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研究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阳清  页数:37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所谓“人神遇合”,实际上是以“交流”、“沟通”、“逢遇”等为关系形态或典型特征的人类与神性集体之间的纠葛。研究先唐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亦即以唐前典籍所反映出来的人与神性集体之间的交流、沟通、逢遇等为核心,通过综合分析神话传说、诗文辞赋、史传杂记、志怪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中出现的,间接或直接与人神遇合主题相关的意象、情节、故事、叙事类型等,考察唐前这一历史和文学发展阶段人神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由此而昭示的人文内涵和文化效应。

作者简介

  阳清,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常宁人,1979年7月出生。2002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获文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200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文学博士;随后就职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为讲师。先后师从吴广平、吕培成、项楚等诸位先生,主要研究先唐文学,偏重早期叙事。在《孔子研究》《社会科学评论》《敦煌学辑刊》《湖北社会科学》《黑龙江民族丛刊》《北方论丛》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现主持云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

书籍目录

导论上编 纵向考察第一章 先秦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展示第一节 对人神遇合的文化寻根一、 从“万物有灵”到“人神混同二、 从“绝地天通”到“沟通人神三、 被规训之下的生命激情及释放第二节 神话歌谣中的诡奇怪诞一、 《山海经》纪神怪及神祗意象二、 穆天子远游以遏河伯、西王母三、 早期歌谣作用于人神遇合文化第三节 经史元典中的人神关系一、 《诗经》“人神交流”模式探析二、 “《左氏》浮夸”及其文化效应第四节 先秦诸子中的神异叙事一、 哲学境界与道家经典神化寓言二、 《墨子》及其他子书的神秘记录第五节 屈宋辞赋中的人神接遇一、 “巫受神命”以及“祭歌娱神二、 人神之间的幻遇及其欢欣同游三、 文学叙事与人神之恋最初形态第二章 中古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展示(上)第一节 诗歌作品中的神幻意趣一、 慕仙背景及汉乐府的神仙意象二、 六朝诗歌形态与人神遇合文化第二节 辞赋事体中的神鬼象喻.一、 汉赋的神仙鬼怪及其文学演绎二、 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神人幻遇第三章 中古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展示(下)第一节 正史杂传中的怪异论载一、 正史对虚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二、 《风俗通义》论载的神异事迹第二节 宗教传记中的神人纠葛一、 神仙思潮与《列仙传》的传说二、 道教发展与《神仙传》的仙话三、 佛教僧传与“人佛感通”灵验四、 道徒、僧尼与鬼神的遇合交锋第三节 两汉志怪中的神迹仙踪一、 《神异经》《十洲记》的仙境二、 汉武帝传说系列中的人神交流第四节 六朝笔记中的人神遇合一、 典型志怪叙事关涉的神仙传说二、 “释氏辅教之书”的神佛灵验三、民间信仰与志怪中的神怪鬼魅下编 综合研究第四章 先唐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及类型第一节 人神遇合的主题及层次一、 精神感通:宗庙祭祀式的冥想二、 附体之验:神祗借人传达意旨三、 空中闻语:音声印证人神之遇四、 梦幻奇遇:以梦为媒介而沟通五、 不期邂逅:神验影响思维向度六、 深入交往:拟构生活彰显理趣第二节 人神遇合的类型及意义一、 预验体咎:对前途命运的探知二、 洞天逢仙:对幸福彼岸的追寻三、 人神同游:对郁闷牢愁的排谴四、 神灵感恩:对价值理念的领悟五、 精诚感降:对善行美德的张扬六、 惩恶显灵:对恶言恶行的鞭笞七、 鬼神征召:对有限生命的哀惋八、 危难佑护:对福寿安康的渴求九、道途历练:对成功之路的理解第三节 人神遇合的内涵及影响一、 人神遇合类型的典型人文内涵二、 人神遇合类型与民间故事类型第五章 宗教与先唐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第一节 从宗教脉络看人神遇合一、 原始宗教信仰与人神遇合文化二、 道教勃兴与“人仙遇合”传说三、 佛学东渐与“人佛感通”话语第二节 从宗教母题看人神遇合一、 宗教神异母题的产生及其特质二、 死而复生与“地狱冥游”母题第三节 从宗教造神看人神遇合一、 神灵诞生及宗教造神的必然性二、 宗教造神促成神异叙事的繁荣三、 从人神遇合看佛道之间的竞争第四节 从宗教氛围看人神遇合一、 人神遇合叙事的三个基本环节二、 宗教氛围渲染人神遇合的主题第六章 叙事与先唐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第一节 人神遇合神异叙事形态一、 叙事以及唐前文本叙事的规律性二、 人神遇合的叙事形态及其表现第二节 人神遇合叙事基本特征一、 神异叙事的主体构成和叙事模式二、 预叙与时空对人神遇合的意义三、 重叠叙事观及其初步文学演绎第三节 人神遇合叙事文化效应一、 人神遇合文学主题的价值定位二、 对个人及社会心理的一般作用三、 对文学叙事的意义和历史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从某种意义上说,神话传说与古史记载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毕竟,“战国以前的古史是‘民神杂糅’的传说”,“古史的性质是宗教性质的,其主要的论题是奇迹说。”②早期史书以及其他典籍所载以人神遇合为主题的情节或故事,我们可以看作神话或“次神话”③、“变质的神话”④,它们是社会历史的缩影,亦是人类梦想的呈现。与古史和神话传说稍有不同,对于早期智者和文人来说,他们能够在理性的观照下假托人神遇合的主题。无论是哲学象征,抑或是文学形态的象喻,体现人神遇合文化的文献或作品,共同展示着人类的生命体验和理论热情。譬如道家哲学,它一方面讨论并确信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却毫无宗教迷信的特质。究其缘由,这一学派的诞生虽曾与楚国的巫鬼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道”的理念观照下道学者通过“陈道”与“寓言”两种哲学表述,较为理性地超越了楚人原生态的鬼神信仰。在《庄子》《列子》的哲学文本之中,我们虽然常见以人神遇合为主题内容的精彩寓言,却绝非纯粹的鬼神信仰故事可比。道家对世界高屋建瓴式的把握,不仅充分展示出哲学家独特的认识角度和学术视野,而且凝聚着动乱时代背景下新兴士人探索社会发展出路、追求自由幸福境地的心血。  文学家通过以诗赋为形态的文学创造,或巧妙幻构神秘瑰奇的神灵意象,或直接叙写以人神遇合为主题的神异传说,在充满象喻色彩的叙事背后,表达出个人对宇宙万物和社会人生的思索。日人吉川幸次郎指出:“《诗经》中的诗,屡屡陷于怀疑与绝望。《楚辞》中的诗,比起《诗经》来,怀疑与绝望更为深沉。”⑤正因为如此,《诗经》所展示人神之间的隐性交流,屈、宋辞赋演绎“人神同游”、“人神之恋”等叙事模式,往往暗示出创作者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唐文学人神遇合的主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