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人生

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吴晓波  页数:358  
Tag标签:无  

前言

记录这个时代的声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一套相关的纪实类图书系列,我很荣幸成为企业家卷的编著者。过去三十年的中国山河巨变、沧海桑田,那片曾经古老而变化缓慢的土地,如今林立着现代化的楼宇与工厂,曾经杳无人迹的乡村角落,现在每天都在接待怀揣商业计划书、左顾右盼的投资者。如同任何一个崛起的国家一样,商业是这三十年巨变的主角,无数公司的兴亡,无数企业家的起落编织成了这段独特历史,他们的命运在推动中国重回大国之列的同时,也留下了一段段精彩故事。因为职业的缘故,我经常接触到这群创造了历史的企业家,强烈的时代感透射在他们身上,如同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因此对于这部历史的主角而言,他们是生逢了这样的时代。我曾跟王石有过多次交流,他的一段话我印象很深,当时万科已走过二十年历史,王石回顾往昔时感慨:若不是他在1983年时来到深圳,至今他可能还只是一个铁道兵。而若早来几年或晚来几年,人生轨迹也将截然不同,早来几年深圳尚未开发,他可能等不及机遇到来便已激情耗尽;晚来几年则又可能错过其后汹涌而至的企业家年代,也便不会有后来的万科与王石。这样的道理也便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一样,远近一分,人类皆亡。命运往往如此,天降大任于斯人时,偶然之中亦必然,而这样的人生感慨在我接触的年广久、冯仑、柳传志、马云等很多企业家身上同样能找到。当然,阅读他们的故事除了能感知命运外,更重要的是找到“为什么是他们”的基因。这个大时代给了十几亿人共同的机遇,也创造了这段历史最精彩的地方:在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时,一群小人物在众目睽睽下走上了前台。但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呢?年广久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但他仅仅是一个文盲,平生只会写“年广久”和“同乙”(“同意”不会写,只会写“同乙”)几个字;鲁冠球初中未毕业便为了生计而辍学,但十年后却撑起了乡镇企业的一面大旗;李书福现在是民企造车的代表,早年却依靠野照相赚钱,还有刘永行、王振滔等等,如今显赫的企业家,早年的历史都充满了狂野的草莽气息。这里的反差都指向一个疑问:是什么力量触动这样一群小人物觉醒,并最终进化为具有敏锐商业嗅觉的神奇动物?三十年已逝,记忆散落一地。在我写的《激荡三十年》序言中,我引用了法国入罗兰·巴特的一句话:“我对历史的本质始终迷惑不解。”尽管任何一次整理改革开放这段丰富而不可复制的历史时总让人疑惑,但我想当事人在历史中走过的足迹却是清晰的。便像我在三十年众多企业家的故事中始终记得关于吴仁宝的那个故事:当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时,吴仁宝看到了“新闻联播”的播报,当晚他连夜叫醒了华西村的干部,第二天开始大量囤积钢材,由此为华西村狠赚了一桶金,历史的契机与企业家的魅力在此中彰显无疑。而我一直认为,记录历史便是要记录下这些迷人又令人深思的细节。出于上面所言的记录历史和阅读历史的目的,编著此书时我便将目光放在了企业家成长中跟时代最相关的一段历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到二十一世纪三个不同阶段的三十位企业家成了这本书的主体,他们的故事便是历史。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那些个人历程中重要的转折时刻,汇聚成了我们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而对我来说,我亦有幸生于这个时代。吴晓波于杭州运河边2008年8月

内容概要

  《激荡人生》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大败局》、《激荡三十年》之后的又一力作。《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三个不同历史阶段30位企业家的人生历程,出色地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荡与繁华汇聚到了这些业界领袖最惊心动魄的人生片段上,生动地展示了个人在大时代变动中的复杂与魅力。  三十年商海沉浮,无数公司的兴亡、企业家的起落,编织成了这段独特的历史。他们在推动中国重新振兴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故事。唐骏、史玉柱、柳传志、郭台铭……这些企业家个人历程中重要的转折时刻,汇聚成了我们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当代中国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经验,必将给无数后来者提供丰富的启示和教益。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68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激荡三十年》(2008年)等。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激荡三十年》获2007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

书籍目录

记录这个时代的声音八十年代记忆  年广久:我就是一个改革的“傻子”  刘永行:靠饲料起家的第一个“首富”  步鑫生:第一个“砸”工人饭碗的厂长  冯根生:我的“青春”基因  温元凯:亲历八十年代商业启蒙  王振滔:两烧温州鞋  张贤亮:我用文化经营荒凉  马丁·波斯特:中国第一辆“桑塔纳”  霍英东:“白天鹅”飞翔  袁庚:蛇口拓荒人  马胜利:我是怎么成为“马承包”的  吴仁宝: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企业家”  鲁冠球:向领导人“讨大学生”九十年代记忆  王石:我的道路与梦想  冯仑:“92派”的野蛮成长  史玉柱:我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  柳传志:不在改革中犯错误  王佳芬:爱恨合资路  王峻涛:多情应笑我  李宁:“体操王子”的新旅程  郭台铭:“我的领域没有竞争对手!新世纪记忆  唐骏:我是盛大与华尔街之间的桥梁  吴士宏:自学步入IBM大门  马云:梦想的起飞  牛根生:创造“蒙牛速度”  任正非: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  张朝阳:互联网最初的模样  叶莺:一个人的战争  李书福:“疯子”企业家  金志国:一百年的啤酒梦后记:致谢

章节摘录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几个兄弟在新津发展我们的鹌鹑事业,其间我们的企业——育新良种场已经开始与进入四川的跨国公司——正大集团在鹌鹑饲料上发生过一次价格战。原因在于正大这个饲料公司也看到了新津的鹌鹑热,也进入了这个领域,与我们发生了正面碰撞。因为我们的本地化更好,在农民中更有威望,而对于正大这个跨国公司而言,鹌鹑饲料是个小项目,他们没有赚到多少钱,因此几个回合下来他们就退出了这个领域。不过很快,我们却找到了正大的大本营。原因就在于四弟刘永好去了一次广东,看到了正大在广东全面推广的全价猪饲料在当时的专业户里掀起了一场热潮,而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我们不甘心于只做鹌鹑饲料,决定再次转型,转向全价猪饲料。这次转型的困难程度要大得多,因为猪饲料对于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极有科研价值的产品,而我们决定要自己开发,而主要的科研人员就是我。经过艰难的开发过程,我们最终完成了研制。而掌握了配方对于我们来说极其重要,因为我们之后就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粮食来配比这种饲料。这样的一招鲜,让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吃遍了天。直到现在,我们都受益于这个配方,它使我们做到成本最低。但是转向猪饲料时我们也有辛酸的历史,这决定了我后来做企业的一条原则那就是绝不行贿。当时我们要发展猪饲料需要土地,而新津的土地局长因为我们没有“意思意思”而几次驳回县委的决议,就是不批给我们土地。一怒之下我们决定杀掉所有的鹌鹑来发展猪饲料。这当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却也有利于我们以后的顺利发展——不行贿使我们企业的发展走得很稳——虽然会失去很多机会。在猪饲料的发展过程中,最让我们觉得惊心动魄的还是与正大的较量。而主要的较量手法,还是价格战。作为本土公司,理论上我们完全不可能战胜正大,它只要真心发动价格战,我们靠着自身的资金储备就无法战胜它。但同时,跨国公司有跨国公司的难处,我们当时只是在四川一地运营,如果它在四川一地降价应对,势必会造成全国的价格体系出现混乱,四川的价格一低,经销商们就会到四川来进货,因此我判断,他们可以发起降价战,但我们有成本优势,最终他们还是要与我们来协商共赢。事实基本上按我们的想法在运行。先发起价格战的正大最后没有顶住我们的还击,当时还叫育新良种场的我们,最后赢下了这场战役。这引来了官方新闻媒体——新华社的关注,最后,国家领导人宋健也到了我们的企业,并给我们题写了“中国的希望在于新型企业家”的题词。而我们的企业,最后也因此而改名为希望集团。口走向全国如果没有高远的志向,也许希望集团到现在还是一个地方性的企业。但对于做企业,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我希望挑战自己的极限,看看事业到底能做多大。这是我的个人偏好,从做企业开始起,我逐步逐步地下定了决心。在四川做大之后,我在企业里提出了“从企业经营发展到经营企业”的思路。希望集团在这个思路下开始在全国复制企业,首先是在四川,然后是在全国。而在此同时,志向不同的四兄弟开始实行分家,各自按各自的偏好去做企业,一个大希望集团分成了长兄的大陆希望、我的东方希望、三弟的华西希望和四弟的新希望。长兄和三弟从此时就开始选择了多元化发展,除了饲料之外,他们开始生产变频器和进入地产;而我和四弟继续专注于饲料业,先是在四川,后走向了全国,并在走向全国之时再次分家:两人把已经发展起来的十三个厂划江而治,长江以北我来经营,长江以南由四弟刘永好经营。我领导下的东方希望集团专注于饲料行业相当久,因为到九十年代后期我把饲料当做一项事业而不是当做一项生意来做。在饲料这个行业里,东方希望集团先后经历了多区域、多工厂、多品牌等几项裂变,但值得自豪的是,几乎东方希望的每一个工厂都在当地效益名列前茅。拿北京房山而言,效益的第一名和第三名都是东方希望的工厂。但没有人会注意这些工厂,它们的外表看起来都是平平常常的。此时的东方希望,已经在全国有了些知名度。1999年,上海提出引进民营企业,当时的副市长提出引进东方希望,我考虑再三也就应时而动,答应了。当然,这里面有我自己的考虑。东方希望当时已经成为全国性的大公司,而这个公司原料所在地和主要管理人员都在四川,我希望到上海可以使企业吸收更多的人才,也可以到一个世界性的舞台上与跨国公司同台较量。我相信东方希望集团不会输给他们。因为在中国,我们更为本土化,也更为优秀。在中国这个舞台上,跨国公司有很多优势,他们资本更强大,地方政府更乐于给他们优惠政策,但同时他们的决策过程更长,而且决策者对中国的情况并不了解,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迁都”上海,对于我个人的好处是我可以更为周全地了解信息,争取机会,更及时地对企业的行为做出判断。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判断会给集团性的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到了上海之后,上海市政府给予我很高的礼遇,他们在浦东新区给了我们一块相当大的土地让我们盖集团的总部。但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盖,一方面是因为这块地不断地有规划限制,另一方面我们不希望太张扬。直到九年之后,希望集团大楼才盖成。而盖成了之后我们也只留用了一部分,因为希望集团从来采用轻总部策略,集团总部用不了多少地方,而多下来的场所,我们用来出租收益。

后记

很多时候,整理材料是一件琐碎又不讨好的工作,更遑论整理历史材料,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见解。但我却着迷于刚刚过去的这三十年历史,我时常心怀虔诚地翻阅那些泛黄的旧报纸,阅读别人的历程,因为这段历史毕竟是不可多得的。因此,编著此书时,我首先要感谢时代,感谢这部书中的人物,以及更广泛而未及收入此中的芸芸企业家,正是他们富有创新与开拓的精神,让这个时代无比精彩,也让我有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有时候,看这些人物的命运便像在月光下能清晰看见自己的影子一般真切。当历史来到三十年面前时,很多优秀的企业家自己便开始回忆成长历程,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出版了自传或传记,比如王石的《道路与梦想》、王佳芬的《新鲜》,冯仑的《野蛮生长》,吴士宏的《逆风飞扬》,李宁的《冠军的心》,马云的《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李书福的《汽车疯子李书福》,郭台铭的《郭台铭与富士康》,金志国的《一杯沧海》,吴仁宝的《赢在华西》、袁庚的《袁庚传》,马丁·波斯特的《上海1000天》,以及描写叶莺在柯达历程的《跨越》等书,我还找到了一些改革家前些年出版的回忆录,如马胜利的《风雨马胜利》、刘永行的《希望永行》等等,在此要感谢这些书的传主,以及精彩描写他们历程的作者们。

编辑推荐

《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作者吴晓波,带您重温三十载神州商业传奇!唐骏、史玉柱、柳传志、郭台铭……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激荡看充满狂野气息的草莽英雄,如何傲然走上时代前台!改革开放以后,在先富起来的人群里面有凭着汗水、智慧和劳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英,也有相当一部分以卑劣行为致富的败类,有人把这两种人混为一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改革开放,使矛盾变得错综复杂。在构成中国经济的三大力量中,民营企业出身不好,集中社会力量能力最低,但同样可以做大事。作为千千万万民营企业主中的一个,我从来不敢期望有多少阳光雨露会洒在我头上,只要石头有一条缝,我就会和我的同事一起拼命往上生长,自己去争取阳光雨露。我算是国企改革的幸运儿。我能够“常青”的内因很简单:既然当了改革出头乌,就一定要尽力地高飞,飞飞停停反容易被猎枪打中。只要你保护好心脏——不要有私心,即使别处被打伤还是拼命飞,飞出了射程,再好的老枪也打不中你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都在等待中观望,我在安徽第一个站出来,进入市场冲浪。在我的带动下,沉寂了几十年的瓜子市场骤然复苏,一两年之内崛起57家生产商,其中个体的占了48家。而我成为当时个体经济发展的“带头羊”和“晴雨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激荡人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6条)

 
 

  •   《激荡三十年》本来是我推荐同事买的一本书,周末的时候借过来随手翻翻,不想一翻就停不下来,一直翻到3点半才把书翻完,已经很久没有因为看书睡不着觉了,上一次还是10年前,翻看《倚天屠龙记》的青葱年代。 很欣赏吴晓波在书中的立足点,他取一个高点,以向下的方式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如他所说,中国改革三十年就是民营资本,国有资本,外资此消彼长的三十年。 回忆通常都是会骗人的,所以很多时候,人总是觉得过去很美。所以总会听到上了年纪的人感叹世风日下,现在如何如何,过去如何如何。其实世风从来都是如此,过去的岁月总发生的很多事,从今天的眼光其实是可笑而可悲的。晓波的客观,是让人欣慰的。中国的事情,太多假象掩盖下,很少看到真实,而《激荡三十年》带来的就是这份难得的真实。 从书中能够看到我们曾经的国家的人们生活的状态是多么可笑可怜而不自知,,一如今日的朝鲜。从书中你也能看到现在驰骋风云,如雷贯耳的人物,二十年前也如你我一般,不过一个碌碌的小人物。从书中,你还能看到,中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或者那么差。 所以应该感谢吴晓波,他带来了一份真实的历史。历史无他,真实足矣。
  •   吴晓波以一人之力,写了“浩荡”、“跌荡”、“激荡”和“大败局”,将中国二千年来之民企史“扫荡”一空,成一家之言,值得推荐。个人以为,除了“浩荡”一书因吴氏非史家,许多史料仍须重新定评,全书稍欠详实外,其余“两荡”“两败”均可为经典。
  •   该书是吴晓波老师的又一力作,新颖地选择从人物角度透视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迁!对于想了解该时段中国社会尤其是企业界变迁的读者而言,我建议读一读!
  •   作为一个80年代生人,自然与本书中人物从未有过交集,却恨不得早出生十几二十年,与这些人一起亲历这三十年的岁月变迁。
  •   这本书写的是一位位有血有肉的企业家打造的一个个中国在改革开放途中的新企业。当中有创业的艰难,成功的喜悦,与政治体制的对抗,,,一步步走来。真的佩服他们的冒险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也感谢他们,正是这些人成功地让中国的老百姓看到了改革开放的魅力。他们是中国崛起的真正的历史的缔造者!好书!!
  •   感觉对了解改革开放企业家发展历程有帮助
  •   感觉吴晓波写的财经类书籍真的很不错.很值得大家阅读.只是这本原本不厚的书,介绍了这么多的企业家,感觉有点对于每一个企业家的介绍过于简单/笼统!
  •   吴晓波的企业史系列书,值得拥有。我买了激励,跖荡全套的。很喜欢
  •   好书,吴晓波的书能给我一定的启示
  •   现在才发现这本书实在有些遗憾,与大败局不同,这本书侧重在人物,尤其是典型的具有时代特色人物,很具有代表性,值得一读。
  •   吴晓波的书值得看,内容通俗易懂,趣味性也比价强
  •   吴晓波的好书,值得一看
  •   吴晓波写的书,都是那么喜欢!从我开始看到的他的第一本书!
  •   吴晓波写的书,都是那么喜欢!
  •   从他读懂中国的30年改革民间商业历史
  •   其实走过一段路认真的回头看看才好。我们所有的人都 该这样做
  •   整体感觉不错,异于其他人物传记类图书,该书以其独特的串联方式将各个人物事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   看得到当年改革的时候,那么英雄任务所付出的和现在所回报的,一切皆是轮回!
  •   内容非常精彩,非常详实的讲述了各位的商界精英的故事
  •   里面故事挺好的
  •   有成功人士励志故事,给年轻一代榜样
  •   包装好、物流给力
  •   值得一看一看
  •   这本书,看得我简直就快痴迷了,商场如战场,在战场上的较量,的确是给人以激情,哪怕失败,至少,我们曾经过,不后悔!
  •   阅后有启发。
  •   很好的,就是质量好相差了点
  •   收到的这本书,封面有划痕,有圆珠笔划痕,且书页明显被多次翻阅过,封面发黄。怀疑是二手书或者被人用过。
  •   内容还是比较有可读性
  •   不错,希望下次继续合作
  •   非常的好看,非常的满意,给老公买的
  •   本书是对这三十年间在我国比较成功的企业家进行的全景式扫瞄或检阅,限于篇幅,是这些人传记的缩写。注意是吴晓波“编著”,中间只是吴作了每个人的小传,然后是每个人的自述或者是吴编辑的相关故事。想想吴这一年来一直在写《激荡三十年》和《跌荡一百年》,所以在此书上不可能下太多的功夫,可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拉他来应景的。深刻性来说,他不如《大败局》;系统性来说,不如《激荡三十年》。就好象是世界名著速读一类的书,作一般的了解可以,也可作一个索引式的收藏用。能让人看到的是:三十年间,群星闪耀有个疑问是为什么不把张瑞敏编入?我注意到,书中现任的老总一般不写自述,但有个例外就是金志国(青啤总裁)是自述的,充满公文的味道,乏味无趣,没什么真东西。想他金志国,凭什么能和柳传志、马云、唐骏、史玉柱等并列。
  •   我一直是很喜欢吴晓波的作品的,从我开始看到的他的第一本书,《激荡三十年》开始,陆陆续续的又看了几本,直到最近看完的这本《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这本书,完全是《激荡三十年》的辅助作品,基本上就是把三十年那本书里的众多人物,拿出来,单独立个传记。坦率的说,这些传记并不很成功,至少没有引起我的共鸣,也没有让我激荡起来。

    只有一段描写郭台铭的文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或许非常适合当前我们这个浮躁的中国社会,一个人人连做梦都想着发财的社会。可是,我们总是欠缺了些什么。欠缺的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欠缺的是我们停留在只做表面文章,欠缺的是我们伟大的领导者似乎永远没有勇气也不愿意触动这个国家更深层次的问题。但是,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永远不被触动的话,我们就永远不能建立我们的“和谐”社会。

    一次盛大的烟火,一部大联欢的电影,一场伟大的游行,当这些都过去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面对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比如司法不能独立的问题,比如全社会对各种契约践踏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未来的5到10年的时间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早晚危机四伏。

    或许通过这段描写郭台铭的文字,能让我们思考的更多,能更多的感受当下中国的问题。
  •   吴晓波这一两年围绕着改革开放三十年写了几本关于30年的书,《激荡中国》从企业的角度讲述了改革使得企业的产生发展,《激荡人生》从一个个人,各年代的人物创业的经历,更多的口述形式让人更加了解每一个人物的特点。看过了《激荡中国》再看《激荡人生》颇感有些重复,后来一想,难怪也是,企业、人、社会怎么能分开呢,讲了企业就要讲人,讲了人就要讲企业。只是从人生的角度,能更让人带些伤感,人的一生30年,放在社会发展中简直是太短暂,而当更多的是已经退居。书中列举了一些显赫的人物,但并不知道是用什么样的原则列举的,当然已经倒下的没有列上,但有些不在一个层面的缺列上了,而有些本应列上的没列上了。其实这本书也不是什么人物排行榜,读者也就没必要分个清清楚楚,只要认识里面的人了,知道他们这一生或30年的作为就可以了。
  •   事实上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人生历程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侧影吴老师这本书以人物为线索追溯改革开放的历史视觉上的选择很好很特别结合他其他的作品能很好的观测改革开放三十年
  •   浓缩几十位企业家在这三十年的成长轨迹,和名字很符合。过去三十年值得我们思考。
  •   回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本书见证了中国的发展
  •   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时期,期间出现的一些企业及人物,30年的人和事,通过本书可以回顾中国风云变换的30年,也许能在不经意地勾起你的思绪,让你不得不感叹变革的力量,继往开来,开卷有益!
  •   人物很多,可以了解一些奋斗历程,不过有些人写得不够详尽,以后再找传记来看咯~
  •   30位代表的经历
  •   不错!记得历史
  •   喜欢本书的作者。
  •   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看,包装不错
  •   每年一个代表人物,很不错的一本书~
  •   怎没看到那段对于英雄的描述
  •   还没有读完,国外名字太长了
  •   买的耳机质量没什么问题,就是声音感觉不是很好,一分钱一分货吧
  •   不错,不错,挺好的。货到速度好快。。。
  •   有了激荡三十年后了。。这本书。就没必要了。书中的故事。都有了。
  •   内容充实反应了三十年改革过程中企业家的成长过程 以及企业的发展 是了解那个时代发展的一本好书 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   感觉一般吧,没有作者原来的<激荡30年>来的痛快.再就是书中的内容都在报刊杂志零散看过了,缺少评论与分析.
  •   该书明显不如吴晓波的那三部,可以理解,应属应景之作,赶时间、赶工期、忙献礼。以后这种事少干
  •   觉得像炒咸饭,还是那些例子,可是没有《大败局》中的那样深刻,也没有那么广泛,每个人物就草草的介绍一边生事,而且也不具体,有圈钱的嫌疑。
  •   每节内容仅是个人职涯中的片断介绍,不成体系.另感觉缺少必要有深度的点评
  •   还没看完 有点忙 书质量还行
  •   啥时候送话费啊,我等着那20元的话费呢
  •   我一直是很喜欢吴晓波的作品的,从我开始看到的他的第一本书,《激荡三十年》开始,陆陆续续的又看了几本,直到最近看完的这本《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这本书,完全是《激荡三十年》的辅助作品,基本上就是把三十年那本书里的众多人物,拿出来,单独立个传记。坦率的说,这些传记并不很成功,至少没有引起我的共鸣,也没有让我激荡起来。

    只有一段描写郭台铭的文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或许非常适合当前我们这个浮躁的中国社会,一个人人连做梦都想着发财的社会。可是,我们总是欠缺了些什么。欠缺的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欠缺的是我们停留在只做表面文章,欠缺的是我们伟大的领导者似乎永远没有勇气也不愿意触动这个国家更深层次的问题。但是,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永远不被触动的话,我们就永远不能建立我们的“和谐”社会。

    一次盛大的烟火,一部大联欢的电影,一场伟大的游行,当这些都过去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面对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比如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比如司法不能独立的问题,比如全社会对各种契约践踏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未来的5到10年的时间里,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中国早晚危机四伏。

    或许通过这段描写郭台铭的文字,能让我们思考的更多,能更多的感受当下中国的问题。
  •   先看了激荡三十年上下册,以为基于此基础延伸出来的激荡人生会对激荡三十年里面提到得人物进行更细致的描述,换来的结果和封面一样,是吴晓波编著,没看头。。。。。。建议准备下手的朋友找找电子版的看看就行了
  •   写这样的书太容易了,比好多学生的论文还不负责任
  •   这书有么意思、、、、???我以为是激荡三十年才买的。干嘛名字起得差不多啊
  •   这本书写的很不负责任,很简单,也没有深度,纯粹是拼凑而成。
  •   晓波估计是写不出来东西了
  •   好书,长长见识
  •   三十年的人生
  •   吴晓波的作品,值得看看
  •   人物脸谱——改革开放的三十年
  •   一起走过三十年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