就咋看。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KTV,手机,呵呵,那是还无影无踪,什么游戏机等等的娱乐工具,统统滴一概都是没有。照相都是使用胶卷,照滴好或不好,都有等到胶片洗印出来才能知晓,特别是游山玩水滴经历,如果事后发现相片不满意,通常只能是无奈,哪像现在数码相机如此滴方便,经济,实惠,还小巧玲珑。
      我们在看着,我们在听着,我们在感受着。
        我们在嬉笑,我们在苦恼。
        偶尔也有想留在心间、难以替换的日子。也许都是什么事都没有的日子。
        可是,我们依然等待着。我们等待着有什么来临……
        书中收集的都是作者为《达·芬奇》杂志撰写滴专栏文章,里面谈到了在日本,拍一部电影要烧钱多少,还有剪辑技术,电脑剪辑软件等与拍电影有关滴很多方面,还谈到了电影对青少年心灵世界无法磨灭滴影响和作用,一部电影在少年时代可能是最反感滴一部电影,但是长大成人之后,突然间会发现,那部曾经最反感滴电影原来是一部很好看滴电影,可以一遍一遍滴欣赏。说到达·芬奇,忽然想到最近这个牌子滴家具发生滴欺诈事件,唉,利欲熏心滴奸商,他们滴丑陋行为,让这个名字蒙羞,也让国人脸面无光。
       或回忆年少时的光影趣事,或以独特方式解读通俗影片,或记录片场拍摄花絮。《垃圾筐电影院》,或许就是岩井俊二心中的电影理想国。他通过他滴专业眼光审视影片,发现那些偶们这些俗人难以发现滴玄机。
      
  •     《垃圾筐电影院》里记录了导演岩井俊二年少时与16部电影结缘的小故事,记录了片场拍影花絮,以及自己走上电影之路的趣事。虽说是他人拍摄的电影,但这些电影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岩井俊二的电影。不知觉间,我们从中也读出岩井俊二关于什么是好电影的主张。对岩井俊二来说,这本书既是玩笑书,也是他的电影理想国。
      
      什么是好电影?撇弃那些世俗化的评判数据,单从观者的感观来看,可以作为唯一评定标准的怕也仅仅是相逢时有着无与伦比的喜悦吧。《垃圾筐电影院》里16部观影故事,是岩井俊二记忆深处的电影,或者缘于幼年时的害怕,或者是一次不留神的小误会,或者是息影途中的一次排列组合的小游戏。非刻意,也非研究式专研。与电影的相逢也只是一场场的邂逅和一个个念念不忘,而无数的念念不忘但是岩井俊二全部的电影情思。
      
      原本对这位导演的大作并不报特别大的希望,也看到一些日本非作家类成名人士著书写文时的种种不苟一格,但是看到这本《垃圾筐电影院》却让我欢喜。原本刊于1996年-1997年《达.芬奇》杂志的每月专栏,原也是工作的闲暇等待拍摄的现场挤时间写出来的,一篇篇读下来,却没有任何仓促和紧张拼凑的感觉。岩井俊二用语舒散,分分是闲适着拉家话的架式,说的也不过是一些看到的,记得的幼小经历受纯洁电影熏陶的小事,而岩井俊二一些唯美的电影镜头便出于那时的难忘,当然还有许多微妙。身为电影人的岩井俊二也极为关注这些微妙,他的所有电影,如同熔炉,将所有这些情感的片段的微妙揉碎了再混杂进自己的电影里,化作血和骨,溶入个性鲜明的电影制作里。
      
      除了专栏连载的内容,我还比较喜欢看后台手记篇。从这里,可以直观地看到岩井俊二拍影花絮以及个人电影生涯成长的喜怒哀乐。当然,喜乐和努力多,怒哀则较少一点。就像记忆中的电影,带给岩井俊二的总是相逢的喜悦。而岩井俊二也正是用自己独特的欣赏方式解读这些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的各式电影,甚至自嘲地冲动地写下自我批评的文字。
      
      为什么想拍呢?又为什么想看呢?拍影间歇的文字,留有记忆痕迹的电影的欣赏嘻笑与品评。留下自己的真实感悟,也留给观者一份被治愈的心情。我想这便是岩井俊二的电影了。而所有这些深埋于幼时心灵的印象便构筑了他电影世界的情感秘密。
      
  •     看着作者把这些专栏,如同小散文来写,留下了那么多感受的碎片与花絮,原来还有这种独特的欣赏方式看电影。
      
      他就像一个孩子拿着心爱的万花筒,展现他眼中神奇般的世界, 我们可以从一些特别的片段,发现关于岩井俊二的一些特别密码,他的阅识以及淡淡相宜的旧人往事。
      
      朝花夕拾的是枯萎,如同一炉氤氲的水,那水先前还是无色无味,而其中的枯萎花朵却在浮沉之间。把前生积存的香气,尽情渗出。终于,水也满溢着那份单薄而凄凉的记忆,变了茶。真正的诗意的流淌。
      
      想想一下,在人世间始终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而我们作为凡人,太容易就失去了自己的初衷,变得妥协,失去勇气。最终忘记自己遥远的梦想,甚至沦为他人看法的奴隶。
      
      岩井俊二在自己的理想王国里,设计一个世界,让自己燃烧理想。独唱成王。岩井俊二是心之国王,我想他即便困在坚果壳中,也依然相信自己是无限空间的国王,他会仗着那么一点儿小聪明,小才华,去挑战了很多。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情书》的缘起是《金刚》,而岩井俊二带给我最大的感动是《情书》里渡边博子一个人对着幽山大喊:你好吗?我很好!回音却是:我很好!你好吗?不知天上的藤井树是否听见,也许他已经回答了。她让我想起一个小小的故事。
      
      两人分手,多年于城,偶然相遇。
      男孩:你好吗?
      女孩:好。
      男孩:他好吗?
      女孩:好。
      女孩:你好吗?
      男孩:好。
      女孩:她好吗?
       男孩:她刚才说她过得很好。
      
      这个故事也许脱胎于张爱玲精致短篇中《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漫世的一句问候,只为了一见如故,最是不易忘却。
      也许似汤显祖《牡丹亭》的词:似水流年,可敌,如花美眷.淡淡的无奈.
      仿佛泰戈尔一首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里的若有若无的忧伤.愁杀一抹情。
      
      
      I'll be remembering all the lovely things you are to me.
  •     有时候“垃圾筐”一样什么都盛的小书里能扒拉出钻石。《异形魔怪》一篇中岩井俊二说最常被采访者问到的问题就是“导演最想表达的是什么”,他凌乱了一阵之后想出了一个比喻。电影就是一场多米诺骨牌游戏,花费超长的时间制作,只为了上映时短短的两小时。
      这比喻很妙,直接解决了为何一部糟糕的电影在前期做再多的功课也改变不了后来被“秒杀”的命运。除了变态的观众,谁会对那些反反复复枯燥无聊的搭积木过程感兴趣呢?话说回来,我还是比较喜欢看电影上映前的八卦哎……
      
      岩井俊二对于当前的少年男女可能不算太有号召力的名字,可是十几年前文艺青少年们相互勾搭时都要先问一句:“喜欢《情书》吗?”对方若做仰天微笑状那就一切好办,写信,贴邮票,寄出去,甚至在寄件人一栏写上“XX树”。
      拍电影的岩井俊二我始终不熟,只知道他年龄不大,八卦不多,并且不太高产。这么多年了就看过他的几部片子。《情书》、《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烟火》、《Undo》、《鬼汤》……咦,有这么多?!这里面还有几部是看过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是他的作品。除了最初的《情书》,后来那些都让我纠结不已,摸不准这个家伙究竟要在有限的胶片里塞进多少东西,最明净的和最肮脏的他都想让我们看到,可他忍着不说,只给画面。后来看到了他在书中说“到现在自己都感觉满意”的《鬼汤》,忽然被一种单纯的东西感动了。原来他就是一个努力拍着自己想要拍摄东西的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电影理想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纯粹的好电影或坏电影或理想化的完美电影应该是不存在的,铁面评判体系应该溃败在个人体验面前。
      写书的岩井俊二我就更加陌生。翻遍书堆只找到一本几年前的《华莱士人鱼》,硬盘里存着一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加上这本,就读过这些。《华莱士人鱼》是一个有着很好设定的幻想故事,不过看过这本书才知道,最终它没有成为预设的剧本,怪不得怎么也建立不起影像化的联想。也许在人鱼这个题材上,漫画或者影视才能提供更广阔的表现空间,而文字在安徒生那里就达到顶点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一直被我当做一部形式出色内容也经得起琢磨的类推理小说,干脆而完整,与电影版完全不同道。不过引进版尽管宣传强势装帧漂亮,但编者的名字写的比作者还大这种行径一直阻止着我的收藏欲望。
      
      而这本《垃圾筐电影院》适合对岩井俊二有所了解或者起码熟悉他部分作品的读者,因为最初看来它确实像本“玩笑书”——德古拉?异形魔怪?《少年Jump》?这些是小孩子作文吗?然而读着读着,那些熟悉的影像伴随着旧青春的气息就杀气腾腾地扑到了脸上,就像后记里提到的那种“看见《泰坦尼克号》被扔在路边……奇异地涌出一股杀心”。忽然明白,岩井俊二从来不是个导演或者作家,作为一个人他的野心就是跟你平摊青春岁月,如果你拒绝他的存在就是拒绝了自己青葱岁月里电影般的幻想,性命堪忧啊。
      《垃圾筐电影院》应该是岩井俊二1996到1997年间在一本叫做《达•芬奇》杂志上的专栏合集,每篇文章好似一部小短片,还附有“后台手记”。就这样,总共才凑出八万字,编辑强大,硬生生印出了一本精装小书,让买书人肉疼的同时也得感谢一下——若非如此,这些散碎文字怕是很难见到并且通读。
      
  •     
      
      《垃圾筐电影院》这本书,收录的是岩井俊二为《达.芬奇》杂志所写的一组专栏文字,时间大致是从1996年5月到1997年8月,通过附在每篇文章后面的“后台手记”可以看到,其间正是他的电影《燕尾蝶》的拍摄和后期制作期,所以从这本书里,我们既可以看到作为电影观众的岩井俊二所写的专栏文字,也可以看到作为导演的岩井俊二,用“后台手记”的方式讲述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点滴故事。而这两种身份的迥异,恰好提供了一种别样的角度。
      
      可能岩井俊二本人并不乐意将他的这本书划归为“影评”的范畴,(他似乎对职业影评人的在对观众的引导上抱有一定的成见),但是这本小书里的确更多还是讨论了关于电影的欣赏,这种欣赏完全是作为一个观众而言的,注重个人体验和电影所带来的愉悦感,而不是对于文本的拆分和赏析,更没有因为他本身是一个电影制作者,而将电影带入一种玄虚的语境。
      
      也因此,这部书里的岩井俊二可能会与他通常给人的印象略有出入,尤其是对他作品相对熟悉的观众,可能更容易陷入某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无法摆脱如“文艺”啊“青春”啊这些常见的标签。但事实上,这本书里的岩井俊二完全是另一个路子,他所谈到的绝大多数电影,都是关于怪兽电影的。这会令不少的人感到迷惑吧,因为大谈《异形魔怪》和《人鼠之间》的这一个岩井,很难让人与《情书》的深情款款对应起来,但是接下来这本书就会告诉你,《情书》这部电影的缘起,正是来自于著名的怪兽电影《金刚》。
      
      坐在观众席上的岩井俊二是充满趣味的一个观众,既有那种将虚幻带入现实的惴惴不安,也会因为过于“较真儿”而显露出他可爱的一面,比如关于诺查丹玛斯1999年即为世界末日的预言,他所进行的一段煞有介事的考证,就十分逗趣。从中也不难看出,即便是作为一个导演,他依然是主张电影是娱乐为首的。
      
      在《异形魔怪》这篇文章里,他举了几个自己观看电影例子来说明电影的乐趣所在,比如在电影《肉体之门》里,原本的悲情戏因为几个人脸变形的镜头,引得观众大笑不止,这在职业影评人的眼里,是一处硬伤,是垃圾。但是岩井俊二却在看过之后,成了这部片的义务宣传员,到处为人推荐这部能让人发笑的电影。
      
      可能也有人会觉得这是岩井俊二“导演”这一身份的潜在影响,使他不自觉地在为同行开脱,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的确也算是一种比较另类的观影角度,如果你没有特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一种感官体验,那么即使是为剧情之外的因素而莞尔一笑,也好过一边抱怨不合理,一边捶胸顿足吧。
      
      诚如岩井自言:追求独特的欣赏方式,就是这本书的旨趣所在。
      
      
      
  •     
      对于喜欢岩井俊二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好书。它讲述了岩井俊二关于观赏电影的感受和拍摄电影的故事。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台前幕后是花絮,前文后记都有戏。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可以不知道岩井俊二,但绝不可能不知道《情书》,正是这部《情书》引发了世界目光对岩井俊二的关注。岩井俊二的编导才能是非常出色的,他为此获得了1993年日本电影协会颁发的最佳新人电影导演奖。这是一个例外,是第一次非电影导演获此殊荣。
      
      每个导演都会有自己擅长的某一种(或几种)艺术语言,岩井俊二却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多种艺术语言。他不仅精通影视编导,而且写作小说、散文,对于绘画、音乐也同样颇具功力。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情书》、《燕尾蝶》、《华莱士人鱼》、《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四本小说以及《垃圾筐里的戏剧》、《现在和那时的岩井俊二》两本散文随笔。另外,他还创作了多部电影的绘画分镜头剧本和《情书》、《燕尾蝶》的漫画;在《四月物语》中的吉他与钢琴配乐,都是他亲自创作并演奏的;而《Undo 爱的捆绑》中,漂亮的跟拍和剪辑都已经形成岩井俊儿独具魅力的映像风格。
      
      岩井俊二已经出版的四本小说和两本散文随笔中,共有5本是南海出版社出版。它们分别是《华莱士人鱼》(2008年8月 南海出版公司)、《情书》(2009年3月 南海出版公司)、《关于莉莉周的一切》(2009年6月 南海出版公司)、《燕尾蝶》 (2009年9月 南海出版公司)、《垃圾筐电影院》(2011年7月 南海出版公司)。我手上的就是刚刚出版的《垃圾筐电影院》。《垃圾筐电影院》是由原刊于《达芬奇》杂志的连载组成,连载从1996年5月号开始,至1997年8月号结束,共记16篇,每一篇的后面都附加了《后台手记》。
      
      每一个灵感的来源都有它偶然和必然的缘由。《垃圾筐电影院》中,就讲述了《情书》等电影的灵感来源。书的最后,岩井俊二说:或许有人认为《垃圾筐电影院》是本玩笑书,可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我心中的电影理想王国。然而,这自然不会是岩井俊二电影理想王国的全部,期待这个王国里还会有更多的传奇。
      
      
  •     他是《情书》里那个铺设了一地银白的天才导演
      他是《花与爱丽丝》里那个在镜头外指挥少女缓缓起舞的可爱大叔
      他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那个构建出如此现代感的故事的另类作家
      他是《华莱士人鱼》里那个铺展奇绝人鱼世界的梦想家
      他是最近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里那个走过红毯的依然引人瞩目的身影
      时光流转十年,又见岩井新作,这一次他不再说别人的故事,而是在细碎光影之间,慢慢写下关于自己,关于片场,关于电影的碎碎念。原来《情书》的构想是起源于一次意外事故啊,原来他最爱怪兽电影啊,原来他也很无厘头啊,原来他也有暗恋的人啊……
      于是,那个在纸的那一端相隔千里的人,忽然亲切了起来。
      
  •   尤其是看到对岩井大人并不熟悉的小米已经在各种吐槽……
    这是神马?!虽然不熟但也都看过好不好!
  •   啊……这只是纯粹的表达我当时的各种羡慕嫉妒恨!
  •   我决定推荐一下!
  •   当!!!!捂脸害羞中……
  •   哎呀,我最喜欢的电影也是天堂电影院!
    我也在当年看完了岩井俊二所有的电影,并收集了全部dvd。。。
  •   啊哈……看来咱们共同爱好还真不少啊^_^
  •   确实,绝对是同好。记得第一次看天堂还是去北大的图书馆,那时候还没开始收dvd呢,03年开始收碟,前十张里面就有这张,呵呵
  •   这张我大概04、05年的时候买的,我基本不怎么买DVD的……
  •   好习惯啊,我那时候真是中了电影的魔咒了,现在家里还有五六千张碟。。。弄得我现在总想清理了,腾出地方来放书。。。
  •   因为盗版碟伤机器,正版的太贵不说很多根本买不到,所以我基本都是下载,特地买了500G的硬盘放电影。
    我想象着你家该多壮观啊!那么多书那么多碟……羡慕死了!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一下!o(∩_∩)o 哈哈~~
  •   欢迎啊,这次你来帝都太仓促了,都木有机会,等下次吧
  •   是啊……这次实在太赶了,很多朋友都没空见面,只能下回了。
  •   好的,下次说好了,我可以带你逛帝都的书店
  •   没问题,下回去帝都一定提前预约你家参观。。。哈哈哈^_^
  •   一个电影导演翻来覆去只拍一部电影。
    岩井的1个副导演也有不错的电影。
    能带动周围的人发展,岩井这点做的蛮好的。
  •   http://www.douban.com/group/yanjung/
    你看啦,其实他还是做蛮多事情的。
    导演,其实都在讲自己的故事而已。
    另,他几乎如王家卫一般,也有了自己的摄影、作曲等等,或许,因了这个原因,有几部的风格看上去才那么像。
  •   小米竟然没看四月物语???!!!
  •   嫩们怎么都这么鸡冻!……
  •   偶激动嘛?好吧,米神说我激动那么我就激动的咆哮一下吧~
    啊!!!!!为虾米你已经可以看到书了啊!!!!!
    而且你还没看过几部岩井大人的片啊!!!!!!!!
    啊!!!啊!!!我回去还要自己买一本才能看到!!
  •   小天,
    饿是小米家的邻居,估计步行不超过10分钟路程。
    所以饿决定把他的书房当成饿的书房。
    省的他整天叫饿婶子嫂子的,也不知道孝敬孝敬长辈,
    哇咔咔
  •   地址地址,你们那里租房贵不?
    我要携带小乖奔去住段时间,我也要去蹭~~~~
    偶没在开玩笑~
  •   这这这……怪不得木有同好留言神马的……
  •   小乘是谁?天你可不能早恋哇……
  •   小米那边地界房价大概1.5w1平方米吧,好点的2w也有
    租房不太了解,不过出租的也挺多的,还有短期的。
  •   2011-07-01 22:58:32 蓝领的牙依  小米那边地界房价大概1.5w1平方米吧,好点的2w也有
      租房不太了解,不过出租的也挺多的,还有短期的。
    现在均价2W好几好不好……MD人民币已经不能叫钱了
    求链接真相!
  •   !!!楼彻底歪掉了!!!!
    什么小乘?!亏我家小乖还膜拜米神,看我都给你升级成米神了~
    买房子就算了,估计就算买,也不会在青岛买。
    不过住一段时间是会考虑滴,嘿嘿~
  •   真的假的呀?
    小米也是几百万资产了呀。。。
    小乖,嫩自己挖掘去,白看那么多推理小说啦。。。
  •   房价高,自然租房价格也高而已。。。
  •   我知道米神是有钱淫,哼~难道要降级成小米?!
    挖掘……咳哼!这次禁止说成是挖坟!!!
  •   还可以说成是考古嘛。。。
  •   不一定哦,我知道中国的租售比是最有问题的,嘿嘿~
    唉……算了,我这个没钱淫还是灰溜溜的跑走吧……
  •   我看看我家乖有没有关注小米,前几天他还给我提过一次~
  •   夏天怎么都好说,蹭小米家打地铺也行阿!
    其他季节,青岛不适合打地铺,对关节不好。
  •   我呼呼去了。。。
    欢迎小天和小乖来青岛,海边和八大关很适合拍婚纱哦!
  •   燕子姐会携带小小米把我踢出去的……
    我说,我们真的把这个楼歪的不成影子了:P
  •   我挖了半天也没挖出来啊……
  •   你真的要和婶子好好学习了,她挖的叫一个迅速啊!
    !!!什么挖!!!这不是挖坟!!!不是!!!!
  •   岩井的短篇《看家狗保卫庭院》是否有收录其中?这次上海电影节他说将会把这篇小说改编成电影。
  •   终于有条正儿八经的回复了...
  •   其实前几楼都还是很正经的。
    PS:小米应该在疯狂翻目录才对。
  •   2011-07-02 09:04:24 大奇特(Grinch)  岩井的短篇《看家狗保卫庭院》是否有收录其中?这次上海电影节他说将会把这篇小说改编成电影。
    目录如下,无小说,均为某专栏文字
    德古拉
    心之国王
    天堂电影院
    梦童
    洛伦佐的油
    人猿星球
    人鼠之间
    异形魔怪
    世界大战
    金刚
    致命诱惑
    两小无猜
    沉默的羔羊
    父亲在世时
    ACRI
    最后一集
    后记
  •   谢谢小米,可惜没有《看家狗保卫庭院》~ 果然如岩井君所言,他一直都钟爱吸血鬼,第一篇就是德古拉。找来看看
  •   但编者的名字写的比作者还大这种行径一直阻止着我的收藏欲望。
    握手吧~!
  •   恩 喜欢看这种台前不为人之的事物
  •   读您这组排比句我觉得很舒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