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無への供物〈上〉

出版时间:2004/04  出版社:講談社文庫  作者:中井 英夫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終わることで始まる呪縛は、今も持続している。
京極夏彦
昭和二十九年の洞爺丸沈没事故で両親を失った蒼司(そうじ)・紅司(こうじ)兄弟、従弟の藍司(あいじ)らのいる氷沼(ひぬま)家に、さらなる不幸が襲う。密室状態の風呂場で紅司が死んだのだ。そして叔父の橙二郎(とうじろう)もガスで絶命――殺人、事故?駆け出し歌手・奈々村久生(ななむらひさお)らの推理合戦が始まった。「推理小説史上の大傑作」が大きい活字で読みやす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虚無への供物〈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5条)

 
 

  •     犯案和破案交织,夹杂炫学,各路角色都给出了多重解释,最后以反推理的结尾收场,没有像经典推理小说那样清楚解释动机和手法。
      对于动机,仓司只说他无法接受父亲被当成猪一样抛入大海,死去。他认为应尽责之人的失职造成这样的灾难。
      《恶之教典》中说得好”若想藏起尸体,就只能堆起一座尸山“。为了让父亲的死亡原因由意外海难变为一个可以接受的原因,在此仓司给出的答案是家族诅咒,仓司接连实施了华丽的密室杀人,并故意在谋杀中营造各种巧合,以操纵业余侦探,并使得“冰沼家族诅咒”这一出戏更逼真。
      小说在结尾附近描写了另一出海难,人淹没在大海中死去,贱如蝼蚁,捞上来的尸体像死鱼一样。战后日本社会风气低沉,冰沼这样的家族也随之没落,家中长子,很难不感慨,父亲又和许多小人物同时葬身大海,更加刺激了仓司,这恐怕就是动机。父亲之后死于仓司手下的人都成了父亲的死亡供物,而家族没落和父亲之死都是战后的虚无感的一部分。
  •     為了求得世界的平衡,為了讓死去的親人以人的身份死去,加上不可控制的意外因素所產生的謀殺。或許這樣的概括還是太過蒼白了,只是暫且這樣說吧。活在親人意外死亡的陰影裡,漸漸脫離了人類正常的邏輯的精神世界。。對這樣的煎熬我無法自以為是的說出「同情」二字。
      如果承認了在那個時代,每個人都在逐漸成為「具備犯罪者要素的動物」,那麼究竟所謂的旁觀者,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情也好,是站在放任甚至慫恿的立場也好,追究下去也沒有多大意義。久生、亞立夏、阿藍、牟禮田。。。都不是什麼壞人,只是擁有人類普遍想法和惡意的普通人而已。。只是相比較來說,牟禮田果然是最了解蒼司的人,也正因文如此才能放任倉司一步步走向幻滅。。。雖然不至於無法原諒,而「以為他會長出新的翅膀,誰知道他只是頭下腳上一直往下墜落」這樣的想法也不是無法理解,畢竟學生時代的蒼司太過耀眼了,相比之下,聰明的牟禮田可能真的是活在名為「蒼司」的陰影之中吧。只不過在蒼司的生日聚會結束後牟禮田試圖阻止久生控訴阿藍,其實還是抱著守護蒼司的心情更多一些吧。我認為牟禮田是除兇手外最接近真相也是最能起到某種救贖作用的存在。
      推理競賽的性質在這裏得到了懷疑和批判,到底是抱著怎樣的心態去進行所謂的脫離競賽呢?絞盡腦汁分析了那麼多,但如果無法洞悉到超出邏輯和詭計之上的深層次的因素,作為偵探怎麼也算不上夠火候吧。正如牟禮田所說「模仿勒胡作品最重要的並非密室殺人或什麼,重點在於偵探胡尓達必明知兇手是巴梅尓,卻還故意讓他逃走」,能做到這一點,絕對不僅僅只是解開了物理性的謎團那麼簡單吧。
      按普通的觀點來看,蒼司的邏輯或許真的是瘋子般的邏輯,無法接受父親的死只是單純的意外,就像推理迷無法接受一時興起的沒有說服力的理由的謀殺一樣,所以絞盡腦汁分析所謂的動機,彷彿只有那樣才能得到某種安慰。只有俱有充足理由的死亡才是可以接受的,最好還有精心設計的背景和隱喻,以這樣的邏輯,便只能親手創造一個理由,親手賦予死亡一個意義,那麼在最後一刻,死去的人,才能依舊被稱之為人。。。
      而悲劇在於,五十年代的日本也好,如今我們生活的社會也好,充斥著的更多的只是自然原因和人為不負責任所產生的意外,進而導致的是毫無疑義的蒼白的死亡(人像豬一樣地死去),就連悲傷彷彿都是那樣無力。。。這樣的事實就猶如在敏感的內心裡打了一個名為「虛無」的洞。。要麼忍受它,要麼去填補它,然後無論如何選擇,稍有偏差就會走向幻滅。
      對時代和命運的控訴和抗爭,這個故事某種程度上做到了。但同時也我們看到,這樣的控訴和抗爭是多麼無力。
  •      一朵栽于庭院的会发光玫瑰,在这么多事件后仍旧顽强地想要绽放,但它也许也只是一朵献给虚无的供物。
       这是一本奇书,源于它本身所传达的理念——向虚无献祭。。。书中人也像那朵玫瑰一样,固执地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贯彻自己的理念,殊不知自己只是在牟礼田所画的壁画之中。甚至执笔的牟礼田又何尝不是画了一副向虚空献祭的画呢。
       战后的日本社会百废待兴,但战时的诸多疮痍却没有全部结疤痊愈,有些伤疤不仅没有好,还化成了脓包。在这样的环境下,冰沼家上演了一出侦探剧,一场献给虚无的供物。
       向虚无献祭的侦探们
       这本书中的严格上说有四个人作为侦探的角色出演:亚力夫,久生,阿蓝,藤木田。他们各自根据自己的判断与调查作出了不同的推理。然而实际情况中,由于种种限定,侦探们主要通过推想的动机和刻画出来的其他人物来解决犯罪现场的种种矛盾与不合理,甚至,想要奇迹般地在案件发生前组织案件。虽然,他们的想象与推论确实很有趣,但怀着游戏心态的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最终只是徒劳。
       向虚无献祭的凶手们
       看完整本书,最终黑幕蓝司真正动手实施的杀人事件并不多,他想杀的只是橙二郎一个人。在其他案件中,为了圆自己的第一个谎言,不断地指示、旁观,获得侦探们侦查方向情报的他还设下各种各样的误导。同时为了不让自己的行为败露,而怂恿身边的人。原以为自己安慰了父亲的亡灵,其实只不过是将自己拖入了越发忧郁与自责的泥沼之中。而其他的如假黄司,假玄次等人更是棋子一般被虚无所吞噬。
       向虚无献祭的死者们
       主要说说红司,橙二郎二人。虽然书中给出许多种红司的死亡版本,但讽刺至极的是,这样一个醉于梦幻与理想的青年死时没有过多的浪漫,确实是心脏不好猝死的。橙二郎呢,在自己最后快死亡之前还意气风发地想要收下冰岛的宅邸。算尽心机,万般谨慎的他可以为了对红司见死不救,可以为了宝石而收养别人的孩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最终还是豪无还手之力的被杀害了。
       向虚无献祭的读者们
       读的时候,我想基本上读者都参与进去了,虽然案件现场给的直接线索很少,但是通过疑似凶手挑衅般留下的线索与各种巧合,读者们对案情想必也有种种猜测吧。同时,到后半段得知凶手通过对侦探会议录音反过来利用侦探们的推理,侦探们想要阻止杀人案发生于未然,都是这本书的新奇之处。但最终的结局却响亮地扇了我们的耳光:自以为在看台上隔岸观火而漠视舞台上悲惨光景的我们,其实才是虚无最大的缔造者和支持者。
       本书的推理谜底揭晓时,读者也许早就被复杂的情节搞得晕头转向,也没有恍然大悟的快感。但是这本书仍旧不愧于奇书之名,因为它是一本先将推理小说读者先吸入虚无,再拯救出来的小说。
  •     我是不记得第一次读是什么时候了,不过那个年龄本来就不能让人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所以这次重读感觉上也像第一次读一样,也或许因此,得以用与以前不同的眼光的审美来看待,倒是可喜可贺。
      
      本来是想直接来一句评价“烂到一定境界”的,但是想想又或许被批判为过于情绪化所以还是冷静地简单分析一下之所以会给我这样印象的原因。
      
      既然是被称为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之一,那么这本书在推理以及推理之外都应该有其所谓称得上奇书的部分。
      
      就以推理而论,如果将400来页的空想扯淡和自以为是的强加逻辑所构建出来的侦探游戏当成是“推理”部分的话,那么出乎意料的奇想有了,不断逆转反复的拆解推倒也有了,伪解答和多重解答的相互攻伐也有了,排除掉那些让我个人无法认同的逻辑缺失和装模作样,单纯而论作为推理小说推理的部分的确厚实且诚意满满,虽然谜底是坑爹向但是个人还是能够接受,倒不如说如果不是坑爹向的话这本书也就只剩让人摔的价值了。
      
      所谓烂到一定境界,当然能够从字面上解读是贬义,但是另一方面既然已成境界倒也可以做正面的解读。所以解答的坑爹向在此能够说是完全必要的,毕竟用400来页篇幅构造出一个荒诞且令人厌恶的本格推理世界不用坑爹向来个大大的逆转与讽刺,就是在对不起这本书所表达出来的对于本格解谜的嘲讽。
      
      作为推理之外能让人称为奇书的部分大概就是这样吧。如果抱着作者在于讽刺的态度阅读,所有的不合理倒是能够找到最为合理的解答,400来页的假象轰然倒塌,一个被讥讽为自以为是骗小孩的本格世界其荒诞性与不合理性也被确实地暴露了出来。不过若仅止于此,大概也算不上什么奇异,作者笔锋一转,接着就借题发挥跟着批判所谓的看客心理与猎奇心态的丑陋,虽然借着最后的控诉表达了一半的疯子逻辑,但是另一半确实是能够令人深思的所在。
      
      借着推理的外衣表达的批判性讽刺剧,若明确这一点,或许就多说无益了,一切就只能等着读者自行思考。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曲解,若果作者本意只是想写一本坑爹流本格推理小说,那么我也无话可说。但文学评论本来就是如此主观与曲解的东西,就如同看客心理一般,人类的才能还远远不能达到所谓的理解,说到底人类也不过只是从自我出发的动物,所以如何解读,看的或许不是作者,而在于读者罢。
      
      虽然如此,但我仍吝啬地不想给予高分。我不知道新星版内页上写的四大奇书中最优美最具文学性到底是公认还是仅仅是出版社的噱头,我也未能拜读原文也不晓得作为日文的观感是否如此,但就我对于小说的审美,仅仅从字段构成中,我还是深刻地认为中井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出那个年代文学所应该的美感与魅力。
      
      当然,或许三周目时,又会有不同的见解,读书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罢。
      
  •     第一当然是脑髓地狱,用教科书式的忽悠方式很带感啊,佛洛依德和荣格活学活用啊;然后是青出于蓝的匣中失乐,推理加中国盒子叙事。这两部变格的厉害。
      第三虚无的供物,和三岛混到一起的战后颓废范儿,太腐了。
      虽然是最后一名,但前三部都很把这位前辈当回事,没那个时代背景恐怕读不出来什么好儿,
  •     《献给虚无的供物》
      
      所谓反推理
      
      中井自己称这部小说为“反推理”小说,但又未曾赋予这个词一定的含义,而理解这词对于理解这部小说的意义重大与否,不是资深推理迷的我也不能轻易推定,所以只能在此写下一些自己的感受和猜测。
      
      “反推理”的方法,放在数学里是这样的含义:先给问题假设一个答案,然后试着从答案推导出已知的条件,看能否符合条件,如果不能自然是错,如果能就说明找到了正确答案。
      
      而《日本四大推理奇书》系列的序言中傅博则是这样理解中井的“反推理”:……种种“不谨慎”的行动是以往的推理小说未曾有过的。因此才成为一部伟大的戏作推理小说。也许,作者是因为对原本具有劝善惩恶内涵的推理小说具有异见,想写一部“反”推理小说的小说,遂将人之死,尤其是不合理的杀人,当作游戏处理,以诙谐、幽默、玩笑笔谈他人之死的严肃事实,并自创一词。将这种不谨慎的小说称为“反推理小说”也说不定。
      
      我的思考回路向来比较简单直接,经常需要别人提醒才能发现“哦,原来竟有如此深意”,所以不能指望我发现太曲折的内涵。看完这本小说,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简直就是对侦探这一角色以及试图侦破案件这一行为的从头到尾的绝大讽刺。
      
      这本书中没有一个如福尔摩斯般的名侦探角色(尽管久生一直如此自称),实际上所有玩着侦探游戏的业余侦探们,到事件终了时也许依旧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沾沾自喜中,以为自己真正触及了事件的核心。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固然不错,但并不是所有真相都能够被抽丝剥茧地发掘,并不是所有真相都只有一种实践的可能,所以业余侦探们大可以提出自以为然的答案。
      
      久生、藤木田、亚立夫、蓝司以及牟礼田,各自从各自的视点去提出真相,然后读者们眼睁睁地看着一种又一种的可能被推翻,最后给了我们一个似乎让人难以接受的答案:这么多桩罪案中竟然只有一桩出自人为,其他单纯是意外或自杀,仿佛真是命运的安排(佛的五指山)。而且凶手的作案动机真正让人觉得荒诞不经,如同异次元的思考回路(该隐情结)。之前侦探们费劲心思提出的“五色不动明王”论、“玫瑰的控诉”论、“三个罪业”论以及“密室祭坛”论霎时都失去了意义,最后的结果竟然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一种。这一点的确是“反”了惯常的解谜推理小说的范式,让人油然产生一种荒诞之感,忽然意识到之前侦探们所做的一切推理并不是为了找到真凶而只是在写作自己的小说。
      
      最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到了最后,侦探们仿佛逼出了“真凶”,但“真凶”说的是真的吗?最后他也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侦探们以为让他在世间成为一切现在及未来罪案的凶手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可是,如果这种想法也只是侦探们自以为是的自我安慰呢?其实那人究竟有没有犯下罪过,犯下罪过的过程是如何,以及他在何种程度上受到自我良心的制裁,都是没有定论的事。
      
      而牟礼田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他的角色确如他对久生所承认的那样,则更让人感到深渊般的惊怖。
      
      也许,中井的所谓“反推理”只是说,就一个已知的结果而言,过程可能是多样的,而且也是永无定论的。侦探的角色以及所做的工作,全然颠覆了过去那种能找到唯一真相的固定范式。我们以及侦探们,只能在事件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承认自己错了。到了最后,面对“真凶”亲手捧到眼前的“真相”,我们依旧迷惑着。这是挥之不去的迷雾般的矛盾。世间之事毕竟不同于数学命题,借着中井之笔,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世界里,推理失去了确定价值,我们只能仿佛接近真相,却不会有真正的答案。
      
      ——————————————————————————————
      
      P.S. 本文作者几乎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勿拍。
  •     终于收集齐日本的四大推理奇书,当看完《献给虚无的供物》时,心里叹了一口气,总算费劲的完全理解四大奇书中的唯一一本了。
      四大奇书之奇,确实非我此等脑力不足的人能理解的。像《脑髓地狱》,只要一想到内容,我就感觉自己要口吐白沫般的难以忍受;《黑死馆杀人事件》,卖弄学问的作者创作出一本内容复杂到极致,让人几欲抓狂的推理小说;《匣中失乐》还好,镜像般的内容虽然有引人误解的歧义,但毕竟还是读得下去,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有趣之处;而到了这本《献给虚无的供物》,其优美的文笔和精致巧妙的推理故事,令人豁然开朗。
      中井英夫,是日本四大推理奇人中的文学家!
      《献给虚无的供物》,是日本四大推理奇书中真正的文学作品!
      
      喜欢的原因有几个:
      第一是纯本格的密室杀人事件,原汁原味,令人产生了推敲的乐趣和兴致;
      第二是作者以颜色设定人物角色的名字,“红司”、“蓝司”、“苍司”“澄二郎”……并以宝石颜色为小说中故事追溯的根源,既鲜明又容易记住;
      第三是叙述的文字通俗易懂,虽然书中也有不少引经论典的内容,还有宗教的元素、物理的计算公式、却恰到好处,既能增添故事的奇妙性,在高深之余,还能让人理解透彻;
      第四则是带着传说色彩的死亡,在故事中起到令人分心的意义,并弱化了凶手的存在性。
      第五则是层层叠加的内容,值得反复推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在看完整本书后,确实感受到真正属于文学的魅力与属于推理的精巧完美结合的文本。当然,这一本书也不是那种可以一看就懂的故事,但是,与过于直白的推理小说相比,则有着可以细细品读,缓慢推敲的好处;而与其他三大奇书相比,则更加富有可读性与现实性。
      看完后,不知为何,心里始终还残存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     全书四个密室,解答离奇。属于反推理。首先其给出本格的谜题氛围和本格解答,到最后大逆转形成崩溃,所谓先有立,才有破。其实反推理也能带来推理的乐趣,最后作者给了个合情合理又完全不可能的解答,可能是对范达因侦探二十守则的嘲讽吧。
  •     其一,小说里面经常出现的gay bar Arabique
      
      原型应该是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某家gay bar,在三岛的小说《禁色》和《肉体学校》中都出现过。当时战后颓废派抬头,很是流行美少年装扮成贵妇人,在gay bar陪酒的。当时是高富帅gay去银座或者池袋的酒吧,穷矮丑gay去公共厕所。据说人气的陪酒少年还会有贵妇人来点台,受欢迎的一晚可以换到一套手工西服。
      
      超展开就是,据说美轮明宏当年也是当money boy唱香颂出名的,不过地点是银座的“银色巴黎”。
      
      更有趣的是,美轮明宏的少年经历和黄司如出一辙,都是长崎原子弹爆炸时失去了家族,转辗上京,进花街卖唱。我赌一车菊花黄司是以他为原型的。
      
      
      其二,三岛和中井
      
      不管这俩人是怎么认识的,我敢赌一车黄瓜俩人都是圈里人,绝对没少一起在gay bar喝过酒。中井和三岛家境相似,都是高级官僚之后,家道中落。中井倒是很有骨气终身未婚,死后也没有生前的情夫出来招摇撞骗,这一点上三岛就不能比了。这俩人再加上澁澤龍彦,是当时文坛交际很好的三人组,也难怪虚无里那么多sm的段子了。我有点怀疑蓝司或者红司是以澁澤龍彦为原型的,都是不好好念书整天搞猎奇研究的。
      
      另,三岛的《晓寺》里出场的今西,原型为澁澤龍彦基本已经是公认。我现在有点怀疑“丰饶之海”的庆子也有点受《献给虚无的供物》之久生奈奈影响,尤其是着装品味和二逼性格简直太像了。
      
      
      其三,大结局
      我表示无敌的满意最后事逼牟礼田勇敢地负起责任,久生奈奈也顺水推舟地表示婚约无限期延后,俩男的去巴黎双宿双飞。可能真相就是一连串的事情都是事故,但牟礼田和苍司趁乱把事情越搞越大,最后一个人说“都是我害的,我杀了人”,另一个说“ 不,不,都是我暗示你的缘故,你是个善良美好的人”。围观的群众只好表示”做了坏事的人都是因为寂寞的缘故“,放了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自生自灭了。
      
      
      总之全书读完不知为何我的思维穿越到了丰饶之海,我突然有点怀疑本多苦苦追寻天人转世的动机何在了。如果说是以窥见轮回秘密的快感为目的,未免有点过于执着,果然还是一直在追寻自己心中那个永恒的美少年比较合理,所以庆子才笑话一开始以为本多收养透是因为那方面的考虑。本多很牟礼田,转世的天人很苍司有没有。
      
      以上,这是一本好书啊,即使对推理没有兴趣,作为纯文学读起来也是兴致盎然的。
      
  •       看完小说后就激起了想看电视剧的冲动,但是除了以下这点网上资料外就找不到更多资源了。有哪位达人知道哪里可以下载到吗?感激不尽!
        
        ドラマ名称:薔薇の殺意~虚無への供物(ふりがな ばらのさつい~きょむへのくもつ)
        キー局:NHK BS-2
        放送期間:1997/01/26~1997/03/02
        放送時間:日曜日 21:00-21:45
        番組名:BS日曜連続ドラマ
        主な出演:深津絵里、仲村トオル、遠藤雅、川本淳一、北村和夫、佐々木すみ江、吹越満、小嶺麗奈、國村隼、片桐千里
        主な脚本:奥寺佐渡子
        主な演出:平山秀幸
        制作会社:NHK(共同制作:ケイファクトリー、NHKエンタープライズ21)
        原作:中井英夫
        久生(深津絵里)はバーで知り合った藍司(遠藤雅)の屋敷に招かれ、彼のいとこの紅司(川本淳一)と蒼司(仲村トオル)を紹介される。翌日、紅司が心臓麻痺で死亡する。
        HP:http://homepage1.nifty.com/puuta/kyomu.htm
        http://www.asahi-net.or.jp/~WL5K-KRD/KANSO/KYOMU.htm
  •     我第一次看小说也以为苍司是杀人犯,但仔细想想他根本没有杀人动机,而且他的自白也漏洞百出,比如说他说杀害橙二郎时,君子是帮手,但最后君子根本没有出来对质,反而又像是作者另一篇杜撰的小说。
      
      而且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意外死亡事件,比如老人院着火,疯人院着火,毒大米,毒奶糖,都是一些明显是人为失误,却被政府和谐了的事件。
      
      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就是苍司坦白就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是为了让以上意外事件找到一个罪人,这样人类自己就可以安心了,日子就可以继续过下去,但实际上,杀害橙二郎的,是那天在下面打麻将的所有人,没人愿意来承担这个责任。同样像上面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也没人会去承担这个责任。
      
      而且最后书中也说苍司并没有被警察抓住。所以更从侧面证明了,橙二郎的死亡,完全是人类疏忽引起的事件,而且煤气中毒死亡,过去很常见,我就有个小学同学因煤气中毒死了。
      
  •      当你想了解一个作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阅读他的全部作品。
      
       记得当年同时拿到这几本沉甸甸的书后,最先读的就是这本《献给虚无的供物》,大概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献给虚无的供物》是中井英夫唯一的一本推理小说。
       读这本书不曾期望有很愉快的阅读体验,然而即使有这层心理准备,读完之后心情还是很糟糕,可能不少读过本书的都有这个感觉。但如果要给个评价的话,毫无疑问我会给的很高,虽然阅读的过程让人抓狂,过分点可以说是折磨。
       在《献给虚无的供物》中,中井不遗余力地打造了足以让日本本格推理爱好者目眩的舞台:围绕着被类似于诅咒的厄运缠绕的冰沼家,发生一连串的密室死亡事件,辅以五位侦探(虽然是业余)的演出。凡此种种,不能不让人期待一个异常华丽的剧情展开,从它光凭头两章就足以入围江户川乱步赏并且史无前例地获得第二名就可见一斑。然而,我只猜到了一个开头,却万万猜不到这个结尾。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感到一种不安的情绪,让人不禁怀疑,让情节这样发展下去,真的是这本书最好的归宿么?
       Trick略过不提,真要说的话,大概就是:亮点总在最后。
       且不说事件还没开始,侦探们就已经预见其发生,甚至连死者是谁这种细节都知晓,实在有点让人不知所措。接着在第一次密室事件之后,崩坏的气息开始在书中蔓延。侦探们开始进行推理竞赛(这部分的展开和《毒巧克力命案》颇类似,只是由于作者的目的不同,使得读后的感觉大相径庭),过程中弥漫着的类似于儿戏的氛围着实让人感到不适,特别是某位侦探的表现,隐隐让人感到厌恶。在作者刻意为之的荒诞演出中,侦探们对于自己推理的执着似乎更甚于真相,并且流露出对于自我验证的热衷甚于阻止事态恶化的倾向,不禁让人愕然,以至于我对于自己读者的立场也产生了动摇。直至合上最后一页,竟有种拷问结束的感觉,让人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由于中井所处的特殊的时代使然,使得他曾设想通过一本书来呼喊:“你们也是凶手!”有赖于他的努力,使我们有幸读到这么一本特别的书。这本书作为推理小说,的确给了我很糟糕的心情,然而另一方面,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人心生敬畏。
      
      
       较之于之后阅读的黑死馆,这本书看起来虽不费力,回忆的过程却意外得痛苦.....
  •     本文几乎没有任何剧透。
      
      庆幸是在看完名侦探的守则之后再看这本书。相比较本书,名侦探的守则只能称为小儿科了。
      日本4大奇书之二果然名不虚传。
      
      推理小说中如何确定凶手?
      除去侦探的推理,接下来必不可少的便是凶手的自白。也就是解释WHY。(由于本人侦探小说看得不多,突然发现,WHY上做文章做的最精致的当属东野圭无了。)(5W1H见与我上一篇书评)于是读者大体上便接受了此人便是凶手之说。
      但是如果此人在说谎呢,如果他只是为了掩护真正的凶手在说谎呢。也许所有的证据所有的推理全部指向他,也许侦探最后的推理认为凶手就是他,也许根据现有的证据确实存在着一种可能性表明他就是凶手,但除非现实生活中警察取证DNA等等,还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啊。
      
      如果上述表述还不明白,我想用条条大路通罗马来解释。
      
      侦探推理小说中,结果是明了的,证据是通过侦探发掘的,也就是F(x)= y的问题。通常这只有1个解答,如果有N个解答呢?事实只有1个,真相只有1个,而侦探的推理恰恰蒙对了正确的解答,这是作者在作弊吧。
      
      当然了,本格推理小说家们也是睿智的,我所想到的本格推理小说中总会出现一个确凿的证据,关键物证就在凶手身上,嘿嘿,这下你小子逃不了了吧。当然了,最后凶手还是要自白的,管你愿不愿意。
      
      当然了,本篇最后凶手也是有自白的,挺好,至少我看明白了,睡觉的时候也不会胡思乱想。
      
      瓶装地狱类似的这种开放性的结局让我晚上睡觉不知道做了多少个梦。。
      
      想写出一个毫无漏洞的本格推理真的很难啊。
      
      4大奇书完整的看完只有这一本,脑髓地狱看到一半实在无力看不下去,而其他两本还没涉足。这里并没有说脑髓地狱不好,脑髓地狱讲述的又是另外一种反推理,这种反推理更加彻底,当然在此就不多说了,推荐的是瓶装地狱,文字很短,半小时多就能看完,能懂日文的看原版更佳。扯得太多了。
  •     花了四天啃完的书····已经没有语言了····
      
      只是几个密室····几个人来来回回解答来解答去····作者居然能写出那么多文字····都是几个人在分析密室各种解答(而且都是一大段分析后提出非常弱智且很不具可行性的解答)····
      
      京极夏彦同志也啰嗦,可毕竟啰嗦的是一些知识类的,虽然很枯燥但起码能多知道点东西啊···
      
      基本上此书没什么故事性,就是纯粹的“为密室而密室”而已。最后一些疑惑的地方也没真正解答,比如第三个密室。
      
      犯人很容易就想到,其实一共也没几个人。
      
      里面对社会一些现实的描写倒是挺令人感慨的。
      
      读完了,一种硬着头皮可算读完的感觉····
      
      本来想给2星····看在自己那么辛苦读完的份上···一星给自己····TuT
      
      
  •   超爱这本书,匣中失乐也很好。有一种动漫一般华丽又残忍的美学,禁断的感觉(XD),凶手的反人类更是让人疯狂啊!
  •   把《献给虚无的供物》和“丰饶之海”联系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
  •   看过楼主的书评以后决定要看了
  •   如果说是以窥见轮回秘密的快感为目的,未免有点过于执着,果然还是一直在追寻自己心中那个永恒的美少年比较合理。
    -----
    这个解释合理。
  •   真的挺喜欢这样的联想联系
  •   我倒覺得作者是書中的華生 雙性戀 而不是同性戀 這點從書中對同性戀的態度欲迎還拒 甚至有所貶低 推理出來的 不過書中角色太超現實了 現實中遇到任何一個都很糟糕
  •   说到公共厕所就想到亚拉那一卡了…
  •   久生绝逼是腐女啊!
  •   可惜久生开窍太晚,一开始说不结婚了,搞不好一个人都不用死
  •   刚看完,你超展开的不错嘛,拍肩。。。
  •   想太多了您。
  •   菊花和黄瓜之祸
  •   看完lz的超展开感觉就是牟礼田和苍司早就想一起,但是碍于社会压力、未婚妻、家人等等,就利用这次一连串事件,然后...一起私奔出国了OTL
  •   你这是想让我重看丰饶之海么
  •   竟然还拍成日剧了,还是ふかっちゃん (深津绘里)主演的,没想到啊。黑死和匣中也去找找有木有影视化。
  •   四大奇书里面《脑髓地狱》也很早就拍成电影了吧~《黑死馆杀人事件》居然有漫画版……佩服~
  •   确实试衣间很奇怪的事情, 我查了深律绘里的作品表。。都没有看到这个蔷薇的杀意= = 。。。。。 http://www.hudong.com/wiki/%E6%B7%B1%E6%B4%A5%E7%BB%98%E7%90%86
  •   刚有条目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63741/
  •   刚刚网上偶尔发现了几张剧照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0563741/all_photos
  •   瓶装地狱的篇幅超级短,看完我还奇怪呢,就这么短?远不需要半小时啊。它的开放式结局是挺有意思的。
    脑髓后面的唐朝画家缘起部分,还有青黛山月如寺部分写得真是很优美,虽然唐朝画家那段故事很惊悚恶心,但文笔真是相当的优美(虽然只是看的翻译文),到比小说前半段那些疯子解放什么的好看不少。
    虚无这篇可阅读性相当强,果然是四大奇书里最好阅读的一本。另外文中那种寂静宿命哀伤的美感,颇为动人。
  •   《脑髓地狱》里疯子解放的部分是和歌,翻译过来没什么味道。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