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传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分田  页数:691  字数:552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秦始皇帝名嬴政,嬴姓秦氏,又名赵政,有人称之为“吕政”。公元前260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公元前210年卒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大平台)。嬴政十二岁继承秦国王位,二十一岁亲政。他横扫六合,统一天下,自命为秦朝“始皇帝”,俗称“秦始皇”。秦始皇享年仅五十岁,实际执政不到三十年,却上承千年,下启千年。具有这样历史地位的人物在古今中外都是十分罕见的。作为秦王的嬴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君主。他吞灭六国,缔造秦朝,结束了数百年来“天下共主”名存实亡的政治局面。这个事件一直被视为春秋战国时期结束的历史性标志。在这个意义上,秦王嬴政是一个历史过程的终结者。作为秦始皇的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最先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这就使秦始皇成为又一个历史篇章开端的标志性人物。许多史学家把秦始皇建立帝制作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起点。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时代。历史的大变革、政治的大动荡、社会的大调整、思想的大裂变,相继推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英雄气质的杰出人才,可谓豪杰辈出,群星灿烂。他们叱咤风云,有的是政治英雄,有的是思想英雄,有的是军事英雄。秦始皇是一位拥有优秀军政素质和博大政治功业的君主。从秦王到秦始皇,嬴政充分利用历史进程所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以能动性的进取精神和典范化的政治行为,几乎无可挑剔地完成了历史所赋予他的任务。他是这个时代的最后一位枭雄。秦朝制度的历史影响极其深远。在人们阅读有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汉承秦制”的说法。不仅如此,“秦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框架一直贯通了此后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这件事,可谓“定一制而传千古”。秦始皇身上包纳着如此之多的社会历史内容。在世界史上,他把现存第一套真正的国家与法的理论全面变成现实,是欧亚大陆完成帝国化过程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他是春秋战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完成者。在中国政治史上,他完成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改朝换代。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他第一个建立了名副其实的“大一统”,是中华帝制的创造者。在中国思想史上,他集先秦帝王观念之大成,首创“皇帝”尊号。在中国法制史上,他是首屈一指的“法治”皇帝。在中国文化史上,他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制同度、行同伦,促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在中国工程史上,他的名字与被誉为世界奇迹的万里长城和秦陵兵马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类似影响的历史人物屈指可数,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则堪称独一无二。这是一个政治英雄,又是一个专制暴君。秦始皇集英雄与暴君于一身,这并不奇怪。在那个时代,只有枭雄能够成为政治英雄,枭雄而为帝制之君主其政治必有专横暴虐之处。秦始皇统治时期有六大弊政,即无节制地扩建宫室、超标准地修筑陵墓、迫不及待地封禅泰山、兴师动众地寻仙求药、大规模地焚烧《诗》《书》以及“坑术士”而株连无辜。与历代帝王比较,秦始皇的功业无人匹敌,秦始皇的弊政也相当严重。他集中体现了中华帝制的优长与弊端,甚至成为这种制度的文化符号。因此,有人誉之为“千古一帝”,有人斥之为“独夫民贼”。直到今天,关于秦始皇一生的是非、善恶、功过,依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秦始皇是以“暴”闻名于世的。自古以来,许多政论、史评偏爱用“暴虐”二字一口将秦始皇骂倒,然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早就看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如何评价秦始皇的“暴”是解读“秦始皇现象”的重要课题。对于“暴”必须做具体分析,否则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一段历史和一个历史人物。如果忽略了由西周王制到秦朝帝制的社会变迁在若干重要指标方面相对弱化了社会性暴虐这个基本事实,如果不将社会性暴虐、时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和个体性暴虐有所区别,就很难正确认识秦始皇这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笼统地抨击秦皇、秦制的“暴”,反而不利于全面地认识中华帝制及其相关的一系列历史现象,也不利于深刻地批判专制主义政治。自云梦秦简等比较可靠的历史材料发现以来,学术界对秦朝历史有了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对于秦始皇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这些材料和研究推翻了一些加在秦皇、秦制头上的诬罔。本传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秦史研究的新进展,以比较通俗的行文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关于“秦始皇现象”的学术性诠释版本。

内容概要

人民出版社是党的第一家出版机构,始创于1921年9月,重建于1950年12月,伴随着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巨变一路走来,成为新中国出版业的见证和缩影!    “指示新潮底趋向,测定潮势底迟速”,这十四个大字就赫然写在人民出版社创设通告上,成为办社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版宗旨的表述也许有所不同,但宗旨的精髓却始终未变!无论是在传播马列、宣传真理方面,还是在繁荣学术、探索未来方面,人民版图书都秉承这一宗旨。几十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为世人所公认的精品力作。有的图书眼光犀利,独具卓识;有的图书取材宏富,考索赅博;有的图书大题小做,简明精悍。它们引领着当时的思想、理论、学术潮流,一版再版,不仅在当时享誉图书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为挖掘人民出版社蕴藏的丰富出版资源,在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学者和老一辈出版家意见的基础上,我社决定从历年出版的2万多种作品中(包括我社副牌东方出版社和曾作为我社副牌的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披沙拣金,精选出一批在当时产生过历史作用,在当下仍具思想性、原创性、学术性以及珍贵史料价值的优秀作品,汇聚成《人民文库》,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收藏需求,积累传承优秀文化。

作者简介

张分田,1948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天津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著有《王充》、《中国政治思想史》(三卷本,副主编、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家世篇:声名显赫的霸王之胄  第一节 赢秦得姓与秦赢立国    一、华夏传人,玄鸟图腾    二、柏翳佐舜,得姓为赢    三、费昌佐殷,子孙封侯    四、蜚廉事纣,被迫西迁    五、造父善驭,封之赵城    六、非子息马,厥号秦赢    七、西垂大夫,名扬西戎    八、关于赢秦文明发展程度的估计  第二节 襄公勤王与秦国跻身诸侯之列    一、西周灭亡,平王东迁    二、攻戎救周,始命列国    三、夺取岐西,向东发展    四、帝王之基,得天独厚  第三节 秦穆公始霸与秦国大国地位的确立    一、“尊王攘夷”与诸侯争霸      二、秦穆公任贤,百里奚致霸    三、东服强晋,饮马黄河    四、远途袭郑,兵败殽山    五、改变方略,西霸戎夷    六、春秋以来秦国文明程度的发展  第四节 秦孝公变法与秦国跃居“战国”首强    一、励精图治,下令求贤    二、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三、依法治国,中央集权  第五节 从称“王”到称“帝”    一、秦惠文君称“王”    二、秦昭襄王称“帝”    三、从秦国灭周到秦始皇称“皇帝”  第六节 周秦之变:一次非同寻常的王朝更替    一、周秦之变的特点    二、周秦之变与欧亚大陆的帝国化时代    三、周秦之变的主要历史动因    四、周秦之变对秦始皇历史地位的界定第二章 孺子篇:承继宗祧的少年君王  第一节 做政治人质的王孙异人与以投资牟利的商人吕不韦    一、羁旅邯郸的质子异人    二、善于牟利的商贾吕不韦      三、围绕储君嫡嗣地位展开的政治交易与政治谋略    四、赵姬再嫁与赵政出世  第二节 荣任王储与初登君位    一、子楚回国与赵政归秦    二、幼冲之年的秦国王储    三、十二岁登临王位  第三节 母后专权、仲父辅政与缪毒乱政    一、太后赵姬代行王权与大臣辅政    二、染指最高权力的“仲父”兼“相邦”    三、缪(士毋)乱政:“与缪氏乎?与吕氏乎?”第三章 亲政篇:图谋帝业的大国霸主  第一节 平定内乱、剪除权臣    一、平定缪(士毋)之乱    二、罢黜吕不韦  第二节 佐成帝业的霸王之士    一、李斯与《谏逐客书》    二、尉缭与《尉缭子》    三、茅焦强谏,“抗枉令直”    四、顿弱论秦国连横的外交谋略      五、姚贾献破坏各国合纵之策    六、韩非与《韩非子》  第三节 运筹帷幄、勇冠三军的善战之将    一、王翦、王贲父子两世名将    二、蒙骜、蒙武、蒙恬、蒙毅祖孙三代忠臣    第四节 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君臣关系第四章 统一篇:横扫六合的天下共主  第一节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政治、军事、外交谋略    一、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战略决心      二、时不我待,当机立断,连续作战,不使喘息    三、致力连横,破坏合纵,远交近攻,孤立对手    四、收买内奸,巧施反间,败坏政治,弱化敌手    五、改善内政,顺从民心,调整政策,安抚降地    六、中央突破,由近及远,灵活机动,逐个击破  第二节 灭韩    一、韩国的兴与衰   二、韩人郑国间秦与秦始皇修成郑国渠   三、韩非使秦与秦始皇的战略决策   四、韩王请臣与秦王灭韩 第三节 灭赵   一、赵国的兴与衰   二、秦、赵火并与统一战争战略准备的完成     三、赵国合纵攻秦   四、秦以救燕为名攻赵   五、秦始皇的离间君臣之计与赵国连失良将   六、赵国的灭亡   第四节 灭魏   一、魏国的兴与衰   二、从秦攻魏拔卫到魏国献地请降 第五节 灭楚   一、楚国的兴与衰   二、李园之乱   三、启用王翦,灭楚平越   第六节 灭燕   一、燕国的兴与衰   二、秦国借赵攻燕与救燕攻赵   三、太子丹自秦亡归与荆轲刺秦   四、燕、代合兵抗秦与秦军扫燕灭代 第七节 灭齐   一、齐国的兴与衰   二、君王后事秦与后胜误国   三、齐国不战而降 第八节 开拓疆土、巩固边防  一、南平“百越”  二、设官治理“西南夷”  三、经营北部边疆 第九节 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第五章  称帝篇:集先秦各种君权观念之大成的始皇帝  第一节  秦始皇首创“皇帝”名号  第二节  宗法称谓:皇帝是天下一家的大家长    一、“后”:家国一体与天下父母    二、“宗”:“天下宗主”与“天下一家”    三、“君父”:君父一体与“王道三纲”  第三节  权势称谓:皇帝至高、至上、至尊、至贵    一、“王”:干戈戚扬与“王天下”    二、“君”:支配土地、子民的发号施令者    三、“万乘”:军事统帅权与征收赋役权    四、“正长”:最高行政权力的支配者    五、“太上”、“元首”、“至尊”、“民主”:“啡天子不制度”    六、“辟”:“作威作福,君之职也”    七、“御”:驾驭天下的主宰    八、“天下”、“国家”、“社稷”:君与国一体      九、“一人”:四海之内,惟王至尊    第四节  神化称谓:皇帝受命于天、体胤神圣    一、“帝”、“天”、“上帝”:天与王合    二、“天子”:皇天上帝的嫡长子    三、“龙”、“日”、“九五之尊”:皇权神圣与皇恩浩荡  第五节  圣化称谓:皇帝是与道同体的道德表仪和文化权威    一、“君师”:君师合一与“以吏为师”    二、“君子”、“大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    三、“圣人”、“圣王”:君与道同体,圣与王合第六章  思想篇:偏爱法家的“杂家”君主  第一节  皇帝制度法定意识形态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秦始皇统治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基本构成    一、深入剖析统治思想的若干思路    二、各种大众信仰对秦朝的统治思想的影响    三、各种源远流长的政治传统、政治惯例和政治经验    四、影响广泛的全社会普遍政治意识    五、诸子百家的特色学说与秦朝统治思想的理论构成  第三节  “大一统”观念的全面实现    一、从“王天下”观念到“大一统”理论    二、“大一统”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秦朝的“大一统”    三、“大一统”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七章  制度篇: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圣王”(一)  第一节  皇权支配下的“三公九卿”制度    一、皇权与相权的基本关系准则      二、秦朝的三公九卿及相关的中央政府机构  第二节  中央集权与单纯的郡县制度    一、“郡县”与“分封”之争    二、秦朝的封君食邑制度    三、秦朝郡县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第八章  制度篇: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圣王”(二)  第一节  官僚制度与法制化的行政管理    一、入仕与选官制度    二、法制化的行政管理  第二节  强化政治监控机制与完善监察制度、谏官制度    一、秦朝谏议制度、监察制度的历史渊源      二、先秦诸子的政治监控理论    三、秦朝的政治监控制度和秦始皇的主要贡献第九章  社会篇:改造并重构等级秩序的国家元首  第一节  皇帝(君)、官僚(臣)、黔首(民)三大政治等级    一、君、臣、民政治等级的重构与相关的社会普遍意识    二、先秦诸子论君、臣、民的基本政治关系    三、秦始皇规范君、臣、民政治等级关系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规范臣民等级特权的二十等功勋爵制度    一、功勋爵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秦朝二十等功勋爵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三、秦始皇贯彻实行功勋爵制度的一些特点  第三节  秦始皇对家庭内部等级关系的保护    一、宗法家庭组织及其政治功能的重大变革    二、维护父家长特权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秦朝法律中的等级关系  第五节  综合性的社会阶层结构与相对流动的等级秩序第十章  经济篇:富有天下的最高统治者  第一节  制度化、法制化的财政经济管理    一、统一度量衡    二、统一币制    三、法制化的经济行政管理    四、“重农抑商”政策与管理工商业的法律  第二节  国有土地的管理及相关法律    一、皇权支配下的土地占有形式      二、土地管理制度  第三节  秦朝的赋税制度及相关法律    一、秦朝赋役制度的历史渊源    二、秦朝的主要租税征课项目    三、法制化的徭役制度    四、常税、常役状态下的民众负担第十一章  法制篇: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法治”帝王  第一节  秦始皇的法制理念与政治行为方式    一、先秦的法治思潮与法家的法治理想    二、秦始皇的“以法治国”统治方略  第二节  秦朝的法律制度与法律形式    一、秦朝法制的基本制度    二、秦朝主要的法律形式和内容    三、秦朝法制的罪名与刑罚体系    第三节  重刑主义的刑罚原则  第四节  与文化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书同文”    二、“行同伦”    三、“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第五节  秦始皇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历史地位第十二章  工程篇:前无古人的工程皇帝  第一节  以长城为主要标志的军事工程体系  第二节  驰道与遍布中华的通衢驿道网  第三节  灵渠与沟通大江南北的水运交通网  第四节  十二金人与“销锋铸镰”工程  第五节  阿房宫与秦都咸阳的扩建工程  第六节  兵马俑与空前奢华的骊山陵工程  第十三章  生活篇:享御称尊的大秦天子  第一节  中华帝王家的家庭制度与秦始皇的家庭生活    一、君臣关系制导下的家庭关系      二、秦始皇与家庭中的尊长、兄弟    三、后妃制度与秦始皇的后妃姬妾们    四、秦始皇与子女和姻亲的关系      五、宦官制度与秦始皇的家奴们    第二节  秦始皇的宫廷生活与日常政务活动    一、与皇帝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礼仪制度    二、秦始皇的日常宫廷生活  第三节  “亲巡天下,周览远方”    一、巡狩制度的政治意义    二、第一次大巡狩    三、第二次大巡狩    四、第三次大巡狩    五、第四次大巡狩    六、第五次大巡狩与命丧沙丘第十四章  骄奢篇:为祸一世的暴虐君王  第一节  社会性暴虐、时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与个体性暴虐  第二节  封禅    一、封禅的来历与政治意义    二、第一位封禅皇帝的重大失策  第三节  寻仙求药  第四节  “焚书”与“坑术士”    一、“焚书”缘起    二、“焚书”令的执行    三、“坑术士”  第五节  秦始皇的政治人格    一、秦始皇的形象与个性    二、秦始皇的政治素质和政治人格第十五章  结局篇:二世而亡的大秦帝国  第一节  秦始皇统治末期的政治形势    一、形形色色的政治敌手    二、“天下苦秦久矣”  第二节  “夺嫡之祸”与皇权异化    一、“沙丘之交”    二、秦二世动摇国本的系列化暴行  第三节  国破家亡    一、大泽乡起义    二、“指鹿为马”与赵高弑君    三、秦朝灭亡  第四节  “百代犹行秦政法”    一、“秦”、“震旦”与“CHINA”    二、“汉承秦制”与“百代行秦政”第十六章  史评篇:千秋功罪任人评说的秦始皇  第一节  彻底否定性的政治批判与作为文化典型的“暴君”      一、秦汉之际的秦政批判思潮与“秦始皇”的文化符号化    二、“秦始皇”文化符号的社会政治功能  第二节  “千古一帝”的点评与肯定秦始皇历史地位的史论    第三节  分析性秦始皇评价逐步发展的历史特点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节 襄公勤王与秦国跻身诸侯之列周朝的衰落为赢秦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由于历史的巧合,赢秦的初创恰恰与西周的衰亡同时发生。赢秦立家于西周王道衰微之时,又正式立国于周平王之际。西周灭亡,襄公封侯,这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拉开了“周秦之变”的序幕。中国历史上一次最为漫长且非同寻常的改朝换代过程从此起步。一、西周灭亡,平王东迁西周王权的衰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到宣王末年和幽王之时,戎人大量侵人关中,威胁国都;西北地区干旱严重,又曾发生地震,导致洛、径、渭三川一度干涸和岐山崩塌等自然灾害;国民以《我行其野》和《十月之交》、《雨无正》等诗歌讥刺宣王、幽王的政治行为;周太史伯阳父还根据天灾、人事及阴阳五行学说断言西周将亡。正是由于这样的动乱,秦仲及其子孙才得以凭借为王室抵御西戎而晋升大夫,封疆拓土,创立了秦国最初的基业。周幽王荒淫无道,宠幸王妃褒姒,重用奸佞虢石父,还多次烽火戏诸侯。他违背立嫡立长的宗桃继承法则,废黜申后及太子宜臼,终于酿成大祸。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增国、犬戎、西夷共同起兵。幽王以烽火报警,而各地救兵不至。犬戎攻克镐京,斩杀幽王,灭亡西周。经过诸侯之间的一番政治较量,废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公元前770年,周王室被迫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平王将都城东迁洛邑,标志着王室衰微。周王室丧失大片领土,所能直接支配的土地和臣民的数量只相当于较大的诸侯。周王室在领地内依然继续搞分封,其土地进一步被诸侯、封邑蚕食、分化,以致王室困守一隅之地,方圆百余里,还不如一个普通的诸侯国。天子的权威从此一落千丈。与此相应,出现了权力不断下移的局面。史称“诸侯恣行,政由强国”。中国进人了一个政治大动荡的时期。最先出现的大变化是诸侯的实力压倒了天子。起先是个别诸侯公然违抗王命。继而是“政由方伯”。一批“在成周微甚”的诸侯逐渐强大起来,齐、晋、楚、秦相继称霸,他们“兴师不请天子,然挟主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此后更有甚者,有些诸侯竟然开始凯觑王权。楚庄王在灭了陆浑之戎之后,饮马黄河,路经洛邑,竟然询问王者九鼎的大小轻重。接下来各个诸侯国内部的政治局面也先后发生重大变化。卿大夫专政成为各国广泛存在的政治现象,史称“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三家分晋,田陈代齐,都是这种政治局面的产物。当时还发生了比“陪臣执国命”更甚的政治权力下移现象。许多卿大夫的家臣居然篡夺“主君”的权力或违抗“主君”的命令。到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公元前367年,由于多年来不断被大国蚕食,已经变得非常弱小的周王室又一分为二,形成“东周”、“西周”两个小国。最后竟灭于秦国之手。这种政治大变局为各个诸侯国的崛起提供了机遇。秦国恰恰借助这个机遇得以立国,进而称霸,最终实现了“王天下”。

后记

这部著作的出版,首先要感谢刘泽华教授和乔还田主任。刘泽华先生是我的导师。1998年以前,我另有本职工作,搞历史研究带有“票友”的性质。如果不是在先生的“指令”下写了几部著作,我现在很难受聘于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岗位。人无宿命,却有机缘。2001年4月,我协助刘泽华先生操办一个学术年会。正当几位著名学者拿着与会者名单,议论“分田”、“还田”的取名之义时,我与乔还田先生握手相识。随后便奉刘先生之命和乔先生之约,开始写作这本《秦始皇传》。二“田”合作,可谓彼此一诺千金,事事顺畅如意。与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我对秦始皇及相关历史现象的思考可谓久矣!记得我的第一篇有关秦始皇的文字是一份政治课作业。时在1970年初冬。我正以插队知识青年兼“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在承德师范学校隆化分校专攻数学。自从以中国政治思想史为主要研究方向以来,君主论、帝王观念和统治思想一直是我所关注的重点。这本《秦始皇传》只是一个个性化思考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在长期的学习与研究中,读过许多相关的专著和论文。在此,谨向一切曾经给予我教益的师长、前辈和同行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秦始皇传》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秦始皇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书客观地评价了秦始皇的一生,应该说是七分功三分过。以往中国历史的评价权操纵在儒家的手中,对秦皇的评价总是那么负面,几乎是邪恶的化生。但真实的秦始皇实际是一位勤政的帝王,崇尚法治,他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统一六国,之后为中国的文化统一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他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人才济济,全国上下兴建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国防工程;他没有杀过一个功臣,他想长生不老,实际是想多干些事。所以毛主席认为秦始皇比孔子更伟大。我同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