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页数:407  字数:32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要研究的是,一户的大户人家,究竟是怎么败落的。我写了他们对奢华的无限追求,表现在很多细节描摹上,但我无意把他们放在道德中去进行衡量,说到底,色犬马的一切,我是喜欢的,它是道德之外的一个世界。
——王安忆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清康熙六年(1667)的上海兴起造园风气,士绅申家也随俗打造了一座“天香园”,园中种桃、制墨、养竹、垒石……
天香园主人申明世的长子柯海,娶了南宋康王一脉的徐家之女小绸,感情甚笃;却因柯海又纳江南闵女儿为妾,从此小绸与柯海形同陌路。小绸与柯海胞弟镇海之妻情同姊妹,性格温厚的镇海媳妇穿针引线,弥合小绸与闵女儿之间的嫌隙,三人遂以闵女儿巧夺天工的绣艺奠定“天香园绣”名号之基。镇海性格淳厚,与世无争,妻子病逝后,镇海遁入空门。镇海之子阿潜由小绸抚养成人,娶杭州沈希昭为妻,却在一个月夜,听过“弋阳腔”之后,跟着唱曲人隐没在人海中……
这是一个男人缺席而由女性立户持家的故事,究竟三代女人具备何种功夫,使香火得以延续?天香园中的“好男好女”各自经历怎样的曲折,方顿悟出生命自在花开花落的平凡幸福?
《天香》的结局没有大痛苦、大悲悯,有的是大家闺秀洗尽铅华的安稳与平实,传奇不奇,过日子才是硬道理。《天香》文字婉约,情节幽深,返璞归真,浑然天成。细细品读,珠圆玉润的字里行间,启示我们看似平淡实则深刻的人生况味。
生命之所以精彩,是因为懂得欣赏那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微小事物。《天香》说穿了我们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世故人情。

作者简介

  王安忆,作家,1954年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卷 造园
第二卷 绣画
第三卷 设幔

章节摘录

  为清白木吒造园子,申家兄弟专程去一趟白鹤村。换了别家,断不作此举,怕失身份。可这就是中家做派与人不同,一是待人心诚,无论尊卑长幼;二也是爱玩乐。白鹤村听来有几分仙名,白鹤江中又特有一种四鳃鲈,而他们,雅兴俗兴皆备,因此,选一个日子,兴冲冲地去了。行一段水路,乘一程轿车,再涉水。此地水网交织,这些年疏浚有成,畅通许多,舟楫折几回头,帆篷转几向,便入了白鹤江。两边芦苇高而且密,偶尔破开一线,就有水绿的秧田掠过,随即弥合,隔断视线,却有无数线的光透进。芦苇稀薄一些,绰约可见后边的房舍,皮影样走过,又像走马灯上的景物然后就听小孩子们嚷:新进士来了,新进士来了!  其年,申明世三十五岁,儒世长十二岁,正好一轮,都肖羊。自古就有男羊名贵的说法,走遍天下有吃喝,在兄弟二人,很是应验。祖产极丰,经营盐业,就很可观,又有大片田地,苏州地方上顷的棉田,松江则是稻麦,浙一带又有桑林与竹山,朱元璋修明长城,到江南募银子,他家也饶上一份,称得上是名绅。他们兄弟一辈,世道平定,天无大灾,国无大乱,田产增了一倍多,可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兄弟俩都是高身量,猿臂,蜂腰,长脸形,肤色白皙。儒世去到西南地方做太守,很吃了苦,勉强做了三年,父亲去世,丁忧卸任,一旦回家就再不去了。离家的三年,已染了耻风霜,面上就有苍色。明世要年轻一轮,天性也轻快些,不知人世的罪过,新中了进土,意气风发,神情飞扬,脸庞一层玉白,光彩照人。两人都着湖绸便服,头顶圆帽,披懦巾。儒世的一身是皂色隐回字纹,明世是一种暗青,藏紫色团花。两人都系靛蓝丝绵腰带,青色布靴。芦苇尽头,露一具小码头,弃舟登岸。前前后后跑着小孩子,穿着布衣布裤,染浆都还平整干净,路嚷着:新进士来了!进了村,前面已有人来接,正是名白木匠,个头不高,极精悍,扎青布头巾,着青布袍,蹬一双朱红布靴,看起来爽目得很。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7条)

 
 

  •   我觉得这书评得说好多,一点一点来。

      似乎很久没读这么长的小说了,又是这么款款淡淡的风格,不像我之前一鼓作气看完的武侠和传奇什么的,纯粹的想知道结局而一路马不停蹄的往前赶路。读这本天香,我中间停顿了几次,因为需要咀嚼消化反刍回味,总觉得没有历史文化打腹稿,是读不透,看不透故事背后所暗藏的东西的,这种东西没有具象,散布在每个角落,我需得一点点的摸索寻找聚合它们,然后拼合出一个完整的印象。

      天香的故事背景放在申家的园子,天香园,是一对兄弟所造的居家园林,园林两个字比豪门府邸要平易近人和文人化的多,就好像大观园之于贾府,隔绝了大多腌臜的习气和世俗消息,多了几分幽然淡泊,宁静安乐。事实也的确如此,申家的两个老爷,一个出世,一个入世,却都不是惯于混迹名利场的。二老爷的儿子,申明世的儿子柯海为了园林里的美观和谐,不惜叫人四处奔走,搜来各色珍品装点园林,造出一夜莲花的奇观。拿贾政的话说,是精致的淘气。但这种物欲又是建立在殷实丰厚的家底上的,彼时申家正是蒸蒸日上的光景。儿孙里并无一味贪图安逸,声色犬马的迹象,可以说,体现的还是比较合理的消费观。这个时候的天香园初吐芬芳。

      刚开始读的时候总忘记这是明朝,因为笔风和叙述方式与近代相似,总觉得少了点道老古的旧气,怎么说呢,措辞和民俗还是不够贴切吧,毕竟不是古人,写不出红楼梦那份味道,让人一读就察觉时光的隔阂。但可喜的是字里行间透出来的风致还是在的,王安忆比较擅长写这种小说,她本身研究上海历史变迁,就干脆将故事也放在了百年前的上海,这虽是不同的时代,但观人说事的角度文法大抵相似,我喜欢她的长恨歌,对比天香,这一次风格感觉要收敛和考究许多。不单单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了。

      很多人都把天香和红楼梦比较,我也不外如是。记得以前和一位文学女博士在贴吧上争论过,我是新版红楼的粉丝,她是87红楼的粉丝,争论的主题是红楼梦如何影视化以及如何点明主题。她喜欢87红楼那种世俗化的演绎,家长理短,人情世故,怎么写实怎么来,她觉得人性并存美丑,应该都有所体现,比如,她把黛玉的刻薄和小性子也作为人物必须呈现并且生动展现的一部分,把我觉得一些过激和缺乏美感的镜头当做真情的迸发和展露。她把新版红楼定位成阴郁审美,是一种空中楼阁形式的匠气唯美,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处理。总之,争持不下,并不是觉得新版红楼有多好,而是读原著的时候积累下的一些体会正好在这部影视里验证,比如四季更替,植物姿形,诗词笔墨,还有人物行动时候的衣裙轻动的雅致,大观园内建筑的精致,还有那些器具桌椅以及庭院深深的视觉观感,我都觉得能从新红的镜头里看到,说起来,我是被越剧红楼梦带进来的,所以审视红楼多少带了些戏曲美学的东西,甚至把一个场景看成一个舞台,在这个空间内,我看重的是如何的写意和安排人物,铺排道具。可惜的是,新版红楼里的小演员没有镇得住台面的功底,导致一出戏只有门面而少可观性。说这些似乎和天香没多大关系,那么再来梳理下,我以往看红楼,看重的是梦这个字所带来的美学构建,这个梦字我很看重,这不仅仅是浮生一梦,繁华过尽的倾颓荒芜之感,还是少年人们的春梦,诗梦,甚至是不切实的白日梦,我并不喜欢拿反帝反封建的调调来揭示主题,而更喜欢把它当做一部世情小说,既有牡丹西厢的绮丽潋滟,也有三言二拍的警世醒世。

      回转天香,我起初担心它写成一种家族内部斗争不断,算计纷争的小说,以至于让每个人都面目可憎,或是无可奈何,我不喜欢这样冲突激烈的风格,虽然扣住了人心,但失掉了匠心。我更喜欢娓娓道来,叙事恬淡的风格,留白之处,让人自生遐想,生出无限想象与推测。
    故事始终围绕天香园里的女人展开,无论是嫁进来的,还是嫁出去的,她们无一例外的成为被潜移默化的对象,她们虽然不像大观园内那群少年人有赏花饮酒作诗的风雅生活,也有属于并带着世俗生趣的快活日子。

      柯海曾带着新婚妻子小绸和园中亲戚,仆人开了一场市集,柯海卖布,小绸卖药,柯海的弟弟镇海卖书,还有卖馒头,卖肉的。这一段读来颇有意思,毕竟是有钱人家,还是带了些骄奢的观念的,这样的买卖当然不会赚钱,只是图个热闹和新鲜,却没想弄得风生水起,惹得天香园又有一段闲话在外。这一段时光,是没有什么阴影的,家底殷实,夫妻和乐,一派太平景象。

      柯海和小绸这一对少年夫妻,是从开始便花笔墨描写的,小绸不同寻常女子,她有些心高气傲,少一些女儿的娇态,多一份烈性的决然,她与柯海拌嘴,总不是先低头的那个。但柯海看起来对她很是忍让,与她耳鬓厮磨着,看着倒是一对如花美眷。谁又能料到,小绸和柯海在往后的岁月会是恩断义绝,形同陌路的结果呢?全因柯海没来由的娶了小妾闵女儿,狠狠的伤了小绸那颗孤高敏感的心。

      自后,小绸便带着女儿采苹,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过日子。再也没有接近过柯海。最多只是说话罢了,仿佛两个萍水相逢的路人,不带任何表情。

      想想有些悲哀。小绸的倔强任性在那个时代还是要自食其果的,她失去了一段原本完满的婚姻,以及丈夫的温情,但好在她不是哭哭啼啼,没了爱情便要寻死觅活的小女子,她生活得很安定,很平静,带着女儿,与其他人隔离开,呆在房间里,不理会任何声音。柯海对她怀有愧疚,却做不到一生只对一个人的坚定。毕竟是明代,男人可三妻四妾,感情可以割裂成许多份,不像小绸,把一颗心全给了丈夫,却得不偿失。她要的只是寻常夫妻的相守相依,枕上私语,灯下伴读,可惜,她的性情终究让柯海退而求其次了。

      当小绸因为柯海娶妾而与整个家族冷战的时候,有一个人开始接近她,并且是讨好她。那是柯海弟弟镇海的媳妇。这个弟媳头胎生了儿子,在家族里有些受宠,而且娘家有些钱财,是风光体面的嫁进大门的。小绸起先与她隔阂,也带着点酸味,大概是有了心理落差。

      但后来这两人竟成了割头不换的知心姐妹。小绸没了爱情,却得到了一份姐妹情,她很是满足。两个人一起绣花,聊天,交谈育儿经,打发了一段不算长的光阴,这些女子,是一辈子都在天香园里的,不出门,不上街,园中景物人情,是她们的世界的全部。她们并无勾心斗角,乱嚼舌根的习气,性情大都和善,彼此共处,不温不火。

      小绸得到一份精致的绣花衣衫,发觉这是情敌闵女儿给自己做的,镇海媳妇有意化解二人芥蒂,从中协调。经过几番调停,三人终于坐在一起,以女儿家的绣活作为相处的纽带,一起做活,偶尔说话,大多时间沉默。

      镇海媳妇生第二子阿潜的时候大出血,小绸用陪嫁的家传墨锭里的珍贵药材救了她。小绸这里的举动让我看到了她的执着和无私,她把镇海媳妇真正放在了心上,而不是当初的愤愤。她的苦楚和不甘,也只有镇海媳妇看在眼里,叹在心里。如今这样相与的一个人要死了,小绸怎么会舍得。镇海媳妇仿佛是她连接园子里人情的一条纽带,有了她,小绸觉得心安觉得踏实,有这样一个姐妹听自己说话,一起交换私密心事,安抚自己的心底伤痛。到底叫人觉得温馨。但没多久,镇海媳妇还是走了。小绸的药材只是赊来了一段时间,镇海媳妇终究是薄命少福的,她把两个儿子托付给小绸。当初,
  •   王安忆实在是钟情于上海,曾经一部《长恨歌》道尽上海繁华,新作《天香》又是一部梳理上海往事的锦绣之作。早在出书前,我就急急找来了文学期刊上的连载来过瘾,往往兴致勃勃时一句“下回待续”着实让人懊恼。终于待到该书出版,我茶饭不思的一气读完,放下书来,久久的还看得见天香园那繁花似锦,听得见天香园那一言一语,甚而闻得见天香园中百花、绿柳、鲜桃、墨石、流水、明月、锦绣的丝丝气息。
    《天香》本意是写上海的“顾秀”,这从闺阁中流传出来的精致女红让王安忆着迷,也同时让她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兴起追根溯源,这一探究,时光倒退到晚明嘉靖三十八年,从上海申家造园起。
    小说共写了三卷,分“造园”、“绣画”及“设幔”,无不为了铺陈天香园绣从无到有,及至最终流传开来的跌宕起伏。天香园绣是从松江府上海县申家天香园中兴起,一座天上人间的园子,住的全是精致清雅的人物,锦衣玉食的生活,花团锦簇的日子,犹如红楼中的大观园一般,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奢华精致到无以复加,正是在这样的闲情逸致下,原本闺阁中的刺绣,经了园子中女性巧妙的心思和灵巧的双手,一代又一代改良,创造了当时独树一帜的天香园绣。天香园一路的繁华至衰败,园子里几代人物命运的流离变迁,让天香园绣从高贵脱俗的艺术品辗转为养家糊口的生计,再步步流传到市井民俗,终成就了天香园绣的天下绣名。
    《天香》中的人物无不是袅袅婷婷地从晚明的仕女图中走来的,这部以闺中女性为主的小说,细腻的描写了一个又一个各具情态的女性,从衣着到举止,从明丽的笑容到幽微的心思,随了家族的兴衰,围绕着天香园绣,出场又退场了太多让人流连的女性人物。长达七十年的悲欢,从天香园迎娶了小绸始,镇海媳妇、闵女儿、希昭、惠兰及至戥子,她们或聪明、或豁达、或温柔、或贤惠、或坚韧、或自立,无一不是兰心惠质,在那样的年代,女性的天地如此狭小,一根小小的绣花针遂成了女性打发时光,也寄托无限心曲的物事。天香园绣不同于别家针线,除了繁复的绣法,最重要的是将针线做了笔墨,以书画入绣,一件绣品里,惟妙惟肖的是手工的精致,更不知添了多少层层叠叠山长水阔的心境意境情境。
    所有人物都不能脱离小说的历史背景而存活,王安忆在一步一步描写天香园绣成形的同时,将上海的历史也一点一滴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古老的河道、城门、街名,在比照了《嘉庆上海县志》的地图后,她甚至手绘了一张地图,试图还原几百年前的上海。上海的繁荣早从明清始就,市民阶层由此渐渐兴起。《天香》写的是士绅家族,可天香园终是没落了,最终不得不走向市井,也唯有这一条出路是生机勃勃的。天香园里都是雅趣,但这雅趣里是夹带着俗情的,“沪上的清雅就是杂在这俗世里面,沸反盈天的。老庄也好,魏晋也罢,到此全作了话本传奇。”这正是上海的与众不同,没有北京的端庄华丽,也无杭州的清雅妩媚,王安忆笔中的上海,从来都是热热闹闹的,市井俗情中是上海人“兴致勃勃做人的劲头,永无倦意。”
    看过《天香》的读者无不被其语言所吸引,有编辑称该书有“红楼笔法”,清雅细腻的古风语言贯穿全篇。通览全书,就象行走在明清之际的“清明上河图”中,那亭台楼阁的旖旎,车水马龙的喧哗,风清月明的清朗,鸟鸣虫啾的真切,出世入世的淡然,低回婉转的心曲,全在字字句句中曲径通幽,古意深深,连书中人的平常用语也无不是诗意盎然。用王安忆自己的话说,这样用语是因为考虑到晚明的时代背景,考虑到书中人物的身世及个性,她不得不让自己融入到过去的时光中,去感受书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去感受他们的呼吸和悲喜。
    捧读完《天香》,正是薄暮时分,窗棂外起伏的山峦镶了绯红的云霞,淡淡的艳,晚风送过来斜阳归去的味道,刹那间,有一阵恍惚,象是置身于天香园的花团锦绣中,繁华灿烂中灯火莹莹,高高立起的绣阁上,一张搭好的绣绷旁伏了清丽的身影,一针一线似是一笔一画,一针上来绣的是世间万物,一针下去绣的是人间真情,穿针引线中灰飞烟灭了天香园,沧海桑田中淹没了人世纷飞,握不住时光如水,握住的只是绚丽锦缎上一角“天香园绣”几个小小的绣字。
  •   《天香》一下子让我爱不释手,读到一半就推荐到“读书会”里了,我的推荐理由就是“类似红楼的笔法,大气的布局,细腻的情感……天香园是一个乐园,人间天堂似的,园中人的雅趣里,其实就是俗情,兴致勃勃做人的劲头,永无倦意”。我喜欢围绕园子围绕顾绣所描写的那些女子们,各有特点却都柔似水、烈似火。说这些最后撑起家庭的女子就不得不说书中的男人,看着书里南方男人们吃喝用度想着法儿的花钱实在有趣,这些江南的园林的主人大多是不想功名,即便是读书求仕,几年之后也辞官回家游园玩乐,虽看起来孩子气十足,但比起北方的男子们却多了很多性情和趣味。可能有了男人们这些出格的“败家”,也才有了女子们的“天香园绣”的应运而生。 “天香园绣”从一出场就“惊艳”之极,起初最让我惊讶的是对“绣”的描写细致到一根针是如何选料到加工到完成的,更不提如何用丝如何绣花了,单看整个程序就让人眼花缭乱,读如此细腻精致的文字真有“大快朵颐”之感。后来整部小说读下来,又对作者所塑造的女人们惊叹不已,她们虽出身各异,性格各异,但都“精致”和“别致”,王安忆在访谈中也提到“绣幔中的女子都是常伦之外的命运,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她们都是独身,因习绣而有了衣食,方能够独立。”这些独立而且自力的女子们让人敬佩,小绸倔强的让人心疼,闵女儿的遭遇让人可怜但技艺又让人惊叹,镇海媳妇周全的让人感动,希昭多少有些曲高和寡但才貌让人难忘,蕙兰命运坎坷但勇于承担……当“字字如莲,莲开遍地”(小说最后一句话),一个个美丽的笑脸留在我的记忆里。 尽管很多人对《天香》褒贬不一,但我喜欢小说自始至终文字里透着的大气与雅致又有着淡然与宁静,闺阁情、夫妻情、婆媳情、母子情情情细腻动人又有着遗憾与怅然,甚至我还喜欢着那“道无不在,遇事即禅”(173页)的超然与智慧又有着精致与淘气…… 但愿这样的好书多些再多些!
  •   王安忆的《长恨歌》看了不只一遍,喜欢她的风格,有细细研磨的味道。
    小说中的人物很多,但没有多到红楼梦般关系纷繁缭绕。且附有人物关系图,记不清即可翻来看。虽像柯海等诸多人物也有颇多描绘,但着墨较多的还是小绸、希昭这些有灵气的女子们。
    细节,细节,王安忆总是不紧不慢的一章一章的铺开细节。但我倒不会觉得闷,少了这些铺陈,厚重感也会少一些。
    故事情节比较引人入胜,起码我是每晚窝在沙发上没几天就看完了,结尾让我比较怅然,就像喝道最后的茶水一般,有点淡。虽然把所有人都交代了,稍显平淡。
    值得拥有的一本书,不过,封面设计有点不衬这本书,建议再版的时候考虑改换,可以简单,但不要流俗。
  •   有红楼梦的感觉,心中对小绸、镇海媳妇、闵女儿、希昭只有感叹
  •   王老师的才华不容置疑的,个人认为,这大概是王老师的巅峰之作了,当今世上无人能左。书排版印刷都不坏,纸质也好,就是没有图片,要知道没有那种古典小说的绣像配画不知道少了多少滋味。我这个小姑娘一向不知道天高地厚,反正我不爱王老师最后部分的处理,我就想看天香绣在天香园里的际遇,看闵家娘子,看夕昭,如何用那天香绣赡养天香园,这样才不辱“天香”的书名。一人之见。
  •   喜欢王安忆已经有N年了,她的每本书必看,而且是第一时间买来。这本当然也不例外。这本书和以往那些书一样,还是王安忆特有的叙事调子,细而慢,但是笔法却有了改变。乍一进去,以为是到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满目锦绣,满目璀璨。尔后的落败中仍然有大的架子,人物也是那些时光里的因子,和天香园绣,和那些物事,一样湮没地岁月的长河中……感动一直在。
  •   人人都喜欢《红楼梦》,但它离我们太遥远了,不论是作者还是他书里的那些个吟诗作赋的小女子,都离我们隔着十万八千里。但王安忆的《天香》不同,它是鸟语花香里的人间烟火气,这样的书是我们身边的《红楼梦》,可又比《红楼梦》亲切可人多了。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具魅力最具文化品位的好小说!
    窃以为,这本书更远远超出了王安忆的另一本巨作《长恨歌》。
  •   王安忆描写的天香,看到了一个大家族是怎样败落的,令人惋惜、赞叹,那我们的命运呢!与我们自己的生命路程比起来又怎样呢?不舍思念!
  •   爱王安忆,从长恨歌开始。
    在图书馆阅读到《天香》,揍起后就不舍放下,细细品读,耐人寻味。
    于是就想买来一本放在家中收藏
  •   喜欢王安忆的文字,从《长恨歌》到现在的《天香》,还没看完,每天睡觉前看十几页
  •   喜欢王安忆的独立人格,也喜欢她小说的调子。《天香》对人事浮沉、家族盛衰的描写,颇能发人思考。
  •   王安忆的《天香》,秉承了她一贯的文风,不急不躁,从容不迫,而且历史感厚重,特别让人喜欢!
  •   喜欢王安忆的妹头,这本天香也很不错
  •   孩子的语文老师推荐给孩子看的,顺便先睹为快了。很久很久没有花钱买小说看了,也很久很久没有读王安忆的书了,小说家就是小说家,功底深厚。天香,为书房添了几缕书香。
  •   当初还是在《收获》上看连载的《天香》,不得不说王安忆的文笔实在太美
  •   天香绣,绣满园。此绣本应天上有,世间哪得几回闻?
  •   当过知青,留下了知青生活的剪影;做了专业作家,就开始挖掘本土题材,先有长恨歌的辉煌,现在又出了一篇上海开埠之前的天香,王老师的作品具有贴近生活,亲近本土的海派风格,是小说也是一段历史。。。。。。。
  •   天香 一书开头不错 故事情节、描写都很吸引人 只是到后来情节有些雷同 但总起来说算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   “天香”很好
  •   书的质量很好,值得一看的天香。
  •   看“天香”是一种享受,作者的文笔非常之美。我是先在网上看的,觉的不过瘾,又买了纸质的实体书来慢慢欣赏。
  •   时间跨度大,图景式展开,人物未免成了大幅山水画上的点缀,有些面目模糊了。小绸跟希昭跟蕙兰,是多么象啊。。
  •   写的很美,很雅,如一幅古画,一手古词,品一杯香茶,天香一梦
  •   天香书香味很浓的一本书
  •   书到的比较快,只是不知为什么《天香》本意要一本,确来了4本,还要退货
  •   完全冲着王安忆三个字买的书。然后看完后极其失望。看得出作者想写一部一家族兴衰延伸的上海发展史,然而通篇看来,时代风云在此书里完全是一笔带过的,跳过就完全不知魏晋。人物个性也是含含糊糊的,即使是作者主要描绘的几代女性代表,也仅仅是流于浮面。架子拉的很大,里面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太平铺了显得浅淡无主次,太刻画了又觉堆砌啰嗦。
    此书完全不是红楼梦,不是张爱玲,连长期修为的王安忆气息都没有。
    没有妹头的小市民气,没有富萍极具生命力的蛮顸土气,没有早期欧阳端丽娇弱又坚强的小布尔乔亚气,也没有刘侠子们简单淳朴的乡村气息。
    一部半死不活的流水账而已。
  •   看王安忆的小说,发现她写女人之间的感情远远好过写男女之情.猜想她自己的恋爱不是很动人心魄吧.每次都会被女人之间的深情打动,最喜欢上种红莲下种藕里两个小女生的感情,以及里面的小小波澜,真实,沁人心脾.
  •   王安忆老师的首部古代小说,大力支持呀!拿到手,两天就连着给看玩乐,哈哈。。。。
  •   印象中,这是王安忆第一次写关于古代的长篇小说,但功力确实深厚,能够以一个家族的历史展开,描述那些在历史边缘甚至未被纳入历史的女人们,视角独特想象力丰富,有点曹雪芹写红楼的意思。虽然某些人物或事情前后呼应得不太一致,但毕竟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不得不佩服这位高产的作家,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的能力和勇气,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
  •   很久没有这么关注一本小说了,是朋友介绍给我的,刚好对吴文化比较感兴趣,看过书后又再去了苏州、天锡、上海,确实感受到吴地经过历史变迁仍然不改的内敛、细腻和无处不在的文化气质。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
  •   读过的王安忆小说里最爱的一本。喜欢申氏兄弟淡泊的性情,人生能如此也算是极致了
  •   是因为喜欢王安忆才买的,在办公室看的,断断续续的,所以好多地方没接上头,看着人物有点复杂有点乱,可能是人物比较多的缘故吧,其实对于这方面 的题材还是红楼梦写的比较好,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   书写的很好,包装也不错,一天就到了,还免运费。
  •   王安忆的书总是充满老上海的记忆,个人很喜欢,书的质量当然好。
  •   王安忆的书给人的感觉总有些朦胧,最开始有些难以看下去,或是看不懂。但是,当你耐着性子往后看,越来越吸引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特别喜欢王安忆描画的景色和人物,在脑海中可以形成一副唯美的画面,《长恨歌》、《上种红菱下种藕》都有这样的感觉。只是这一版的封面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准有些不符,希望再版时把封面换掉吧。
  •   在《收获》上看的连载。喜欢看,好多的人物,精美的绣画,不是作者为写这个“绣”花了多大的功夫。
  •   王安忆的书,总给人上海女人的感觉,这个,当然也是这种感觉
  •   讲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没有大起大落。王安忆写的句子总是很美。有很多陌生的字词,能学到很多。
  •   王安忆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细水长流间,温婉,曲折,跌宕,暗涌,看起来处处是希望,又屡屡有绝望。好文,不单看一遍,数年后回望,一如往昔。
  •   书到了几天,还没时间看。希望比大秦还好看
  •   喜欢王安忆的味道,,,一眼就选中的,虽然只翻了寥寥数页,但字里行间透出的味道是我所钟爱的
  •   王安忆文笔细腻,第一次看到她写这类文字,充满了闺阁气息,有点红楼梦的感觉,很喜欢。
  •   王安忆是个愿意讲故事的人 整本书犹如清明上河图般娟秀 淡淡的笔触诠释了一个家族的兴衰
  •   很喜欢王安忆的这本书,真的挺好的,包装印刷都挺好
  •   一直喜欢王安忆的作品,慢慢欣赏
  •   这本书摆脱了王安忆一直的那种上海小资情结,走出来,深入进去了。不错。一口气读完。
  •   王安忆大作,了解上海历史必读,非常美的小说,值得多读几遍。
  •   王安忆是真正的作家,不像那些没有什么文化的称之为“作家”的人,她的书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   上一本看的是王安忆写的《长恨歌》非常喜欢。这本待读中......
  •   这书真是精典,细致。可与《京华烟云》《金粉世家》《家》并称四大“仿红小品”!不但在王安忆的长小说中是精典,放眼三十年来的长篇小说,也是绝对的精典。王安忆了不起,古今住来,要让我选最优秀的女作家,不是李清照,不是张爱玲,不是萧红,而是王安忆。看她的书才知什么才是文学上的王者风范!
  •   王安忆的书很不错,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以前看过她写的《长恨歌》。也很不错。
  •   刚看了开头几页,是很好的书,推荐读者阅读,喜欢王安忆写的书。
  •   冲着作家是王安忆买的,应该还不错吧!还没有看!
  •   喜欢王安忆 大学时读了《长恨歌》 今天也是看着作者去的
  •   不愧是王安忆的书 有红楼梦的经典 却又有不同于红楼梦的细腻 好书一本
  •   在大学的时候读过的一本书。是在《长恨歌》之前。很喜欢。是一个有点《红楼梦》味道在里面的小说。是送个妈妈的礼物。因为真的写的很好。只要看完就会感动女人的伟大。
  •   王安忆的书以前的更好看一些,现在有的有点不知所云了,这本还好
  •   本书描写的是清初时期开始,一个家族由兴到衰的过程中,女性为了保护和为了家族的存亡用刺绣挽救家族的故事,其中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知识性很强。尤其是刺绣知识。还有对音韵的理解很是给人印象深刻。期间的人性也让人感动。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喜欢王安忆老师的作品,没理由。
  •   王安忆的文章,还是很喜欢的。
  •   很喜欢王安忆的作品
  •   还没有读,南方周末推荐年度读物,买来闲时一读。先给个好评。王安忆的作品一直比较喜欢。
  •   一直喜欢王安忆,无关高风亮节,无关高尚情操
  •   王安忆的风格,很喜欢
  •   喜欢王安忆
  •   一直喜欢王安忆的书
  •   王安忆的作品我比较喜欢,有些张恨水的味道
  •   家族小说系列,讲述了一个家族的绣的历史。
  •   王安忆的书只看过一本《长恨歌》,被结结实实地镇住了,原来文字可以这样美法。
  •   很大气的一本书,完全不同于当下流行的暖伤文学,青春小说等.看完此书,原来古时候的女子离开男人的呵护和庇佑,也同样可以生存下去.当一个大家族渐渐衰落,其实是女人在支撑和延续.钦佩!
  •   一如既往的王安忆的风格。。。几乎收藏了所有王安忆的书,这本写得最好。
  •   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开题就很讲究,虽然是仿红一脉,但文笔温厚很见底蕴!推荐!
  •   王安忆的书嘛,总是没有对话,看起来比较费劲,满篇都是叙述。当然故事是好的。
  •   王安忆女士的新作,笔触细腻,故事绵密,此书刚刚获得今年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奖,值得推荐。
  •   笔下的明朝时代上海地区生活气息很浓,一片欣欣向荣,讲究生活品味,可惜富不过三代.
    看完有些意犹未尽,希望能写个后记,介绍一下顾绣后人的情况及历史中露香园的繁荣衰败,画张手绘地图标出当时露香园在上海的具体位置,封面封底的图片不过瘾,再多配几幅真实的顾绣作品图片让我们感受一下书画绣品.
  •   很喜欢这本书。写小儿女情怀写得好
  •   还没看呢,王安忆的书先买再说,不会错的。
  •   王安忆的作品还是值得一读的 这部作品很新 但是口碑不错 而且出版社杠杠滴 正版 强推
  •   是王安忆最好的书了,她的书别的都太啰嗦
  •   王安忆的作品,必属佳品
  •   王安忆的书,我信赖
  •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一本好书!仿佛在看一部电影似的,庆幸在如此浮燥的今天还能有如此品味的好书!品一杯清茶,静静地读到完,享受!谢谢!王安忆!佩服!
  •   王安忆的大作
  •   王安忆的小说没的说
  •   王安忆的作品,当然值得买!
  •   书包装的古色古香,与内容很相符,还没看,但我觉得会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好书。
    支持王安忆
  •   大爱王安忆
  •   王安忆的书,早就想买了.
  •   王安忆的文章还是很有品质保证的。
  •   支持王安忆
  •   王安忆一贯细腻的文风,很不错;
  •   上海明朝大家族的故事。故事吸引人,人物有特点,如果能在丰满点就更好了。
  •   还可以的东东,不算差。商品包装还是可以的,送货的时候也没损坏,如果能包装了严实一点就更好了。东西跟设想的差不多。在家欣赏的时候心情愉快,放在车里也不错,希望当当能更用心做的更好。
  •   很好看的一本书,婉约讲述,细细品味
  •   故事情节吸引人,语言很好.
  •   就当作历史吧,家庭琐屑而已,却像是上海的自传一般。
  •   细细品读,非常精美。
  •   商品本身是用塑模包装着的,这样在运输途中就不会弄脏商品本身,拿到时就感觉很好;而且是原出版社出版的正本,我本身也是个非常喜欢书的人,收到后真的觉得非常的好!
  •   非常大气从容的作品。无大悲大嗔,描摹细画却别有一番人间苍桑。来的来去的去,生活不就是如此吗?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