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贰 典章制度卷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漆侠 编  页数:4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根据享誉海内外的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和漆侠先生的提议,由漆侠先生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委会,制定编写大纲,并遵照中华大一统和各民族平等的理念编写的一部包括10—13世纪中国境内全部政权历史的大型断代通史。
本通史共分为政治军事卷、典章制度卷、社会经济卷、教育科学文化卷、宗教风俗卷、周边民族与政权卷和文物考古史料卷,按照当时各政权成立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撰写内容,全面展现了10—13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不失为一幅全景式的中华民族新断代通史画卷。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精心写作,历时十年,内容精到,体例严整,全面、系统地吸取和总结了20世纪和21世纪初的该断代通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继往开来的集大成式的巨著。
本书为典章制度卷。

书籍目录

第一章辽朝政治制度
第一节辽中期的朝廷
一、四时捺钵
二、北南臣僚会议
第二节官制
一、辽朝的官分南北与北南枢密院
二、部族官与州县地方官
三、官员的考选及俸禄
第三节蕃汉分治的法律制度
第四节礼制
一、庙制度与祭祀祖先之礼
二、辽朝礼制中的契丹旧俗
第五节军事制度
一、军队
二、边防
第二章宋朝皇室制度
第一节皇帝制度
第二节皇位继承制度及后宫制度
第三节宗室外戚制度
第四节内侍制度
一、限制宦官的品阶和职务
二、不让宦官独掌皇宫警卫军队的兵权
三、限制宦官干政,限制宦官与朝廷大臣的交往
四、利用文臣特别是台谏官制约宦官
第五节经筵制度
第三章宋朝礼仪制度
第一节宋朝礼仪典章的编修
一、官修礼典
二、民间礼仪著述
第二节宋朝礼仪制度
一、吉礼
二、嘉礼
三、宾礼
四、军礼
五、凶礼
第四章宋朝中央职官制度
第一节北宋前期官、职、差遣的分离
第二节北宋前期的中央机构
一、中枢机构及其职官设置
二、中央行政机构及其职官设置(上)
三、中央行政机构及其职官设置(下)
第三节元丰及政和官制改革
第四节北宋后期和南宋的中央官僚机构
一、宰辅体制的变迁
二、中枢机构及其职官设置
三、中央行政机构及其职官设置
第五节中央监察机构及其职官制度
第五章宋朝地方职官制度
第一节路的划分和路级职官的设置
一、转运使司及其职官设置
二、提点刑狱司及其职掌
三、提举常平司及其职官设置
四、安抚使司及其职官设置
第二节宋朝州级行政制度
一、京府及其行政体制
二、知州(知府)、通判及其属官
……
第六章宋朝官员人事制度
第七章宋朝胥吏人事制度
第八章宋朝地方政治
第九章宋朝科举制度
第十章宋朝军事制度
第十一章宋朝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宋朝监察制度
第十三章西夏典章制度
第十四章金朝典章制度

章节摘录

版权页:其主要职能是率领弓手抓捕贼盗,维持一县城市和乡村的治安。最初县尉仅负责乡村治安,宋真宗末年以后,随着五代以来藩镇所属的镇将退出历史舞台,县尉开始统管城乡。北宋后期和南宋,巡检承担了更多巡警乡村的职责,县尉侧重于城镇内的缉捕,南宋时少数县分设两个尉司,任命两员县尉,带领弓手维持地方治安。县尉或从文臣“选人”中选任,后也多差武臣担任,或文武通差。一般在边境地区选武臣担任。宋孝宗中期以后,沿边地区的县尉多为文武通差。宋代在县之下有乡、里、管等基层区划。王安石变法推行保甲法后,“都”成为新的基层区划。因为前后变革和地域差别的存在,宋代基层组织显得非常繁杂。沿边地区还在城、寨设寨官或知寨、知城等,负责招收、校阅土兵,防盗捕盗等事宜。第四节南宋特殊的地方机构——总领所两宋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曾设立一些统辖多州或者多个路分、执行某项特殊政务的职官,这些职官大多有相应的辖区,但是,并不是普设的行政区划,或被称为准政区。如侧重于财政督理的有:北宋时期漕运浙、江、淮、湖六路财赋以输京师的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简称发运使;南宋时的三大总领所;以及负责在宋朝境内买茶、到西北或西南境外买马的提举茶马司;负责矿冶业生产和管理的提点坑冶铸钱司;等等。侧重于军事管理职能的有:宣抚司与制置司;南宋时的镇抚使;等等。这些机构体现出更多的中央派出使臣的特色,下面侧重介绍南宋时期影响较大的总领所。

编辑推荐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2(典章制度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贰 典章制度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漆侠老先生的书不错,非常值得一看!
  •   虽有教科书的样式,但这种书还是必须买的。
  •   首先书的质量是可以的,是一本入门级的图书
  •   比较严谨,不过里面有些地方专业术语用的太多,又缺乏相应的解释,不太好理解!
  •   书很好,应该是正版图书,看着就是舒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