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新论(全二册)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程玉梅,林建华  页数:863  
Tag标签:无  

前言

众所周知,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和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最终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伟大运动。这就决定了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它就必然是一个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不断迎接各种挑战和考验,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历史往往在思索中迈出坚实的每一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也不例外。160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过了跌宕起伏的历程,积淀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教训。今天,站在21世纪初所能达到的认识高度,理性地、科学地审视、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和总结160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探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机理、规律,从而加深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理支撑,使我们在新的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获得走向未来的新的、更高的起点,取得更大的自由和主动,应当是理论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重大任务。

内容概要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近现当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根基和缘由。本书是山东省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基地、山东省重点学科——聊城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学科的集体研究成果。全书由综论、19世纪与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国际、俄罗斯和苏联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社会民主党与民主社会主义六大部分组成。作者站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所能达到的认识高度,理性地、科学地审视、研究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探寻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发展的机理、规律,总结160余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从而加深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加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理支撑,使我们在新的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获得走向未来的新的更高的起点,取得更大的自由和主动。

书籍目录

加强和深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研究是21世纪初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代序)第一编  综论 第一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念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共产主义•现实运动•世界性   第二节  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的唯一选择   第三节  19世纪的后50年:国际工人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第四节  共产国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第二章  全球化、新科技革命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一节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第三章  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   第一节  20世纪世界革命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社会主义对20世纪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胜利的革命与受挫的建设”的思考 第四章  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   第一节  创新: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实践中的永恒主题   第二节  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模式创新、百态纷呈”   第三节  社会主义多样化:经验•依据•意义   第四节  个案剖析: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第二编  19世纪与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东西方的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早期国家观的发展和转变   第三节  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与俄国革命策略的思考   第四节  恩格斯晚年对“和平长人新社会”的思考 第六章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组织   第一节  1880—1895年间伯恩施坦思想的变化   第二节  共产主义者同盟处理党际关系的理论原则和具体实践   第三节  第二国际破产的客观因素第三编  共产国际 第七章  共产国际与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界性发展   第一节  共产国际及其历史功过   第二节  欧美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第八章  共产国际初期世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正确认识“一战”后形成的欧洲革命高潮的性质   第二节  共产国际与德国1918—1923年间几次革命的失败   第三节  列宁晚年对世界革命理论的反思 第九章  共产国际的组织制度   第一节  共产国际组织制度演变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共产国际内部的独立自主倾向   第三节  共产国际的“世界革命论”与共产国际作为“世界共产党”的不同步性变奏 第十章  共产国际策略的演变   第一节  共产国际历史上的三次策略转折   第二节  共产国际统一战线策略目标的演变   第三节  共产国际时期对社会民主党政策的历史思索 第十一章  斯大林与共产国际   第一节  1919—1923年斯大林在共产国际中的活动和作用   第二节  1928—1929年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共产国际中的斗争   第三节  斯大林与共产国际的“第三时期”理论   第四节  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对共产国际的影响   第五节  斯大林与共产国际的解散 第十二章  共产国际与其他国际性组织   第一节  红色工会国际的历史轨迹   第二节  青年共产国际的历史进程、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   第三节  青年共产国际时期的党团关系   第四节  1933—1940年共产国际与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之间关系的演变 第十三章  共产国际与中国   第一节  毛泽东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第二节  共产国际解散前后国共之间的一场“宣传战”第四编  俄罗斯和苏联共产主义运动 第十四章  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节  关于十月革命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性的思考 第十五章  列宁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十月革命后列宁社会主义思想的变化   第二节  列宁文化建设思想的特色   第三节  列宁的国民教育思想   第四节  列宁反对腐败的理论与实践   第五节  列宁、斯大林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第十六章  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历史地、辩证地解读斯大林现象,理l生地、客观地评价斯大林   第二节  关于“斯大林模式”问题   第三节  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期提出的“两个口号”论析   第四节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问题:以“苏芬冬战”为例   第五节  斯大林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第十七章  赫鲁晓夫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赫鲁晓夫若干理论问题评析   第二节  赫鲁晓夫时期党的理论建设   第三节  赫鲁晓夫的对外战略及其影响   第四节  赫鲁晓夫与毛泽东的时代观之比较 第十八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内政外交与苏联东欧剧变   第一节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民族危机   第二节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中的东欧政策   第三节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教训与价值评判 第十九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   第一节  关于苏联联邦制   第二节  苏共超越历史阶段的缘起、实质与思想根源   第三节  苏联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教训与启示   第四节  苏联经济增长方式变迁的经验教训   第五节  苏联科技兴国的经验教训   第六节  苏联对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   第七节  苏联与战后初期东欧人民民主道路探索的几点思考第五编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十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品格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与中国化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矛盾的突围与突破   第三节  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贡献 第二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观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及其对社会主义实践的影响   第三节  邓小平关于时代问题的思想和意义 第二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观   第一节  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   第二节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充分发展观的嬗变   第三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两次大变化   第四节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与改革开放 第二十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贡献   第四节  民主集中制的历史发展   第五节  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   第六节  民主集中制的误读:基于干部选拔的视角   第七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党风建设中的若干关系问题   第八节  基层、基层民主和农村基层民主   第九节  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第十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观念冲突与新的观念体系的构建 第二十四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第一节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跨界民族与我国国家安全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   第四节  关于做好边疆地区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二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对外开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与初步实践   第二节  “冷战”后中国的世界多极化思想   第三节  中国多极化思想与西方均势思想之辨析   第四节  对加强党涉外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第二十六章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与理论创新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世界共运中的地位和意义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论”及其辩证关系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第六编  当代社会民主党与民主社会主义 第二十七章  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十八章  社会民主党人的若干重要观点   第一节  当代社会民主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二节  当代社会民主党人的宗教观   第三节  社会党国际的妇女观   第四节  “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的和平观 第二十九章  西方主要社会民主党与社会党国际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社会民主党的国际性组织——社会党国际的历史、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法国共产党与社会党的“法国式社会主义”之比较   第三节  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嬗变的特质   第四节  艾德礼政府时期的工党与工会关系   第五节  “冷战”后欧盟诸国社会民主党在政坛上的沉浮   第六节  英国工党政坛沉浮特点的宏观解读 第三十章  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世界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之间百年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  “冷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西方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关系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从1872年到1904.年,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欧美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并组建了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社会主义,到了巴黎公社革命时期已奄奄一息。巴黎公社失败以后,资本主义开始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给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又孕育着更为深刻剧烈的矛盾冲突,但是,此时资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已基本结束,在东方还没有成熟到实现这种革命的程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复苏之后,进一步扩大发展,各国无产阶级纷纷建立社会主义政党和其他群众性组织,不仅开展经济斗争,而且积极从事政治斗争,使运动的组织性、政治性明显增强。1889年7月,作为第一国际的继续和发展,第二国际建立,从而恢复了工人之间长期中断的国际联系。由于对时代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工人阶级斗争战略、策略的认识不尽一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逐渐分化为左、中、右三种倾向和派别。3.从1905年到1917年,这一时期,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三大矛盾激化,帝国主义不断挑起局部战争,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面临和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的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产生的根本认识分歧也在这里。这一时期,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作为一支新的革命力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崛起,列宁主义应运而生。俄国先后爆发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结束了欧洲社会三十多年的相对和平发展时期,拉开了世界革命的序幕;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延续三百七十多年的沙皇专制制度,取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则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在世界上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共产主义政党取代资本主义政党而走上执政前台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是1847年至1917年间世界近代历史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所取得的伟大成果,它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个历史发展时期,从1918年到今天,大约九十年的时间,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扩展至世界范围,并有一批国家相继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并遭受了重大挫折的历史时期,也是资本主义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还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并存、竞争并存、共处并存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互为观照,构成了20世纪、21世纪初世界历史的独特景观。

编辑推荐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新论(套装上下册)》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新论(全二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