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美利坚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段牧云  页数:202  字数:18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超越美利坚:路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早期西部探险》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建国初年的、真实的、极为惊险曲折的西部探、险故事。  19世纪初,美国五百多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居住在北美大陆东海岸的一条五十英里宽的狭长土地上,没有人知道北美大陆的西部到底是什么样子,人们渴望了解谜一般的西部世界。  受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的委派,一支由两位大智大勇、豪气过人的青年军官路易斯和克拉克带领的探险队,从中西部的圣路易斯出发,逆密苏里河而上,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他们遭遇各种猛兽;他们险些与…些强悍的印第安部落发生灾难性的流血冲突;他们在大瀑布旁拖着沉重的独木船艰难向前;他们在落基山的冰峰雪岭中几乎冻饿而死;他们险些被哥伦比亚河口的惊涛骇浪卷走……他们九死一生,终于到达北美大陆最西端的太平洋海岸。  这次探险历时两年四个月,往返约八千英里,其间只有…人因病而亡,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奇迹。探险队所表现的百折不回、永不言败的男子汉气概成为美国人民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你会对美国的历史、地理,以及源自这种特殊历史地理环境的精神,有更为深切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简介

  段牧云,女,1949年1月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父母回到祖国。1969年赴陕北农村插队。197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美国史,获硕士学位。1982年进入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美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及由此带来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并发表一系列文章和论文。其中论文《美国的白领工作者》几经转载,刊登在1984年10月的《新华文摘》上,论文《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美国兴起》获中国社会科学院1985年优秀研究报告奖。1986年赴美学习。现定居美国,退休后仍在从事一些研究和写作工作。

书籍目录

一、 追根朔源
二、 出色的领队人选
三、 美国领土一夜翻番
四、 告别首都华盛顿
五、 来自五湖四海的一对人
六、 东营在两大河交汇处
七、 航行在密苏里河上
八、 初遇大平原上的印第安人
九、 多事的八月
十、 虎口脱险
十一、 友善的阿瑞卡拉人
十二、 曼丹村的严冬
十三、 动物世界里的惊险经历
十四、 难辨真假密苏里河
十五、 大瀑布旁的运输苦旅
十六、 肖肖尼人,你在哪里?
十七、 意想不到的兄妹团圆
十八、 落基山脉的冰峰雪岭
十九、 西部大河上的惊涛骇浪
二十、 奔向太平洋
二十一、 最后的东营地
二十二、 又见老友穿鼻人
二十三、 再次跨越落基山天险
二十四、 分头行动在茫茫荒原上
二十五、 劫后重逢
二十六、 从天而降的英雄探险队
二十七、 西部巨变
结束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首先,美国朝野上下都对西部似乎无穷无尽的土地资源深感兴趣。追溯到早年,最初来北美殖民的人中,不少是来寻找金银矿藏的,梦想着像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那样大发其财,结果金矿没找到,却发现比金矿含金量大得多的富源:土地资源。许许多多人靠着买卖土地,出售农产品发了大财。南部使用黑人奴隶粗放耕作,种植烟草、棉花等作物,非常耗费土壤肥力,地力迅速耗竭后就换一块土地,似乎有多少地都嫌不够。在美国开国之父中就不乏大地产主,其中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早在十六岁时就去当时的西部边疆做土地测量员,一面也为自己购买土地。他出身于一个极普通的农家,临终时拥有巨大的庄园,散落在美国各地的八万英亩土地。杰弗逊等美国上层人士亦广有地产,后来的两位西部探险队领队,路易斯和克拉克的家族也都是颇有田产的庄园主,还都在不断开拓新的土地,他们两个人都在当时的西部(随着西部边疆的推移,不久那里就成了东部)垦殖生活中长大。西部土地像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其次,在杰弗逊的心目中,未来的美国将是跨越整个大陆,连接两大洋的大国。他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就明明白白地讲:“……在遥远的未来,人口的急剧增殖将突破这种局限性,美国的扩展将使整个大陆成为使用同样语言,有着同样政府机构,运行同样法律的大陆。”应该说独立之初的美国虽然弱小,但美国人却为自己创立的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民主选举的政府机构而非常自豪。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提出的:人是生而平等的,天赋人权,人人都有生命的权利,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等等思想深入人心,美国人认为自己是实实在在地在这片土地上开拓垦殖的人,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所以在他们看来,向西拓殖边疆,推进他们的社会制度也就顺理成章。其三,西部归谁所有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利益和安全。对于经历了艰苦的独立战争,终于摆脱了大英帝国统治的美国人来说,当然绝对不愿与虎狼为邻。杰弗逊和路易斯的家乡,弗吉尼亚的阿尔伯马尔郡曾在1781年遭到英军的焚烧洗劫,地里的玉米、烟草被毁掉,装满玉米和烟草的仓库被焚烧,猪、牛、羊被抢走,所有能干活的马被拉走,不能干活的小马被切断喉咙,还押走了黑人奴隶,留下一片废墟……这一切都还记忆犹新。杰弗逊多年来都在警惕地注视着欧洲各国在北美的一举一动。说来话长,北美大陆的考察和勘探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年代。早在16世纪西班牙和英国的探险航船就曾到达北美西部太平洋海岸。1778年英国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到达了今天美国西北的俄勒冈一带的海域,但没有发现哥伦比亚河的河口。其后,1792年5月11日美国船长格雷驾驶哥伦比亚号船进入西部大河,并以他的船名命名了哥伦比亚河,他得到了河口的经纬度,由于他的数据与库克船长早年的数据相符,杰弗逊才大体知道北美大陆东西大约为三千英里。1801年杰弗逊当选美国总统,那时候美国是什么情况呢?人口一共五百三十多万,其中三分之二居住在东部大西洋沿海五十英里(八十公里)之内,只有四条向西翻越沿海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通道。美国西部的疆界是密西西比河东岸,距离今天的疆界太平洋岸有几千里之遥,大约为近日东西疆界距离的三分之一,很少 有人到过密西西比河以西,更不用说沿密苏里河再往西去了。当时跑得最快的是马,交通工具是马车和木船。即便是在东部,许多河上没有桥,河上航行多险阻,许多地方道路不通,路况恶劣,一句话:行路难。……到底北美大陆西部是怎么回事,杰弗逊多年来就想组织探险队去看个究竟,但是这件事真做起来却是一波三折,困难重重。

后记

从1804年5月至1806年9月美国西部探险队全程走过美国第二大河,泥沙俱下的密苏里河,穿越了漫游着无数牛群鹿群的茫茫中部大平原,翻过北美大陆分水岭落基山脉的冰峰雪岭,直下西部滔滔大河哥伦比亚河,抵达惊涛拍岸、雄浑壮阔的太平洋海岸。历时两年多,来回行程约八千英里,其间,只有弗洛伊德班长一人因病而亡,被历史学家们称为奇迹,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呢?在当时十分原始的条件下,这是一场人类的血肉之躯与威力无比、神秘莫测的大自然的较量,有一百条理由,有太多的关口,让人实在无法忍受,他们该放弃,该回头,是什么力量使他们挺过来了呢?应该说是一种精神,一种为年轻的共和国奉献一切的使命感、荣誉感,在路易斯的日记和信件里漾溢着这种激情。这一队年轻人全都生长在独立战争前后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是豪情满怀的一代。探险队的两个带头人功不可没。首先,杰弗逊总统慧眼识人,选择了路易斯,接下来路易斯对克拉克的选择和邀请,实在是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一笔。这两个在拓荒生涯中长大,在边疆军旅生活中备受历炼的年轻人,有着极强的能力和极高的天份,彼此间有着深厚的信任和生死与共的友谊,他们的友谊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友谊之一。两个人性格迥异,但都极富人格魅力,因此深得人心,成为全队的灵魂,使得这一队来自四面八方,三教九流,带着野性的年轻莽汉,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付在两位队长手中,出生入死,在所不辞。团队精神是奇迹发生的又一关键,路易斯和克拉克真是招兵有眼,带兵有方。这一队人同命运共呼吸,配合默契,吃大苦耐大劳,拼搏起来不怕死。队里不乏能工巧匠,善打猎,能驾舟、造船盖房样样在行。他们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大块吃肉,可惜只能定量喝酒,累了一天,还能随着提琴曲狂欢歌舞,在艰苦中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另外,不能不提的是印第安人的帮助,1804-05年冬,在曼丹村落里,亏得有曼丹人的玉米,他们才得以度过漫长的严寒冬日。在那里,他们了解到西部山川河流的大量信息,也熟悉了印第安人的各种习性,对他们在未来路上与印第安部落打交道至为重要。路易斯和克拉克下决心雇下带着奶娃娃的印第安妇女萨卡加维亚,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是太明智的一项决策。正是她在最关键的时刻疏通了自己的部落,自己的亲哥哥和探险队的关系,为探险队搞到了翻越落基山的马匹,而她和背上的小宝宝本身就是探险队的一面和平旗帜,打仗的队伍不会带着妇女儿童,更何况还是印第安妇女。虽然探险队一路上与印第安人屡有磨擦,但是说到底,没有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绝对到不了太平洋。当然,不能说没有运气在里面,西班牙军队两度出动拦截而未遇,路易斯中弹,但未中要害,克拉克等人差一点点就被山洪卷走而幸免于难,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惊险情节,一路不断,能够走这么一路,只有一人病逝,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二百多年过去了,今天遍布美国的大大小小的图书馆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许许多多关于这次西部探险的书籍、有成人读物,儿童读物,学术著作,画册,实在是数也数不清。还有情节离奇的电影,文史知识性的电视节目。更不用提沿着当年的西进之路,到处可以看到以路易斯和克拉克命名的城镇道路,河流湖泊,森林公园,大小学校。很多地方都矗立着探险队的雕像,以及萨卡加维亚身背幼儿,遥指西方的塑像。在西进之路上病逝的弗洛伊德班长,是美国第一个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去世的军人,今天在依阿华州的苏市,耸立着一座一百英尺高的墓碑。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段历史这样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呢?首先,探险队留下了一部多方面的完整的探险日记,除了两位队长,还有班长,战士都参与其中。他们是在篝火旁,不顾一天极度的劳累,遵照总统的指示,带着历史使命感来完成每天的日记的。虽然几乎所有的人都只是粗通文字,连克拉克都算在内,在他的日记里仅“蚊子”这个词就有19种拼法,但他们还是尽了一切努力去记述沿途发生的各种事情。值得庆幸的是路易斯有极强的写作能力,尽管他也有拼写、语法错误,但其文字鲜活有力,富有感染力,叙事清楚,只可惜有很长的时间段,不见他的日记,原因不详。不管怎样,这些由马驮船载,历尽劫难的日记,为我们提供了最真切的第一手资料,一部活灵活现的探险故事。其次,这次探险与美国早期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西进拓殖开发密切相关,路易斯和克拉克走在潮流最前列,他们的旅程牵动着千百万人心。当时美国从最上流社会到最下层的老百姓都盯着西部的土地,那里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那里有无数人建立家园的梦想。他们的归来在当时成为举国轰动的新闻,过后就成了被写得最多的一段历史。最后,每个民族都无例外地拥有自己的英雄,人格化的民族精神。每个民族都需要一种源于自己历史的文化认同。与精美绝伦的欧洲文化相比,无论是凡尔赛宫中辉煌的镜宫,多瑙河畔具有永久魅力的欧洲古典音乐,还是古希腊震撼人心的大理石雕塑,卢浮宫里气势磅礴,呼之欲出的巨幅油画......美国在这些方面简直是一张白纸,被当时的欧洲贵族视为没有文化历史的一群乡下人。从精神深处,这个看似贫弱的民族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一种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心。路易斯和克拉克正是这种精神的化身,他们永不言败的男子汉气概,在大漠荒原中生存进取的英雄虎胆,是美国历史,美国精神的充满动感的原生态。美国人仰慕欧洲文化,但决不自卑,他们在新世界的荒野中创造了比旧世界更加美好的生活。他们怎能不为这种民族精神而自豪,怎能不为西部探险的故事深深吸引呢。衷心地希望,众多的对于大千世界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在合上这本小书的时候,能够对于美国这个十分遥远而又似乎无所不在的国家,对于美国短暂却充满活力和激变的历史,对其绵延数千里,气象万千的高山大河,瀑布激流,广袤平原,对于美国人所崇尚的开拓进取精神,增加一分认知和了解。

编辑推荐

《超越美利坚:路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早期西部探险》编辑推荐:正像在中国《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一样,美国也有一个代代相传,妇孺皆知的“美国西游记”,那就是路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早期美国西部探险故事。探险者的足迹超越了当时的美国西部疆界落基山脉的冰峰雪岭,引领了美利坚自我超越的西进开发大潮,杰弗逊总统最终梦想成真。

名人推荐

一个在美国长大的人读《超越美利坚》胡 丹这是一本新近出版的,十分难得的好书。它好在有精彩完整的故事;有惊险曲折,全部以史实为依据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生动流畅的语言。这三项是一本好的历史故事书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尽管涉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书读起来却很轻松,在不经意间,了解到许多鲜活真实的历史事实,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不能不提的是书里有七十多幅精美的彩图,从历史人物,印第安村落风情,到名山大川,充满历史感和地域感,有一种不多见的艺术气质。这本书讲的是两百年前,美国建国初年,路易斯和克拉克领导的一次著名的西部探险,他们的任务是跨越北美大陆,超越当时美国的西部疆界,落基山脉的冰峰雪岭,最终抵达太平洋海岸。在当时的条件下,这队人一旦进入茫茫荒原就是音讯全无,可是他们硬是凭着木船、马匹和双脚,闯过无数险关,到达太平洋岸。两年多以后,奇迹般地重新出现在东部父老乡亲面前,人们奔走相告,举国欢庆。这个故事就像《西游记》在中国一样,在美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作为一个生在中国,小学时就随父母到美国,在那里生活、学习、工作过,现在又回国发展的人,我对路易斯和克拉克的西部探险故事,再熟悉不过了。本来只想随手翻翻这本书,重温一下许多熟悉的情节,没想到一下子被书中的故事牢牢抓住,一口气读完,合上书,许多往事涌上心头,这里讲讲一个成长在美国的孩子是怎样认识路易斯和克拉克的。记得初到美国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讲路易斯和克拉克的故事,要我们到图书馆里去查书。图书馆好大,里面有少年儿童部,许多大人孩子在看书、查书。我犯了愁,这么多书,叫我到哪去找我要的书呢?正在发楞,一个慈眉善目的图书管理员走了过来,和蔼地问我:“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我赶紧操着刚刚学来的几句英语说:“原谅我”(这是在美国刚学来的问事开场白),然后就蹦出“路易斯和克拉克”三个词,老太太赶紧说:“孩子,那可太多了。”她先带我去幼儿图书部,那里有各种有关路易斯和克拉克的图画书。又去少年部,那里有成套的画册,各种书籍,共有三十多本。老太太还说:“书还多着呢,你要是需要哪一本,我可以帮忙从其它图书馆调。”怕我听不明白,她连比划带说。我赶紧道谢,那一堆书里有一本图画书特别漂亮,我从小爱画也挺会画,借回家,照着画了好几幅画。一幅是两个探险队员被大灰熊追到二十英尺高的垂直河岸上,不得已跳下河去,那只咆哮的大熊也跟着跳将下去,人和熊都头朝下,水中有一只可爱的小河狸,睁着惊奇的大眼睛看着这一切。另一幅是在冰雪覆盖的落基山里,一匹驮着行李的马滚下陡坡。在课堂上我们小组的同学讲故事,展示图画,受到表扬,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特别得意。刚到美国时,我们住在中西部,离探险队的出发地点圣路斯市不远。为纪念西进开发运动,那里建起了一座宏伟壮观的西进之门。这本书里有一幅“西进之门”的夜景图,为我带来亲切的回忆。一天,妈妈的好朋友琳达阿姨开车带我们去圣路易斯,参观西进之门,在巨大的,依我看来是钢铁铸成的拱形建筑的下端,有个门,我们在那里买票,登上了电缆车,车沿着拱形门的钢铁管道向上开去,从一排排玻璃窗望下去,山川城市尽收眼底,好壮观呵!第二年春天,有位退休的小学教师开车带我们去密苏里河的源头。在清澈的泉边她进起当年探险队的故事,他们在美国第二大河,密苏里河上逆流而上,不知吃了多少苦。最后终于走到了密苏里河的源头,当路易斯看到眼前这股涌出泉眼的清泉时不由得百感交集,激动不已。到美国两年半以后,我们搬到西部沿海大城波特兰市。在这里,滔滔西部大河,哥仑比亚河从森林覆盖的高山峡谷中奔向辽阔无际的太平洋。当年探险队员们正是驾着小船从这里冲向目的地太平洋的,在他们足迹所至的漫漫长路上到处都设有历史标记牌,历史景点,这最后的一段路程当然也不例外。在波特兰著名的玫瑰园后面有一片林木葱茏、绿草如茵的山坡,草地上有一座高大的塑像:一位年轻的印第安妇女身背幼儿,遥指西去之路。她就是加入探险队的肖肖尼妇女萨卡加维亚。在电视节目里,有位女历史学家介绍说,美国妇女中塑像最多的大约就是萨卡加维亚,探险一路上,众多的历史景点都有她的塑像。这本书里有一幅整页的图片就是玫瑰园附近的这座塑像。这位肖肖尼母亲背着奶娃娃跟着探险队走过了常人无法想像的艰险历程。在探险队翻越落基山天险时,必须要靠马来驮行李,他们找到了山脚下的肖肖尼人,萨卡加维亚为探险队做翻译,她意外地认出了眼前的肖肖尼部落首领竟是她失散多年的哥哥,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在一瞬间,两组绝对陌生的人群忽然拉近了距离,探险队买到了马,靠着肖肖尼向导领路,他们历尽艰险,九死一生,终于翻越了落基山脉。历史上,印第安人是备受白人歧视和迫害的种族,作为一个印第安妇女能有那么多的塑像真是非常难得。黄石公园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假期里爸爸开车带我们前去游览,在那里我们看到公园的历史介绍,印像至深。正像这本书里讲的,首先发现黄石公园奇丽景观的是西部探险队员考尔特,他在探险考察即将结束时,申请离队,得到批准,重返西部去黄石河猎取河狸,后来他和一个伙伴被黑足印第安人捉住,他的同伴未能生还,他被脱得一丝不挂,印第安人命令他先跑一步,由他们追,追上就没命了。考尔特临变不惊,跳入水中,躲进河狸洞里,等印第安人走后,他赤身露体跑了六百多里路,来到一个白人贸易站,把站里人吓了一大跳。他告诉大家在黄石河一带看到的奇景,每隔一段时间,从地下喷出大股蒸汽,泥浆在硫磺坑里沸腾。大家都以为他在说疯话,被讥为“考尔特的地狱”其实他说的句句是实,书中的图片中有一幅黄石公园奇景,蒸腾的雾气映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在黄石公园里,我们亲眼看到了这奇异的景观。我们住的地方离太平洋海岸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周末常去美丽如画的加侬海滨走走。高速公路穿过森林覆盖的沿海山脉,出了山林,眼前豁然开朗,蓝天下是无际的海洋,层层白色浪花冲向海滩,水鸟拍打着浪花自由飞翔,在这片海滩上曾经留下过探险队的足迹,克拉克带着一队人到海滩上寻找被冲上海岸的大鲸鱼,等他们赶到时看到的仅仅是一副巨大的鲸鱼骨架,鱼肉早被印第安人刮光了。他们只好向当地印第安人用实物换些鲸脂,回去改善一下极为单调的伙食。书中的海滨图片正是他们到达过的地方。另一个波特兰市民常去的景点是哥仑比亚河谷,站在高山上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峡谷中大河西去,两岸青山连绵不断。在书中有一幅很大的画面,正是这气势恢宏的高山河谷。当年探险队的小船在大河上奋力向前,这是奔向太平洋的最后冲剌。从两岸的高山上,一道道瀑布飞流直下,书中有一整页高山瀑布的画面,路易斯在日记里曾记下这道美丽的瀑布。在探险队到达时,每年三文鱼洄游的季节,哥伦比亚河中涌动着数不尽的三文鱼,有个夸张的说法是:“当年可以踩着三文鱼背过河。”探险队员们吃鱼都吃倒了胃口。如今河上建起了许多水坝,阻断了三文鱼的洄游通道。为了给三文鱼开条通路,在水坝的侧面建立了鱼梯,三文鱼十分顽强,沿着鱼梯逆流而上,一级一级往上蹦。从鱼梯旁的展厅里,透过琉璃窗可以看见向上冲剌的三文鱼。近来有几只既贪吃又大肚皮的海狮前来造访,在水坝前大吃三文鱼。尽管这几个贪嘴的家伙行为不轨,可是为如何处置这几个好吃鬼,竟然意见纷纭,引起一场激烈争论。当然,就算投入的美元数以千万计,路易斯和克拉克当年所见到“三文鱼潮”是永远不会再现了。在哥伦比亚河入海口不远处,河的南岸,有一个路易斯和克拉克国家历史公园,探险队最后的冬营地就在这里,常年都有人前来参观,营地建在一片森林地带,由一根根圆木落成。背后有一条河,命名为路易斯-克拉克河,探险队的独木船当年就是从这条河里出入的。营房的图片在书中也有,当然原来的房子早已焚毁,现在的营房是后来照原样、在原址重建的。我们去时有不少志愿者扮成当年探险队员的模样,有的坐在营房前缝制鹿皮鞋,有的为大家做讲解。营房前面有个展厅、展出各种实物、模型、雕塑。也出售各种有关这次探险的图书、画册、少儿读物、绘画、光盘等等,不少游客在这里购买各种精巧的纪念品。再沿着哥伦比亚河往下游去,河面越来越宽,烟波浩淼,水天相接,难怪当年克拉克在河口误以为已经进入太平洋了呢。在河口进入大洋的海角峭壁上,有一座白色的灯塔,和一幢洁白的建筑物,碧空万里,天水茫茫,可是这样一个美丽的海角竟被叫作失望角。它确实曾使早年来到这里的航海家颇感失望过,后来路易斯也来到海角,在凄风苦雨中盼着能望见远方出现海船的桅顶。他手里有美国总统杰弗逊亲笔签名的空白信用证,渴望为探险队换些生活必需品,至少也要把他们已经到达太平洋岸的消息告诉世界。怕的是这队人在回程中一旦不幸迂难,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踪迹了。然而尽管望穿双眼,却不见海船的影子,路易斯失望之极。海角上那座洁白的建筑物是西部探险展览中心,在长长弯曲的迴廊上,悬挂着一幅幅油画,全部是关于这次探险一路行来的图画故事,后面的展厅较宽,展出各种实物的仿制品和许多照片及地图,书中的图片里的鹿皮衣服、鞋袜,以及木船都陈列在这里,扶梯上垂挂着条幅,陈述发生在失望角上的一桩桩历史事件。书中有关于这个条幅的一整页图片,路易斯和克拉克的像在上面。沿扶梯而上进入一个临海的大厅,整面的落地窗,眼前是碧海蓝天,意境不凡,站在这里回顾历史,怎能不浮想联翩。上面所说的不过是我们看过的若干景点,在西部探险绵延数千里的长路上,不知有多少纪念景点、展厅。人们还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装扮成探险队员、印第安部落首领等等,重现当年的场景。美国人民实在是十分珍视这段历史,对于许许多多希望了解美国的人,读读这本书非常有益。这是一个为广大美国人民所熟悉的,具有永久魅力的历史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超越美利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是一部美国人真实的《西游记》。想知道两百年前美国的西部是什么样的?——荒原,奇景,无人区,印第安部落……
    美国建国初年,路易斯和克拉克带领一群真正的男子汉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西部探险。他们练就了超强的野外生存能力。这队人进入茫茫荒原就音讯全无,可是他们硬是凭着伐木为船,靠双手和双脚,闯过无数险关,到达最西端的太平洋海岸后,又历经更为艰辛的跋涉,平安回到家乡。两年多的野外生存,奇迹般地重返故土。惊险,离奇,曲折,但却是真实发生过的往事。
    他们如唐僧般坚定的一路向西,如悟空般强大、智慧的尽扫西行路上层层阻碍。与《西游记》不同的是,这一路上没有妖魔鬼怪,却会被吃掉,没有佛祖神仙,却有善良的印第安女郞……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想去美国的,想了解美国的,建议翻翻这本书,我想,翻开了,你就不愿意合上。
  •   意料之外的是,整体彩色照片,感觉人家美国西部的山川、瀑布、还有雪山什么的,也都挺壮丽的。我见到的黄河,黄土地什么的,都是有中国气味的,好像也是中国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吧。看人家书里穿插的图片,海就是纯色蓝、瀑布都是纯白。没有那么壮丽,但景色秀丽。书的内容方面,讲述了当年美国西部探险,有点类似我看西游记的感觉。孙猴子怎么出世,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师徒西天取经。感觉路易斯和克拉克他们当年西部探险和孙悟空取经都是有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感觉同类题材,这本书还是挺值得看看。
  •   这是一部美国人真实的《西游记》。想知道两百年前美国的西部是什么样的?——荒原,奇景,无人区,印第安部落……美国建国初年,路易斯和克拉克带领一群真正的男子汉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西部探险。他们练就了超强的野外生存能力。这队人进入茫茫荒原就音讯全无,可是他们硬是凭着伐木为船,靠双手和双脚,闯过无数险关,到达最西端的太平洋海岸后,又历经更为艰辛的跋涉,平安回到家乡。两年多的野外生存,奇迹般地重返故土。惊险,离奇,曲折,但却是真实发生过的往事。他们如唐僧般坚定的一路向西,如悟空般强大、智慧的尽扫西行路上层层阻碍。与《西游记》不同的是,这一路上没有妖魔鬼怪,却会被吃掉,没有佛祖神仙,却有善良的印第安女郞……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想去美国的,想了解美国的,建议翻翻这本书,我想,翻开了,就不愿意合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