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战争纪实

出版时间:2004-5-1  出版社:人民  作者:刘统  页数:792  字数:599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80周年的纪念日。从诞生之日起 ,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就与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展开了浴血 奋战,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经过长达22年的 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谱写了一曲天翻地覆、乾坤更替的壮丽史诗。在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和军队专家学者共同 策划、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问世了。当看到这部14卷15 本的恢弘巨著时,作为亲身经历这支革命军队艰难历程的一名老战士,我 仿佛又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心潮澎湃,思绪难平。 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幅波澜起伏、 辉煌绚烂的壮丽画卷。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进行的土地革命战争,是中 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伟大开端。这一时 期,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以 游击战、带游击性的运动战,先后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 ”和“围剿”。在反“围剿”斗争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主力红军进行 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革命转危为安,并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 局面。留在南方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则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进行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 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爱国侨 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全民族全面抗 战的总路线和持久战的总方针,并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和 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敌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 ,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并最终迎来了抗 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 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 年9月至1950年6月进行的解放战争,是中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 战。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正确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以自卫战争粉碎了国 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随后适时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 党统治区域;果断发起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随后向全国进军 ,展开战略追击,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少数岛屿以外的全 部国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没有中国 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会有今天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中国革命战争长达22年,历时之久、规模之大、条件之艰苦、历程之 复杂、胜利之辉煌,为中外战争史所罕见。在指导这场战争的过程中,以 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 命战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但指引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而且 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军事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既 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包含着亿万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广大 指战员的斗争经验与创造精神。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同志都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有过重要的理论贡献。但这一思想体系之所以用 毛泽东同志的名字来命名,是与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特贡献分不开的。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率先在井冈山斗争中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9年,毛泽东同 志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建立无产 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纲领性文件。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提出的游击战“ 十六字诀”,奠定了我军战略战术的基石;在三次反“围剿”斗争中,毛 泽东同志又提出了“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并在实践中形成了 战略退却、战略反攻理论以及慎重初战,集中兵力,打运动战、速决战、 歼灭战等作战原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土地革命战争的经验,写下 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理论体系 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问 题》、《论持久战》等军事名著,阐明了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地位以 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我党领导的抗日武 装不但坚持了8年之久的敌后抗战,消灭了大量日伪武装,而且自身力量得 到了空前发展。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朱德同志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 报告,全面阐述了以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基本内 容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同志又写下了大量军事著作 和文电,进一步丰富了积极防御和运动战思想,而且创立了转入战略进攻 、进行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系统理论,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体系更 加完善。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历程 ,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与伟大。其中所蕴涵的战争指导真谛 ,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思想源泉。 中国革命战争,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中国人民解放 军,是一支英雄辈出的伟大军队。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朱德同志等10 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同志等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被授予上将军衔的 57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175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800名。这一千多名将 帅,无不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沙场猛将。中国人民 解放军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具有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不仅在战略战术 上高敌一筹,而且能以高昂的士气压倒一切敌人,从而创造出无数战争史 上的奇迹。这些战争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是人民 军队广大官兵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崇高信念,是中华民族吃苦耐劳 、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人民军队这种不怕牺牲、视死如归、敢打必胜的 英雄气概,是激励新一代军人建功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 每当回想起当年这段血与火的斗争历史,我便常常怀念那些牺牲了的 战友和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无数先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 既包括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者,如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 生、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左权、彭雪枫、罗炳辉、杨靖宇等同志, 也包括千百万的史书上不见姓名的烈士。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人民解放 军的历次战役、战斗中,先后有一百多万指战员牺牲于战场,仅师以上干 部就有两千多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牺牲时都很年轻,风华正茂,为了共 产主义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那一代中国人“我以我血荐轩辕”、 以身许国的真实写照。没有这些先烈血染疆场,就不会有民族的独立和富 强,更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 中国革命战争史,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和思想宝库,值得我们去深入挖 掘。为了全方位描绘中国革命战争史,从1995年开始,人民出版社便与中 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的专家、学者开始策划并着手写作《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系列丛书,历时寒暑12载,终于完成了这项宏大工程 。这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也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最好纪 念。《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这套丛书,共包括14卷15本,分为土地革命战 争纪实(4卷5本)、抗日战争纪实(4卷)、解放战争纪实(6卷)。这套丛书的 作者,都是具有专业功底的军事历史和军事理论科研与教学人员。他们通 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把当年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全方位地展 现给读者。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这套丛书,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 历史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更好地把握今天、面向未来,以昂扬 向上的精神风貌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张震 二○○七年四月

内容概要

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人民渴望在和平环境下重建中国,但人民的善良愿望,被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所打碎,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开始了。这场大决战最初的主战场,就在那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

作者简介

刘统,1951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1989年——200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责任编辑。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中原解放战争纪实》、《唐代羁縻府州研究》等。

书籍目录

引子 “大时代展开了!”第1章 重庆谈判 第2章 捷足先登进沈阳第3章 十万大军闯关东第4章 万事开头难第5章 接收碰壁第6章 初战山海关第7章 锦州战役计划未能执行第8章 “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第9章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第10章 和平的烟雾第11章 秀水河子和沙岭战斗 第12章 平息通化叛乱第13章 张莘夫事件与反苏浪潮第14章 从和谈到破裂 第15章 夺取四平、长春第16章 四平保卫战第17章 退过松花江第18章 《七七决议》指明方向第19章 林海雪原剿菲记(一)第20章 林海雪原剿菲记(二)第21章 夜幕下的哈尔滨第22章 清理内部,重整旗鼓第23章 新开岭战役第24章 际云来到七道江第25章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一)第26章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二)第27章 拾破烂建炮兵第28章 暴风骤雨(一)反奸清算和“煮夹生饭”第29章 暴风骤雨(二)砍大树挖财宝第30章 暴风骤雨(三)反“左”纠偏,平分土地第31章 夏季攻势第32章 四平攻坚战第33章 建立强大的野战军第34章 秋季攻势——全线出击第35章 军工创业记第36章 冬季攻势(一):辽西三捷第37章 冬季攻势(二):辉煌的战绩第38章 改造国民党俘虏第39章 “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第40章 战略的抉择……参考书目东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章节摘录

书摘  这天,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号外。《大公报》以前所未有的大字赫然宣布:“日本投降矣!”在社评的开头,特地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此时人们的心情,与这诗句多么贴近。  八年的苦难,终于结束了。在和平的环境下重建中国,是每一个中国平民的真诚愿望。但是,蒋介石打碎了善良人们的希望,发动了持续四年的大内战。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的两种命运的大决战,是埋葬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大决战。这场大决战最初的主战场,就在那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  方针既定,中共中央立即安排有关的准备工作。因为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各战略区的领导人和主要将领还都在延安。现在迫切要求他们立即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去。就在25日这天,恰巧美军观察组的飞机要从延安飞往太行山区的黎城县,中央紧急决定,刘伯承、邓小平、林彪、陈毅、陈赓、薄一波等二十几位将领搭乘美军运输机返回各自地区。  上飞机之前,刘、邓向毛泽东请示。毛泽东说:“我们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首先立足于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我们提出的条件中,承认解放区和军队为最中心的一条。中间可能经过打打谈谈的情况,逼他承认这些条件。你们回到前方,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  8月26日,中央政治局再次开会,讨论去重庆谈判问题。毛泽亲在会上宣布了他决心亲自去与蒋介石谈判的决定。他说:“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但签字之手在我。必须作一定的让步,在不损害双方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我们让步的第一批是广东至河南,第二批是江南,第三批是江北。陇海路以北迄外蒙一定要由我们占优势。东北行政大员由国民党派,我们去干部,一定有文章可做。如果这些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红军不入关,美军不登陆,形势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意中国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的独裁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必须去。领导核心还在延安,延安不要轻易搬家。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会后,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在通报了即将去重庆谈判的决定后,指出:“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如他们必欲内战,英美苏可能出面干涉。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打,打则必胜),绝不要被反动派其势汹汹所吓倒。”“但是不论何时,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手段,达团结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等项原则,必须坚持,不能忘记。”“你们绝对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希望国民党发善心。”“坚决依靠人民,就是你们的出路。”最后,毛泽东特别强调了东北问题:“至于东北三省为中苏条约规定的范围,行政权在国民党手里。我党能否派军队进去活动,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是派干部去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中央决定派千余干部由林枫同志率领去东北;万毅同志所率军队,仍须进至热河边境待命。”  完成了这些部署后,毛泽东与刘少奇彻夜长谈,面授机宜,估计了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研究对策。第二天,重庆来的专机到了。8月28日上午11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张治中将军、赫尔利大使的陪同下登上飞机。前来送行的千余干部们表情沉重,机场上的气氛非常压抑。大家都在为毛主席的安全担心,赫尔利感到自己完成了一项重大历史使命,在机舱关门时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长啸(当年的苏联驻华外交官齐赫文斯基在重庆也曾领教过,赫尔利向他解释:这是他的少数民族祖先表达狂喜的特殊方式)。然而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用意,赫尔利的表演不但没有起到喜剧效果,反而引起大家反感。当飞机隆隆吼叫,升人云天,人们才带着沉重不安的心情返回各自的窑洞。  东北的结局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块,引起连锁反应。此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一年之内就被赶下了海。多年以来,国民党将领也在不断反思失去大陆的原因和教训,一致认东北的战败是军事上的关键原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的腐败和混乱则是经济上的原因。也有不服气的,如关麟征在谈起国统区发行“金元券”导致经济崩溃时说:“这只是促成失败的一个原因,而非失败的根本原因。我们银行准备金不足,但总算还有银行;还有不少准备金,钞票也是精印出来的。请问毛泽东的银行在哪里?准备金在哪里?他们的钞票是在布条子上盖一颗印,写上多少元就算是多少元。怎不见他们的金融受到影响!这是事实呀!这个事实是根据军事上的成败而存在的。人家天天打胜仗,所以布条子也可以取得人民的信任。我们天天打败仗,什么券人民也不信任。”  关麟征说的当然是实话,但他就怎么也没搞明白,共产党凭什么天天打胜仗,国民党为什么天天打败仗?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的威望达到一生中的顶点,他就是国家和正统的化身。他第一次视察沈阳的时候,不也受到民众的欢呼吗?国民党的嫡系部队刚进东北的时候不也是八面威风吗?杜聿明不也曾步步进逼,迫使林彪一直退过了松花江吗?但是国民党是怎样失去了民心,共产党又是怎样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从弱到强的呢?国民党将领们是说不清楚的。1983年在筹备编写《辽沈决战》一书时,陈云同志谈到辽沈战役胜利的原因,总结为六个方面:  一、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这为我们的大部队能抢在国民党前面迅速进入这个地区,为改善我们的装备,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二、是由于全国各个根据地的支援。为了支援东北,先后调进去了山东军区的主力,新四军的第三师,陕甘宁三五九旅,抗大炮校等部队的一部分,以及冀东、冀中、晋绥、冀鲁豫军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部队,共十多万人。另外,还派进去了一百个团架子的部队干部和二万左右的党政干部,其中包括二十个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这些力量加上抗联原有的力量,为我党我军在东北的发展奠定了十分雄厚的基础。为了迅速歼灭东北的敌人,东北局曾向中央提出:希望关内能牵制更多的敌人兵力,不使他们再增援东北。那时,全国各个战场都打得很好,确实牵制了大部分敌人兵力,以至敌人大部队不仅没有再进来,有的还出去了。这也是全国对东北的巨大支援。可以说,如果没有全国各个根据地的支援,没有一野、二野、三野和华北野战军的支援,就不可能有四野,就不可能有东北战场的胜利。  三、是由于我们动用正规部队进行了剿匪。东北的土匪实际上就是伪满军警和地主武装,如果不把它们剿干净,农民就发动不起来,后方也不可能安稳。  四、是由于进行了土地改革。贫苦农民翻了身,我们党才能在东北站住脚,扎下根,我们的部队才可能有那么充足的兵源、充足的粮草,来和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较量。  五、是由于建立了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东北解放区原有的经济基础就比关内各解放区雄厚,……再加上我们在解放区迅速建立了政权,抓紧恢复生产建设,发动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充分动员各方面的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战争,这就使我军有了一个强大的后方,物资特别是粮食供应有保障,部队可以不断扩充,而且调动起来快,机动性强。  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党中央、毛主席为东北局制定了完全正确的工作方针,为辽沈战役制定了完全正确的作战方针。如果按照林彪的打法,主力围困长春不南下,以后占领了义县又不打锦州,而要回师长春,那就不会有辽沈战役,东北的胜利就不可能来得这么大,这么快。  陈云同志的这番论述,是目前为止对东北解放战争最全面、最深刻的总结。他的总结中贯穿了一个主题:东北解放战争是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因为共产党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发动了群众,给贫苦农民分了土地,才得到人民的支持。谁赢得了民众的大多数,谁就能赢得战争。这不是最显而易见的道理吗?  事实也是如此,我军的每一次作战,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辽沈战役中,除了我军后勤部门在运输、军粮、服装、弹药等方面的保障之外,各战区都组织起省委负责的支前委员会,从地方抽调人力物力支援前线。据战役后的统计:共动员民工160万人,出担架13000多副,马车6700多辆,火车皮近2万节,筹措粮食7000多万斤,抢修铁路4300多公里,架设桥梁280座。大军人关时,还有10万民工随军,他们为战争付出多少辛劳,是没有办法计算清楚的。  支援战争是一个方面,人民为战争付出的沉重代价就更无法统计了。哪一次作战不要打烂一些乡村和城镇,蒙受的损失和重建工作最终还是要老百姓自己承担的。辽沈战役结束后,黑山和附近地区几乎被扫荡一尽。陈云、陶铸1948年11月7日致东北局的报告说:  “黑山、彰武及阜新东部,在此次辽西会战中负担很大,仅担架即达l万多副,粮食被部队吃去为数很大。特别是敌人的掠夺,许多村子已无存粮。最严重的为牲口损失约80%,据彰武二区14个村调查,被敌人抢去牲口1001头,大车几百辆,鸡为敌吃掉达15000只,猪、羊1500头。村干部被杀200余人。总之,战场地区群众很苦,现已无法生活,明年生产当更成问题。除政府应拨一笔救济款解决群众目前生计困难外,是否可以在后方各省农村,发动号召农民捐些粮食与牲口。对战场地区群众给以援力。这不仅使该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大的帮助,更可以在农民中间激发一种阶级的友爱,而辽北本身更应以大力来组织这一援救运动。”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子          “大时代展开了!”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东北——关东军带着伪满王公逃出长春——重庆延安一片欢腾——日本投降了  1945年8月9日凌晨,漫长的东北中苏边境线上,像往日一样寂静。日本关东军的守备部队官兵,都在酣睡着。只有值勤的哨兵,强打精神,望着黑暗的远方。    8月9日1时,牡丹江地区的绥芬河、东宁一线,苏军的重炮震天动地地怒吼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空,密集的炮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把一个个地堡掀掉了盖子。大地在颤抖,苏军的坦克集群向日军阵地猛扑过来,天空中苏军的远程轰炸机呼啸而过,在这强大的攻击下,日本人被打得晕头转向。甚至没来得及做任何反抗就一命呜乎,身首异处。    1时30分,苏军的轰炸机群已经长驱直入,到达伪满洲国首都和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长春上空。一枚枚炸弹发出刺耳的尖叫,投向城郊的目标。爆炸声、防空警报声、难民的哭喊声,长春一片混乱。  从这时起,关东军总部不断收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告急电报。苏军已经向日军发起了全面进攻。留守总部的关东军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匆匆做了一些部署,便下令将总部迁往郊区的南岭地下指挥所。破晓时分,当关东军总部人员乘车转移时,长春大街上已是混乱不堪。惊慌失措的市民们扶老携幼,背囊提物,在细雨中向城郊逃去。  南岭地下指挥所是日军在1942年修建的。这所防空洞由于从未使用过,每间房子里都有积水。眼看无法使用,秦彦三郎又命令全体返回原总部。战争初期最宝贵的一天,被关东军总部白费力气的搬迁浪费掉了。  8月9日13时,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从大连乘飞机回到长春。在总部只停留了片刻,对部下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便匆忙赶往伪满皇宫。他对溥仪说:关东军总部准备迁移到中朝边界的通化,并劝溥仪迁往临江。原来这位总司令想的也是逃跑。  当关东军总部和伪满皇室在长春市民的哭号声和唾骂声中仓皇登上火车向南逃窜时,苏军长驱宜人,向东北的各大城市进军。在西面,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以8个集团军、60个师的兵力,一路由满洲里沿铁路线向南推进。由坦克组成的快速兵团一天前进了150公里,翻越大兴安岭,向齐齐哈尔进军。一路由中蒙边境穿越广阔的大戈壁,两天推进300公里,占领鲁北、洮南,进入东北平原。然后分兵向沈阳、长春进军。  麦茨列科夫元帅指挥的远东第一方面军以7个集团军、45个师的兵力,从兴凯湖以南地区发起进攻。绥芬河、东宁一线是日军筑垒地区。日军经过多年经营,修建起宽大正面和纵深的永久性防御工事。中心碉堡、坑道、壕沟、铁丝网重重叠叠,期望以此挡住苏军进攻。苏军从侧面迂回并封锁筑垒地区,用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道路,向牡丹江挺进。另一路沿图们江向朝鲜进军。  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的远东第二方面军;以5个集团军、23个师的力,在黑龙江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松花江南下,逼近佳木斯。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北解放战争纪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结合王树增老师的《解放战争》看
  •   本系列比较全,让你全面了解战争的成败
  •   这套精装书价不菲,所以先选了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四野战东此的先看下质量!本书文笔流畅,记事条理清晰,内容翔实更是吸引人!书中多处引用战时中共中央与东北局、东总、各作战部队的往来电文、信件及参战双方高层指挥人员的回忆录等,信实度较高,可读性也很强,黑土地上的硝烟历史比武俠小说读起来还带劲!决心本周内读完,真正体会到书当快意读易尽的感觉。
  •   应该能成为一本经典读本。
  •   拿起来感觉厚实
  •   好书吔
  •   有旧版的,最好找一下,比这个新版本要便宜一半
  •   越真实越有力量。
  •   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是的,这是个人的爱好。然而真正的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在考虑的是,为什么!?为什么***毛主席领导的军队在那样的劣势下可以战胜国民党蒋介石的强大的美式装备的军队!是领导者的决策失误还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是蒋介石决策的失误,那毛主席的决策也不是每次都是正确的!那是什么样的失误呢!?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战略的失误!或者通俗一点儿是站错了对的原因!历史一次一次的证明决定统治者成败的不是某个将军,归根结底是人民!中国历史历次的改朝换代都是最终是被人民起来推翻的!毛主席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儿,而蒋介石认为只要土豪劣绅能跟在自己后面,就掌握了足够的物质资源,而忽略了作为人的资源!
  •   当做资料翻翻, 还可以。只是这类大陆出的书没新意。有御用的感觉。但真的很全。作为资料不错。
  •   看了书可以确定一点,凤凰卫视做的那个《铁马冰河——东北解放战争》是大部分根据这本书来做的,连台词都一样。片中,有刘统出现的地方就很有兴趣。这家伙应该是个彪粉林蜜,甚慰。想火线投诚的国民党俘虏为了回国军,每次战斗突击向前,人人以为他作战勇敢,而国军一再被打退,投诚一再失败,苦恼万分。看到这个,笑翻了。事物不能看表象,这本书太好了。
  •   书是好书,但卓越不行,居然给我发了本残书,这样下去,卓越你上不起啊。
  •   强烈推荐!很好。刘统先生的几本书都不错,建议多写几本。
  •   基本可以,但是有局限性
  •   刘统的书看后不会有大的惊喜,但绝不会失望
  •   哈哈,真是好书,这个书在我家很久了,看了很多次,没次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笑~
  •   推荐大家,也推荐这个作者,他写的几本,我觉得要强于其他几位。
  •   为什么还没进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