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关系史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杨浣  页数:385  字数:31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立足的研究基点是根据辽朝政权利益和对外战略的转移来重新评估辽朝对夏政策的演变及其意义。就辽夏关系的实际情形而言,宋、金两政权是影响其走向的主要外部力量。最初辽宋武力对抗,辽朝扶植西夏以牵制宋朝;接着宋辽缔结和平协议,宋辽联手遏制西夏图霸;之后西夏在宋朝的强硬政策下日渐衰微,辽朝为确保南北均势不被破坏,便积极支持西夏与宋朝议和;到了辽朝末期,金朝崛起并在金辽战争中势如破竹,辽朝被迫给予西夏对等政治地位以求联合抗金。

作者简介

杨浣,男,1975年生,甘肃天水人。1998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历史系,2001年获宁夏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曾在《中国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学术》等学术刊物发表有关西夏史、辽史和北方民族关系史

书籍目录

序绪论  第一节  题旨与意义  第二节  基本史料与研究概况    一  基本史料    二  研究概况第一章  辽夏关系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民族分布状况  第二节  政治权力格局  第三节  北族王朝性质第二章  辽朝对境内党项的经营  第一节  辽朝对境内党项的征服过程    一  述鲁时期    二  太祖时代    三太宗以后  第二节  辽朝对境内党项的统治体制    一  部族制度下的唐古    二  属国制度下的党项第三章  辽朝与定难军的关系  第一节  “开运元年”的冲突  第二节  “夏州事件”中的辽朝因素第四章  辽朝对外战略与对夏政策  第一节  扶夏制宋时期(986—1005)  第二节  束夏善宋时期(1005—1067)    一  河西之争(1006—1032)    二  部族之争(1033—1068)  第三节  助夏和宋时期(1068—1120)  第四节  联夏抗金时期(1120—1125)第五章  西辽与西夏的关系  第一节  政治关系  第二节  经济关系第六章  宗藩关系与东西贸易  第一节  辽夏关系与东西交通  第二节  辽夏贸易中的外来商品  第三节  辽宋时期中国陆上丝路贸易的特点第七章  辽朝对西夏的边防机构  第一节  西京诸司  第二节  西北路诸司  第三节  辽朝对西夏的边防体系第八章  辽朝对西夏的通使制度  第一节  辽夏通使制度的确立  第二节  辽朝对夏通使的规定  第三节  西夏在辽朝对外关系中的地位第九章  宋人的辽夏观及其北疆方略的变迁  第一节  宋人对辽夏政治地位的看法  第二节  宋人对辽夏军事威胁的评估  第三节  宋人北疆方略的变迁    一  “北平幽朔,西取继迁”    二  “屈己修好,弭兵息民”    三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四  “经略银夏,复取燕云”结论  第一节  辽夏关系的性质  第二节  辽夏关系的分期附  辽夏通使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成功尝试。全书各章,皆有提纲携领的宏观概述,又各有深入细致的考证和论析。立说宏阔而不空泛;考论精微而不细碎。作者对于辽夏关系演变的历史作了长时段(上溯下延),大空间的观察。凡对辽夏关系产生影响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被纳入讨论。涉及各族各政权的社会组织、政治机构、军事外交、多边贸易、国内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者都给予程度不同的关注,阐幽发微,几无余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辽夏关系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北宋、辽国、西夏,一点都不必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差。
  •   这是一本可以了解辽夏关系问题的好书
  •   严肃学术著作,杨浣是很有水平的,这书太好了!
  •   
      从公元986年辽朝正式扶夏制宋开始,到公元1125年西夏被迫弃辽附金为止,辽夏双方以同盟友好为主的关系持续了140年之久。正是以辽夏同盟关系为基础,北族王朝才实现了对汉族王朝主导“天下中国”秩序的这一传统模式的有效制衡。辽夏关系可以说代表了区别于传统的以文化冲突为核心的华夷之争的另外一类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即北方非华夏民族之间的关系。

      《辽夏关系史》全面系统地考察与把握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各民族政权之间的政治关系。对于辽夏关系演变过程的论述,突破了传统“王朝大一统”和“华夷之辩”的巢臼,且一改以往长期以来视辽、夏、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为“三分秋色”的均衡鼎立格局的视角,明确提出:“在宋、辽、夏的三角关系中,西夏始终都是辽宋的共同属国。唐朝的大一统政治格局在澶渊之盟后变为以辽宋为中心的两极化格局。西夏的称帝建国,成为打破这种二元格局的一大威胁。为此,联合起来反对来自西夏的挑战是辽宋共同的持续性方针。宋辽的联合,有效的遏止了西夏成为第三极的企图。”此段宏论也是本书的纲旨所在。

      若单从辽的角度来看,辽自视为天下之“中国”,西夏是以辽朝为中心的天下体系中的一员。辽夏关系的本质是作为“天下中国”的辽王朝及其附庸国之间的宗藩关系。因此,不具有平等性。而西夏的外交政策则相应的带有了一定的区域性和短期性特点,是一种实用主义外交。

      全书有十二种表格,分布于各章节,其中有少部分是从史籍或近人论著中摘取、析出,大部分则是依据文献资料设计制作的。其中《辽夏通史年表》篇幅最大,长达86页。此表实为辽夏宋政治关系史大事纪年,表中辽夏宋三方交聘史实并列,全部征引自辽、宋及清人文献,且澄清、纠正、补充了《西夏书事》所载相关史事的史料。
      《辽夏关系史》也大量吸纳了今人的研究成果。对于和自己有异而十分重要的观点,作者采取了两项并列对照的方法,便于读者自行判断。如:关于辽夏宋三方关系分期的几种说法。这种比较法显示出作者治学的严谨和宽容。
  •   和我感觉的要差点
  •   奔着题目买的书,结果看下来有点失望,作者的论述了无新意,也缺乏新的史料论证。对西夏和辽政权中的关键人物也缺乏介绍,对双方的政治和战争交往的过程,描述也很不详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