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剧先行者张伯苓张彭春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 编  页数:53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初,话剧艺术主要通过两条渠道传入中国,一是由春柳社从日本移植到上海,二是由南开新剧团从欧美移植到天津。两条渠道,汇合成中国早期的话剧艺术。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天津这条渠道被忽略,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写话剧史不能“重南轻北”。  2009年是南开话剧活动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会主持编纂了《中国话剧先行者张伯苓张彭春》。《中国话剧先行者》试图站在时代的高度,通过选辑专家学者的文章和研究成果,还原中国话剧史的本来面目,探讨话剧活动在南开教育理念中的功能与位置,呼唤践行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加紧培育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全书观点鲜明,资料翔实,融激情关注与理性思考于一体,让读者感受到研究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具有温故促新的传播效应。

书籍目录

主编絮语青史正名在中国话剧的历史背影中南开新剧团对今天的意义对张伯苓张彭春的几点认识张伯苓与南开话剧南开话剧运动史话张彭春对中国话剧的卓越贡献北方话剧发展的奠基人张彭春中国现代话剧的先行者张彭春话剧史为什么不能“重南轻北”张彭春同梅兰芳赴美访苏盛况学人灼见南开与话剧中国传播路径新得一代宗师古典圣者南开话剧运动初探南开话剧运动再探南开话剧运动的前史后话张伯苓先生的美育思想张伯苓与中国现代话剧希望深入研究张伯苓张彭春不能被遗忘的张彭春曹禺与恩师张彭春张彭春与南开戏剧及教育张彭春的京剧评论与国际传播将生命推向极致的人南开精神的美丽“花环”校园钩沉回忆在天津开始的戏剧生活南开的新剧南开新剧团略史南开话剧拾遗跟随九先生、老伉先生排戏抗战时期的南开话剧新剧履痕南开话剧编演纪事(1909-1949)南开话剧演出剧目汇览(1909-1922)南开话剧演出剧目汇览(1923-1949)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青史正名  在中国话剧的历史背影中——纪念南开演剧100周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或许是体例和视角的缘故,南开演剧成为一般中国话剧史著作草草掠过的角落,然而我们在中国早期话剧舞台的光影瞳瞳之中,却总见得到它颇为伸展的背影和侧影。或许,南开演剧由于是校园师生业余为之而非职业和专业戏剧活动,因之被人们有意无意地轻视和忽视了,然而我们仅注意到这样一组事实,南开演剧便当令人刮目相看:它是在中国都市的正规学堂而非教会学堂里正式组织话剧演出的拓荒者,其首场演出仅晚于春柳社在日本公演《黑奴吁天录》(1907)两年(1909),而它的动力并非转道日本影响而是直接出自欧美舞台,它长期保持了对话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纯粹性追求,并且一直坚持了40年,演出中外著名剧目和自创剧目246个,它的最大功效是培育出了曹禺这样的戏剧巨人——我们由中便可大体确立南开演剧在中国话剧史上举足轻重的位置了。  以往读话剧史,有两件事往往引起我的兴趣和疑惑:何以18岁的周恩来能够在上南开中学时即写出《吾校新剧观》这样有相当理论视野和专业深度的戏剧论文?何以23岁的曹禺能够在上清华大学时即写出《雷雨》这样的话剧经典传世之作?《雷雨》作为中国话剧成熟标志的价值不需要再进行论说了,这里我们再回看一下少年周恩来在《吾校新剧观》一文中的理论锋芒:“今天之中国,欲收语言文字统一之效,是非借通俗教育为之不为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又在舍极高之理论,施以有效之实事。若是者,其惟新剧乎!”“吾校新剧,于种类上已占其悲剧感动剧位置,于潮流中已占有写实剧中之写实主义……”这哪里看得出是出自18岁少年之手?如果说,把握时代风云是周恩来政治上的天才显露,那么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如何能够对戏剧说出如此深刻入毂的理论见解?要想得到答案,我们不得不去推究其酝酿和生成,而这样一来,南开演剧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就一下提到了前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话剧先行者张伯苓张彭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