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姨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巴尔扎克  页数:373  字数:430000  译者:王文融  
Tag标签:无  

前言

  一  “爱人,想想我们曾经见过的东西,佐凉夏的美丽的早晨:在小路拐弯处,一具丑恶的腐尸佐铺石子的床上横陈,俩腿跷得很高,像个淫荡的女子,冒着热腾腾的毒气,显出随随便便、恬不知耻的样子,敞开充满恶臭的肚皮。太阳照射着这具腐败的尸身,好像要把它烧得熟烂,要把自然结合在一起的养分佰倍归还伟大的自然。天空对着这壮丽的尸体凝望,好像一朵开放的花苞,臭气是那样强烈,你在草地之上好像被熏得快要晕倒。苍蝇嗡嗡地聚在腐败的肚子上,黑压压的一大群蛆虫纵肚子里钻出来,沿着臭皮囊,像黏稠的脓一样流动。这些像潮水般汹涌起伏的蛆虫哗啦哗啦地乱撞乱爬,衡像这个被微风吹得膨胀的身体胚在度着繁殖的生涯。……”  诗句摘自波德莱尔的《腐尸》。读及《贝姨》中有关瓦莱丽之死的章节,每每使我想起这首稀世之作。我总觉得,巴尔扎克和波德莱尔两位大师笔底的神韵是相通的。  诗,是象征的,也是朦胧、多义的。一具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的腐败女尸,曾引起人们多少关于美与丑、真与伪的联想。巴尔扎克擅长写实,但也从不作茧自缚。象征、浪漫、神秘、怪诞熔于一炉,使其作品更呈多姿多彩的风格。  总体而言,《贝姨》自然属写实之作。但瓦莱丽的不治之症,无名溃烂,恶臭盈室,——她“变得其丑无比,没了人样!……头发牙齿都掉光了,样子像麻风病人,连自己看了都害怕;手肿了,长满暗绿色的脓疱,简直不堪入目;她搔来搔去,脱落的指甲落在创口上;总之,手脚全烂了,流着脓血。”——一位绝色佳人,旦夕之间竟变成了一堆烂肉,一堆垃圾,其中是否也包含着某种象征意味呢?!作家把这部作品称之为“惊心动魄的巴黎风化史”,而瓦莱丽与克勒韦尔的双双烂死,可谓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巴黎风化”之败坏、之丑恶、之糜烂、之不可救药,均凝聚于此,同样可以诱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巴尔扎克素以对败德恶习的无情揭露和鞭笞著称。法国社会这位铁面无私的书记官,忠实而艺术地记录了一八一六至一八四八年间的沧桑变化。一幕幕伤天害理的惨剧,一个个欲壑难填的人物,令人不寒而栗,过目难忘。作家为此而蒙受过“不道德”的诘难。然而,巴尔扎克在晚期创作中掷出的这部《贝姨》,更把这种“不道德”推到了极致。这是一幅淫荡与铜臭、堕落与腐败的图画;一组畸形、病态的形象,其污秽丑陋的程度,在《人间喜剧》中亦属罕见。  二  淫棍与荡妇组成的情欲横流的王国,在作品中占据着中心地位。小说以克勒韦尔向于洛的妻子阿黛莉娜卑鄙求欢开篇,以于洛与女仆阿伽特闹剧般的偷情和完婚结束。其中有于洛男爵为不断追求外遇而卖官鬻爵、而营私舞弊,虽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仍不移本性;有克勒韦尔凭藉腰缠万贯,厚颜无耻,荒淫无度,直至糜烂而亡;有斯坦卜克为美色所迷而抛弃家庭、抛弃艺术,终于一事无成;有瓦莱丽惟钱是视,出卖色相,同时与四五个男人狡黠周旋,最后招致杀身之祸……淫欲的肆虐泛滥,达到了变态、疯狂的地步。  像巴尔扎克的许多创作一样,这也是一部近距离反映现实的作品。作家动笔于一八四六年八月,一八四六年十月八日至十二月三日在《宪政报》上连载,一八四六与一八四七年之交修订编辑成书,一八四八年收入第一版《人间喜剧》第十七卷。而作品主要情节的背景年代是一八三八年七月至一八四六年二月,因此,可以说作家所写的是刚刚过去的、甚或是尚未完全过去的生活。  这段时间,属七月王朝的后半期,是社会弊端日益显露的时期。马克思曾作过这样的概括:“在一切地方,上至宫廷,下至低级的咖啡馆,到处都是一样的卖淫,一样的无耻欺诈,一样的贪图不靠生产而靠巧骗他人财产来发财致富。正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上层,不健康的和不道德的欲望以毫无节制的、甚至每一步都和资产阶级法律相抵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种形式下,投机得来的财富自然要寻求满足,于是享乐变成淫荡,金钱、污秽和鲜血就汇为一流了。”  马克思从腐败的现实中探寻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的根由。巴尔扎克对革命不感兴趣,甚至颇有抵触,但他却以史家的真诚和艺术家的敏感,勾勒出这幅荒唐绝伦的图画,仿佛也预示了现存秩序的难以为继。美,经不住丑的强力压榨;善,在恶的逼攻下土崩瓦解。一切纯洁的都被玷污了,一切正直的都被扭曲了,一切美好的都被毁灭了。美丽贞洁的阿黛莉娜,长期忍辱负重,精神备受折磨。她曾断然拒绝过克勒韦尔的勾引,但为了使家庭免受丈夫“风流债”带来的灭顶之灾,竟不得不反过来搔首弄姿地去主动勾引克勒韦尔,读来令人百感交集。拿破仑麾下硕果仅存的宿将,德高望重、清廉正直的老于洛元帅,竞为亲兄弟的腐化堕落、胡作非为而无地自容、一命归西。人的尊严、人的价值,遭到一次又一次悲剧式的打击。  三  于洛男爵和暴发户克勒韦尔,从社会的两个层面走向同一个渊薮,所包容的社会内涵却不尽相同。  于洛“纯粹是国会派,拿破仑派,帝政时代的旧人”,既有光荣的过去,又有显赫的地位,但他却耽于女色,一味沉沦,成了“为女人不惜出卖国家”的男人。歌女约瑟法对他甩出的一句讽语,看似无心,实则颇有深意:“你哭啦,帝国完蛋啦!我来向帝国致敬。”可以引为旁证的是,书中作为糜烂生活代表的瓦莱丽,竟与拿破仑时代亦有所瓜葛。她是拿破仑手下名将、法兰西元帅蒙柯奈伯爵的私生女。如果人们透过这对男女的丑剧,联想到帝国精神的灭亡,英雄时代的结束,恐怕不能算是穿凿附会吧。阿黛莉娜的坚贞不渝,大度宽容,老于洛元帅的严词呵斥、忧愤身亡,都只能使于洛忏悔于一时,而无法剪除其劣根。这组形象的对照,更突出了腐化力量的势不可挡,英雄主义的彻底泯灭。“一八三。年完成了一七九三年的大业。从此法国只有显赫的姓氏,没有显赫的世家了,……一切都打上了个人的印记。最聪明的人把财产存了终身年金。家族观念被摧毁了。”  于洛在风月场里鬼混,是以经济的破产、官职的丢失和家庭的毁灭为代价的,其根本原因是他缺乏足够的财产。而退休的花粉商克勒韦尔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这是一位暴发户的典型,他从一个伙计成为花粉店的老板,此后,便仗恃财力出任副区长、区长,还大腹便便地着上军装,成为国民自卫队上尉,并获荣誉勋位四级勋章,而且,他还并非痴人说梦地幻想着当议员和部长。克勒韦尔之所以能成为角逐场上的胜利者,是因为他有钱,因为他掌握时代的脉搏,深知金钱的重要:“没有钱,在眼前这个社会组织里是最要不得的苦难。我是这个时代的人,我崇拜金钱。”他的放荡与发迹、腐化与升迁并行不悖,盖源于这一铁的法则,体现了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不爱你?瓦莱丽,我爱你像爱一百万法郎!”“不够!……我要你爱我像爱一千万!”克勒韦尔与瓦莱丽的精彩对白,为淫欲与金钱这对怪胎的孪生关系作了绝妙的注脚。  巴尔扎克总是忘不了“金钱”这个“心爱的”题目:“从前,钱并不是一切;大家承认有高于它的东西,例如高尚、才于、为国效力;但如今,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当作政治才能的基础!……在发家致富的需要和使用各种卑鄙无耻的伎俩之间,再没有什么障碍了。”作家所要揭示的,正是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的卑污与丑恶。  四  李斯贝特·斐歇(人称“贝姨”),不论是否可以算作全书最主要的主人公,至少是个关系全局的人物,巴尔扎克落墨的重心之一。与另一位主角于洛男爵相比,虽同为某种情欲所左右,但贝姨的色调构成却要复杂得多,因而也带来了理解的困难。  集“丑”与“恶”于一身,是人物给读者的第一印象。“瘦削的身材,褐色皮肤,油亮的黑发,虬结成簇的浓眉,又长又粗的胳膊,肥厚的脚,猴子般的长脸上长着几颗疣;这便是粗粗勾勒的这位老处女的肖像。”又是一幅令人生厌、令人生畏的速写。而统驭人物行为的“情欲”,则是“出奇的嫉妒”——“嫉妒便是这个怪人的基本性格”。她那从少年时代就燃起的妒忌之火,“像瘟疫的菌”,侵扰着自己的灵魂,也破坏别人的幸福;在与瓦莱丽的淫荡结合后,更形成为一种巨大的、甚至能“毁灭整个城市”的邪恶力量。  但是,贝姨的形象又远非单纯的“恶人”。巴尔扎克把《贝姨》与《邦斯舅舅》同列于《穷亲戚》的总题之下,而“穷亲戚”却是贫富分化的社会中的受害者,作家对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老音乐家(指邦斯舅舅——笔者注)是穷亲戚,心地善良,受到不公正的重压;贝姨是穷亲戚,生活在三四个家庭之间,受到不公正的重压;一心要为她的痛苦复仇。”由遭受“不公正的重压”而生嫉妒之心,由嫉妒而不择手段地报复,这就是贝姨的贯串线索。人们难以用行动的卑劣可鄙去否定其动机的合情合理,人们也难以用动机的情有可原来肯定其行为的刁钻狠毒。形象的底色就是复杂微妙的。  不仅如此。在作家笔下,贝姨还是一个处于“野蛮人”和“文明人”、或者说是“乡下人”和“巴黎人”交叉点上的人物。作为“野蛮人”或“乡下人”,她贫困、勤劳、憎恨人间的不平等,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意志,同时,她又丑陋、自私、狭隘、愚钝、凶狠、残忍。来到巴黎,在受到“京城的影响”、“知道了法律、认识了社会”之后,她开始用理智抑制情感,以“文明”驾驭“愚昧”,形成了更为复杂的色彩。一方面,贝姨对不平等的感受更加强烈了,因而复仇意识也更加强化。在乡下时,“丑姑娘做了漂亮姑娘的牺牲品,……李斯贝特在田里做活,堂姐却在家娇生惯养。”在巴黎,阿黛莉娜“嫁了个男爵,在皇宫里出风头”,而自己却二十年来都在“吃他们的残羹剩饭”,贝姨体验到的是“大贵族”与“穷女子”、“穷亲戚”与“整整一家有钱人”之间的悬殊地位。矛盾的性质深化了,贝姨的愤慨之中,似乎已包含着某种反叛的因素,致使于洛元帅视她为“人民的女儿”、“真正的共和主义者”。另一方面,巴黎又以它的“文明”腐蚀着“这个乡下人的本性”。她一改在农村时要“揪掉堂姐鼻子”、撕破其衣衫的粗暴斗争方式,而变得工于心计,藏巧于拙,除了同谋者玛奈弗夫人外,至死也不向任何人透露她的复仇心愿和复仇计划。表面上对于洛一家亲亲热热,关心备至,暗地里却搅得阿黛莉娜一家鸡犬不宁,分崩离析。经过“文明”修饰的“野蛮”,显示了更加恐怖的力量。  如果我们不执拗于界定人物的正反面或规范其阶级属性的话,那么,我们就不难通过贝姨的形象看到作家对社会堕落的深刻揭露。社会的不公正在制造着愤懑、叛逆,也在制造着畸形、变态;社会的腐败既侵蚀着于洛式的贵族,也侵蚀着贝姨一类的穷人。在对立的两极背后,同样可以透视到社会的深重罪恶。贝姨在千方百计戕害对手的同时,也使自己陷进了肮脏的泥淖,毒化了自我的灵魂,直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巴黎时期的贝姨,嫉妒之火中已包含着对金钱、权势、虚荣的渴望。她是社会不公正的受害者,她也以不公正的手段来对付社会。  作家曾透露,这部作品是由“许多家庭的故事”组成的“可怕的小说”,而贝姨的形象是由“我母亲、瓦勒莫尔夫人和罗莎丽婶母构成的”。巴尔扎克依然遵循着他的典型化原则,把创作的根须深深地插入现实生活,以汲取丰盛的营养。同时,他也以他充满丰富想象的直觉的“一瞥”,洞悉人物的灵魂,开发出极富戏剧性的因素,达到了一种既真切厚实、又神奇诡怪的境界。作家在本书中曾感慨,要给人物“一个灵魂,把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塑造成典型,那无异于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取火种”。而法国著名传记作家莫洛亚把巴尔扎克称做是“普罗米修斯”,是否正是因为他以“盗取天火”般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灵魂独特的典型呢?!  贝姨这一典型,属于巴尔扎克风格,也显示着巴尔扎克创作的深化。人们看到的仍是一个“偏执狂”式的人物,她那嫉妒心贯串始终,成为形象的突出标志;但她又是个充满矛盾的复合体,城市与乡村、文明与野蛮、反叛与沉沦,巧妙地交织于一体,融进了更多的生活内容和社会意识。“一切都具有两重性,甚至德行。”巴尔扎克在《(穷亲戚)题辞》里如是说,“人类大部分争执的起因,是既有智者又有愚人;由于他们从来只看到事情或思想的一个侧面,每个人又都认为惟有他们看到的那一面是真实完美的。”这种力求深入事物复杂性的自觉,为巴尔扎克的晚期创作、特别是人物塑造,带来了新的特色。  五  “……工作是一场累人的战斗,体格精壮结实的人对它既喜又怕,往往为之心力交瘁。当代一位大诗人提到这种可怕的劳作时,说:‘我一工作就绝望,丢下工作又难受。’世俗的人听着吧!倘若艺术家不是一头扎进创作,像库尔提乌斯毫不犹豫地跳进深沟,像兵士不假思索地冲入棱堡;倘若艺术家在火山口不像因塌方而被埋的矿工那样工作;倘若他望着困难出神,而不是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去克服,像那些童话中的情人,为了得到他们的公主,把层出不穷的魔法一个个破除;那么,作品就一直完不成,只能在工作室里夭折……”作品中这番议论,包含着作家多少深切的体验,体现了作家多么执着的创作精神。个中三昧,岂是局外人所能尽知?  巴尔扎克无疑是一位充满灵感的天才作家,但他在文坛上的跋涉却决不是轻松的。到四十年代中期,作家的显赫地位已不可动摇,然而其心境却未见松弛。仿佛在艺术的殿堂里待得越久,他就越意识到艺术创造之艰辛;越是接近光辉的顶点,他就越感到背负十字架的沉重。在一八四五年底,巴尔扎克竟发出了“对《人间喜剧》我已不再感兴趣”的慨叹。也许是由于心力交瘁,积劳成疾,他的创作也曾一度出现疲软。  可庆幸的是,仅隔半年,以一八四六年中《贝姨》的写作为标志,毅力顽强的巴尔扎克似乎又进入了一次新的亢奋状态。他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并深为自己取得的成功而激动。  当小说开始在报上连载十天之后,巴尔扎克就得意洋洋地通报韩斯卡夫人:“《贝姨》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半个月后,他又信心十足地声称:“《贝姨》将进入我的伟大作品的行列”。此时的巴尔扎克,甚至感到自己“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光彩、更年轻、更多产”。  正因为作家在艺术实践中付出了“矿工般”的艰苦劳动,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仍不断向深处开掘、向高处攀登,才使他晚期的作品显得格外的深沉厚重;也正因为作家一次一次心甘情愿地投入这“累人的战斗”,一个一个地克服了艺术创作中的难题,才使他为每次的成功感到振奋、狂喜,——这正是一位不断求索、童心未泯的天才艺术家的可贵气质。  黄晋凯  一九八八年十月

内容概要

本书的主人公贝姨,是一个生在乡下的姑娘,带着一身的乡里气息,由于美丽善良又得到高贵的堂姐的关切来到了法国巴黎城里,性格倔强的贝姨一方面满怀着对堂姐的妒忌,一方面又以自己好胜的忘我勤奋学习,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家庭,然而时代社会的动荡万变和本性的顽固不得不又一次下贬成工人,接下来的故事并不会就此平淡度过,贝姨没有放弃和屈服于现状,为着自己的目标继续活着,坚强地拼搏,最终得到了他的满足——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    贝姨是巴尔扎克笔下相当特殊的一个形象。小说以其命名,可见作家对她的重视。她为某种情欲所左右,但色调构成却十分复杂。集“丑”与“恶”于一身,是这个人物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作家为她勾画了一幅令人生厌、令人生畏的漫画像,又赋予她同样令人生厌、令人生畏的嫉妒心。这种仿佛与生俱来的怪癖心理,侵扰着她自己的灵魂,也破坏着别人的幸福;在与瓦莱丽的淫荡结合后,更形成为一种巨大的,甚至能“毁灭整个城市”的邪恶力量。 但是,贝姨的形象又远非“恶”的化身。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 Balzac· Honore de/Honore de Balzac (1799.5.20-1850.08.18)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为维持生计,1825-1828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认为社会环境陶冶人,因此应着力于“人物和他们的思想的物质表现”;要求作家具有“透视力”和“想象力”;注重对地理环境和人物形体的确切描写。从1829-1849年,巴尔扎克为《人间喜剧》写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幻灭》(1837-1843)、《农民》(1845)、《贝姨》(1846)等。  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他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在这些作品中,他一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人们不禁要问,巴尔扎克是怎样利用这样短暂的时间来创作这么多的世界名著的呢?巴尔扎克有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说在椅子上坐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法国一位传记作家介绍时说:“每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  巴尔扎克的时间表启示我们: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在写作上取得一定成就,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是难以做到的。(见《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87年第1期《巴尔扎克的时间表》)他硕大无比的脑袋,装满了对这个罪恶世界的悲愤,他魁梧健壮的身体,洋溢着对生活的痛苦与欢乐,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揭露了人性中的种种丑陋,他的独具个性的幻想与写作,为世界文学史上建立了一座丰碑。(传记-文学界-法国《巴尔扎克》)通过《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恩格斯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译本序正文

媒体关注与评论

  年初,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中精选出60种深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新组成了“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该书一经推出,就以其深厚隽永的内涵、优美流畅的译文和典雅精致的插图博得广大读者的厚爱,他们纷纷来信来电,对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增补一些新的品种。为此,我们沿续“名著名译插图本”前60种的基本风格,继续推出这套丛书,以飨读者。

编辑推荐

  2003年初,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中精选出60种深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新组成了"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该从书一经推出,就以其深厚隽永的内涵、优美流畅的译文和典雅精致的插图博得广大读者的厚爱,他们纷纷来信来电,对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增补一些新的品种。我们沿续“名著名译插图本”前60种的基本风格,继续推出这套丛书,以飨读者。《贝姨》是系列一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贝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真不愧是文豪作品,写人性针针见血。对于当今的生活也很有借鉴意义。人间喜剧整体的小说背景和当前中国这种贫富悬殊,旧道德崩溃而新法治尚未建立的现状颇有些一致性,很值得仔细一读。
  •   一个家庭,却包含了人间万象!很喜欢这部作品!
  •   大作家的一本鼎鼎大名的书,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直接而赤裸裸的白描社会和人性,读起来缺乏趣味和想象力,总也看不完。
  •   作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重量级作品,个人感觉一般,可能与喜好有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