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张建伟  页数:493  字数:46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原本说的是国体变更,在专制国家,同样也是政体变更,即把专制政体转变为民主政体。这条路,在大清国,走得艰难,从戊戌变法开始,走了十三年,终于在辛亥那年,走到头,亡了国。辛亥革命已经百年,现在重新审视这场大变局的来龙去脉,便是《走向共和》出版的缘起。《走向共和》是五十九集同名历史剧的文学修订本,该剧在当年曾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本书由剧作家张建伟著。

作者简介

张建伟,记者,作家,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荣获范长江新闻奖、鲁迅文学奖。出版著作多种: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历史随笔,《大清王朝的最后变革》《温故戊戌年》《最后的神话》《流放紫禁城》《世纪晚钟》《老中国之死》《袁世凯传》《近代化细节》。电视剧作,《走向共和》《朱元璋与沈万三》《锦衣卫》《努尔哈赤》《茶女》《杨贵妃秘史》《战国》。话剧剧作,《万历十五年》(改编)《上帝来到中国》《辛亥年》。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太后回銮
第二章 中南海牌局
第三章 三条道路 
第四章 废科举
第五章 预备立宪
第六章 新官制
第七章 大参案
第八章 死神之舞
第九章 掘墓人
第十章 辛亥首义
第十一章 三国演义
第十二章 清廷逊位
第十三章 新旧交替
第十四章 府院之争
第十五章 张振武案
第十六章 孙袁会谈
第十七章 民权初步
第十八章 宋教仁案
第十九章 二次革命
第二十章 正式大总统
第二十一章 中华革命党
第二十二章 皇帝的新衣
第二十三章 袁世凯之死
第二十四章 五权宪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美女爱英雄,克强可不许拒绝哟。”赵秉钧道。“好!”黄兴站起来,随侍者而去。赵秉钧默默注视着黄兴与一女士舞蹈着,随手掏出一张银行存单,放到桌上,推到宋教仁面前:“钝初,这是大总统让我交给你的。”“嚯!五十万元呀!”宋教仁拿起来一看。“大总统知道你家有老母,有妻儿,不富裕。”“多谢多谢。我还养得起家。”说着,将存单又推了过去。“把老母、妻儿接到北京来吧。大总统希望你留下来。你不愿当部长,他可以为你专设副总理的职务。”赵秉钧满面真诚地说道,“钝初,真希望你留在北京帮我一把呀。”“国民党马上要开始竞选国会议员,孙先生把这件大事交给了我,我是无暇他顾啊。”宋教仁忽然又抓过了那张存单,“那我就收下了!”刚才不要,现在又取——赵秉钧一怔。镁弹又爆亮,是在袁世凯和孙中山那边,田沫正请摄影记者给正在畅谈的孙中山和袁世凯照相。“我说田沫女士,看来我是永远躲不掉你喽!”“还说呢孙先生,您让我输了!”田沫恨恨地说道,然后拉起摄影记者就走。孙中山满头雾水,袁世凯却注视着他们的背影,喃喃道:“如后一切都是新的……”只见宋教仁手里拿着那张存单,赵秉钧跟在后边,笑嘻嘻地走了过来。宋教仁对着孙中山摇着手里的存单:“先生,大总统和赵总理为我国民党竞选国会议员赞助五十万元。”“好啊!”孙中山道。袁世凯看了赵秉钧一眼,后者沉吟不语。袁世凯也笑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嘛。”亲切地招呼道:“钝初,来来来,快坐到我身边来。”宋教仁坐到袁世凯旁边,赵秉钧也沉吟地坐到了圈内的沙发里。这时,一曲终了,黄兴兴冲冲地过来了:“好啊好啊,你们都在这里清闲,让我转悠起来没个完!”“克强,能者多劳嘛。”孙中山道。又一曲音乐响起来,只见沈玉英走了过来,盈盈一礼:“孙先生,你让我好等。就不能请我跳个舞吗?”“真是对不起。”孙中山赶紧站起来,“我我我,我不会跳舞。”“先生太客气了。先生普浴欧风美雨,岂能不会跳舞?英子,我可把孙先生交给你了。”袁世凯道。“孙先生,请。”沈玉英又是盈盈一礼。“不行不行。”孙中山慌了,“要要要,要不这样,我给大家唱,唱一段粤剧。”“孙先生,你可别……”黄兴忙拦道。袁世凯却已经鼓起掌来:“好啊好啊!”他站起来,拍了一下手。音乐停了,舞蹈也停了。袁世凯说道:“诸位诸位,请诸位大饱耳福:我们请中山先生唱粤剧。”众人欢呼鼓掌。沈玉英上前搀起孙中山的臂膀,孙中山脸红红的,走到了大厅中央,沈玉英站在一旁,笑吟吟地瞅着他。所有的人都瞅着他。孙中山轻轻咳嗽了一下,然后找着粤剧的调子:“颠颠倒倒,倒倒,不对,不对。对不住大家,我小时候是会唱的。”众人都笑了。孙中山重新找调子,这一次,台上的乐手用轻轻的音乐帮着他找。终于找准了。

后记

走向共和,原本说的是国体变更;在专制国家,同样也是政体变更,也就是把专制政体转变为民主政体。这条路,在大清国,走得艰难,从戊戌变法开始,走了十三年,终于在辛亥那年,走到头,亡了国。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大家回头看,重新审视这场大变局的来龙去脉,这便是本书出版的缘起。    本书是五十九集同名历史剧的文学本,历史学家对该剧的述评,以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先生的《从(走向共和)的人物形象看历史范式的转换》(原载2003年6月《探索与争鸣》)一文最为中肯。摘录一些段落,以飨读者: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科书与历史著作中,许多近代历史人物,都被贴上不同的政治标签,成为政治宣传画上的脸谱。例如,李鸿章、慈禧、荣禄、袁世凯这样一些重量级人物,无论在国民党的官方史学中,还是建国以来的历史教科书中,他们都是十恶不赦的历史罪魁。而康有为、孙中山的形象,则附丽上了夺目的政治光环,并成为人们道德崇敬的对象。    《走向共和》自播放以来引起世人广泛注目……这部作品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大胆地突破了五十年来,甚至近百年来历史学界已经形成的刻板的脸谱化的形象,并大体上使众多历史人物更接近于其历史真实的面目。由于它与人们近百年形成的固定观念与思维定势之间,形成巨大反差,由于它能借助于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在数以亿计的电视的受众面前尽情地展示自己对历史的新诠释,当电视剧演职员们挟如此巨大的特殊优势,来强化他们与人们刻板形象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时,其影响力冲击力之巨大,就自然而然了。    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尝试恢复历史人物真实性的浪潮,不是由改革开放已经二十余年后的新一代历史学家发起,而是由学术界以外的非专业人士发起?并且这一冲击波又能如此势如破竹?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学科特点而言,历史学思维倾向于保守,学院派的风格也易于形成思维定势,这些都可能妨碍了人们去摆脱长期的思维上的“路径依赖”。相反,文学出身的编剧者习惯于文学形象思维,这一思维的特点,往往有助于通过对形象的直觉感悟,来把握人物的特点。因此,文学家的直觉在突破旧思维方面,比起受到理论之网重重约束的史学家来说,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优势。另外,历史学的理论思维,要完全从意识形态教义的框架里摆脱出来也难。历史学家往往离不开“文以载道”,而当历史学家无论是“载革命之道”,还是“载改革之道”时,往往会把历史人物不自觉地符号化,这就会妨碍人们去突破旧的思维路径。    从更深一层意义上看,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走向共和》的尝试中看到历史学范式正在发生静悄悄的转变?也许这句话说得过重了一些,这是作者在研究近代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未遂心愿。这种心愿渐渐变为心中一种对别人的期待。当电视剧的演职人员们,在并不承担“文以载道”的意识形态任务的情况下,当他们运用文学家的直觉,来自由处理历史人物时,他们就没有思想负担,他们的头脑近乎一张白纸,本来就没有受教条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过多的涂抹。他们只需凭依其健康的世俗的感觉,以孩子般的好奇心与新鲜感,在历史故纸堆中自由来去,就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些本来就很明白的东西。史料就在那里放着,历史人物在里面按其本来面目活动着,说着,笑着,发怒着,哭着,阴谋着。这一切并不需要足够智慧就可以理解,只要粗通文言文,运用常识思维,就能很自然地得出接近于真实的看法来。    这是萧功秦先生对历史剧《走向共和》的评述,更是对长期以来统治中国史学界的“历史学定式”的批评,以及对突破这些“定式”的新型历史学人的肯定和鼓励。    但在当年,当本剧播出后,当《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我这个原创兼编剧,并询及该剧的“现实意义”时,我是这样回应的:“历史剧当然有现实意义。这是剧中的历史观念所赋予的。我们是在‘现实’的位置上回溯‘历史’。那么,我当然希望‘历史’能够告诉‘现在’:我们‘现代人’可以在什么程度上摆脱历史局限性。或者竞像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东西就是:从来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2011年9月25日于北京Class公寓

编辑推荐

《走向共和》:于是李鸿章成为药引子引出两剂药方:一剂是大中国通过内部变革而施行君主立宪,一剂是孙中山通过外部革命而进行共和立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向共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一个剧本 为什么要和 盛和煜·电视剧卷:走向共和,分成两部分,而且书本的装璜风格也迥异。
  •   和盛和煜自选集·电视剧卷:走向共和 事一套的上下本,都是电视剧本的形式,很好的一套书,连看电视剧带看书更能立体的了解作者的想法。
  •   这个是 走向共和的下册
  •   革命要死人,革命要流血,但只有革命才能民主。
  •   电视剧看过.又买了DVD看.现在看了书.很多地方比电视剧表达得更细腻.喜欢电视剧的.买了这本书互补一下.
  •   这本书很好看,非常满意
  •   看过电视剧了,很好看,但书更精彩,一般情况下书更好看是很正常的,但对于这本书和电视剧有一个很主要的区别,孙中山是个正常人了。。。。
  •   这本书只是下半部分的剧本,而江苏人民社的盛和煜那本才是上半部分的剧本
  •   能够较为客观的评价清末时期的那段历史,还是很不错的!
  •   这个商品不错。还没开始看。
  •   帮别人买的,我没有看到
  •   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
  •   物流很快,图书完好,没有破损!给力!
  •   时代进步
  •   发货超级快,上午下单,下午收货,正版行货。
  •   老公爱看,买了一整套
  •   书很不错,正在阅读中。第一次在当当买书,是正版,没问题,以后就在这里买了。
  •   这是下册,更多的人物登上历史的舞台,忠奸难辨,主动或被动地汇入寻求中国道路的滚滚长河中。
  •   这是下册
  •   给同学买的回头我也买一本,对历史和政治的学习很有帮助
  •   是小说形式的文学作品 我还以为是历史呢
  •   别人介绍领导看的,一直挑不好,版本太多了,有点复杂,这本应该不错
  •   看了电视再看书,有不一样的感觉,
  •   质量不错,书也挺有内涵
  •   孙中山从林肯处吸收民主思想,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本书将林肯的三民主义“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写成了三个“of the people”,这种关键性的可笑的错误,还配得上《走向共和》这个名字么?!
  •   这本书我仍然是习惯性对照电视剧看的,结果看了第一集和书一点都对不上啊。这也就算了,关键是这本书没有讲全,难道只是张建伟编剧的部分?盛和煜的部分去哪了?
  •   帮别人买的啊 不清楚情况啊
  •   说实话不是很喜欢,因为看小说并不只是看个热闹,更希望能看到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能是不是的做一些点评将一些我们知道但是却说不出来的道理,但是遗憾的是作者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做到
  •   这一部分是张建伟写的,跟前面盛和煜写的有点差距
  •   电影没看全,只看几集,喜欢,所以买书看。书中,田沫和罗文是虚构的,和电视剧一样,很多评论都说是败笔,我也认为是不咋地。总的读来还是很顺滑的,可能是剧作的缘故吧,相比于前段时间读的王树增的 解放战争 长征 要轻松多了。看完后感觉挺好,推荐,应该算是历史小说中最好的几部之一了。本来这个时代也精彩,新旧交替,差不多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后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又一段完全打碎后的重新开始,封建社会从此结束。
  •   本书没有盛和煜编剧的19世纪末部分,不明白为什么不出全本。虽然张建伟编的这部分要比盛编的那部分写得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