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政治论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邹吉忠  页数:363  

内容概要

现代社会是知识一社会。当代状况下真理与价值、知识与权力的张力,凸显了知识一社会的政治特征。本书从政治哲学的元视角,通过对政治发展的知识基础、现代性的知识维度、知识政治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批判性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代知识社会的政治动力、知识基础、运作模式、生产体制及内在趋势。本书从独特的观察角度所进行的多维透析,从一个侧面展示出我们时代哲学创新的路径与方位,发人深省,启人哲思。

作者简介

邹吉忠,重庆人,1964年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先后于1992年、2000年在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修访学。2003年、2006年、2009年先后入选北京市“两课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计划(第一批)。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教育哲学、民族政治学。独立出版《自由与秩序——制度价值研究》等学术专著4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知识-社会的政治哲学探究  一、政治哲学视野中的知识—社会问题  二、政治发展的知识基础  三、现代性的知识维度  四、知识政治的生产体制  五、重审知识—社会的政治追求第一篇 政治发展的知识基础 第一章 政治起飞与政治文明建设    一、政治哲学思考的主要理据    二、中国发展与政治范式的转换    三、中国社会的政治起飞    四、政治起飞与政治文明建设 第二章 制度思维方式与制度分析方法    一、中国发展需要制度思维方式    二、制度思维方式的意涵与构成    三、制度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运用与制度分析方法    四、制度思维方式与制度分析方法的适用问题 第三章 现代性与知识分子的命运    一、现代性研究的知识分子视角    二、现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制度场景    三、知识分子的现代气质与类型    四、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建设功能    五、知识分子的现代命运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及工作方向 第四章 知识社会学的历史观批判与社会科学的基础    一、知识社会学与社会科学价值中立原则的确立    二、价值中立原则的破灭与社会科学基础的动摇    三、社会科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    四、在历史观的基础上重审知识社会学的工作方向 第五章 "非典"战引出的政治哲学思考    一、"非典"爆发的原因及其引出的政治思考    二、中国社会政治起飞的目标模式    三、如何赢得"非典"战的胜利第二篇 现代性的知识维度 第六章 现代社会与制度创新:复杂性理论思考    一、作为现代社会科学主题的制度与制度创新    二、现代社会复杂性的根源与问题    三、应对社会复杂性的思路与对策    四、现代社会制度创新的动力与模式    五、复杂性理论与制度创新的中国探索 第七章 现代性与知识/权力:福柯现代性思想批判  ……第三篇 知识政治的生产体制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急剧发展并不断渗透进和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逐渐变成一个反思性(renexity)的世界。借助于科学技术知识和各种专家体系,现代人不再习惯性地而是反思地待人接物。面对越来越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和必然的不确定性,人们需要进行连续不断的选择和决定,并在风险与收益、预期目标与非预期后果的对比与验证中调校自己的策略与手段,由此生成的世界是一个“聪明人的世界”。①随着反思的全球化和由此而来的风险的全球化,加上交通、通信和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和专家的权威丧失其驾驭与整合复杂世界的能力,原先无可置疑地具有权威性的传统或专家现在被置于各种传统与多种专家观点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对立之中。权威多元化的局面,将我们抛进一个需要我们自己去选择和决断,并承担由此而来的风险、责任与后果的世界中。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生活,知识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是“风险汪洋”中的一条“船”。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生活,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应对风险、进行决策的构想、手段、办法、技巧和知识,因而都成了有知识的“聪明人”,他们将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现代世界塑造成为知识一社会。

媒体关注与评论

  知识就是力量。  ——[英]弗兰西斯·培根  直到19世纪,我们才开始明白剥削的本质,然而直到今天,我们还未能全面地理解权力的本质。  ——[法]米歇尔·福柯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孟子  人们生活于未来而行动于现在。  ——[美]约翰·康芒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政治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