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亚东  页数:4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伴随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应运而生,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城等动辄占地成百上千亩,大批良田被征收,到处都是正在修建的工程、建筑。然而,在这热火朝天的局面下,南来北往的都是大批外出打工的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的“户口”被转为城市“居民”,但是他们并不能够享受到城市人一样的“国民待遇”;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大量失地农民潮水般地涌入大小城市。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农民市民化,然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催生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二元用工制度,给失地农民市民身份的转换带来障碍。  本课题系统考察了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探讨了失地农民产生的经济、社会和制度根源,分析了可能导致和已经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彻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入手,改革征地安置补偿制度,构筑以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为“托底”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落实工伤保险待遇,努力改善其劳动环境,保障其体面劳动。同时,要加强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增强其就业能力,尤其是自主创业能力,以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陈亚东,男,汉族,四川仪陇县人,民建会员,法学硕士,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重庆市首批宣传文化系统511学者,重庆市瑞海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民商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础基金,团中央、重庆市软科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十一五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在民日报》、《中国社会保障》等报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始终是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核心  二、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三、搞好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的根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    四、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速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五、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城市化社会政策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国内外失地农民以及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    一、国内失地农民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国外失地农民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核心概念    一、失地农民    二、征地    三、社会保障    四、社会保险 第四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过程中的理论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一、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的必然现象,    二、明确农民的土地财产所有权,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核心    三、健全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确立充分、及时、有效的补偿机制    四、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    五、失地农民社会救助制度是切实保护基本需要的最后屏障一    六、政府应当主动承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    七、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八、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就业渠道    九、加强职工劳动安全环境建设,确保工伤赔偿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赔偿标准,保证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第二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的理论渊源  ……第三章 重庆失地农民的产生和影响第四章 失地农民土地保障制度第五章 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第六章 失地农民社会保险资金劳动与监管第七章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制度第八章 失地农民工伤保险制度第九章 失地农民社会求助制度主要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概论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这就是人类在不断地为共同生活创设制度,从而提供共同体中的成员对当下和未来生活的期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理解了这样的判断:“立法的发明,很可能是人类曾有过的成就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成就——比火的发明和火药的发明影响更为深远,因为在所有这些成就中,是立法最大限度地将人类命运交到了人类自己手中。”可以想象,人类社会的文明越发展,人类对制度的依赖程度将越与对社会成员权利的维护结合在一起。  城市化、工业化是人类社会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伴随着推土机的阵阵轰鸣和一栋栋高楼的耸立,大量失地农民相伴而生。这一公共问题的出现,为政府的制度变迁提供了条件。克服市场经济中的这些“囚徒困境”(市场失灵)现象,已经是现代民主政府的重要职能。②作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良药”——社会保障制度就构成本书研究的核心。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13多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8.2%。研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然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在研究“三农”问题方面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但是从农民与土地、城市、资本的多维度关系,农民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的视野来分析“三农问题”,特别是以此来解决当前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有价值的成果还不多。因此,关注农民、土地、城市化、工业化的关系,开展农民失去土地之后的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书选择这一题目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实践意义上的考虑:  一、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始终是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核心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解决好农民和土地问题,始终是做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建立了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完成土地革命,为恢复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8亿农民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推进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大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使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充分说明,“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好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地地和农民的关系问题。做好“三农”工作,对巩固新时期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仍然是党和国家的首要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写论文参考。理论为先,然后政策以实施。这是让每一位学者都感到高兴的事了。书写的不错
  •   因写论文要用,肯定会仔细看的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近年来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的人数逐年增多,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失地农民的现实状况如何?各地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做法及经验有哪些?失地农民是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形成的新的困难群体,他们担负着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成本,面临着生活、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已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一个根本问题。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从本质上讲是农民用赖以生存的土地换取当前生活,筹措融入城市社会后的创业本钱,以及老年生活的保障。由于现阶段征地及征地补偿标准的主导权在政府,农民基本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的安排。因此,建议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从短期来讲,应尽快形成补充政策及措施加以弥补,从长期讲,则应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政策,造福于广大失地农民。具体的建议:对政府征地要有严格限制,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利益和保护可耕地资源;逐步按市场经济规律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以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国家的统一政策和地方的具体政策应相互配合,整体推进,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各地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补偿安置方式,给失地农民提供一条能够确保长期生计的出路;促进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把保护农民的权利和规范政府的行为捆绑在一起,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标准。
  •   很适合我的研究,内容具有代表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