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发展史

出版时间:1983-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任继愈  页数:784  
Tag标签:无  

前言

  导言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已经有了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把中国哲学史建立为一门科学,距今不过五十多年。五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总形势的影响,有时繁荣和前进,有时停滞和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前进而非倒退。封建社会的哲学史名著,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其中汇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注重各个学派思想演变的来龙去脉,今天仍然不失为研究宋明理学的有用的参考书。但是这两部学案却有一个根本的弱点,就是不敢触及“经学”的禁区,不敢大胆非议“圣人”。如同中世纪的欧洲哲学是包括在神学里面一样,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哲学还没有从“经学”中分化出来。“经”是圣贤垂训的典籍,封建社会的一切成员,只能宣传它,解释它,信奉它,不能怀疑它,议论它,更不能批判它。“五四”前夕,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这是用近代资产阶级观点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虽然有头无尾,却使当时人们的耳目为之一新,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当时人们认为“新”的地方主要在于它不同于封建时代哲学史书的代圣人立言,为经传作注解,而敢于打破封建时代沿袭下来的不准议论古代圣贤的禁例,把孔子和其他哲学家摆在同样的地位,供人们评论。这是一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开始从古代“经学”的禁锢下解放出来,步入近代。继胡适之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梁启超、萧公权、钱穆等人的政治思想史、学术史,比封建时代的哲学史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前进,但是由于缺少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先进的武器,总的说来,都不能算作阐明中国哲学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著作。解放前,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杜国庠等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的古代社会、古代历史以及古代思,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们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有可能透过各种现象的迷雾,看到了一些真相,或者说更接近于真相。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出于资产阶级学者的地方。尽管这几位前辈们的著作有一些论点可以讨论,但他们走的道路是一条阳关大道,他们开拓荒地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使中国哲学史开始成为一门科学,他们的著作具有示范作用。  全国解放之后,在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被广大。学者所接受,并被运用于一切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内,中国哲学史研究这个阵地也在被马克思主义所占领。三十多年来,我们出版了通史、断代史、专题研究、论文集等,举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讨论。尽管研究者在对于一些重要哲学家或学派进行历史探讨时,得到的结论不同歹甚至相反,但是绝大多数人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基本上没有分歧。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怎样把这些原则和中国哲学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走了不少弯路。粉碎“四人帮”以后,通过拨乱反正,正确贯彻党的十一属三中全会路线,学术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的气氛,中国哲学史又.呈现繁荣景象。过去曾经讨论后来被窒息了的一些问题,今天又得到哲学史研究者的深切关注。在建国三十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有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将大大有益于开展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为进一步发展中国哲学史提供了新的起点。……

内容概要

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已经有了近三千年的发展历史。把中国哲学史建立为一门科学,距今不过五十多年。五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总形势的影响,有时繁荣和前进,有时停滞和倒退,但总的趋势是前进而非倒退。    本书写的是一家之言,不求每个章节字数按比例分配。作者认为重要的,或研究得比较多的问题,就多讲;认为不重要或没有多少新见、学术界都已注意到或讲得烂熟的问题,作者就少讲或不讲。因此,对各个哲学家和哲学流派之间的论述占用的篇幅就显得不够匀称,而有些任其自然了。

书籍目录

导言中国原始社会思维的发展和世界观的早期形态  一、从古猿的智慧到人类的思维  二、从简单的思维活动到思考人生大事  三、原始的自然观、氏族与人类起源论及灵魂崇拜  四、原始的宇宙发生论、祖先崇拜的互助平等观念  五、奴隶制社会初期的世界观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革  一、学术界的几种看法  二、变革的实质  三、西周天命神学的内容  四、西周天命神学对哲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春秋时期的思想  一、春秋时期思想上新旧交替的特点  二、天、天命、天道和自然观思想方面的新旧替  三、政治思想方面的新旧交替  四、道德思想方面的新旧交替孔子的哲学思想  一、中国历代社会之孔子观  二、维护周礼孔子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  三、仁的学说  四、德政和尚贤  五、天命鬼神观念  六、教育方法和思想方法墨子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  一、墨子的出身、生平、著作和墨学渊源  二、墨子社会政治主张的内在矛盾及墨学的阶级性  三、墨子哲学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认识史上的地位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部书  二、老子代表哪个阶级?是进步?还是反动?  三、老子的哲学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四、贵柔的辩证法思想孔孟之间的儒家传承  一、孔门后学各派考  二、曾子的思想  三、思孟学派考辨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仁政学说  二、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三、性善论  四、义、利之辨和对杨朱、墨翟、许行的批判  五、孟子的历史地位管促学派  一、战国时期各国社会改革的不同道路和管仲学派的形成  二、《管子》书所保存的管促学派的思想资料  三、管促学派的社会政治思想  ……庄周的唯物主义哲学后期庄学的相对主义和唯心主义战国时期的名辨思潮和惠施、公孙龙等人的辩学后期墨家的哲学与辩学《易经》和《易传》荀子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韩非的法治和哲学思想人名索引书名索引重印后记

章节摘录

  原始的巫教是一种自发产生的自然崇拜宗教。由于氏族组织的狭窄和交往的阻隔,各个氏族的崇拜对象不仅因地而异,甚至和其他氏族创造的神相互敌对。自从建立了地域性的部落联盟,随着各个不同的氏族部落之间的交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也扩大了。他们逐渐感觉到各个不同的氏族部落所面对着的是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自然界,就是日、月、星辰、雷、雨、风、水、火、山岳、河流等,因而在各地流行的自然崇拜对象实际上是共通的,有可能把各种纷歧繁复的自然崇拜整理成一个系统。同时,正如地上人间的各种互相对抗的社会力量被拥有至高权威的部落联盟首领所统一起来一样,在自然界,也应该有一位支配着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的统一的至上神。统率着各种自然力的天神观念在这个时期产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适应于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为了维护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而发展起来的宗教意识形态。  从此以后,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威便和他的最高祭司的宗教上的特权密切结合在一起。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在代替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曾举行了一套宗教仪式: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大意是说,舜为了表示自己取得了最高祭司的宗教上的权力,首先祭祀天神,然后按尊卑次序祭祀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等六宗, 以及名山大川丘陵坟衍等群神。为了表示自己取得了最高首领的军事行政上的权力,把象征四岳群牧所掌握的部分权力的圭璧预先收回,然后选择某个吉日再亲自颁发下去。  墨于虽然处处替劳动者的利益着想,却经常不自觉地给这种反映阶级利益的思想披上一件普遍性形式的外衣,天真地认为劳动者的利益同剥削者统治者的利益可以相调和。墨子所讲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在理论上包括了上下各个阶级和阶层。“三表”讲“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意味着统治者和人民可以同利。墨子认为他所设计的治国之道,既是为了百姓利益,对统治者也有好处。他的主张好比是草药和税赋,来自下层,而能利之于大人,以此表明,他从事政治活动的目的不是谋取一部分人的利益,面是要使混乱的国家上下都得到治理。违背了他的主张,大人和贱人同时都要受害;实行了他的主张,大人和贱人同时都会受益。例如王公大人好战,百姓固然遭殃,到头来也害了他们自己:“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鉴于智伯之事”,则“为不吉而凶”(《非攻中》)。又如久丧之法使上下同受其害:  使王公大人行此,则必不能蚤朝,(使士大夫行此,则必不能治)五官六府,辟草木,实仓廪。使农夫行此,则必不能蚤出夜入,耕稼树艺。使百工行此,则必不能修舟车为器皿矣。(《节葬下》)再如执有命之说,亦复如是:  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倍政之本。(《非儒下》)  若不信命而自强不息,上下则同受其益:王公大人“强必治”、“强必宁”,卿大夫“强必贵”、“强必荣”,农夫“强必富”、“强必饱”(以上《非命下》)。在墨子看来,王公大人的听狱治政,卿大夫的守职驭民,同农夫耕稼、百工行艺一样,是社会的职业分工,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有益劳动,因此,他把“君子听治”包括在“赖其力者”之内。墨子本  来是颂扬劳动,反对剥削的,在这里他却混淆了剥削与劳动的界限,抹杀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对立,这是因为他没有阶级观点,不懂得阶极关系与职业分工的不同。墨子所说的全社会上下同利在阶级社会里并不能实现,但这类超阶级的观点作为一种政治口号和主张,却时常在历史上出现。马克思在分析十九世纪法国小资产阶级的时候曾说:   (2)“狂举”。“狂举”与“正举”相对,源于公孙龙的《通变论》。《通变论》说:“举是乱名,是谓狂举”,“非正举者,名实无当”,考其实例,“狂举”指分类不当,名实不符的错误。例如以羊有齿牛无齿将牛羊分为异类就是“狂举”,因为齿的有无只是类中之异;以羊牛皆有角而将两者归为同类亦是狂举,因为角可以为异类所共有,若以羊牛有角无尾(指毛尾)、马无角有尾来断定羊牛与马是异类则是“正举”。墨经对于公孙龙的上述观点,有所吸收,却又不全部赞同。  《经下》:狂举不可以知异,说在有不可。  《经说下》:牛性与马虽异,以牛有齿,马有尾,说牛之非马也不可,是俱有,不偏有偏无有。曰:“之牛与马不类,用牛有角,马无角,是类不同也。”若举牛有角.马无角,以是为类之不同也,是狂举也,犹牛有齿,马有尾。  墨经认为,以齿,尾,角三者的有无作为区别牛与马的标志,都是犯了不知类的“狂举”的错误,这又比公孙龙进了一步,在探讨牛马之异时,认识深化了,排除了更多的外部次要特征。可惜它没有正面说明牛与马的本质差别。  墨经还指出,告子的“仁内义外”说也是“狂举”。《经说下》指出:  仁爱也,义利也。爱利,此也。所爱所利,彼也。爱利不相为内外。所爱利亦不相为外内。其为仁内也义外也,举爱与所利也,是狂举也。  “爱”(仁)、“利”(义)是“此”,即人的主观上的思想品质;“所爱”、“所利”是“彼”,即爱、利所施予的客观对象。品质与对象可分内外,而品质内部,对象内部不能再分内外,“仁内义外”说的错误,是把本来均属主观范畴的一类事物,分属于主、客观两类之中,是不知类,故为“狂举”。 (3)“过”。《经下》说:“知狗而自谓不知犬,过也。说在重。”不懂得狗与犬乃二名一实,是犯了“过”的错误。“过”是指概念不清晰、名实关系不明确的逻辑错误。所以当某地沿用与实不符的旧名时,称为“过名”,若不知是过名,就会引起混乱。  《经下》说:“尧之义也,声于今而处于古,而异时,说在所义二。”《经说下》解释说:“尧之义也,是声也于今,所义之实处于古。”尧行义的实际作用发生在古代,今天人们只知其名声而未得其实惠。若不懂这种名实关系的变迁,以尧善治古推断尧亦能善治今,也是一种“过”的错误。后期墨家重视时代的变化,不迷信古人圣贤,在历史观上比墨子前进了一步。  (4)“不辩”。  《经下》: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不辩。  《经说下》,所谓非同也,则异也。同则或谓之狗,其或谓之犬也。异则或谓之牛,其或谓之马也。俱无胜是不辩也。  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有两种做法皆可导致“不辩”的错误:一是在同一对象的两个名称之间争论,你说是狗,我说是犬,两者皆当;二是在两个不同对象上争论,你说甲是牛,我说乙是马,双方没有形成真正的对立,这两种做法都不是真正的争辩,因为不是争“彼”,即不是在同一对象上争论是非。“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这才是争“彼”,体现了排中律的要求:A或是B,或是非B,二者必居其一,而以“当者”为真。“不辩”是一种在辩论中回避矛盾的错误,其结果是“俱无胜”。  综上所述,后期墨家的逻辑理论相当完整严谨:它有关于逻辑学的总论,有对思维形式的分析,有对推理(特别是类比推理)较细密的研究,有对逻辑错误的揭露,也有逻辑学的实际应用。它的逻辑学贯串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精神,因此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战斗性,成为先秦时代最高水平的逻辑学理论,在整个中国逻辑史上都占有光辉的地位,直到今天仍给人以可贵的教益。它不足之处是理论分析尚嫌粗略,对于逻辑规律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  缺乏明确论述。  韩非是我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中央集权专制提供了政治理论的根据。秦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虽然不再公开打法家的旗号,然而法家思想的精髓却被继承下来。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封建地主阶级便采取儒表法里或阳儒阴法的学说。  韩非的法治思想是战国末年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即将形成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它的理论核心是通过加强君主专制强化中央集权。具体地说,韩非的法治理论就是为封建帝王提供统治术的。韩非理想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形式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于·扬权》以下只注篇名)“要在中央”是指立法大权归统一的中央政府掌握,这表明诸侯分权的政治局面即将结束,郡县制将要完全取代分封制。“圣人执要’是指中央政府的权力最后决定在皇帝手中,即实行君主专制独裁。这样加强君权的主张,是适合即将出现的封建大一统的要求的,它自然也会受到秦始皇和后来封建帝王的欢迎。   韩非强调法、术、势三者互相结合。  法,就是成文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难三》)  术,就是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同上)  势,就是势位,指国君的威势,即政权,“势者,胜众之资也”,(《八经》)“主之所以尊者,权也”(《心度》)……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先秦部分,对诸子百家中典型的一些哲学思想进行了论述,是一部优秀的哲学史家著作。本书所载为一家之言,显然有轻重有详略,自出版后,学术界评价良好,是一部经得起考验的作品。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气息,适合进行相关领域研究和学习的学者或学生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哲学发展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因为这一套书比较便宜,就买来看看,书很厚,内容比较中规中矩,增长一点见识而已。
  •   内容不错,很值得一看
  •   书皮。。。你懂得
  •   一直想学中医,后来被推荐看哲学史来帮助学中医,还没有看完,希望有所帮助!
  •   书已经看了一半,让我明白了许多。书很好,但当当寄给我的好像是盗版的
  •   古正
  •   代人买的书。据说写得中规中矩,面面俱到而并不十分详尽,追求正确而不追求新意。我想,这是类似教材的标准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