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研究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刘忠孝,陈桂芝,马倩 主编  页数:317  字数:310000  

内容概要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产生的条件、先秦儒家伦理文化源流考、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基本原则、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伦理规范、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道德范畴等。

书籍目录


导论
一、伦理与儒家伦理文化
二、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历史发展
三、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逻辑推衍
四、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当代价值
五、本书的编写理念和理论设计
第一章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产生的条件
一、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产生的经济背景
三、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产生的自然背景
四、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产生的学术背景
第二章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源流考
一、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历史流变及代表人物
二、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代表著作
三、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特质
第三章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孔子“仁礼”说
二、孟子“仁义”说
三、荀子“隆礼贵义”说
第四章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伦理规范
一、孝悌
二、忠恕
三、智勇
四、诚信
五、义利
六、五伦
第五章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道德范畴
一、君子与小人
二、荣与辱
三、性与情
四、善与恶
五、勇与妄
六、修身与教化
七、和与同
第六章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道德修养方法
一、孔子的道德修养方法
二、孟子的道德修养方法
三、荀子的道德修养方法
四、孟子、荀子对孔子道德修养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第七章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的重要观点
一、人性善恶说
二、天人合一说
三、刚健有为说
四、浩然之气说
五、厚德载物说
六、三人有师说
七、环境影响说
八、家国天下说
九、群体至上说
十、知行合一说
第八章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与当代社会
一、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与和谐社会
二、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与网络世界
三、先秦儒家伦理文化与生态环境
附录:中华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在海外
一、孔子学院在国外的广泛建立
二、中华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在亚洲
三、中华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在欧洲
四、中华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在美洲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当然,新儒学的产生并没有中断三教各自的理论发展,佛、道二教在这之后仍然有着自己的独立存在地位并发挥着儒学所不能及的特定的影响。明太祖朱元璋曾概括说:儒为阳教主实,其“立纲陈纪,辅君以仁,功莫大焉”;释、道为阴教主虚,其“化凶顽为善,默佑世邦,其功浩瀚”。故“三教之立,虽持身荣检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缺者”。三教之“理一”,就“一”在对于维护国家统治来说,阳治与阴助两方面的手段缺一不可,故历代统治者在以儒学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的同时,也是三教合一、并重论的直接倡导者。但也正因为如此,佛、道为统治者所肯定和推崇也就主要是他们教化顽民的社会作用而非理论价值。随着新儒学的兴起,佛教理论在宋以后逐渐停止了发展,而道教哲学的发展亦主要表现在与儒学相附会,佛、道二教在中国主流社会及其思想领域的作用和影响,从此退居到次要和从属的地位。 儒学的道统思想到北宋中期发展成为新儒学,也即理学。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理学是儒家发展的新阶段,源于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经程颢、程颐的发展,完成于南宋的朱熹。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干,批评佛老,把中国古代人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新儒学”虽是一个比较晚起的概念,但相对于先秦和汉唐的儒学,宋明时期的儒学确实具有“新”意。儒家学者们在政治伦理方面要求重振被佛道二教搞乱了的儒家纲常,在学术风格上不拘泥于经义训诂,而是凭己意说经。他们根据孔孟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探讨宇宙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源和人伦道德构成的原理,努力发掘“不可得而闻”的性与天道,并编织起以理气、心性等为本体的哲学体系,因而与“旧”儒学——汉唐经学的章句训诂大不相同。 新儒学对汉唐儒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在他们看来,儒家的道统在汉唐中断了,没有得到发扬。社会上流行的,或者是两汉经笔或者是魏晋玄学,或者是隋唐佛学,汉唐的历史,是“尧、舜、三王、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的“人欲横行”的历史,所以必须彻底否定。韩愈的道统说在宋以后为新儒家们所继承,但新儒家却完全撇开了韩愈,理论上“专以心性为宗主”,并将他们自己放在了孔孟道统的当然继承人的位置上。而在此之后重新接续起孔孟道统的儒学,便是所谓“新”的儒学。

编辑推荐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研究》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秦儒家伦理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