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提摩太  
Tag标签:无  

前言

就像45年前我发现的那样。在中国的传教士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如何拯救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人的灵魂,而且还包括如何在年均四百万的死亡率下拯救他们的肉体,以及如何解放他们那比妇女的裹足更扭曲的心智——从一种延续了无数个世纪的哲学和习俗的统治之下解放他们的心智,而正是那种哲学和习俗使他们陷入了听凭任何可能伤害它的民族摆布的窘境。但是。如果这个民族从无知和恶习的禁锢下获得自由,并且沐浴到科学的、工业的、宗教的教育之光,它就可能成为这个地球上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传教士给中国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带来了福音。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经过多年的犹豫和怀疑之后,信奉了主的教义,但芸芸众生依然沉浸在无知和偏见之中无所作为。因而,古代世界也许包括近现代最伟大的民族之一陷入了革命和暴政之中,这将使它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恢复元气。    这些陈年旧事讲述了一种富有同情心的努力,即力图引导中国的精神领袖去一睹上帝之国的风景——同时昭示了它承诺此世的百倍福祉,以及未来世界里永生的欢欣。这种努力意味着在不同方向上对中国的提升—_通过更优越的宗教、更先进的科学、更便利的通信手段、更完善的国际贸易,还有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以及在一个同欧洲一样大小的国家内建设新的工业,开发新的产品。在所有这些领域都有我某种程度的参与,就像读者在这本回忆录中即将看到的那样。    我要记下对下列各位的真挚感谢,在本书的写作中,他们给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帮助:    感谢我的女儿埃利诺,她将我的口述记录成文,并将手稿整理付印;感谢希尔达·G.宝瑟尔女士,她不辞劳烦,搜罗了书中的一些照片,并且打印了全部书稿;最后要感谢W.Y.富勒敦牧师,他是浸礼会国内总部的秘书,这本回忆录是在他的要求下动笔的,他也承担了书稿的校对工作。    李提摩太    1916年1月于上海

内容概要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的经历;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同时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45年的时间里,在传播上帝“福音”
的同时,他结交权贵,联络士绅,顾问洋务,鼓吹变法,调停外交,抨击革命,时而幕后,时而台前,不辞辛劳,忙忙碌碌奔走于红尘深处,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成为清末大变局中的一位风云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李提摩太 译者:李宪堂 侯林莉

书籍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早年时光(1845—1869)
1.籍贯与家庭
2.童年趣事
3.信奉浸礼教
4.求学历程
5.教学经历
6.人哈佛孚德神学院(1865—1869)
7.向中国内陆传教的开始
8.申请去中国
第二章 初到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
1.在英国的最后日子
2.海上之旅
3.抵达中国
4.浸礼差遣会在中国经历的早期考验
5.在烟台的同仁
6.天津惨案
7.第一个皈依者(1870)
8.布朗博士的到来
9.在山东半岛传播福音
10.满洲之行
(1)海上惊魂
(2)途中中暑
(3)遭遇劫匪
(4)萨尔浒
(5)凌开
(6)老城:满族的古都
(7)非同寻常的通货
(8)奇景怪事种种
(9)朝鲜边境探险
(10)糟糕的政府
11.收效甚微的街头布道
12.拜访一个晒盐老人,也许是一个隐居的景教徒
13.回龙山庙会
14.尝试定居宁海(1872)
15.拜访一位虔诚的真理追求者
16.一个非基督徒关于耶稣基督的绝妙好辞
17.第一次访问济南府(1873)
18.济南府的浸礼信徒
19.济南府的回教徒
20.麦考文:济南府的第一个长老会传教士
21.麦考文的同事卡罗斯特
22.中国慈善家引进牛痘接种技术
23.不寻常的行医之旅:与布朗医生结伴
24.鬼魅附体
25.黑羊和白羊
26.重访济南府
27.行路难:旅行北部中国
第三章 定居青州府(1875—1876)
1.初识李鸿章
2.前往青州府
3.在青州行医
4.青州府司库
5.改穿中国服装
6.充当风水先生
7.租房中的波折
8.一个排外的退休官员
9.研究当地的宗教书籍
10.拜会伊斯兰教徒
11.拜访一位教派领袖
12.善良的村民
13.道观中的午夜妇女集会
14.拜访隐士
15.第一个转换信仰者
第四章 山东赈灾(1876—1877)
1.饥荒
2.规劝人们皈依上帝的海报
3.灾荒引起的骚乱
4.被邀请做暴动的首领
5.分发救济金的方法
6.再次被邀请做暴动的首领
7.向巡抚进献预防灾荒的建议
8.来自烟台的捐助
9.对上帝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10.倪文思博士采用我的传教策略
11.救灾中的插曲
12.来自各商埠的捐助
13.发生在昌乐的骚乱
14.会见地方政府官员
15.追逐与获救
16.女人征服了政府官员
17.令人沮丧的冬天
18.与政府官员和士绅一起发放救济
19.A.G.琼斯先生的到来
20.建议地方官预防灾荒
21.教会工作
22.给浸礼会协会的信
第五章 山西赈灾
1.决定赴山西
2.太原府之旅
3.会见山西巡抚
4.在天主教神职人员中进行问卷调查
5.关于太原府南部之旅的日记摘录
6.运输的困难
7.内地会传教士:詹姆士和特纳
8.在救荒中与中国官员合作
9.向巡抚提建议
10.向浸礼会提议
11.写信给各个新教差会,建议联合与协作
12.希尔、特纳和瓦尔廷的到来以及瓦尔廷的去世
13.发放伦敦赈灾基金(1878)
14.内地会修女的到来
15.与马丁女士结婚
16.冬天的赈灾工作
17.中国人对赈灾工作的感谢
18.以中文写成的罗马天主教书籍
19.新教传教工作的无组织性
20.基督教的宣传品导致非基督徒的敌意
21.失落的基督徒
22.吕洞宾
23.在108个县里传播福音、散发传单
24.乡试上的有奖征文
25.一位姓郗的牧师
26.访问北京,与李鸿章 见面
27.斯格菲尔德博士和其他内地会传教工作者的到来
28.令人遗憾的门派分割
29.基督教徒小传
30.帮助山西人民的特殊措施
第六章 在官员和学者之间(1881—1884)
1.政府官员对外国人的态度
2.为更好地传教做准备
3.向政府官员们作演讲
4.拜访王知府
5.与儒家学者同居一室
6.会见左宗棠
7.友好交往
8.中国音乐
9.与佛教僧侣的交往
10.参观五台山
11.张之洞
12.与罗马天主教徒的交往
13.山东之行
14.在青州患痢疾
15.庆祝丰收的节日
16.山东的新教堂
17.J.S.怀特赖特先生的业绩
18.一位地方行政官的纠缠
19.遭遇劫匪
20.斯格菲尔德医生去世
21.太平天国的影响
22.政府的敌视和基督徒的困扰
23.同詹姆斯先生一起进京(1884)
24.福音联盟的成立(1884)
25.朝鲜著名的反基督教宣言
26.罗伯特·赫德爵士的改革计划
27.改革方案种种
28.会见巴夏礼爵士,北京(1884)
29.对山西传教士的建议,1884
第七章 第一次休假(1885—1886)
1.沿海之旅,会见琼斯先生
2.同大卫·希尔一起访问南京
3.发现《大乘起信论》
4.返乡途中遭遇风暴
5.浸礼会年会
6.请求更多的人手
7.向浸礼会建议的教育计划
8.方案被否决:极度的失望
9.提出传教方式修正案
10.电机专业课
11.在柏林拜访教育部长
第八童艰难忧患的岁月(1886—1891)
1.与耶稣会著名传教士的谈话
2.妻子患病
3.来自同事们的批评
3.离开山西
5.在北京的工作
6.拜访天津的李鸿章
7.理查德夫人的弟子
8.侯爵曾纪泽
9.拜访大喇嘛
10.拜访寺院方丈
11.应邀赴山东工作
12.在山东染上热病,胳膊麻痹
13.委员会拒绝了我们的方案(1889)
14.参加上海传教士大会
15.编辑中文报纸
16.理查德夫人的天津妇女读经班
17.浸礼会的代表
18.来自上海广学会的邀请
第九章 在上海广学会的工作(1891—1894)
1.威廉臣创建同文书会
2.在广学会开展的其他工作
3.第一个工作计划
4.扩大影响的计划
5.中国政府官员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6.向慈禧太后送寿礼
7.中国的公学
8.反缠足会
9.瑞斯先生的奉献
第十章 中日战争期间与政要的交往(1894—1895)
1.中日战争
2.战争期间我们的出版物发挥的影响
3.中国书商态度的变化
4.南京的冬天
5.第一次与张之洞会见
6.与张之洞的第二次会见
7.拜会赴日议和代表张荫桓
8.第三次会见张之洞
第十一章 代表教会上书北京
1.上书委员会
2.对基督徒的迫害
3.第一次会见李鸿章
4.后来与李鸿章 的几次会见
5.拜访总理大臣
6.拜访恭亲王
7.11月14日,我和沃瑞博士递交教会请愿书
8.使政府同意我们的要求所面对的障碍
第十二章 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
1.康有为
2.强学会
3.我向翁同稣提出的改革方案
4.皇帝的师傅孙家鼐
5.与张荫桓见面
6.议政大臣刚毅
7.向翁同稣和李鸿章 告别
8.变法维新的过程
9.中国女学
10.光绪帝令人吃惊的变法诏书
11.对改革派的第一次打击
12.应邀担任皇帝的顾问
13.保守派发动政变,康有为出逃
14.遇害的改革派
15.其他改革者的命运
16.皇帝的逊位诏令
第十三章 天台山之行
1.规模巨大的宗教中心
2.打算参拜教皇的满族基督徒
3.奇怪的迷信风俗
4.杭州的寺庙
5.绍兴:出师爷和酒的城市
6.旅行者的代理机构
7.避免了一场骚乱
8.繁重的水稻耕作方式
9.大佛像
10.其他寺庙
11.寺院礼拜仪式
12.访问隐士
13.华廷寺
14.另外一些隐士修行的小屋
15.庆国寺
16.国清寺
17.关帝生日以及楚王庙
18.人变成驮畜
19.一个伟大的处方
20.旅馆里的设施
第十四章 第二次休假(1896—1897)
1.与李鸿章 一道旅行
2.访问马德拉斯
3.横穿印度之旅
4.德里
5.巴黎
6.浸礼会委员会的接待
7.对传教士秘书协会的建议
8.向宗教书刊协会的呼吁
9.其他方面的工作
10.访问加拿大
第十五章 义和团运动
1.访问北京
2.排外情绪的蔓延
3.刚毅组建的团练武装
4.在纽约世界基督教大会上的呼吁
5.对二十世纪俱乐部的呼吁
6.在华盛顿和纽约奔走呼号
7.回到中国
8.给山西和陕西巡抚发的电报
9.周馥采取的措施
10.与庆亲王和李鸿章 的会见
第十六章 山西大学
1.创建山西大学的因由
2.挫败建立另一所竞争性大学的企图
3.反对禁止教授基督教的规定
4.巡抚的友好态度
5.山西大学的教学课程
6.在上海成立的翻译部
7.袁世凯承诺资助课本的翻译
8.朝廷诏令每个省建一所大学
9.张之洞的教育计划(1902)
10.总教习敦崇礼
11.重访太原(1907)
12.辞去名誉校长的职务
13.巡抚岑春煊
14.其他几位山西巡抚
15.革命对大学的影响
第十七章 变革中的中国
1.慈禧太后颁布光绪帝的改革诏令
2.访问中国北方
(1)周馥
(2)拜会荣禄
(3)会见鹿传霖
(4)肃亲王
3.被朝廷任命为新教差会的代表
4.樊国梁主教
5.为中国人建立公学
6.访问日本
(1)河野公爵
(2)王子载振参观贵族女校
(3)日本人的野心
7.丧妻之痛
8.在满洲建立国际红十字协会
9.访问北京
10.在山东召开的宗教大会
11.周馥的建议
第十八章 宗教复兴运动与宗教兴奋大会
1.威尔士宗教兴奋大会
2.浸礼会世界大会
3.中国使者参观蓝贝斯宫
4.J.B.帕顿博士
5.中国差会设立的紧急事务委员会
6.上海基督教人华百年纪念大会
7.向中国紧急事务委员会的呼吁
8.浸礼会派代表前往中国
9.穆德博士
10.爱丁堡大会
11.爱丁堡大会的永久委员会
第十九章 大乘佛教
1.研究佛教
2.洛宜德教授
3.日本对佛教的引进
4.早期基督教与《莲华经》之间的关联
5.戈登夫人的研究
6.访问高野山
7.基督教和佛教之仪式的相似之处
8.参观朝鲜的佛寺
9.令人震惊的神道教仪式
10.出使天国
11.伊藤公爵对宗教的态度
12.大隈重信伯爵
13.在北京的日本银行里举行的晚会
第二十章 晚年岁月
1.访问朝鲜
2.伊藤公爵的晚会致辞
3.孙逸仙(中山)的早期经历
4.孙中山的革命计划
5.革命的爆发
6.袁世凯采取的措施
7.宗教活动
8.会见首席毛拉
9.上海的宗教大会
10.山东英国浸礼会大会
11.参观山东崂山
12.泰清官
13.乘木排返回青岛
14.湖南首府长沙
15.1914年长沙之行
16.会见佛教徒
17.教育工作者会议
18.其他会议
19.第二次婚姻
20.爪哇之行
21.印度文明的影响
22.阿拉伯文明的影响
23.葡萄牙文明的影响
24.荷兰文明的影响
25.中国文明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我与和平运动
1.早期的主张
2.《王子们的和平联盟》
3.人类议会
4.给河野公爵的建议
5.庆亲王
6.西园寺侯爵的秘书
7.土耳其王子
8.卢塞恩和平研讨会
9.万德尔勋爵
10.拜访罗斯福总统
11.中国政府改变态度
12.拜访伊藤博文公爵
13.卡内基先生在市政厅的演讲
14.仲裁协定
15.欧洲大战
附录:铎巡中华:李提摩太和他的事业李宪堂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得出结论,这就是上帝准备好的将要由我传播福音的地方。于是,1875年元月,我起程前往青州府。有一个少年,年龄大约十四岁,是住在烟台的一个船长的儿子,由于无法继续学业了——那时候没有学校——家里人决定让他跟我同行,以便每天晚上我可以督导他学习。 在严寒的天气里旅行,一路上我们遭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时值隆冬,地上铺着厚厚的积雪。结伴同行的只有三辆马车。第一天,我们只走了十英里;第二天我们费尽力气,挣扎到午夜才到达旅馆,只往前移动了五英里。那儿是山区,风把雪从高处吹下来,路上覆盖着雪堆,你根本不知道它们有多深。路旁山坡的地边上都插着篱笆,离路面有二至四英尺高。为了避开雪堆,我们不得不离开大路,从地里穿过,为此有时候不得不挖开地边上的篱笆。这使我们的行程加长了许多。 一天晚上,我们的车队迷路了,只好雇了个向导。他领着我们穿越了几块麦地。村民们出来了,对我们提出抗议。劳累了一整天的车夫们没有好气,粗暴得很。双方你来我往争吵了起来。村里许多人跑来增援,看起来我们又要经历去年秋天雨季过后在去济南途中遭遇的麻烦了,这次还得去跟长老们交涉。听了我说的话后,他们转向向导——他们都认识他,毫不留情地责骂,因为他把我们领进了麦地。最后,他们对我说:“这次让你们通过,因为你们是外人,不了解情况。我们已经命令向导把你们带到最近的旅馆去。作为对他过错的惩罚,你们什么东西也不能给他。” 离青州还有两天路程时,我们遭遇了一场恶劣的暴风雪,又陷入了困境。风大得很,雪尽管不深,可细小的雪粒被风裹挟着是那样强劲有力,以至于把地上的一切都刮净了。我们既看不到路上的车痕人迹,也看不见天上的太阳。在中国的平原上就像在海里一样,指南针就是太阳,因而我们辨不清东西南北。

后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提摩太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立即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这首先是由于他那鲜明而丰富的人格特征:他心胸阔大而作风严谨,态度谦卑而仪节庄重,既有无私忘我的工作热情,又有领袖群伦的个性魅力;人性的高贵和种族的偏见、宗教的虔诚与世俗的卑琐、先进者的洞察力和强势者的傲慢自负、理想主义的天真和市侩式的精明算计、堂吉诃德式个人英雄主义与仗势凌人的殖民者的蛮横,等等,这些相互矛盾的要素都统一在了他那广袤而孤寂的心灵里,使他成了一个值得体味的历史人物。    其次是由于他身世的独特性、经历的复杂性和他所承担的历史角色的象征性。一个外国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如此深刻、如此全面地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实在是非常罕见的。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同时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殖民侵略者的经纪人、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四十五年的时间里,在传播上帝福音的同时,他结交权贵,联络士绅,顾问洋务,鼓吹变法,调停外交,抨击革命,时而幕后,时而台前。为了上帝,为了英国资本家,有时还为清朝的皇太后,不辞辛劳,忙忙碌碌奔走于红尘深处,把捧场面、抬轿子、吹喇叭等中国官场的传统绝技操练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在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成为清末动荡时局中的一位风云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个人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较量、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政治经济侵略与思想和技术启蒙的对立统一等这些重大矛盾,无不生动地体现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里。    总之,李提摩太不仅值得研究,而且不容忽视,也无法回避。但迄今为止,我们对他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一些最基本的材料依然无人光顾。    这就是我们翻译本书的缘由。希望我们卑微的努力能够为中国近代史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块有用的铺路石。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多次向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韩兆颖教授、历史学院的李喜所教授、常建华教授、张荣明教授、聊城大学马亮宽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宋志勇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龙秀清教授、韩国学者李圣权博士等先生请教,他们渊博的学识和热情的态度使我们深受教益;责任编辑张献忠先生为本书的面世付出了辛勤的、卓有成效的劳动,与他的合作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而愉快的经历。在此一并表示真挚的感谢。    另外,书中个别地方在对中国人和一些历史事件的评价上有失公允,甚至明显站在殖民者的立场,相信读者自会明鉴。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深望海内外方家不吝赐教。    译者    2005.1.6天津

编辑推荐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译著)》为李提摩太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精神救赎到肉体救赎再到精神救赎,是李提摩太在华传教的大致轨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J)—(译著类)(人民联盟文库) 好
  •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   本书展现了李提摩太在华传教从精神救赎到肉体救赎再到精神救赎。
  •   主要讲述李提摩太在山东、山西和北京的一段经历。这个传教士很了不起。他到欧洲劝说各国教育部长在捐助中国搞现代教育未成功,仍不甘心,极力让列强把因拳匪暴乱导致清政府赔偿的“庚子赔款”,返还给中国,设立大学,比如清华大学,山西大学等等。他还创办《万国公报》,直接启发上层达官贵人的思路和观念,间接促进维新改良的发生。孙中山、梁启超都做过他的英文秘书。书中有一个细节很感人,李提摩太在山西赈灾时,被染重病,奄奄一息。他误以为自己活不了了,在遗言中让人们在他死后,把他的骨灰埋到他山东传教的地方(而不是英国故乡)。
  •   基本上研究晚清史的学者和出版物,没有不引用此书内容的,就可知此书在晚清史文献中的分量了。果断收藏之
  •   作者是传教士,描述了亲眼看到的晚清社会,且是外来文化视野。
  •   历史的东西,应该抱着严肃的态度来看。我只想知道发生了什么,至于如何评价是我的事儿,比较讨厌有些历史书,先把自己的评论带到内容中,那是一种说教!
  •   了解了新的历史
  •   看到那段历史的另一面,和深入的细节。
  •   挺好的书,让个出版说明给弄恶心了。狗屁Marxism,Maoist。是在恶心的不得了,让我给撕下来了。
  •   书印刷不错,遗憾的是内容过去简略,只适合粗略地翻翻。
  •   还没有细看,大概翻了翻,手感很好,包装也很细致!
  •   很全面的资料,但细节不够细
  •   孩子委高兴
  •   从另一个视角看晚清的历史~~
  •   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学习研究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史。这本书都很重要。
  •   书的质量不错,也挺正规的。。。
  •   这本书第十五章有两段颇值得今天的我们思考:1899年,李鸿章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当时义和团运动已经在华北风起云涌。在与李鸿章的会面之中,李提摩太注意到,“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总督像他那样兴高采烈:就像一个厌学的儿童回家过节一样高兴。后来,我猜测他一定知道了即将爆发的义和团事变的一些消息,为自己能够逃得远远的而感到高兴”。关于刚毅。“与义和团运动大有干系、最有影响力的官员是刚毅。……此时,慈禧太后授权他筹款组建地方武装(笔者注:用于排外)。这为他赢得了“敲诈者”的称号。1899年,他途径上海,派一位我们两人共同的朋友——此人曾任山西布政使——来拜访我,约定时间让我去看他。……他们很有见解地认定上一年是我把康有为带走的。刚毅宣称,康有为急着使中国变法图强,那只是一种伪装,掩盖了他攫取权力的野心,因而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改革者。我回答说,对他(刚毅)来说,现在是实施真正改革的千载难逢的机会。听到这里,我那位布政使朋友从桌子下面踢了我一脚,因为他知道,没有哪个中国人能够说动像刚毅这样顽固的保守分子。”——有人曾经说刚毅是盲目爱国的代表,借以告诫现在的年轻人,这个道理的例证却不可靠,刚毅究竟是爱国人士,还是一个打着这样旗号骗权位、捞好处的人物?那些被切身利益被侵害而被鼓动、挟裹进排外运动的义和团成员们,我们反思他们...轻易上当受骗的教训、也不能否定他们争取自己生存权益的权力,必须深刻认识到卫护民权才是国家稳定繁荣的基础。书生论证容易误国,而刚毅之流将整个政权机器和老百姓性命安危作为争权夺利的挟持工具,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败坏国家。——李鸿章,曾经担任山西布政使的官员,当时有多少官员对越来越不受控制的义和团运动的后果心知肚明?1900年前后的排外运动本质上不是人民爱国运动,而是阴谋家组成的一个强势利益集团(满清贵族集团)对另一个更强势利益集团(外国在华势力)的挑战。买办派旁观,静待大局变化还重夺执掌乾坤之机。——顽固派,买办派,维新派,没有人去为积贫积弱的国家和受苦受难的人民考虑。笔者从来不相信在缺乏民主的情况下,精英政治可以帮助民众,精英团体可以良心发现监督自己,更不相信他们会爱惜国家。 阅读更多 ›
  •   该书翻译质量较差,别字较多,不建议购买。不知这种情况可否退货。P2“我的父亲被目为当地最有风趣的人物之一”,不明白这个“目为”;P9“对活”应为对话;P69“伊斯兰救”应为伊斯兰教,希望客服看到可以跟我联系。
  •   很有价值的史料,希望是没有阉割的版本
  •   对于那个年代值得一看
  •   服务好,速度快,书的味不好
  •   写的不错,一本介绍传教士的好书。值得一读。
  •   1.对我们的过去有更多的了解;2.学习如何更好地开创一项事业;3.知道一些基督徒的内心世界;4.对山西人更敬重了,因行现代教育之先的山西大学。为此专门访问山西大学的网站,其中确实提到两位创始人。5.没见过原版,不知是否有删改,希望是全译本。
  •   帝王历史太多了,我们需要平民历史。这本书,告诉我们,晚晴的官员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百姓的生活怎么样,都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值得一读,不会枯燥。
  •   传教士的回忆录,值得一看哦。看外国人如何开代中国的事件。
  •   适合对晚清报业、中国近代新闻史感兴趣的朋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