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去

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李准  页数:7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黄河东流去》是以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八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作者十分熟悉黄泛区人民的斗争生活,十分熟悉黄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通过黄河岸边七户农民家庭的坎坷命运和不同遭遇,反映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反映了他们参加斗争的必由之路。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实流畅,人物形象真产可信,栩栩如生,塑造了徐秋斋、李麦、海长松、老清、蓝五、王跑等几个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全书结构紧凑,笔调深沉而又幽默诙谐,读来亲切感人,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简介

  李凖(1928-2000),蒙古族,河南孟津人。曾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1952年开始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短篇小说集《李双双小传》、《车轮的辙印》,电影文学剧本《李双双》、《老兵新传》、《牧马人》、《清凉寺的钟声》等。  《黄河东流去》,上集1978年,下集1984年,北京出版社初版。

书籍目录

开头的话第一章 黄 河第二章 花园口第三章 赤杨岗第四章 一个不信神的女人第五章 唢呐情话第六章 拉差车故事第七章 长松买地第八章 黄水劫第九章 水上婚礼第十章 落难寻母口第十一章 闹盐行第十二章 王跑的驴子第十三章 黑色的春天第十四章 濛濛春雨第十五章 葫芦湾抢船第十六章 黄河之夜第十七章 洛阳城里第十八章 爱爱姑娘第十九章 牛 铃第二十章 石头梦第二十一章 姑 嫂第二十二章 长安街头第二十三章 桃花庵第二十四章 重 逢第二十五章 古城墙下第二十六章 卷葹草第二十七章 十八扯第二十八章 沣河岸边第二十九章 咸阳饭铺第三十章 陈柱子的哲学第三十一章 人往高处走第三十二章 过 年第三十三章 父女情第三十四章 说书场第三十五章 龙门之夜第三十六章 蝗 虫第三十七章“女孩子也是孩子!”第三十八章 桃花运第三十九章 中将梦第四十章 流浪汉第四十一章 长松的一家第四十二章 在死亡线上第四十三章 寻妹记第四十四章 荒 村第四十五章 李桥战斗第四十六章 窑洞里的笑声第四十七章 七夕泪第四十八章 雪 夜第四十九章 荆棘路上第五十章 西行记第五十一章 月是故乡明第五十二章 坝桥杨柳第五十三章 还 乡尾 声我想告诉读者一点什么?——代后记

章节摘录

  请读片段  湄公河,被称为“流动的稻米”。她象一个丰丽的少妇,在热带丛林中漫步。她的修长手臂上环抱着五个天使般的孩子。她的名字就是“幸福之母”。  伏尔加河是欧洲的第一条大河,全长三千六百公里,她是俄罗斯的母亲。多瑙河,她只有两千八百公里长,却象一条绸带,把欧洲八个国家“串连”了起来。泰晤士河只有三百六十公里长,却是欧洲一部“流动着的历史”。  在这众多的河流中,我更爱我们祖国的河流。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她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穿过山高谷深的横断山脉,劈开重峦迭嶂的云贵高原;奔腾的江水,一出三峡,便一泻千里,在广阔的江汉平原上驰骋奔流,最后注入浩瀚无垠的东海。辽阔的长江流域是我国的最丰富的资源、最富饶的沃土,使几亿人口在她的怀抱里生息成长。长江的美是仪态万方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她磅礴的气势;“白波九道流雪山”,“大江茫茫去不还”,是她的雄姿;“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她的夜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她浩瀚苍莽的写照。  黑龙江是我国又一条著名的大河。墨绿色的江水,蜿蜒四千三百公里,在弯曲的河床中汹涌奔流,肥沃的原野,茫茫的草地,无边的林海,是北中国最富饶的地方。  在祖国的南方,绿野平畴,澄江如练的珠江,汇合东、北、西三江流水,形成南国最广阔、最富庶的三角洲。她象一枝画笔,在大地上点染着浓绿的颜色,点染着生命。  在这众多的河流中,还有一条举世闻名的大河,那就是黄河。  黄河,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漫长的岁月里,她用乳汁哺育中华民族成长,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化,她是我们祖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人民勤劳勇敢性格的象征。  黄河,从源头的涓涓细水,沿途汇集三十五条主要支流和一千多条溪川,形成了每年约五百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向东方咆哮着奔腾着。  黄河是勇敢的,她象一把利剑,在崇山峻岭中劈开一条通道。“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她以雷霆万钧的力量,浊浪排空的气势,劈开大山和深峡,切断腾格里沙漠,在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峡谷中穿流而下,经壶口,出龙门,过潼关,逶迤于河南、山东两省的大平原上。  黄河是勤劳的,她象一个倔强的母亲,率领着众多的儿女,日夜不息地辛勤地劳动着,她为我们创造了富裕的“河套”地区,创造了黄淮平原,创造了华北平原。她每年还背着十六亿吨泥沙去填平大海,她要为众多的儿孙去创造更多的土地。  黄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又是一条受难的河流。她给人类带来了灿烂的文化,又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不断地决口、泛滥、改道、淤积,仅在解放前的一百年间,她决口和改道达一百四十九次。咆哮的洪水冲毁村庄,淹没农田,吞噬了无数的生命财产。多少年来,在她的滔滔巨流中,流淌着人们的鲜血、汗水和眼泪。  随着流逝的岁月,黄河终于跨进二十世纪来了。她开始唱一支新的歌:她歌颂着人民的斗争和劳动,歌颂着人民的智慧和爱情,她歌颂着自己的儿女和新的时代……

编辑推荐

  《黄河东流去》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实流畅,人物形象真产可信,栩栩如生,塑造了徐秋斋、李麦、海长松、老清、蓝五、王跑等几个不同性格的农民形象,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全书结构紧凑,笔调深沉而又幽默诙谐,读来亲切感人,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河东流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茅奖作品。一定要拥有。
  •   不错,很值。大师作品值得信赖。
  •   黄河东流去
  •   茅盾文学奖很不错挺好的
  •     一九四二年,我省遭受严重灾害,黄河改道,旱灾,蝗灾,兵灾。时称“水旱蝗汤”。大量农民背井离乡,出门逃荒。时至今日,陕西省一些年纪大的人还能调侃到——中国第五十七个民族——担族!河南担!当时一担两筐西出潼关逃荒的流民约有上百万。
      
      一看到这书是描写这一时期流民生活的作品,不禁怕又是一部看起来惨兮兮的小说。但是看完,大赞!悲惨的故事是有的,但是——写的好!如果是直击人心的段落,那流几滴眼泪算什么。虽然主要是流民生活,但是千姿百态,里面的精彩曲折的情节,令人意想不到。更别说里面的人物,基本都贯穿着努力生活下去的积极思想,但是即使怀着这样的思想,人的价值取向不同,也未必总是什么同心同德的老段子,里面冲突曲折之处,使得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李凖是河南本省作家,当年逃难队伍中的一员。后来下放期间,又收集了大量黄泛区的家庭故事。这小说可谓是功课做到了家。里面关于河南陕西一带风土人情的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细致真实的。这种等级的作品无愧于五颗星。
      
      顺便一提,这小说的写法用了水浒那样的中国传统小说写法,视点会跟着一个个人物切换,很有特色。
  •     因为故事发生源于河南,而自己的家乡也在河南,所以读起来,一些家乡语言和熟悉的地名,很是亲切。
      
      读的时候,中间有很多次为故事人物的命运而叹息。当在生死之间,无处选择的时候,人性真实一面的记录,让人读了震撼,为故事中的人物伤心却无能为力。
      
      一直认为“痛苦”是一个相对性的词。我认同,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定义幸福和不幸的权利。可是当你的生活环境真正恶劣,真正无从选择的时候,你的幸福可以很容易,你的痛点可以变得很少很难达到。
      
      人的生命最最神奇和伟大的就是生命的韧性。
      就像一直很喜欢的那句话所说的:“真正的强者不在乎有多强,而是在于强多久。”
      
      谁也没有权利过多地去评论他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无限的可能性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身边总是有关爱和帮助我的朋友和家人。所以没有立场去说在逆境想去选择放弃的人不对。但是我相信也希望自己在任何时候不放弃希望,好好的生活,过好每一天。
      
  •   小时候一直以为是河南蛋,后来知道原因了才知道是河南担。
    但必须说明的是河南担是个带贬义的称呼。
  •   看来你很有感触,写这么多!
  •     一直认为“痛苦”是一个相对性的词。我认同,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定义幸福和不幸的权利。可是当你的生活环境真正恶劣,真正无从选择的时候,你的幸福可以很容易,你的痛点可以变得很少很难达到。
      
      人的生命最最神奇和伟大的就是生命的韧性。
      就像一直很喜欢的那句话所说的:“真正的强者不在乎有多强,而是在于强多久。”
      
      谁也没有权利过多地去评论他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生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无限的可能性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
  •   我想如果家乡是河南的话确实读起来感觉是会更不一样,让年轻的自己感受到了家乡农民在这种极端的逆境中坚韧的品质,从自己的观察与经历觉得书中大部分刻画的还是比较真实,再加上人物对话中的俚语,确实有愚昧落后的一面,但是那种道德精神力量也是他们能活着回到家乡最大的支撑
  •   虽然我没有在河南农村的生活经历,但是我想全国很多地方的农民都是类似的,勤劳、勇敢、不向生活低头。所以看书的时候会找到很多共鸣
  •   看完了突然记起了洛阳的龙门石窟,有时间一定要去玩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