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之战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黎汝清  页数:3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红军牺牲3万人,被俘6千人,红八军团、红三军团六师18团、红五军团34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央红军总兵力锐减为3万人。《湘江之战》以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主线,真实再现中央红军突围以来的军事、政治现实。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更站在历史发展和历史思辫的立场上,反思战争决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简介

  黎汝清,1944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在战争年代曾立过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曾获三级解放勋章,军级领导干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长篇小说多部,多次荣获各类各级奖项,被誉为“红色经典臣作”。其中《海岛女民兵》,《万山红遮》等影响广泛,新时期以后创作的《皖南事变》、《湘江之战》、《碧血黄沙》直面我军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挫折,被并称为“黎汝清战争经典三部曲”。

书籍目录

第一章 1934年11月30日湘江西岸
一 李德的希望
二 目标不改
三 博古与李德
四 博古的推理
五 拯救全军的上帝在哪儿
第二章 1934年11月30日湘江西岸阻击阵地
一 林彪的一军团
二 兴国壮士
三 战争沉醉
第三章 1934年11月30日·黄昏湘江东岸
一 “我们贻误了战机
一 “的确很被动
三 “向着火线上去
第四章 1934年12月1日湘江西岸一军团阻击阵地
一 打硬仗
二 小计划成功
三 军事与政治
第五章 1934年11月29日湘江东岸黄土崖高地
一 担架上的毛泽东
二 建议不被接受
三 遵义会议的预演
第六章 1934年12月1日湘江西岸界首
一 最高三人团
二 博古叫屈
三 二、六军团的行踪
第七章 1934年11月·中旬南昌行营
一 “共军在哪儿呢
二 “聚歼于湘江潇水之间
三 视察是为了统
四 “他是个好军人,但还不是好政治家
五 与何健“函电交驰
六 追剿计划
第八章 1934年12月2日新圩、文市之间的三十四师阵地
一 阵地即将陷落
二 陈树湘之死
三 万世松突围.
第九章 1934年12月2日油榨坪资水河边
一 血战之后
二 博古与毛泽东
三 博古与洛甫
四 周恩来讲故事
第十章 1932年10月中央苏区宁都
一 周恩来与陈毅
二 周恩来夜不能寐
三 宁都会议
四 推迟表决
第十一章 1932年10月江西宁都北郊李园村
一 红色十字架
二 前后方的严重分歧
三 陈毅
……
第十二章 1934年9月·中旬于都竹沟村
第十三章 1934年12月4日越城岭山中(上)
第十四章 1934年12月6日越城岭山中(下)
第十五章 1934年10月7日中央苏区瑞金
第十六章 1934年12月-1935年1月宝界岭山中
第十七章 1934年10月28日于都河畔
第十八章 1934年11月10日于都竹沟村
第十九章 1934年12月南昌行营
第二十章 1934年12月11日湘南通道
第二十一章1978年10月北京——宁都

章节摘录

一 李德的希望    倔强而又孤傲的日耳曼人的典型性格,使他获得过成功,也付出过高昂的代价。    当他与三名随从人员踏过摇摆不定的浮桥,登上湘江西岸的碎石沙滩时,两架意大利式的轰炸机背着滴血的夕阳直直地向他们扑过来。他望了一眼,一脸严峻,沉稳地向着一棵千年老樟快步走去。    天空立即塞满了骇人的怪啸声。几乎就在同时,在百米外的界首村头,拔地腾起了几团烟火,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他,李德,久历战场,对惨烈的搏斗处之泰然。1919年的4月至5月间,为了保卫革命的巴伐利亚共和国,他英勇地战斗过。在他的故乡——慕尼黑的街垒战中,表现出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那时,有一只被敌方炮弹炸碎的战友的手,打在他脸上,他抹了一把黏稠的血,说了一句俏皮话:“同志别发火,我会指挥得更好一些!”那年,他才十九岁。    在长达两个月的街垒战中,他并不是一个赳赳武夫,也不是只顾死拼硬打的鲁莽之人。在与政府军力量过分悬殊的战斗中,他表现出超常的胆略和意志力量,被斯大林和米夫所重视。除对第三国际的方针路线无限忠贞和革命的坚定性外,实战经验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优异成绩,便是李德被共产国际选派到中国来的基本原因。    自古不以对错成败论英雄。为了政治原因,把犯错误的人搞倒批臭,是后来才有的事。可谁不犯错误呢?    如果李德的品格真像后人所说,除了粗暴、专横、恶劣、不接受正确意见之外一无所长,那他这个二级顾问(真正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是在上海的曼弗里德·斯特恩。他是奥托·布劳恩也就是李德的上级)在中央苏区据有“太上皇”的权威是困难的。即使博古要把他推上去也是要掉下来的。因为军革委主席朱德、红军总政委周恩来,还有彭德怀、林彪这些军团长以及刘伯承、叶剑英等军事家们,也绝不是俯首帖耳、不分是非、不顾革命利益而仅仅惟命是从的羔羊。    天边很红,把山岳和森林映衬成黛色的剪影。    背着阳光,又来了两批敌机,在界首与渡口间俯冲、拉升、再俯冲、再拉升,轮番轰炸扫射,李德可以清晰地听到炸弹刚刚开始脱钩后的沙沙声,随着重力的迅速增大,沙沙声变成了尖利的怒啸,把死亡的恐怖尖锥似地刺进人们的心灵。整个大地发出火山爆发似的轰隆声。    江上的浮桥颤抖着,摇摇欲折,桥上拥挤着不顾一切冲向西岸的灰色人群。布满沙滩的伤员在血染的尘埃中痛苦地扭曲抽搐。    李德仿佛在莫斯科的影剧院里,看一部战争巨片。他对眼前的惨烈景象产生了一种陌生的距离感,仿佛这是很久以前的事。连浮桥碎裂,人群纷纷落进血红的江水里时的呼唤,都没有使他动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奥、意前线上当列兵时就有过这种感觉。子弹对他迎面飞来时,他竞忘了弯腰。这种短暂的麻木状态,被称作战争休克。    这时,那含山的落日,蹲踞在越城岭高达两千一百四十二米的苗儿山头,闪射出灿烂的光辉,悠然地瞪视着人间惨剧,就像威严狞恶的战神,借用它的斑斓色彩在中国大地这块古老的画布上,匆匆地抹了一笔。    李德心头渐渐生起被嘲弄的怒火。狡黠的历史欺骗了他。    纷乱的灰色人群,涌向正在燃烧的界首,那嘈杂的呼叫在远远近近的枪炮声伴奏下,像一个声音嘶哑的解说员,对着壮阔的战争画面,不厌其烦地作着说明。    大约有十几个人,向着李德借以隐蔽的那棵千年老樟跑来。    突然,他们一个个碰上无形绊脚石似地纷纷栽倒。呼啸的飞机子弹旋风似地在沙滩打出一片土花!硝烟从浓密的墨绿色树叶间飘洒下来。一个机关干部举着驳壳枪无望地向飞机射击,又猝然栽倒下去,而后血迹满身地爬起,直向樟树奔来,可是又被旋回来的飞机打中了。伤者手捂着前胸,身体佝偻着剧烈地前倾,痉挛不止,仍然直奔他而来,似有话向他报告。他终于认出这是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他下意识地跑过去迎接他。可就在两步远的距离内,作战参谋的头颅咕咚一声触到地上,整个躯体紧缩成一团,已经破成网状的灰布军衣立即浸满了血迹。    军事顾问正要弯下一米八五的身躯,把他抱到老樟树下,没想到作战参谋忽然从血泊中跃立起来,滴血的脸上双眼暴突,对他怒声直喊:    “他妈的!这仗是怎么打的!”    李德听不懂他吼叫的是什么,却感到迎面扑来一种凄厉可怖的怨愤之情,那喷火似的目光深深地灼痛了他。在他悚然而怔的时候,那鲜血淋漓的参谋猛然向后仰倒下去,瞬间气绝身亡。他两脚岔开,麻质的草鞋上粘满鲜血浸泡的黑色稀泥。    四批敌机轮番轰炸,大地在五百磅的炸弹撞击下发疟疾似地颤抖。爆炸声汇成连续的轰鸣,弹坑里冲出一股股热浪,把四周的人像草捆似地冲走!耳膜嗡嗡发响,每个细胞都紧紧绷起。    透过慢慢散落的烟尘,大树伏倒,驮马狂奔,被炸者肢体、枪支、鞋帽、行装一起飞进……渡口边的河滩上,布满马匹和人体的残骸和两米多深的弹坑。坑中还冒着黑烟,那是死神的呼吸。在弹坑近旁顷倒的树枝上挂着被扯烂的带血的布条碎片。一个弹坑四周,竟躺着三十多具尸体。焦煳、血腥和辛辣的气味直刺鼻腔。    渡江的人群个个脸色发灰乃至发黑,衣服全都失去了原色。许多人绑着血迹斑斑的肮脏绷带,穿着粘满泥尘的破烂便衣或军装,有的戴着帽子,有的光着头。    有许多人疲倦到极点,一登上江岸便倒卧在沙滩上喘息。P3-5

编辑推荐

黎汝清编著的《湘江之战》是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借用真实历史资料,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湘江之战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    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它并不是完全的历史事实,所以,勿请读者不要把它当历史史实来阅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湘江之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红军牺牲3万人,被俘6千人,红八军团、红三军团六师18团、红五军团34师几乎全军覆没,中央红军总兵力锐减为3万人,《湘江之战》以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主线,真实再现中央红军突围以来的军事、政治现实。不仅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更站在历史发展和历史思辨的立场上,反思战争决策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查看全部>>
  •   很高兴将黎汝清的三部作品收集齐了。非常高兴!
  •   全景再现了当年的惨烈战役,让人受了教育
  •   战争场面惨烈,令人震撼。望眼现在,倍感珍惜!
  •   在工作之余选读此书,不仅是对于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历史的反思。政党、军队、还是个人,在反思过去历史的同时,或许能够更加丰富自己的人生。
  •   悲壮惨烈的3本书
  •   好、书中的很多分析非常独到
  •   先读了再说,包装很好
  •   了解过去,珍惜现在
  •   观点鲜明纪实性书籍很励志
  •   湘江之战是红军队伍生存之战,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   老作家的经典军事小说,历史背景很清楚,故事描述很到位,带有很多历史评说,是研究中国军事历史的好参考
  •   看了后让人思考一些问题
  •   还行,发货什么的都挺快的,包装也好
  •   前辈打江山,后辈建新国。勿忘当年苦,守业胜创业。
  •   是新书,书本包装很好,纸质也不错。。还没看。
  •   相对于《碧血黄沙》、《皖南事变》,这本书显得很乏味,不知道是作者的原因还是题材的原因,此书里面有大量的类似哲学的思考及评论,对于历史故事来讲,过多的评论显得非常乏味、无聊和没有必要。非常失望。
  •   难得的几部以历史重大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描写很细腻,很让人钦佩。憾点是,心理描写太多,显得很冗长,拖沓。
  •   黎汝清的经典大作,看惯了解放军的胜利,读一读红军的苦难发展历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