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共和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方可  页数:179  

内容概要

  在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等人为首的革命党人采取现代革命方式掀起反清斗争,发动了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随之在亚洲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全面推动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变迁。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时刻,本书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老照片配以通俗的文字,全面系统、直观地解读了清末政局的腐败无能及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史诗般再现了先辈们的英雄壮举。全书史实性强,脉络清晰,既有对历史发展状况的描述,又有对当时历史的剖析反思,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读物。

作者简介

方可,历史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家,著有《中国近代文明通论》、《张东荪传》、《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之创建》、《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五四风云人物文萃》、《失去的机遇》、《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等20余部著作。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
 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
 二、腐朽卖国的反动统治
 三、风起云涌的反清风潮
第二章 反清革命运动的兴起
 一、孙中山早期活动
 二、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三、海外探寻革命真理
 四、再举革命义旗
第三章 革命风潮的勃兴
 一、拒法运动与拒俄运动
 二、《苏报》案
 三、各种小团体的涌现
 四、同盟会的成立
 五、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
 六、反清革命宣传
第四章 掀起武装起义的高潮
 一、震惊中外的萍浏醴起义
 二、同盟会发动的七次起义
 三、悲壮的黄花岗之役
 四、光复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第五章 革命党人的暗杀风潮
 一、暗杀风潮的兴起
 二、汪精卫刺杀摄政王
 三、掀起暗杀高潮
 四、彭家珍刺杀良弼
第六章 武昌起义与全国响应
 一、立宪运动的高涨
 二、保路风潮
 三、武昌首义
 四、组织湖北军政府
 五、全国各地响应
第七章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南北议和
 二、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三、清帝退位
 四、临时政府北迁
结语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一、辛亥革命有着怎样的功绩
 二、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革命者也认识到,废除专制、实行民权,中间确实需要一个过程。孙中山指出:“革命之志,在获民权;而革命之际,必重兵权:二者常相抵触者也。”他分析道:如果在这时削弱兵权,其结果“脆弱而不足以集事”;但如果抑制民权,又会导致军事独裁,为所欲为,等到“天下大定,欲军政府解兵权以让民权,不可能之事也”。这个矛盾应该怎样来解决呢?他经过一番苦心思索,设计出了一个方案:就是要在革命之际颁布约法,“先定兵权与民权之关系”;并根据约法精神,由人民组织地方议会,以监督军政府是否循守约法;“洎乎功成,则十八省之议会,盾乎其后,军政府即欲步擅,其道无由。而发难以来,国民瘁力于地方自治,其缮性操心之日已久,有以陶冶其成共和国民之资格,一旦根据约法,以为宪法,民权立宪政体,有磐石之安,无飘摇之虑矣。”在论战中,《民报》反复申述孙中山的这种主张。认为:革命的目的本在实现民族主义和国民主义。“革命军之起,必在于国民主义、民族主义昌明之时,而此主义果既昌明,则约法乃应于国民心理之必要而不能不发生。”有了这个约法,反过来又成为“革命之纪律”,可以把革命团体和国民的关系确定下来,起着有力的约束作用,使革命的结果不致违背最初的目的,使共和立宪制度的实行得到可靠的保障。  革命党人满怀信心地指出:只要采取了这些措施,中国人民一定可以得享共和政体之硕果,决不会因为程度不足而无法建成共和的政体。  第二个问题:能不能按照梁启超的设计,以请愿立宪来争取实现国家的改革?  《民报》的回答是:不能。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铁血共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走向共和,插图挺多,内容不充实,书很薄,民国历史被删减,写的都是初高中历史书上的,太无聊了,多了几幅插图而已,被和谐了,没意思。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