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区先秦考古论集

出版时间:2000-07-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高广仁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于1954年考进北京大学历史系。从第一学期听夏鼐先生讲授《考古学通论》起,就算开始了我学习、研究考古学的生涯。1959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从考古圣地安阳殷墟正式开始了田野考古实践,我发掘过殷墟的铸铜遗址和几处墓地,并有幸与同窗周庆南合作发掘了小南海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1962年我被调往山东工作队。与我同往的有任式楠、胡秉华同志,还有已在山东队工作的吴汝祚等同志。当时大汶口墓地发掘的收获在考古界所引起的惊喜与震动尚未平息,讨论正在热烈进行。在这一学术背景下,我们山东队奉命以田野实践去寻求答案。在曲阜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选中曲阜西夏侯作为第一个发掘地点。当时,三年自然灾害还没有完全过去,发掘工地生活之艰辛,现在的年轻朋友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大家团结友爱,艰苦奋斗,发掘出与大汶口墓地文化面貌近同、随葬品又相当丰富的11座墓葬,并在墓葬层之上发现了一个龙山文化灰坑。这一收获引起夏所长的重视,他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于1963年正式提出大汶口文化的命名,推定了大汶口文化早于龙山文化的相对年代。我们于是受到很大的激励,又顺利地完成了第二次发掘。1962~1964年问,我们又在鲁中南的兖州、泗水、邹县(今邹城市)、滕县(今滕州市)开展了普查。文化大革命将一切正经工作阻断。直到19r72年7月,我们才从五七干校返京。次年春天,韩榕、杜在忠同志来队工作,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去山东开展工作去了。1973年到1975年,为解决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问题,我们接连发掘了潍县鲁家口、胶县(今胶州市)三里河两处既有大汶口文化遗存又有龙山文化遗存的遗址,颇有收获。与此同时,从事山东考古的兄弟单位也以各自的成绩对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关系问题.作出了相同的回答:大汶口文化是山东龙山文化的直接来源。1975年,在兖州王因发现了重要线索,我和胡秉华立即转战王因,开始了长达四年的七次发掘。1977年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讨论会”,给了我一个机会,促使我清理一下10多年来的研习心得,写成《试论大汶口文化的分期》一文。此前我虽发表过两篇与同事们合写的调查或发掘报告,但写论文这还是头一次,也是最紧要的一次。19r78年初我从王因工地返京,把小文送请夏所长审阅,他用蝇头小楷写了修改意见,给予了鼓励,该文在当年的《考古学报》第4期上发表了。事隔半年,19r79年4月我收到了日本著名中国史大家贝冢茂树先生寄来的他的新作《中国古代再发现》,书中竟然把我那篇小文中的两幅插图放进了序论中,借以论述古代史与考古学的关系;在介绍大汶口文化新发现的章节之中也用了拙作中的图表。也是在19r78年,《中国建设》的编辑赵令珠来考古所约稿,夏所长就让我写大汶口文化的介绍,并由他审阅、修订了中、英文稿。文章发表后不到半年,我收到当时还在加拿大读书的文德安寄来的询问有关大汶口文化的信函,现在她已是美国较著名的中国考古学家了。

内容概要

本论集是作者从事海笛区(渤海、黄海、泰山、淮河故道所标示的历史文化区)考古近仙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分为六部分:"海伯区先秦考古综论",有对海笛区史前考古简史的论述,有对旧石器时代至秦统一时期的文化发展脉络及文化区域性特征的论述。"北辛文化、大汉口文化研究"和"海铺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研究"两部分是对海笛区史前文化的断代研究,分别对各个文化的来

书籍目录

海岱区先秦考古综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海岱历史文化区山东地区史前考古的世纪回顾海岱区先秦考古概论山东史前考古的几个新课题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研究海岱区早期农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试论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大汶口文化的社会性质与年代——兼与唐兰先生商榷大汶口文化社会发展的两段论大汶口文化的葬俗花厅墓地“文化两合现象”的分析海岱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研究典型龙山文化的来源、发展及社会性质初探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的发掘及其学术价值说“丘”——城的起源一议岳石文化的社会成就与历史地位海岱区商、周、秦考古研究海岱区的商代文化遗存莒文化的考古学研究海岱区的秦帝国烙印专题研究史前陶鬻初论中国史前时代的龟灵与犬牲海岱区史前祭祀遗迹的考察文化与环境关系的考古学研究山东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信息及其与文化的关系自然环境对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发展的影响“濮阳龙”产生的环境条件和社会背景SYNOPSIS

章节摘录

插图:典型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技术,在整个中华史前文化中跃居遥遥领先的地位。它的整套的磨光黑陶器,特别是蛋壳陶,以及十分显眼的白陶袋足器,无论其质地、制法、造型还是装饰,都达到了中华史前制陶业的最高水平。他们把先进的制陶术及产品通过中原地区传向江汉地区和渭河地区。那些地区出现的鬻、盉一类的薄胎素面袋足器都带有明显的海岱地区文化特色。典型龙山文化“鬼脸”足的鼎、折腹盆、罐形杯、筒形杯等在中原地区各处都有或多或少的发现。河南龙山文化显然受到了海岱地区的影响,这已为学者指出引。夏商时代所使用的礼器中鼎、豆、壶、盉、尊、巷等器物及一些仿动物造型的器物即所谓“牺尊”,既有当地的原型,又具有海岱地区的文化传统因素。夏商铜器的装饰纹样,如兽面纹等也可以溯源于典型文化的陶器、玉器装饰纹样。海岱地区的制石技术历来较高。从大汶口文化早期起,石器磨制精致,而且钻孔技术已普遍使用,显然较同期中原地区为高,而与南方的太湖地区、宁镇地区大体达到相同的水平。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出现的有段石锛,可能是由南方传人的。大汶口晚期墓出土的黑绿色、淡黄色的扁薄精美的礼器玉铲,在中原地区同期的遗存中尚未发现。典型龙山文化的成组玉饰、刻花玉斧、特别是玉鸟对夏商时代小型玉饰的制作也不无影响。海岱地区的制骨技术,在大汶口文化早期并不比中原、太湖等地为高,甚至比半坡类型的制骨工艺还差一些,但是出现在晚期骨器、象牙器上的透雕技术、镶嵌技术则是海岱地区对中华古代文化的杰出贡献,成为商代牙雕、镶嵌技术的源泉。

编辑推荐

《海岱区先秦考古论集》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岱区先秦考古论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错的学术著作,其中不少论文可以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