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论本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葛鲁嘉  页数:376  

内容概要

  心理成长的理念是对心理发展的理念的超越。理解和阐释人的心理变化和扩展,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突破现有心理发展研究的障碍,在理论框架上重构关于人的心理变化的解说,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超越心理发展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核心在于用心理成长的理念去替代心理发展的理念。这是考察人的心理行为变化的关键转换。新心性心理学会带来这种全新变革.使心理成长立足于本土的心性资源。这包括从关注成熟和发展转向关注成长和提升,从着重生物和生理转向着重心理和心性,从强调心理的直线发展转向强调心理的全面扩展,从着眼心理的平面扩展转向着眼心理的纵向提升。这涉及到心理成长的基础、过程、目标、阻碍。心理成长的探索就在于依赖心理资源的存在、积累和挖掘,明确心理文化的基础、差异和沟通,考察心理生活的含义、扩展和丰满,探索心理环境的内容、建构和影响,确立心理科学的成熟、转换和蜕变。心理成长是创生的过程,是生成的存在、是创造的生成。心理成长是个体、群体、民族、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的建构、关系、演进、提升和质量。

作者简介

葛鲁嘉,1956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高级会员,理事,吉林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的创建者,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和心理学专业的创建者,首任副院长和心理学系主任,被国内多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评审专家。主持教育部、吉林省、吉林大学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多项。学术建树包括: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前提的反思;对心理学科学观的系统化探索;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性理解;对理论心理学内涵和功能的全新探讨;对心理学应用基础、理论、技术和手段的考察;推动了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进程,挖掘了中国本土心性心理学传统;建构了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涉及了“心理资源论析”、“心理文化论要”、“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环境论说”、“心理成长论本”、“心理科学论总”;对心理学资源进行了系统探索,涉及了“常识形态的心理学”、“哲学形态的心理学”、“宗教形态的心理学”、“类同形态的心理学”、“科学形态的心理学”、“资源形态的心理学”。引领了中国本土心理学全新的研究走向,确立了在中本土心理学研究中重要的学术地位,形成了在海内外深渊的思想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心理成长论本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到成长心理学 第二节 人的终身或毕生心理发展 第三节 超越心理发展的心理成长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五个基本关联 第五节 心理成长的五个主要层面 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学说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缺失 第四节 发展心理学的未来 第三章 超越心理发展的可能 第一节 成熟与成长 第二节 发展与成长 第三节 生理与心理 第四节 心理与心性 第五节 心史与心态 第六节 直线与扩展 第七节 扩展与提升 第四章 心理成长的含义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概念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本源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条件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特性 第五节 心理成长的目标 第六节 心理成长的阻碍 第五章 心理成长的分类 第一节 成长的分类标准 第二节 成长的两歧对应 第三节 成长的整合视野 第六章 心理成长的生态背景 第一节 生态学和心理学的交叉 第二节 生态学的视角及其方法 第三节 文化学的含义及其原则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追求及其目标 第五节 心理发展研究的生态化 第六节 心理成长的生态学含义 第七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资源 第一节 心理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资源 第三节 心理资源的价值 第八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文化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含义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资源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差异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沟通 第五节 心理成长的心理文化促进 第九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生活 第一节 心理生活的含义 第二节 心理生活的拓展 第三节 心理生活的丰富 第十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环境 第一节 心理环境的含义 第二节 心理环境的建构 第三节 心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节 心理的与环境的 第十一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生成 第一节 已成的存在 第二节 生成的存在 第三节 创造的生成 第四节 成长的内涵 第五节 境界的提升 第十二章 个体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个体生活的建构 第二节 心理生活的建构 第三节 个体的心理生活 第四节 个体的自我生成 第五节 个体的心理成长 第六节 个体的心理体验 第十三章 群体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群体的共同成长 第二节 群体的心理互动 第三节 群体的心理关系 第四节 群体的成长方式 第十四章 民族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种族的心理构成 第二节 民族的性格结构 第三节 民族的心理成长 第十五章 社会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心理成长 第二节 社会建构与心理成长 第三节 社会生活与心理成长 第四节 幸福感受与幸福指数 第十六章 文化的心理成长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内涵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创造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思想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方式 第五节 心理成长的文化源流 第十七章 心理成长的质量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真实本性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自主建构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现实拓展 第四节 心理成长的质量追求 第十八章 新心性心理学的学说 第一节 心理资源论析 第二节 心理文化论要 第三节 心理生活论纲 第四节 心理环境论说 第五节 心理成长论本 第六节 心理科学论总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人的心理的产生、演变和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或核心内容。但是,如何理解人的心理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不同的心理学派、不同的心理学家会有取向各异的和十分不同的理解。当然,随着心理学学科的进步和成熟,发展心理学本身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和进展,开始出现十分重要的转变和转向。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出现和兴起,就是发展心理学研究历史性的和根本性的变化和进步。更进一步,新心性心理学主张把心理发展的研究转换成心理成长的研究,这也必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和根本性的转换。可以说,在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视野中,心理成长的基本理念应该是对心理发展的基本理念的超越,心理成长的学术理解应该是对心理发展的学术理解的超越。心理成长的研究应该取代心理发展的研究,这无论是对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解,还是对发展心理学的理解,都将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和转换。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到成长心理学 在心理学的众多学科分支中,发展心理学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学科分支,也是心理学学科分支中相对发达和相对成熟的学科分支。发展心理学家关于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各不相同。国内比较主要的观点是林崇德先生所表述的:“目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扩展到了个体的生命全程的心理。有代表性的关于发展心理学的界定就在于,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人身心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联系;其间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因而形成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正是要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和四个主要的方面。两个主要的部分包括:一是人的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等,其中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等。对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最主要的一环。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语言的发展。” 当然,发展心理学学科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发展心理学在自己的发展和演进历程的初期,曾经主要是关注和探讨个体早期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发展心理学在早期也被称为儿童心理学。当时,通常认为,人类心理的发展是与身体的发育相伴随的过程,因此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伴随着青春期的结束而完成的。身体的发育成熟,也就意味着心理的发展成熟。同样的道理,身体的衰老或衰退,也就意味着心理的衰退。正因为如此,发展心理学确立的研究内容也就仅仅局限在婴幼儿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那么,按照传统的理解,在进入中年期之后,人类个体的心理就体现的是停滞和衰退。但是,随着发展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视野也开始扩展到了个体的生命全程。这就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出现。这是关于生命历程或生命全程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是心理社会的研究取向,是对贯穿了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发展的考察。

编辑推荐

《心理成长论本:超越心理发展的新心性心理学主张》主要论述了中国心理学的理论创新、心理文化论要、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环境论说等内容,探讨了中国心理学本土化发展的希望,心理与环境关系的新思考,解析了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理解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新视野,从中国本土的文化土壤中去生长出中国本土的心理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心理成长论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