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唐明燕  页数:218  

前言

科学和人文是一对孪生兄妹,两者可以说是“相融是利,相离则是‘半个人”’(杨叔子语)。英文的science一词基本上指!natural science(自然科学),但science来自拉丁文scientia,而后者涵义更广泛,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德文的wissens chaft(科学)与拉丁文的scientia类似,含义较广,不仅指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我们知道德国人喜欢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个词,比如黑格尔讲哲学科学、狄尔泰讲精神科学、李凯尔特讲文化科学等。这些词的历史性关联暗示了一个更深层更广泛的思想传统,狭义的自然“科学”只有在这个深广的思想传统之下才有可能出现和发展。从静态的观点看科学是一种认识成果,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科学是小规模的运动,主要是少数学者和哲人的个人活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才相继建立了一批大学和科学院。尤其19世纪以后,科学活动的规模空前扩展,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才迅速发展。到现在,科学活动不再是少数人进行的纯学术研究,而是由众多社会成员参加,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科学研究成为一种专门的社会事业、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门。如今运用动态的观点把它看作是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认识世界的一种过程,生产科学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科学技术能使人类认识未知世界,帮助人类提高认识能力,同时人的认识世界的预测能力更是全面提高,突出入的主体性,表现了科学认识的能动性。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它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一种高尚的文化成就。

内容概要

本书以系统论为主要研究方法,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视作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可以不断汰旧纳的巨系统,并按功能将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巨系统划分为激励系统、教化系统、协调系统、凝聚系统、激励系统五个存在内在逻辑递进关系的微系统。本书从先秦儒学角度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五个微系统,探讨先秦儒学在历史上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注入的思想观念,所奠定的基调、底色,介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式方法,以及儒学在当代的可能性贡献。

作者简介

唐明燕
  女,山东临清人,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化、中国古代伦理哲学。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著《中华民族精神论纲》(2006)等著作,独立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1项(L07CZX013),辽宁省社科联立项课题1项(2007 lslktzx-36),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计划1项(2010016),大连市社科院立项课题1项(10DLSK151),指导硕士研究生4人

书籍目录

丛书总序第一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界定  一、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识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与内涵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特色第二章  儒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基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母体  二、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三、儒学社会影响的多元性  四、儒学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先秦儒学在儒学发展历程中的地位第三章  先秦儒学对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系统的培育  一、人最为天下贵——激励系统得以展开的逻辑起点  二、为仁由己——激励系统的得以落实的能力保障第四章  先秦儒学对中华民族精神教化系统的培育  一、圣人可学——教化系统的理论根基  二、仁、义、礼——教化系统的主干内容第五章  先秦儒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协调系统的培育  一、群——协调系统的最高原则  二、孝、悌、别、信、忠、爱民——协调系统的具体规范第六章  先秦儒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凝聚系统的培育  一、和——凝聚系统的最高境界  二、执两用中、时中——凝聚系统的总体方法第七章  先秦儒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安慰系统的培育  一、现世今生——安慰系统的出发点  二、死而不朽——安慰系统的落实第八章  弘扬儒学精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儒学对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贡献和现代价值  二、弘扬儒学精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途径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本书将“民族精神”作为一个为该民族提供发展动力、帮助该民族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专有名词来对待,赞同第一种观点。本书认为:“民族精神”含义单一,仅指“民族的精神”中积极向上的部分,不包括消极、落后的方面,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撑,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民族精神,可以提升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可以提升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可以提升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越辩越明,为了更好地把握民族精神的含义,有必要将民族精神与一些相关概念做一下区分,有必要对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作一厘清。1.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性格、民族性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性格、民族性是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同属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文化现象,都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具有同一血脉;它们都体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点,其形成都经历了比较长的时间,都具有全民性、稳定性、连续性、持久性,其变化都是渐进的、缓慢而细微的;它们都是维系本民族存在的力量,都可以抗拒其他民族的心理和精神的渗人,都是保持民族界限的屏障。但是这几个概念又存在着不同,在日常使用中它们各有侧重。

编辑推荐

《先秦儒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是《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之一,《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是一套跨越科学与人文两个研究领域的综合,性丛书,具有基础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综合性的特点,内容主要涵盖科学与人文综合研究的诸多方面。举凡涉及科学、人文及其关系的内容,均收入这套丛书,以期实现“文理渗透、中西融汇”,促进我国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发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秦儒学视域下的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