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之道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程骅  页数:349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城市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变迁之一。在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中,中国不仅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而且城市化率从l978年的l7.8%上升到了2006年的43.9%。城市化进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财富、技术和服务从分散走向集聚的过程,也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变革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化所取得的成就,既是一个大国发展内生动力驱使的结果,也得益于持续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外向推动。毕竟,从世界城市化浪潮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发生在欧美完成两次城市化之后的第三次城市化高潮,中国可以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的经验教训,通过先行制定并科学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以比发达国家低的发展成本获得最大的综合收益,如城市和区域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持续的优化组合,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市的人均GDP不断提高。而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落实,进入“十一五”,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从量的扩展转变为质的深化,主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空间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共同追求。  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城市化率在30%~70%的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加速期,城市化率达到50%就进入了“城市社会”。中国2007年的城市化率大约是45%,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期,并即将进入“城市社会”,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在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承载着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意味着城市将代表国家探索应对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新挑战的解决方案。

内容概要

  《优化之道城市新产业空间战略》尝试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依据世界城市的产业空间变革的规律,结合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系统探究中国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之道。全书紧紧围绕城市产业空间优化的核心命题,以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重组、新产业价值链与区域空间再造、城乡一体化与产业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复兴与产业园的新功能以及城市产业空间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专题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城市和区域的新一轮协调发展、转型发展以及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提供理论认知和战略借鉴。 《优化之道城市新产业空间战略》从产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以及经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入手,按照理论探源—国际视角—现实观照—战略选择—样本城市实证分析的路径,构建了研究城市产业空间发展的新体系,得出了一系列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创新性研究结论,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同步展现。

作者简介

  李程骅,男,1964年5月生,江苏徐州人,研究员,教授,博士。现任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南京社会科学》杂志总编辑。兼任中国(南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委。  李程骅博士近年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商业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研究,已出版((商业新业态:城市消费大变革》、《WTO与城市热点》、《中国经济传播评论:创意与传媒》等著作6本。先后在《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江海学刊》.《商业时代》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4——2007)。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重组的互动第一节 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及相关理论一、城市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动态认知二、城市空间结构的经典理论认知第二节 城市空间重组下的产业空间演化一、推进城市空间重组的产业力量二、中外城市的产业空间变迁规律第三节 城市产业空间与新产业价值链一、新产业价值链优化城市产业空间二、新产业价值链推动城市空间重构三、良性互动:一体化空间战略——南京城市空间的新位势观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与产业空间优化第一节 城市空间扩展中的“郊区化”进程一、大城市空间扩展的圈层化规律二、城市空间扩张与郊区功能新定位第二节 城乡一体化下的产业空间优化一、国际大都市区域的产业布局模式二、城乡空间一体化与产业布局优化第三节 “全域南京”产业空间优化的路径一、南京产业空间布局的变动趋势二、“全域南京”:优化产业布局的路径突破第三章 总部经济的空间形态创新第一节 总部经济:服务业集聚的新型经济形态一、总部经济的空间定位与聚集功能认知二、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业的空间互动第二节 中国城市“总部经济”的空间形态创新一、城市发展与:“CBD热”、“总部经济热”二、CBD“变形”与总部经济的空间创新第三节 总部经济空间布局的“南京愿景”一、南京发展总部经济的禀赋分析二、南京愿景:“区域总部经济名城”第四章 城市空间重组与商业现代化第一节 城市空间扩展与商业空间变革一、城市空间扩张的商业“动力因”二、城市空间扩展与商业“中心地化”第二节 城市空间优化与商业现代化一、城市商业空间变化的基本规律二、城市空间扩张中的社区商业功能第五章 城市空间复兴与创意产业的功能第一节 创意产业的地位和先导作用一、创意产业及其时代特征二、创意产业承载的多元使命第二节 创意产业园与城市空间复兴一、创意产业园与城市空间复兴二、创意产业园呼唤创新机制第三节 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战略一、发达国家创意人才培养的启示二、中国培养创意人才的战略对策第六章 城市空间优化与发展模式的选择第一节 全球视野下的国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认知一、国际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特征二、中国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及思考——以副省级城市为对象第二节 “转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一、国内主要城市发展模式的认知与评价二、国内主要城市经济发展目标分析第三节 探寻城市产业发展的优化之略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二、城市产业空间优化的战略思考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实际上,人类具有交易的需求才有了集市和城市。城市作为一种社会空间存在,是一种物化的资本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典型意义上的经济与文化要素的集聚。①城市空间的演化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反映,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空间平台。分析城市的空间集聚与扩散,首先要借助于一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即交易成本与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即人与人进行产品互动关系的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即人与自然界进行互动关系的成本是一对对应概念。自从人类有了简单的社会分工之后,人类就有了交往互换各自劳动产品的活动,与此同时就产生了交易成本。在市场经济中交易成本是人类社会生活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最早提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在分散的自然经济中,不同空间的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交换上的障碍,比如地理、交通、文化以及行政区域的区隔,彼此在空间上的隔离越大,交易的成本越高。  追求交换效益的最大化是人的本性,城市的空间是有价值的,通过交易来获取是最常规的手段。为了克服空间分割导致的交易成本,不同空间的经济主体之间在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包括从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市场到经济政策一致化的市场一体化过程。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在城市发展演变的各种生产要素空间一体化过程中,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空间流动与重组,逐渐形成了经济集聚核心和经济扩散点,构成了城市集聚与扩散的源头。规模经济导致经济集聚产业点,再加上范围经济产生集聚产业区,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共同作用产生经济集聚产业核心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优化之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不错,质量也很好
  •   书很厚,还没来得及认真阅读,
  •   罢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