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纪实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申伯纯  页数:216  

前言

  “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结束了十年内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当年西安事变的参加者,如果活着,差不多都是过百岁的老人了。父亲就是一个西安事变的亲身参加者,如果活着,今年1l0岁了。  父亲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怀有报国志向,毕业后赴广东汕头参加大革命。1927年因不满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离开广东,投奔西北军,受到杨虎城的信任与重用。1934年春,在日本侵略中国的危难时刻,父亲认清要想抗日救国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毅然决然排除一切困难,参加了革命,为党做地下工作。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1月初,父亲奉地下党领导南汉宸之命去南京见杨虎城,首次向杨虎城介绍了《八一宣言》的内容,并提出与红军建立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协定的问题。12月,父亲将南汉宸有关停战合作六条协议的亲笔信示与杨虎城,杨虎城表示同意。

内容概要

西安事变是我国现代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重大事件。在事交过程中,笔者有幸得以参与其事,所知内情较多,对于党中央处理这次事变的英明正确,也有许多亲身的感受,因此事后常常感到有责任把自己亲知亲闻的有关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但是,事变后接着是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长期的战争环境没有充分时间从事这项工作。全国解放后,开国伊始,工作繁忙,也无暇及此。直至l955年,笔者到政协工作,公余多暇,才有机会着手实现这个多年的夙愿。    笔者先就自己回忆的情况以一事为一段,逐段写出,然后向许多当事人收集资料、征询意见,随问随记。l956年,周恩来同志在西安事变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上号召各方面有关同志写稿之后,又收到一些资料。这样日积月累,时作时辍,经过四年的时间,到l959年夏季,写成了一百段的初稿,打印送请领导及有关当事人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  红军在陕南陕北的胜利    活跃在陕南的红二十五军  红十五军团的成立   东北军猛扑延安  劳山战役    榆林桥战役    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和直罗镇战役 争取张学良联合抗日   张学良从苦闷中寻求出路   高福源奋勇传消息  洛川访问    刘鼎当代表   延安会谈    开辟下层统战工作争取杨虎城联合抗日   最初的发动    杨虎城的政治态度和处境   联共抗日问题的初步提出   毛主席亲派汪锋到西安   王世英秘密会见杨虎城   双方商定的几项原则和交通站的设立   王炳南由国外归来 逼蒋抗日政策和“三位—体”局面的形成  逼蒋抗日和五五通电   张杨关系的发展   “三位一体”联合抗日局面的形成 张杨的抗日准备活动在西安的蒋系势力和特务活动蒋介石压迫张杨继续“剿共”事变的前夜捉蒋张杨的军政措施和向群众宣传国内外对事变的反应南京的营救和西安的决策谈判与放蒋蒋介石的报复和西安的对策双方重开谈判和战分歧与内部矛盾西安内部矛盾化和破裂西安事变和抗日局面的形成后记

章节摘录

  红十五军团自从于l0月初在劳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以后,实力大大充实,士气更加旺盛,对运动战有点儿不大过瘾,就想着进一步啃啃硬骨头,向构筑碉堡线的东北军据点实行强攻,以扩大战果。  根据得到的情报判明,在甘泉南数十里的榆林桥镇,驻有东北军一。七师的四个营和六一九团团部,团长高福源,是东北军的主力。这个部队的任务是构筑由洛川到甘泉公路两旁的碉堡,企图维护洛川到甘泉的交通。榆林桥镇南临洛河,在冬季枯水期间可以徒涉,河的南岸紧靠着一排陡峭的小山,不便攀登;镇北背倚高原,高原上有新建的碉堡,内驻有少数警戒部队,作为榆林桥镇驻军的掩护。  红十五军团对榆林桥的敌情和地形做了研究之后,下定决心夜袭榆林桥,拔掉这个敌人的据点。  1935年10月22日的夜晚,红十五军团在徐海东同志亲自指挥下开始行动。一支小部队绕道渡过了洛河,秘密地控制了洛河南面的小山,切断了敌军过河南窜的路线。另一支部队乘着昏暗的夜色从北面高原运动到碉堡的附近,乘敌不备,一声令下,迅速占领了碉堡。紧接着,大部队从北面高原上居高临下地向榆林桥展开了猛攻。因为预先占领了碉堡,扫清了障碍,所以大部队毫不费力地就冲进了榆林桥镇。这时候,东北军的官兵从梦中惊醒,慌作一团,刚要拿起武器出来抵抗时,红军已经冲到面前。他们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纷纷缴械投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安事变纪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对西安事变全过程有一个详细了解,还原历史。
  •   真亏有这么一段历史
  •   很好呀,去西安看了张学良的住宅后买了这本书看看,加深印象。这本书写得还蛮详细的。值得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