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儒学史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程志华  页数:246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是一部儒学断代史,而非一部儒学通史。既然是断代史,就需要对断代问题有一个说明。历史地看,关于儒学史的历史分期有过许多探讨,张君劢、冯友兰、钱穆、成中英、李泽厚等均有相关论述,分别提出了“三期说”、“两期说”、“四期说”、“五期说”、“六期说”等。不过,客观地讲,在众多的论述当中,唯有牟宗三的“儒学三期说”影响最大。牟宗三认为,就整个儒学历史的发展来看,它表现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线相承之道,其本质内容为仁义”①。然而,尽管“仁义”为“一线相承之道”,但儒学在几个不同的时期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依着这种差异性,儒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了前后三期:先秦孔、孟、荀至董仲舒为第一期,程、朱、陆、王宋明儒学为第二期,人民国后为第三期。牟宗三说:“今天我从历史上纵贯地把中国文化的重要观念讲一讲,即讲儒家学问三期的发展,使大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三期是大的分期,小的分期不讲。(1)第一期,由春秋战国的孔子、孟子、苟子到汉董仲舒造成汉大帝国。(2)第二期,宋明理学。(3)第三期,现在。”②  牟宗三的“儒学三期说”之所以影响最大,与杜维明的理论推拓是分不开的。杜维明曾是牟宗三的亲炙弟子,其学术思想深受牟宗三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传承了牟宗三的学术“主脉”。就杜维明所做的工作来看,他不仅对“儒学三期说”在世界范围内极力倡扬,而且还对“儒学三期说”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在探讨儒学分期时,一般人大多仅从时间的意义上来理解,杜维明却将儒学的分期融进了空间意义。

内容概要

西方哲学东渐开启了儒学的近代化进程,也使得中西哲学的“碰撞”成为整个中国近现代儒学史的重要特征。为了展现中国近现代儒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线索,本书将十九位思想家置于“儒学三期说”的历史脉络和中西哲学“碰撞”的学术背景之下,着眼于本土化理解和“哲学地”诠解儒学的“内在诠释”理路,不仅诠解了每一位思想家的主要儒学思想,而且透显了思想家之间在问题意识、主要观点和体系结构方面的关联与转型。

作者简介

程志华,男,1965年生于河北省武强县。1983-1997年先后在河北大学哲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得博十学位,其中20032004学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哲学系学习。现任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河北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兼任目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学会理事,为河北省第八届社科优秀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儒学和中西比较哲学。著有《牟宗二哲学研究一道德的形上学之可能》、《困境与转型一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等著作六部;承担国家礼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利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四项,其中三项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并在《哲学研究》、《中固哲学史》、《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上编 近代儒学  弁言  第一章 严复    一、“自己而已”的气一元论    二、经验论思想    三、进化论思想    四、中西文化比较  第二章 康有为    一、元气——仁本体论    二、变易思想    三、人性论    四、“大同”理想    五、“孔教说”  第三章 谭嗣同    一、“仁”本体论    二、“转识成智”的认识论    三、“破对待”说    四、人道主义  第四章 章太炎    一、“真如”本体说    二、“俱分进化论”    三、孔子之真面目    四、唯识之理想宗教  第五章 梁启超    一、心物关系论    二、“新史学”    三、文化观    四、“新民说”  第六章 王国维    一、哲学观    二、儒家之天道观    三、生活的本质是欲望    四、儒学之发展中编 现代儒学(上)  弁言  第七章 马一浮    一、心本体论    二、“知能合一”与“性修不二”    三、涵养与致知    四、“六艺论”  第八章 熊十力    一、心本体论    二、“体用不二”与“翕辟成变”    三、“性智”与“量智”    四、内圣外王  第九章 张君劢    一、由心物二元到心一元论    二、“自由意志”的人生观    三、儒家哲学之特质    四、中国文化之复兴  第十章 梁漱溟    一、意欲本体论    二、“现量”、“比量”与“非量    三、“文化三路向”说    四、“伦理本位”的社会理想  第十一章 冯友兰    一、理本体论    二、正负方法与觉解    三、人生“四境界说    四、以哲学代宗教  第十二章 贺麟    一、心本体论    二、直觉论    三、知行合一新论    四、儒家思想之新开展  第十三章 钱穆    一、心本体论    二、儒家之“人道    三、文化“三阶层论    四、“自本自根”之“文化更新下编 现代儒学(下)  弁言  第十四章 方东美    一、哲学观    二、生命本体论    三、“六境界说    四、“哲学三慧  第十五章 徐复观    一、“心”的文化    二、“形而中学”    三、传统与文化    四、人类文化何以近于“全  第十六章 唐君毅    一、哲学观    二、心本体论    三、“心通三界九境”    四、中西文化之“十字架”式交叉  第十七章 牟宗三    一、良知本体论    二、道德的形上学    三、儒学三期说    四、“内圣开出新外王”  第十八章 张岱年    一、“一本多级”之物本论    二、“真知三表”之经验论    三、“充生以达理”之人生论    四、“文化综合创新论  第十九章 罗光    一、生命本体论    二、单体成因论    三、生命的超越    四、儒教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20世纪20-40年代,西方文化的强劲冲击使得儒学向何处去成为了一个问题。就当时国内的思想界来看,西方的哲学思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主义、新实在主义、生命哲学以及以“科学万能论”为核心的科学主义等;另一类是经由苏联所传入的辩证唯物论。这两股思潮虽有诸多不同,但它们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惊人地一致:认为要在中国传播其思想,就必须扫除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一“障碍”。在种种内因外缘的共同作用下,于是在中国出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主题是“科学”与“民主”,而实现这两个主题的前提则是“打倒孔家店”,彻底颠覆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这两类哲学思潮的共同冲击,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一批学者以复兴传统儒学为目标,以兼容西方哲学为助援,在儒学之概念和义理方面进行了诸多理论创制。由于其理论创制的相通性,这些学者被后人称为一个学派——“现代新儒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包括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张君劢四人,其中,前三人被称为新儒家的“现代三圣”。稍晚一些的代表人物还有冯友兰、贺麟、钱穆等。  “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称为“现代新儒学”,它是新儒家应对时代问题时的理论展开,因此也即是指“现代”这一时间概念意义上的儒学。尽管“现代新儒家”的内部存在不同的学术主张,以至于有些人并不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家”或自认为不是“现代新儒家”,但历史的机缘使他们共同担负起了复兴儒学的历史使命。历时性地看,历史上的儒家学派是就儒学内部之不同主张而言说的。如,孑L子死后,儒家一分为八。之后,又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别。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出现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两大派别的分立。然而,“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则主要是就儒学与外来思潮的冲突与互动而言说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现代儒学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想要了解近现代儒学著作,这个可以作为基础
  •   像教材一样,普及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