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下)

出版时间:1959-8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吴研人  页数:9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插图本(上下)》晚清四大遣责小说之一,是清代小说家吴趼人的具有自传性的小说,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纯朴士子的眼里观察世界,从他与世人的交往中了解现实人生,层层剥开掩盖在伪装下面的真相。作品主要从官场吏治及家族生活两方面切入,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方面的形象化资料,也使我们看到了腐朽制度带来的人性堕落和种种丑态。反映了中法战争(1884-1885)到20世纪初期中国官场、商场、以及洋场的无数怪现状,描绘了一幅清帝国行将崩溃的社会画卷。作品暴露了官场的黑暗,嘲讽了洋场才子和斗方名士们不学无术。为方便读者阅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插图本(上下)》中一些关于当时社会制度、官场术语以及个别不为今天一般读者所知的典章、文物和语言,整理者分别在各回之末加了一些注释。

书籍目录

第  一  回  楔  子第  二  回  守常经不使疏逾戚  睹怪状几疑贼是官第  三  回  走穷途忽遇良朋  谈仕路初闻怪状第  四  回  吴继之正言规好友  苟观察致敬送嘉宾第  五  回  珠宝店巨金骗去  州县官实价开来第  六  回  彻底寻根表明骗子  穷形极相画出旗人第  七  回  代谋差营兵受殊礼  吃倒帐钱侩大遭殃第  八  回  隔纸窗偷觑骗子形  接家书暗落思亲泪第  九  回  诗翁画客狼狈为奸  怨女痴男鸳鸯并命第  十  回  老伯母强作周旋话  恶洋奴欺凌同族人第十一回  纱窗外潜身窥贼迹  房门前瞥眼睹奇形第十二回  查私货关员被累  行酒令席上生风第十三回  拟禁烟痛陈快论  睹赃物暗尾佳人第十四回  宦海茫茫穷官自缢  烽烟渺渺兵舰先沉第十五回  论善士微言议赈捐  见招帖书生谈会党  第十六回  观演水雷书生论战事  接来电信游子忽心惊  第十七回  整归装游子走长途  抵家门慈亲喜无恙  第十八回  恣疯狂家庭现怪状  避险恶母子议离乡  第十九回  具酒食博来满座欢声  变田产惹出一场恶气  第二十回  神出鬼没母子动身  冷嘲热谑世伯受窘第二十一回  作}I线官场通赌棍  嗔直言巡抚报黄堂  第二十二回  论狂士撩起忧国心  接电信再惊游子魄  第二十三回  老伯母遗言嘱兼祧  师兄弟挑灯谈换帖  第二十四回  臧获私逃酿出三条性命  翰林伸手装成八面威风第二十五回  引书义破除迷信  较资财衅起家庭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欢  老捕役潜身拿臬使第二十七回  管神机营王爷撤差  升镇国公小的交运  第二十八回  办礼物携资走上海  控影射遣伙出京师  第二十九回  送出洋强盗读西书  卖轮船局员造私货  第三十回  试开车保民船下水  误纪年制造局编书  第三十一回  论江湖揭破伪术  小勾留惊遇故人第三十二回  轻性命天伦遭惨变  豁眼界北里试嬉游第三十三回  假风雅当筵呈丑态  真义侠拯人出火坑第三十四回  蓬荜中喜逢贤女子  市井上结识老书生  第三十五回  声罪恶当面绝交  聆怪论笑肠几断第三十六回  阻进身兄遭弟谮  破奸谋妇弃夫逃第三十七回  说大话谬}j同宗  写佳画偏留笑柄第三十八回  画士攘诗一何老脸  官场问案高坐盲人第三十九回  老寒酸峻辞干馆  小书生妙改新词第四十回  披画图即席题词  发电信促归阅卷第四十一回  破资财穷形极相  感知己沥胆披肝第四十二回  露关节同考装疯  入文闱童生射猎第四十三回  试乡科文闹放榜  上母寿戏彩称觞第四十四回  苟观察被捉归公馆  吴令尹奉委署江都  第四十五回  评骨董门客巧欺蒙  送忤逆县官托访察第四十六回  翻旧案借券作酬劳  告卖缺县丞难总督  第四十七回  恣儿戏末秩侮上官  忒轻生荐人代抵命第四十八回  内外吏胥神奸狙猾  风尘妓女豪侠多情  第四十九回  串外人同胞遭晦气  搞词藻嫖界有机关  第五十回  溯本源赌徒充骗子  走长江舅氏召夫人第五十一回  喜孜孜限期营篷室  乱烘烘连夜出吴淞  第五十二回  酸风醋浪拆散鸳鸯  半夜三更几疑鬼魅  第五十三回  变幻离奇治家无术  误交朋友失路堪怜  第五十四回  告冒饷把弟卖把兄  戕委员乃侄陷乃叔  第五十五回  箕踞忘形军门被逐  设施已毕医士脱逃  第五十六回  施奇计奸夫变凶手  翻新样淫妇建牌坊  第五十七回  充苦力乡人得奇遇  发狂怒老父责顽儿第五十八回  陡发财一朝成眷属  狂骚扰遍地索强梁第五十九回  干儿子贪得被拐出洋  戈什哈神通能撤人任  第六十回  谈官况令尹弃官  乱著书遗名被骂第六十一回  因赌博入棘闱舞弊  误虚惊制造局班兵  第六十二回  大惊小怪何来强盗潜踪  上张下罗也算商人团体第六十三回  设骗局财神遭小劫  谋复任臧获托空谈  第六十四回  无意功名官照何妨是假  纵非因果恶人到底成空第六十五回  一盛一衰世情商冷暖  忽从忽违辩语出温柔  第六十六回      妙转圜行贿买蜚言  猜哑谜当筵宣谑语  第六十七回  论鬼蜮挑灯谈宦海  冒风涛航海走天津  第六十八回  笑荒唐戏提大王尾  恣嚣威打破小子头  第六十九回  责孝道家庭变态  权寄宿野店行沽第七十回  惠雪舫游说翰苑  周辅成误娶填房第七十一回  周太史出都逃妇难  焦侍郎入粤走官场  第七十二回  逞强项再登幕府  走风尘初入京师第七十三回  书院课文不成师弟  家庭变起难为祖孙  第七十四回  符弥轩逆伦几酿案  车文琴设谜赏春灯第七十五回  巧遮饰贽见运机心  先预防嫖界开新面  第七十六回  急功名愚人受骗  遭薄幸淑女蒙冤第七十七回  泼婆娘赔礼入娼家  阔老官n1局用文案  第七十八回  巧蒙蔽到处有机谋  报恩施沿街夸显耀  第七十九回  论丧礼痛砭陋俗  祝冥寿惹出奇谈第八十回  贩鸦头学政蒙羞  遇马扁富翁中计第八十一回  真愚昧惨陷官刑  假聪明贻讥外族第八十二回  紊伦常名分费商量  报涓埃夫妻勤伺候  第八十三回  误联婚家庭闹意见  施诡计幕客逞机谋  第八十四回  接木移花鸦鬟充小姐  弄巧成拙牯岭属他人  第八十五回  恋花丛公子扶丧  定药方医生论病第八十六回  旌孝子瞒天撒大谎  洞世故透底论人情  第八十七回  遇恶姑淑媛受苦  设密计观察谋差第八十公回    劝堕节翁姑齐屈膝  谐好事媒妁得甜头  第八十九回  舌剑唇枪难回节烈  忿深怨绝顿改坚贞  第九十回  差池臭味郎舅成仇  巴结功深葭莩复合  第九十一回  老夫人舌端调反目  赵师母手版误呈词  第九十二回  谋保全拟参僚属  巧运动赶出冤家第九十三回  调度才高抚台运泥土  被参冤抑观察走津门第九十四回  图恢复冒当河工差  巧逢迎垄断银元局  第九十五回  苟观察就医游上海  少夫人拜佛到西湖  第九十六回  教供辞巧存体面  写借据别出心裁第九十七回  孝堂上伺候竞奔忙  亲族中冒名巧顶替  第九十八回  巧攘夺弟妇作夫人  遇机缘僚属充西席  第九十九回  老叔祖娓娓讲官箴  少大人殷殷求仆从第一百回  巧机缘一旦得功名  乱巴结几番成笑话  第一百一回  王医生淋漓谈父子  梁顶粪恩爱割夫妻  第一百二回  温月江义让夫人  裘致禄孽遗妇子第一百三回  亲尝汤药媚倒老爷  婢学夫人难为媳妇  第一百四回  良夫人毒打亲家母  承舅爷巧赚朱博如  第一百五回  巧心计暗地运机谋  真脓包当场写伏辩  第一百六回  符弥轩调虎离山  金秀英迁莺出谷第一百七回  觑天良不关疏戚  蓦地里忽遇强梁第一百八回  负屈含冤贤令尹结果  风流云散怪现状收场

章节摘录

书摘上海地方,为商贾麇集之区,中外杂处,人烟稠密,轮舶往来,百货输转。加以苏扬各地之烟花②,亦都图上海富商大贾之多,一时买棹⑧而来,环聚于四马路一带,高张艳帜,炫异争奇。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④;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⑤,垂涎着要尝鼎一脔⑥。于是乎把六十年前的一片芦苇滩头,变做了中国第一个热闹的所在。    唉!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久而久之,凡在上海来来往往的人,开口便讲应酬,闭口也讲应酬。人生世上,这“应酬”两个字,本来是免不了的;争奈这些人所讲的应酬,与平常的应酬不同,所讲的不是嫖经,便是赌局,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还有那些本是手头空乏的,虽是空着心儿,也要充作大老官模样,去逐队嬉游,好像除了征逐①之外,别无正事似的。所以那“空心大老官”,居然成为上海的土产物。这还是小事。还有许多骗局、拐局、赌局,一切希奇古怪,梦想不到的事,都在上海出现,于是乎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了个轻浮险诈的逋逃薮②。    这些闲话,也不必提,内中单表一个少年人物。这少年也未详其为何省何府人氏,亦不详其姓名。到了上海,居住了十馀年。从前也跟着一班浮荡子弟,逐队嬉游。过了十馀年之后,少年的渐渐变做中年了,阅历也多了;并且他在那嬉游队中,很很的遇过几次阴险奸恶的谋害,几乎把性命都送断了!他方才悟到上海不是好地方,嬉游不是正事业,一朝改了前非,回避从前那些交游,惟恐不迭,一心要离了上海,别寻安身之处;只是一时没有机会,只得闭门韬晦③。自家起了一个别号,叫做“死里逃生”,以志自家的悼痛。    一日,这死里逃生在家里坐得闷了,想往外散步消遣,又恐怕在热闹地方,遇见那征逐朋友;思量不如往城里去逛逛,倒还清净些。遂信步走到邑庙④豫园,游玩一番,然后出城。正走到瓮城⑨时,忽见一个汉子,衣衫褴褛,气宇轩昂,站在那里,手中拿着一本册子,册子上插着一枝标⑥,围了多少人在旁边观看。那汉子虽是昂然拿着册子站着,却是不发一言。    死里逃生分开众人,走上一步,向汉子问道:“这本书是卖的么?可容借我一看?”那汉子道:“这书要卖也可以,要不卖也可以。”死里逃生道:“此话怎讲?”汉子道:“要卖便要卖一万两银子!”死里逃生道:“不卖呢?”那汉子道:“遇了知音的,就一文不要,双手奉送与他!”死里逃生听了,觉得诧异,说道:“究竟是甚么书,可容一看?”那汉子道:“这书比那《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观音菩萨救苦经》①,还好得多呢!”说着,递书过来。死里逃生接过来看时,只见书面上粘着一个窄窄的签条儿,上面写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翻开第一页看时,却是一个手抄的本子,篇首署着“九死一生笔记”六个字。不觉心中动了一动,想道:“我的别号,已是过于奇怪,不过有所感触,借此自表;不料还有人用这个名字,我与他可谓不谋而合了。”想罢,看了几条,又胡乱翻过两页,不觉心中有所感动,颜色变了一变。那汉子看见,便拱手道:“先生看了必有所领会,一定是个知音。这本书是我一个知己朋友做的。他如今有事到别处去了,临行时亲手将这本书托我,叫我代觅一个知音的人,付托与他,请他传扬出去。我看先生看了两页,脸上便现了感。动的颜色,一定是我这敝友的知音。我就把这本书奉送,请先生设法代他传扬出去,比着世上那印送善书的功德②还大呢。”说罢,深深一揖,扬长③而去。一时围看的人,都一哄而散了。    死里逃生深为诧异,惘惘的袖④了这本册子,回到家中,打开了从头至尾细细看去,只见里面所叙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惊又怕。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浃背①;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掩了册子。慢慢的想其中滋味:从前我只道上海的地方不好,据此看来,竟是天地虽宽,几无容足之地了!但不知道九死一生是何等样人,可惜未曾向那汉子问个明白,否则也好去结识结识他,同他做个朋友,朝夕谈谈,还不知要长多少见识呢!    思前想后,不觉又感触起来,不知此茫茫大地,何处方可容身,一阵的心如死灰②,便生了个谢绝人世③的念头。只是这本册子,受了那汉子之托,要代他传播,当要想个法子,不负所托才好;纵使我自己办不到,也要转托别人,方是个道理。眼见得上海所交的一班朋友,是没有可靠的了;自家要代他付印,却又无力。想来想去,忽然想着横滨《新小说》④,消流极广,何不将这册子寄到新小说社。请他另辟一门,附刊上去、岂不是代他传播了么?想定了主意,就将这本册子的记载,改做了小说体裁,剖作若干回;加了些评语;写一封信,另外将册子封好,写着“寄日本横滨市山下町百六十番⑤新小说社”。走到虹口蓬路日本邮便局⑥,买了邮税票粘上,交代明白,翻身就走,一直走到深山穷谷之中,绝无人烟之地,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去了。P1-4

编辑推荐

为方便读者阅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下)(插图本)》中一些关于当时社会制度、官场术语以及个别不为今天一般读者所知的典章、文物和语言,整理者分别在各回之末加了一些注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6条)

 
 

  •   纸张、装订、印刷没说的,让人看着就舒服。还有《孽海花》也是买人民文学的,因为卓越没货,另外《官场现形记》是浙江古籍的,《老残游记》是上海古籍的,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比较真让人郁闷。
  •   著名的文学著作,还是选择了人民出版社,尽管价格比较高~书拿到手里,古朴、实在。这是一部描绘中国近代官场陋习弊端的小说,书前的书评倒是没有给它好话,估计是该书只有描绘没有思考,仔细读下去,认为无论从人物的刻画,还是市井描述,都算是细致入微的,如果你是对生活留心的人,那么你一定会在读该书的某些情节时,会心的微笑。
  •   有比较详细的注解,对百年前的俚语,幽默有帮助。
  •   目睹了这许多怪现状,是因为看的人心里有爱。怎么觉得这许多奇怪的是好像发生于这二十年一般。很喜欢这个版本,就是太贵了。
  •   到货最慢!06年出版!脏,旧,有折页,有破洞!!!还赚取运费!!!北京--济南,收了15元!!!请各位看官睁大眼睛,让这种无良卖家无处遁形!!!!亚马逊助纣为虐也必须声讨,收到谴责!!!!
  •   人文版的书,质量没的说,印刷精美,注释详当。
  •   东西挺值的,是硬壳包装
  •   我订了这本书,跟另外三种一起。今天收到货,一个包裹,完好外观,我没开验就给钱了。后来打开始一看,就少了这套。如果我没验货就给钱是一个大失误的话,货不对单就是更重大的失误。我失误只是损失[…],有单无货损失的就是无价的信誉。我相信是能查得出来的,因为这不是[…]的小问题。19-06-2011。================================================================================一日后就处理了,知错能改,诚意足够十分,态度很好,结果满意。处理的方法我十分理解,虽然隐约觉得有一点点不妥,可能会对公司的制度与规章有消极影响,毕竞这是中国,一切也就好理解和好接受了。我会继续支持卓越!!
  •   看完这本书,实在让我唏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作者以第一人称叙事,并自称“九死一生”,在我看来,这本书能够完整流传至今,也是“九死一生”的险象。书中所反映的官场,商场的黑暗倒没有给我多么深的感触,而吴继之,文述农和“九死一生”的友情却让我十分感动。“九死一生”少年丧父,被伯父骗去了几乎所有的家财,当他出门来寻伯父的时候却被拒之门外,是吴继之收留了他,并代他... 阅读更多
  •   古典文学名著,值得一读
  •   值得一看。价钱也便宜,比纸书要划算。
  •   额 怎么说呢 内容自然是好 但是 一分价钱一分货啊 就不要求那么多了
  •   读来有点风味,有时候换个口味阅读挺有意思
  •   这部书看了有两个月,看完之后觉得我玩笑处可笑,唏嘘处可叹。希望世人引以为戒,善有善报。
  •   当年的批判小说,且看当今一一对应,呵呵。
  •   文笔不错,但是文学上的事,就怕比。和老残游记比起来就差的多了,和浮生六记比差更多。也有许多有趣的段落,但是全书行文有些散漫。
  •   怪叵,你却再也不觉得怪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下)(插图本)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下)(插图本)
  •   便宜,好
  •      一千多页,各种清朝为官的嘴脸,互相弹劾,包庇,胡搞,贪污,玩女人,包戏子。。。无非这些。为官之道利之当头,互相耍。
      
       尽管历数了各种所谓“怪”之现象,和现代社会相比,这光怪陆离,恐怖作者在世,恐怕日日不停笔,都来不及述尽。
  •     虽然这本书是当时从图书馆借的,但对这本书的印象还是很深。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之所在。
      在一段时间里,自己对清朝的官场小说很喜欢,但说实话,对一个10多岁的小孩子来说,要真的理解官场的黑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可能在那个时期,自己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小说来看,但对于书中描述事物,却没有做善恶分辨。一个是没意识,一个是没能力。
      过了20多年,很意外的网上看到这个版本,同时看到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就购买了。即使暂时没时间重温,先存着也好。
  •      唉!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
       ——good story,story,story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上
      
      1、我是好好的一个人,生平并未遭过大风波、大险阻,又没有人出十万两银子的赏格来捉我,何以将自己好好的姓名来隐了,另外叫个甚么九死一生呢?只因我出来应世的二十年中,回头想来,所遇见的只有三种东西:第一种是蛇虫鼠蚁;第二种是豺狼虎豹;第三种是魑魅魍魉。二十年之久,在此中过来,未曾被第一种所蚀,未曾被第二种所啖,未曾被第三种所攫,居然被我都避了过去,还不算是九死一生么!所以我这个名字,也是我自家的纪念。(from第二回)
      
      
      2、 “这高升是京城里的人,我那年进京会试的时候,就用了他。他有一天对我说一件事:说是从前未投着主人的时候,天天早起,到茶馆里去泡一碗茶,坐过半天。——京城里小茶馆泡茶,只要两个京钱,合着外省的四文。要是自己带了茶叶去呢,只要一个京钱就够了。——有一天,高升到了茶馆里,看见一个旗人进来泡茶,却是自己带的茶叶,打开了纸包,把茶叶尽情放在碗里。那堂上的人道:‘茶叶怕少了罢?’那旗人哼了一声道:‘你那里懂得!我这个是大西洋红毛法兰西来的上好龙井茶,只要这么三四片就够了;要是多泡了几片,要闹到成年不想喝茶呢。’堂上的人,只好同他泡上了。高升听了,以为奇怪,走过去看看,他那茶碗里间,飘着三四片茶叶,就是平常吃的香片茶。那一碗泡茶的水,莫说没有红色,连黄也不曾黄一黄,竟是一碗白冷冷的开水。高升心中,已是暗暗好笑。后来又看见他在腰里掏出两个京钱来,买了一个烧饼,在那里撕着吃,细细咀嚼,像很有味的光景。吃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吃完。忽然又伸出一个指头儿,蘸些唾沫,在桌上写字,蘸一口,写一笔。高升心中很以为奇,暗想这个人何以用功到如此,在茶馆里还背临古帖呢。细细留心去看他写甚么字。原来他那里是写字,只因他吃烧饼时,虽然吃的十分小心,那饼上的芝麻,总不免有些掉在桌上;他要拿舌头舐了,拿手扫来吃了,恐怕叫人家看见不好看,失了架子,所以在那里假装着写字蘸来吃。看他写了半天字,桌上的芝麻一颗也没有了。他又忽然在那里出神,像想甚么似的;想了一会,忽然又像醒悟过来似的,把桌子狠狠的一拍,又蘸了唾沫去写字。你道为甚么呢?原来他吃烧饼的时候,有两颗芝麻掉在桌子缝里,任凭他怎样蘸唾沫写字,总写他不到嘴里,所以他故意做成忘记的样子,又故意做成忽然醒悟的样子,把桌子拍一拍,那芝麻自然震了出来,他再做成写字的样子,自然就到了嘴了。”
       我听了这话,不觉笑了。说道:“这个只怕是有心形容他罢,哪里有这等事!”继之道:“形容不形容,我可不知道,只是还有下文呢:他烧饼吃完了,字也写完了,又坐了半天,还不肯去。天已向午了,忽然一个小孩子走进来,对着他道:‘爸爸快回去罢,妈要起来了。’那旗人道:‘妈要起来就起来,要我回去做甚么?’那孩子道:‘爸爸穿了妈的裤子出来,妈在那里急着没有裤子穿呢。’那旗人喝道:‘胡说!妈的裤子,不在皮箱子里吗?’说着,丢了一个眼色,要使那孩子快去的光景。那孩子不会意,还在那里说道:‘爸爸只怕忘了,皮箱子早就卖了,那条裤子,是前天当了买米的。妈还叫我说:屋里的米只剩了一把,喂鸡儿也喂不饱的了,叫爸爸快去买半升米来,才够做中饭呢。’那旗人大喝一声道:‘滚你的罢!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那孩子吓的垂下了手,答应了几个‘是’字,倒退了几步,方才出去。那旗人还自言自语道:‘可恨那些人,天天来给我借钱,我哪里有许多钱应酬他,只得装着穷,说两句穷话。这些孩子们听惯了,不管有人没人,开口就说穷话;其实在这茶馆里,哪里用得着呢。老实说,咱们吃的是皇上家的粮,哪里就穷到这个份儿呢。’说着,立起来要走。那堂上的人,向他要钱。他笑道:‘我叫这孩子气昏了,开水钱也忘了开发。’说罢,伸手在腰里乱掏,掏了半天,连半根钱毛也掏不出来。嘴里说:‘欠着你的,明日还你罢。’那个堂上不肯。争奈他身边认真的半文都没有,任凭你扭着他,他只说明日送来,等一会送来;又说那堂上的人不生眼睛,‘你大爷可是欠人家钱的么?’那堂上说:‘我只要你一个钱开水钱,不管你甚么大爷二爷。你还了一文钱,就认你是好汉;还不出一文钱,任凭你是大爷二爷,也得要留下个东西来做抵押。你要知道我不能为了一文钱,到你府上去收帐。’那旗人急了,只得在身边掏出一块手帕来抵押。那堂上抖开来一看,是一块方方的蓝洋布,上头龌龊的了不得,看上去大约有半年没有下水洗过的了。因冷笑道:‘也罢,你不来取,好歹可以留着擦桌子。’那旗人方得脱身去了。”
      (from第六回。评:此乃摆谱之最高境界也!笑声中道出浮伪,却暗暗不动声色,是为大边最爱之风格也。)
      
      
      3、述农道:“这位总巡,专门仗着官势,行他的私政。从前做上海西门巡防局委员的时候,他的一个小老婆,受了他的委屈,吃生鸦片烟死了。他恨的了不得,就把他该管地段的烟馆,一齐禁绝了。外面看着,不是又是德政么?谁知他内里有这么个情节,至于他禁妇女吃茶一节的话,更是丑的了不得。他自己本来是一个南货店里学生意出身,不知怎么样,被他走到官场里去。你想这等人家,有甚么规矩?所以他虽然做了总巡,他那一位小姐,已经上二十岁的人了,还没有出嫁,却天天跑到城隍庙里茶馆里吃茶。那位总巡也不禁止他。忽然一天,这位小姐不见了。偏偏这天家人们都说小姐并不曾出大门,就在屋里查察起来。谁知他公馆的房子,是紧靠在城脚底下,晒台又紧贴着城头,那小姐是在晒台上搭了跳板,走过城头上去的。恼得那位总巡立时出了一道告示,勒令沿城脚的居民将晒台拆去,只说恐防宵小;又出告示,禁止妇女吃茶。这不是贼去关门的私政么?”
      (from第九回。评:墙里的事你别猜,猜到了一却猜不到二,再说就算你猜到了二,那也保准你觉得天昏地暗,直喊世间险恶污浊。另,这位小姐是跟着一个轿夫私奔了鸟。)
      
      
      4、且说我当下听得述农说有两件故事,要说给我听,不胜之喜,便凝神屏息的听他说来。只听他说道:“有一个私贩,专门贩土,资本又不大,每次不过贩一两只,装在坛子里面,封了口,粘了茶食店的招纸,当做食物之类,所过关卡,自然不留心了;然而做多了总是要败露的,这一次,被关上知道了,罚他的货充了公。他自然是敢怒不敢言的了。过了几天,他又来了,依然带了这么一坛;被巡丁们看见了,又当是私土,上前取了过来,他就逃走了。这巡丁捧了坛子,到师爷那里去献功。师爷见又有了充公的土了,正好拿来煮烟,欢欢喜喜的亲手来开这坛子,谁知这回不是土了,这一打开,里面跳出了无数的蚱蜢来,却又臭恶异常。——原来是一坛子粪水,又装了成千的蚱蜢。登时闹得臭气熏天,大家躲避不及;这蚱蜢又是飞来跳去的,闹到满屋子没有一处不是粪花。你道好笑不好笑呢?”我道:“这个我也曾听见人家说过,只怕是个笑话罢了。”
        述农道:“还有一件事,是我亲眼见的,幸而我未曾经手。唉!真是人心不古,诡变百出,令人意料不到的事,尽多着呢。那年我在福建,也是就关上的事,那回我是办帐房,生了病,有十来天没有起床。在我病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眼线,报说有一宗私货,明日过关。这货是一大宗珍珠玉石,却放在棺材里面,装做扶丧模样。灯笼是姓甚么的,甚么衔牌,甚么职事,几个孝子,一一都说得明明白白。大家因为这件事重大,查起来是要开棺的,回明了委员,大众商量。那眼线又一口说定是私货无疑,自家肯把身子押在这里。委员便留住他,明日好做个见证。到了明天,大家终日的留心,果然下午时候,有一家出殡的经过,所有衔牌、职事、孝子、灯笼,就同那眼线说的一般无二。大家就把他扣住了,说他棺材里是私货。那孝子又惊又怒,说怎见得我是私货。此时委员也出来了,大家围着商量,说有甚法子可以察验出来呢?除了开棺,再没有法子。委员问那孝子:‘棺材里到底是甚么东西?’那孝子道:‘是我父亲的尸首。’问此刻要送到哪里去?说要运回原籍去。问几时死的?说昨日死的。委员道:‘既是在这作客身故,多少总有点后事要料理,怎么马上就可以运回原籍?这里面一定有点跷蹊,不开棺验过,万不能明白。’那孝子大惊道:‘开棺见尸,是有罪的。你们怎么仗着官势,这样横行起来!’此时大众听了委员的话,都道有理,都主张着开棺查验。委员也喝叫开棺。那孝子却抱着棺材,号陶大哭起来。内中有一个同事,是极细心的,看那孝子嘴里虽然嚷着像哭,眼睛里却没有一点眼泪,越发料定是私货无疑。当时巡丁、扦子手,七手八脚的,拿斧子、劈柴刀,把棺材劈开了。一看,吓得大众面元人色:那里是甚么私货,分明是直挺挺的睡着一个死人!那孝子便走过来,一把扭住了委员,要同他去见上官,不由分说,拉了就走,幸得人多拦住了。然而大家终是手足无措的。急寻那眼线的,不提防被他逃走去了。这里便闹到一个天翻地覆。从这天下午起,足足闹到次日黎明时候,方才说妥当了,同他另外买过上好棺材,重新收殓,委员具了素服祭过,另外又赔了他五千两银子,这才了事。却从这一回之后,一连几天,都有棺材出口,我们是个惊弓之鸟,哪里还敢过问。其实我看以后那些多是私货呢。他这法子想得真好,先拿一个真尸首来,叫你开了,闹了事,吃了亏,自然不敢再多事,他这才认真的运起私货来。”我道:“这个人也太伤天害理了!怎么拿他老子的尸首暴露一番,来做这个勾当?”述农道:“你是真笨还是假笨?这个何尝是他老子,不知他在那里弄来一个死叫化子罢了。”
      (from第十二回。土,即生鸦片。评:前一个故事尽显平民智慧之广博,可谓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也是雪亮雪亮的,且寄严肃批判于笑谈中,妙;后一个故事则述出一计绝妙的智谋,令人感叹世间之大,妙招亦多,话说回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简直就TMD是本计谋大全!吴趼人应该给小说加一个副标题——“老吴教你玩计谋”,或者“老吴教你识破江湖骗术”)
      
      
      5、大约一省里面的候补人员,可以分做四大宗:第一宗,是给督抚同乡,或是世交,那不必说是一定好的了;第二宗,就是藩台的同乡世好,自然也是有照应的;第三宗,是顶了大帽子,挟了八行书来的。有了这三宗人,你想要多少差事才够安插?除了这三宗之外,腾下那一宗,自然是绝不相干的了,不要说是七八年,只要他的命尽长着,候到七八百年,只怕也没有人想着他呢。
      (from第十四回。评:换到现在也差不离嘛,没有关系?不认识人?不愿意同流合污给领导送钱?没关系,先靠边站,慢慢熬去吧。)
      
      
      6、走到堂屋里,只见继之拿着一张报纸,在那里发棱。我道:“大哥看了甚么好新闻,在这里出神呢?”继之把新闻纸递给我,指着一条道:“你看我们的国事怎么得了!”我接过来,依着继之所指的那一条看下去,标题是“兵轮自沉”四个字,其文曰:
      
       驭远兵轮自某处开回上海,于某日道出石浦,遥见海平线上,一缕浓烟,疑为法兵舰。管带大惧,开足机器,拟速逃窜。觉来船甚速,管带益惧,遂自开放水门,将船沉下,率船上众人,乘舢舨渡登彼岸,捏报仓卒遇敌,致被击沉云。刻闻上峰将彻底根究,并劄上海道,会商制造局,设法前往捞取矣。
      (from第十四回。评:吴趼人终于换了点写作手法,不是全篇听别人说故事,而是从报纸上看故事,从听到看的变化,反映出作者难得的写作手法变换。此外,这则新闻里所述之事颇有荒诞色彩。)
      
      
      7、一宿无话。次日一早,我方才起来梳洗,忽听得隔壁房内一阵大吵,像是打架的声音,不知何事。我就走出来去看,只见两个老头子在那里吵嘴,一个是北京口音,一个是四川口音。那北京口音的攒着那四川口音的辫子,大喝道:“你且说你是个甚么东西,说了饶你!”一面说,一面提起手要打。那四川口音的说道:“我怕你了!我是个王八蛋,我是个王八蛋!”北京口音的道:“你应该还我钱么?”四川口音的道:“应该,应该!”北京口音的道:“你敢欠我丝毫么?”四川口音的道:“不敢欠,不敢欠!回来就送来。”北京口音的一撒手,那四川口音的就“溜之乎也”的去了。北京口音的冷笑道:“旁人恭维你是个名士,你想拿着名士来欺我!我看着你不过这么一件东西,叫你认得我。”
      (from第二十一回。评:阿Q的形象是否与此有些关联呢?鲁迅先生是否从此中受到点悟,丰富了阿Q的形象呢?不晓得,但至少这段对话和《阿Q正传》中的某些对话有点相似,详参《阿Q正传》第二、第三章。)
      
      
      8、我道:“朋友之间,是富贵的负心;骨肉之间,倒是贫穷的无赖:这个只怕是个通例了。”(from第二十三回)
      
      
      9、他又道:“还有一个城里姑娘,嫁到乡下去,也生下一个儿子,四五岁了。一天,男人们在田里抬了一个南瓜回来。那南瓜有多大,我也比他不出来。婆婆便叫媳妇煮了吃。那媳妇本来是个城里姑娘,从来不曾煮过;但婆婆叫煮,又不能不煮,把一个整瓜,也不削皮,也不切开,就那么煮熟了。婆婆看见了也没法,只得大家围着那大瓜来吃。”说到这里,众人已经笑了。他又道:“还没有说完呢。吃了一会,忽然那四五岁的孩子不见了,婆婆便吃了一惊,说:‘好好同在这里吃瓜的,怎么就丢了?’满屋子一找,都没有。那婆婆便提着名儿叫起来。忽听得瓜的里面答应道:‘奶奶呀,我在这里磕瓜子呢。’原来他把瓜吃了一个窟窿,扒到瓜瓤里面去了。”
      (from第二十六回。评:这个也忒他奶奶的搞笑了吧!可以推荐至冷笑话组,哇哈哈。)
      
      
      10、澄波道:“他有一件小事,却是大快人意的:有一个乡下人,挑了一挑粪,走过一家衣庄门口,不知怎样,把粪桶打翻了,溅到衣庄的里面去;吓的乡下人情愿代他洗,代他扫,只请他拿水拿扫帚出来。那衣庄的人也不好,欺他是乡下人,不给他扫帚,要他脱下身上的破棉袄来揩;乡下人急了,只是哭求。登时就围了许多人观看,把一条街都塞满了。恰好他老先生拜客走过,见许多人,便叫差役来问是甚么事。差役过去把一个衣庄伙计及乡下人,带到轿前,乡下人哭诉如此如此。他老先生大怒,骂乡下人道:‘你自己不小心,弄龌龊了人家地方,莫说要你的破棉袄来揩,就要你舐干净,你也只得舐了。还不快点揩了去!’乡下人见是官分付的,不敢违拗,哭哀哀的脱下衣服去揩。他又叫把轿子抬近衣庄门口,亲自督看。衣庄里的人,扬扬得意。等那乡下人揩完了,他老先生却叫衣庄伙计来,分付‘在你店里取一件新棉袄赔还乡下人’。衣庄伙计稍为迟疑,他便大怒,喝道:‘此刻天冷的时候,他只得这件破棉袄御寒,为了你们弄坏了,还不应该赔他一件么。你再迟疑,我办你一个欺压乡愚之罪!’衣庄里只得取了一件绸棉袄,给了乡下人。看的人没有一个不称快。”我道:“这个我也称快。但是那衣庄里,就给他一件布的也够了,何必要给他绸的,格外讨好呢?”澄波笑道:“你须知大衣庄里,不卖布衣服的呀。”我不觉拍手道:“这乡下人好造化也!”
      (from第三十八回。评:难得的一个正面人物——谭中丞,污浊的官场中一个独特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正面形象,但谭中丞这样的人物在小说中实在太少太少了。)
      
      
      11、我道:“惟其呆,所以才能败家;他不呆,也不至于如此了。这些破落户,千奇百怪的形状,也说不尽许多,记得我小时候上学,一天放晚学回家,同着一个大学生走,遇了一个人,手里提着一把酒壶。那大学生叫我去揭开他那酒壶盖,看是甚么酒。我顽皮,果然蹑足潜踪在他后头,把壶盖一揭。你道壶里是些甚么?原来不是酒,不是茶,也不是水,不是湿的,是干的,却是一壶米!”……我道:“……明日我问那大学生,才知道这个人是就近的一个破落户,穷的逐顿买米;又恐怕人讥笑,所以拿一把酒壶来盛米。有人遇了他,他还说顿顿要吃酒呢。……”
      
       “我不知听谁说的,一个破落户,拾了一个斗死了的鹌鹑,拿回家去,开了膛,拔了毛,要炸来吃,又嫌费事,家里又没有那些油。因拿了鹌鹑,假意去买油炸脍,故意把鹌鹑掉在油锅里面,还做成大惊小怪的样子;那油锅是沸沸腾腾的,不一会就熟了。人家同他捞起来,他非但不谢一声,还要埋怨说:‘我本来要做五香的,这一炸可炸坏了,五香的吃不成了!’”
       (from第四十一回。评:最底层的幽默,幽默中透着悲凉和无奈以及寒彻骨的讽刺,同情又批判,绝不单一,绝不概念化,勾得人五味杂陈,难以言说,是才为上佳文字也。)
      
      
      12、继之道:“这个人听说从小就无赖。他小时候和他娘住在娘舅家里,大约是没了老子的了。却又不安分,一天偷了他娘舅四十元银,没处安放,怕人在身上搜出,却拿到当铺里当了两元。他娘舅疑心到他,却又搜不出赃证。他娘等他睡着了,搜他衣袋,搜出当票来,便去赎了出来,正是四十元的原赃。他娘未免打了他一顿,他便逃走了,走到夹板船上去当水手,几年没有音信回去。过了三四年,他忽然托人带了八十元银送给他母亲。他母亲盘问来人,知道他在夹板船上,并且船也到了,便要见他一面,叫来人去说。来人对他说了,他又打发人去说,说道:‘我今生今世不回家的了!要见我,可到岸边来见。’他娘念子情切,便飞奔岸边来。他却早已上岸,远远望见他母亲来了,便爬上树去。那棵树又高又大,他一直爬到树梢。他娘来了,他便问:‘你要见我做甚么?’他娘说:‘你爬到树上做甚么,快下来相见。’他说:‘我下来了,你要和我覙琐。我是发过誓不回家的了。从前为了四十元银,你已经和我绝了母子之情,我此刻加倍还了你,从此义绝恩绝了。你要见我,无非是要看看我的面貌,此刻看见了,你可回去了。’他娘说:‘我等在此处,你终要下来。’他说:‘你再不走,我这里一撒手,便跌下来死了,看你怎样!’他娘没了法,哀求他下来,他始终不下,哭哭啼啼的去了。他便笑嘻嘻的下来。对着娘,他还这等无赖呢。”我道:“这不独无赖,竟是灭尽天性的了。”
      (from第四十七回。评:这些故事总是勾起人的某种美好感情,但最终却还是要将这微丝的情感流掉,以悲苦愤恨的氛围结尾,吴趼人似乎惯用此术,他总是给你来点念想,最后都难免地走向了悲催,上一条里的两个故事亦是如此。此外,不孝子爬上树的情节总让我想起卡尔维诺的《住在树上的子爵》,虽然它们之间貌似没什么连结点。)
      
      
  •   其实比现在好多小说都有趣得多,是不。。。
  •   还是古人的经典更胜一筹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