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永忠  页数:251  字数:210000  

前言

  天分地敞,生命孕养;芸芸众生,自趋炎凉。  工具改良,智者居上;人类崛起,万物逃荒。  定分止抢,善群为王;等级森严,国君尊光。  权大利广,乱臣觊望;血雨腥风,君旗飞扬。  名教纲常,人造罗网;返璞归本,追思老庄。  内忧频降,夷狄难挡;人伦错序,夷夏大防。  损兵折将,财散国殇;高压难久,政权再荡。  选贤敬长,太平路畅;大同世界,归梦黄粱。  理性跌宕,专权易狂;乱多治少,人类自戕。  华夏农桑,欧洲振桨;地理发现,西人远航。  大英扩张,大清梦香;枪炮破门,天子惊慌。  列强效仿,帝国鳞伤;割地赔款,开埠通商。  能臣良方,师夷保疆;中体西用,洋务图强。  甲午重创,政体膏肓;学子维新,百日败亡。  楚歌四响,立宪保皇;辛亥革命,帝制退场。  文化碰撞,思潮涌江;何济吾民,本土西洋?  民主未享,国人彷徨;过路豪杰,龙袍伪装。  势造巨匠,审时导向;世局转型,哲思待访。

内容概要

  一治一乱,终极自返;华夏至尊,蛮夷侍边。在自我为中心的古老中国境内,一朝一代,自生自灭;一治一乱,周而复始。围绕治乱问题,学者们各显其能。纵览不同时代的治国大法,可谓林林总总,但几乎无不希望借皇权的力量将主张付诸施行,而对皇权制度本身的质疑与挑战则凤毛麟角。只是“夷狄”(主要为北方游牧、游猎民族)的侵扰,使本来的治乱进程复杂多变,外患有时会超过内忧,甚至颠覆汉族政权。但这往往更激起汉民族对“夷狄”的鄙视与仇恨,很少有人能从汉族根本性的政体结构上查找病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极少有人相信,远在天边的蛮夷之邦,竟拥有比自己更优越的政治制度。

书籍目录

自序引言  (一)从清末政体革命到黄宗羲  (二)黄宗羲的政治生涯及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相关研究综述及本书出发点第一章 帝治史观  第一节 王道-霸道-无道    (一)王、霸之辨    (二)仁义与事功    (三)人类社会的三种形态  第二节 先王之法及其蜕变    (一)封地建国制度    (二)井田制度    (三)学校制度第二章 救世之本——圣贤精神  第一节 圣贤精神之形而上的阐释    (一)气、理、心、性    (二)“天理”与善“性”    (三)“中气”与圣王  第二节 圣贤救世基本原理第三章 圣贤精神在统治阶层的呈现——君道与臣道  第一节 君道  第二节 臣道第四章 与夷狄对抗中的圣贤精神——民族意识及遗民情结  第一节 民族意识  第二节 遗民情结第五章 圣贤精神对帝制的改造——构想中的未来国家制度  第一节 国家权力的制约与运作    (一)对皇权和各级官员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二)人事制度  第二节 取士制度与学风建设    (一)取士制度    (二)学风建设  第三节 国家的安全保障    (一)军事制度改革    (二)首都的选定  第四节 国家根本功能的实现    (一)民有所养    (二)民有所教第六章 在比较中辨析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性质第七章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及当代启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帝治史观  帝王政治历史观是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起点,也是其他部分的重要前提。运用自己深厚的学识,结合亲身的政治经历,纵观历代帝王们的统治术,黄宗羲形成了自己的帝治史观——总体上,尧、舜、禹及夏、商、周时期的中国,帝王们遵循着王道;汉、唐时期,帝王们遵循着霸道;战国以后的其他时期,无道可言,而且先王之法多次遭到严重破坏。  第一节 王道-霸道-无道  (一)王、霸之辨  辛亥革命以前的数千年内,帝王政治主宰着中国民众的生活。《诗经·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观念延续数千年。因此,古人把国家的安危、民众的忧乐与最高统治者——君主——联系在一起,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君主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君主与民众的关系也早有“舟与水”之关系一说,然而,在“人不可一日无君”的潜意识下,君主往往被当做最终的决定力量,君主治国之术当然成为学者们讨论的重要问题。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政治中的经典,思想界的巨人,但是有点不足,什么都仿古,但是创新又在何方。
  •   读过这本书感觉一般般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