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管理法调整范围的立法方案选择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徐祥民,申进忠 等著  页数:237  字数:260000  

内容概要

《渤海管理法调整范围的立法方案选择》以渤海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以为渤海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为目标,从渤海管理的事务范围和空间范围两个维度对渤海管理法的调整范围进行分析和论述。渤海管理的事务主要包括污染防治、资源开发与管理、自然形态的保全以及生态保护等,而渤海管理的空间则包括渤海海域、渤海近岸陆域以及渤海入海河流全流域。两者密切相关,渤海管理事务固然存在于特定的空间范围之内,而空间的不同致所涉管理事务也存在差异。
据此,徐祥民等教授专著的《渤海管理法调整范围的立法方案选择》综合考量渤海的事务管理范围和空间管理范围因素,对渤海管理法调整范围在立法方案的基本选项上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为此提供立法方案选择

作者简介

徐祥民(1958——),又名徐进,山东汶上人,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多次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获得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称号。
申进忠(1969——),河北省大城县人,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环境资源法学与国际经济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参与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多项研究课题,在《法学论坛》、《南开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上篇  渤海保护的事务范围
第一章 渤海污染防治
第一节 渤海自然环境
一、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海
二、渤海的自然环境特征
第二节 渤海污染状况
一、渤海总体污染状况
二、渤海污染源
三、渤海污染的地域分布
四、渤海污染严重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渤海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
一、多源污染多方防治
二、控制排海污染物总量
三、利用多项技术治理污染
第二章 渤海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 渤海资源与开发利用状况
一、渤海生物资源
二、渤海矿产资源
三、海水资源
四、海洋能资源
五、渤海空间资源
第二节 渤海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
一、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
二、海洋矿产资源破坏严重、利用率低
三、海水资源综合利用重视不够
四、海洋能开发利用不足
五、渤海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负荷过重
第三节 渤海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任务
一、合理开发并修复渤海生物资源
二、有序开发渤海矿产资源
三、促进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四、加快开发利用渤海海洋能资源
五、减负荷利用渤海空间资源
第三章 渤海自然形态的保全
第一节 渤海的自然形态
一、渤海海岸
二、渤海的岛屿
三、渤海的海底地形地貌
第二节 渤海自然形态的改变
一、自然岸线受到破坏,海岸线缩短和平直化,海岸侵蚀现象严重
二、滨海湿地面积减少,天然湿地受到破坏
三、海岛地形地貌受到破坏,一些海岛消失
四、渤海海底地形地貌的改变
第三节 渤海自然形态保全的主要任务
一、减少对自然岸线的破坏
二、防止海岸侵蚀
三、保全渤海典型自然岸线、自然湿地和海岛
第四章 渤海生态保护
第一节 渤海生态状况
一、渤海的初级生产力
二、渤海的生物组成
三、渤海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特点
第二节 渤海生态问题
一、渤海近岸海水受到污染,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
二、渤海入海径流减少,低盐区面积严重萎缩,生物栖息环境受到破坏
三、渤海初级生产力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质量降低
四、渤海典型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生物多样性低,状态不稳定
第三节 渤海生态保护的主要任务
一、根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保护和修复渤海重要生态功能区
二、保护渤海生物多样性
三、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渤海典型生态系统
中篇 渤海保护的空间范围
第五章 基于渤海海域的渤海保护
第一节 渤海海域开发利用概况
一、海洋渔业
二、海洋交通运输业
三、海盐业
四、海洋油气业
第二节 渤海海域开发利用对渤海的影响
一、渤海海域开发利用的影响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二、渤海海域开发利用对渤海影响的多样性
三、渤海海域开发利用对渤海影响的整体性与互动性
第三节 基于渤海海域保护的任务、途径和措施
一、渤海海域保护的主要任务
二、渤海海域保护的基本途径
三、渤海海域保护的基本措施
第六章 基于近岸陆域的渤海保护
第一节 渤海近岸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天津市
二、大连市
三、营口市
四、盘锦市
五、锦州市
六、葫芦岛市
七、秦皇岛市
八、唐山市
九、沧州市
十、滨州市
十一、东营市
十二、潍坊市
十三、烟台市
第二节 渤海近岸陆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渤海的影响
一、渤海近岸陆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二、渤海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及其对渤海的影响
第三节 基于近岸陆域渤海保护的任务、途径和措施
一、近岸陆域渤海保护的主要任务
二、近岸陆域渤海保护的基本途径
三、近岸陆域渤海保护的主要措施
第七章 基于人海河流全流域的渤海保护
第一节 渤海入海河流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辽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三、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渤海入海河流全流域对渤海的影响
一、黄河流域状况
二、辽河流域状况
三、海河流域状况
第三节 基于入海河流全流域渤海保护的任务、途径和措施
一、污染治理
二、资源保护
三、生态保护
四、自然形态保全
五、综合评价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近年来,无机氮污染的海域面积持续上升,由2003年的0.37万平方千米增至2005年的0.63万平方千米。活性磷酸盐浓度变化幅度较大,1989年至2003年,活性磷酸盐污染的海域面积显著降低,2004年和2005年有所回升。此外,局部海域的石油类污染有所加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东北部、秦皇岛近岸、北塘近岸、歧口近岸和莱州湾顶部海域。对有关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综合平衡和系统分析,估算出2005年入海COD总量为150万吨,并呈上升趋势(总氮、总磷、石油类缺少系统实测数据,未作比较)。 三、渤海污染的地域分布 环渤海三省一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农业生产分布的不同,其近岸海域的污染状况也各不相同,且对渤海污染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区别。 (一)辽宁近岸海域污染状况 2006年辽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5 350平方千米,与2005年基本持平。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双台子河口至辽河口、鸭绿江口邻近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2007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指出,辽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8150平方千米,比2006年增加2800平方千米。其中,轻度、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比2006年增加780、1160和790平方千米。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双台子河口至辽河口以及鸭绿江口和大连湾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2008年辽宁全省近岸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达7605平方千米,比2007年减少545平方千米。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为1780平方千米,较2007年减少360平方千米;轻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173平方千米,较2007年增加313平方千米;中度污染海域面积为1898平方千米,较2007年减少282平方千米;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1754平方千米,较2007年减少216平方千米。 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双台子河口至辽河口和大连湾近岸。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以及部分重金属。人海排污口排海污水总量33.94亿吨,比2007年减少36.7%;71.1%的人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严重。由大辽河、大凌河、小凌河及双台子河四条人海河流排海的主要污染物总量为7.24万吨。 2009年辽宁省近岸海域海水环境总体污染程度依然较高,与2008年相比,水质略有改善。污染海域仍然主要分布在双台子河口至辽河口近岸;沉积物质量总体一般,部分海域沉积物受到滴滴涕、石油类和汞的污染;重金属污染对近岸贝类质量影响相对较大。

编辑推荐

《渤海管理法调整范围的立法方案选择》向我们提供了对渤海的诊断结论和“综合施治”的方案。书稿从与渤海管理的事务、与渤海事务管理有关的地域范围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渤海管理法应当调整的范围,为给拟议中的渤海立法设定调整范围做了具有基础支撑作用的也是极富说服力的研究工作。相信该研究成果会对其他关心渤海立法的人们进一步思考渤海立法提供“空间”支持,会对国家的渤海立法提供设计依据。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渤海管理法调整范围的立法方案选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