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人民  作者:刘重来  页数:510  字数:3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近代乡村建设不能忘记的人——《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序今年是卢作孚先生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80周年(1927~2007年)。西南大学刘重来教授撰写的《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一书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恰逢其时,可喜可贺!也许在人们心目中,卢作孚主要是一位爱国实业家和“中国船王”,特别是自毛泽东在上个世纪50年代指出卢作孚与张之洞、范旭东、张謇是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后,卢作孚作为著名实业家的形象和在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地位、成就更为人所共知,至今有关卢作孚的研究成果也大多集中于此。然而,卢作孚作为社会改革家,他曾在民国时期领导嘉陵江三峡地区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却不大为人所知,有关的研究也不多,研究专著更未见。不少学者在论述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代表人物时,也很少提及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和卢作孚。最典型的是一部关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专著,洋洋四十万字,竟无一言一语提及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和卢作孚。刘教授的这部专著,以翔实的史料,严密的论证,鲜明而有说服力的观点,高屋建瓴、全方位探究了卢作孚领导的,长达二十二年(1927~1949年)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并明确指出,卢作孚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是民国时期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一个,是卢作孚一生创造现代集团生活的三大改革试验中最凸现其社会改革思想和实践的一个。应该说,通过这部专著,卢作孚社会改革家的地位是不容置疑了。(一)刘教授这部书虽然是以卢作孚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为研究对象,但他并没有把研究的视野仅仅局限于嘉陵江三峡一隅,而是把它放在民国时期整个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大背景中来研究。为此,他在书中特辟《民国时期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概述》一章,专题论述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包括运动的缘起,参加的团体,各自的主张和建设方式等等,并重点论述了这场运动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人士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比较了他们的乡建思想与实践方式的异同。这样,烘托出卢作孚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虽地处偏僻,但它不是孤立的,突兀的,而是有着大的时代和历史背景,是与整个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有着密切关系,而且通过历史大背景的分析和彼此异同的比较,不仅拓宽了研究视野,提高了研究层次,也衬托出卢作孚在乡村建设上的远见卓识和独到之处,从而奠定了卢作孚在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地位。相信今后有学者研究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时,再不会忽略了卢作孚及其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二)刘教授这部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卢作孚提出的“乡村现代化”目标作为研究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的主线,以大量事实说明卢作孚为达此目的而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各项建设首位;总结出卢作孚乡村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众所周知,实行国家现代化,是卢作孚一生的追求。十几年前,就有学者指出:“热切追求祖国现代化,是卢作孚社会经济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实业救国的主要内容。”认为在孙中山之后,“更明确提出‘现代化’口号,并对其具体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规定的人,卢作孚还是第一个”。而卢作孚在领导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时,就毫不含糊地指出,他的乡村建设,“目的不只是乡村教育方面,如何去改善或推进这乡村里的教育事业;也不只是在救济方面,如何去救济这乡村里的穷困或灾变。中华民国根本的要求是要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卢作孚提出“乡村现代化”,正是他“国家现代化”思想的体现,是他乡村建设的终极目标。刘教授在书中把卢作孚的“乡村现代化”思想作为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的主线,凸现了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思想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可行性。(三)卢作孚乡村建设最突出的成就,是将北碚这个昔日荒僻的小乡场建设成了一座“名满天下”的美丽城市。应该说,北碚是民国时期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唯一进行乡村城市化建设的典型,很有借鉴意义。刘教授在这部书中,以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了卢作孚对北碚进行的城市建设,包括卢作孚对城市中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的认识,对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开发和各项建设,特别是在城市美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上的种种举措,显示了卢作孚在城市建设上的超前思考。有学者认为:“北碚小城是卢作孚先生美好而崇高心灵永远的表述。”这在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从刘教授书中举出的大量事例中,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早在1944年一家外国杂志就惊呼北碚是“平地涌现出来的现代化市镇”,“是迄今止中国城市规划的最杰出的例子”的原因了。刘教授还明确提出,北碚的城市建设,是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思想的体现,是他乡村建设获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并认为这是卢作孚在中国近代西部乡村城市化建设的一个成功探索,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四)值得注意的是,刘教授在这部书中还强调了卢作孚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西部的地域意义,强调了卢作孚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西部情结。为此,刘教授在书中特设

内容概要

20世纪20一40年代末,在中国西南嘉陵江三峡地区,曾开展过一场成效显著的乡村建设运动。它是民国时期中国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唯一在中国西南部,且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一个。其主持者,就是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改革家,被誉为“中国船王”的卢作孚。    本书从卢作孚的人生轨迹、乡建思想、乡建模式、乡建成就、乡村城市化探索、以工辅农及其西部情结、人格魅力等诸方面对卢作孚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究。卢作孚不愧为中国西部乡村建设的先驱,同时嘉陵江三峡乡建运动对今天的城乡统筹、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刘重来1941年3月生,教授,山东青州人,196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78年调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1990—1999年任校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卢作孚研究中心成员。1988年、1993年、1997年当选三届重庆市人大代表,1998年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

书籍目录

中国近代乡村建设不能忘记的人(序)卢国纪张守广卢作孚名言选录前言第一章 卢作孚生平简介第二章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概述 一、乡村建设运动的缘起 二、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及团体 三、乡村建设不同的主张和实践方式 四、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 五、对乡村建设运动的评价 六、后继有人第三章 卢作孚主持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概述 一、重庆嘉陵江三峡地区概貌 二、卢作孚乡村建设实验之缘起 三、“乡村现代化”的建设模式 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五、以交通建设为先行 六、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 七、以文化教育为重点第四章 卢作孚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 一、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思想 二、卢作孚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 三、卢作孚农村金融建设思想与实践 四、卢作孚廉政思想与实践第五章 近代中国西部开发的先驱 一、畅通由西向东的长江航道 二、中国西部乡村建设的有益探索 三、发展中国西部科学事业的壮举 四、运动人才到中国西部来 五、为中国西部工业发展立大功第六章 以工辅农——民生公司对乡村建设的支持 一、投资煤业,开创峡区煤矿业新局面 二、投资交通业,建成四川第一条铁路 三、投资纺织业,建立大明染织厂 四、投资科学研发,创建科学院、博物馆 五、投资教育,创办兼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七章 卢作孚对中国近代西部乡村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 一、平地涌现出来的现代化市镇 二、城市的中心地位与辐射作用  ……第八章 高度评价与深厚友情第九章 有益的借鉴与启示附录一:作者有关卢作孚研究成果一览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概述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卢作孚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则是这场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人士。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革新之路大致在两种角色中展开:胡适、陈独秀等新文化旗手角色与陶行知、晏阳初等新文化躬耕者角色。……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中国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中国民间知识分子的一次文化大躬耕”①。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虽然一时轰轰烈烈,但因其本身存在着根本的弱点,所以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对当时寻求中国前途命运,探索振兴农村之路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当时参加乡村建设运动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不为名利、不怕艰险、脚踏实地、深人农村埋头苦干的献身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和实践经验,他们的乡村建设成就和教训,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中国西部大开发,仍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一、乡村建设运动的缘起:对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缘起,当时社会各界就认识不一。梁漱溟对于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认为是由于“乡村破坏”造成的,而引起乡村破坏的原因则是天灾人祸和风气改变。1935年他在撰写《乡村建设理论》中专辟有“乡村建设运动由何而起”一节,认为乡村建设运动之兴起“可分浅深四层言之”。“从浅的一层来说”,是“起于救济乡村运动”,“是由于近些年来的乡村破坏而激起来的救济乡村运动”;“第二层——是起于中国乡村无限止的破坏,迫得不能不自救。乡村建设运动,实是乡村自救运动”;“第三层——乡村建设运动是起于中国社会积极建设之要求……乡村建设运动实是图谋中国社会之积极建设的运动”;“进而言第四层”,“起于重建一新社会构造的要求”,“今日中国问题在于其千年相沿袭之社会组织构造既已崩溃,而新者未立;乡村建设运动,实为吾民族社会重建一新组织构造之运动——这最末一层,乃乡村建设真正意义所在”②。由于梁漱溟否认中国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因此,他对乡村建设运动兴起原因的论述,实际只是说了它的表面现象,而没有说出它的实质。

后记

从1996年我成功申报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民国时期卢作孚乡村建设模式研究”至今,已过去整整十一年了。今年是卢作孚到重庆北碚开展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八十周年,书稿能付梓,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我从十二岁起就生活在北碚,又在卢作孚创办的兼善中学读了六年书,从1978年起又在地处北碚的西南师范大学(现改为西南大学)任教。可以说,我研究卢作孚乡村建设,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成本书稿之时,我首先要感谢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没有公司大力支持,这部书是无法出版的。其次我要感谢妻子周鸣鸣(西南大学高教研究所副所长、卢作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是她的不断鼓励和督促,才使我从原来多年从事的教学研究领域走出来,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研究天地,自己在其中也获益匪浅。还要感谢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及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室及《重庆市北碚区志》副总编辑李萱华先生提供的大量史料。本书的个别章节,是与周鸣鸣和我的研究生陈晓华(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共同合作的,在《编年纪事》中,1931年11月至12月的部分资料由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室龙海同志抄录,人民出版社邵永忠先生为此书出版出了大力,在此一并表示谢意。书中当有不少的讹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指正。刘重来2007年4月于重庆北碚西南大学

编辑推荐

《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以翔实的史料,严密的论证,鲜明而有说服力的观点,高屋建瓴、全方位探究了卢作孚领导的,长达二十二年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并明确指出,卢作孚领导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是民国时期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时间最长,成就最大的一个,对今天的城乡统筹、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爱国实业家和“中国船王”的卢作孚熟为人知,但是作为一位出色社会改革家,曾在民国时期领导嘉陵江三峡地区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卢作孚却鲜为人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把卢与晏阳初梁漱溟列为"民国乡建三杰"是刘教授创始
  •   包装不错,书是正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