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名词

出版时间:2005-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编  页数:46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药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和审定,是中医药学制定行业标准、学科规范和建立我国医学科技基本条件平台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医药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书刊和教材的编辑出版,特别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998年夏开始筹备成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中医药名词委),经过两年的酝酿准备,2000年8月18日中医药名词委在北京正式成立,挂靠中国中医研究院。会上,通过了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与审定总体计划,明确提出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基本名词;第二步是各科所有名词;第三步修订已公布的名词、审定新词。同时,制定了《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等重要文件,并对《中医药基本名词(草案)》约5000条提出意见和建议。不久,国家科技部设立科技基础性工作资金项目。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及其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药名词委办公室为主的项目组以《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为题申报,获科技部批准,列为国家科技部2000年度科技基础性工作资金立项项目。同时,仍纳人中医药名词委工作范围,因而能充分发挥全国中医药专家的学术优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及其事务中心专家的指导,采取术语学研究方法,建立了以全国中医药名词委为核心的专家咨询组和以中医药名词委办公室/项目组为主的工作组密切配合的有效的运行机制。项目组充分参考以往有关的名词规范工作取得的成果,尽可能广泛征询较多同行专家的意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超额完成原合同书规定的任务,确定了5283条中医药基本名词规范的汉文名、英文名,并做出注释,建立了相应的汉英文数据库,撰写了研究论文、学术专著。2003年12月23日国家科技部基础司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组认为,本项目规范的名词,充分体现了学科的系统性、表述的规范性和学术的权威性的特点,有所创新,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水平。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中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仍在继续发展的惟一学科,其名词术语有其特殊性,其规范工作也更具艰巨性。首先是在数千年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由于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中医学派林立、人文色彩浓厚等因素,内涵、外延的演变复杂,对古今名词作出统一、定义,确实很困难。再者,给出相应的规范英文名,难度更大。我国现有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多数来自外国,20世纪50年代主要来自苏联(俄文),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来自欧美(英文),规范工作的任务是对与英文名词相对应的汉译名词做出选择和统一。

内容概要

  《中医药学名词2004》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中医药学基本名词,内容包括总论,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治疗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推拿学、养生学、康复学,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肛肠科疾病,皮肤科疾病,骨伤科疾病18部分,共5283条。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中医药学规范名词。

书籍目录

路甬祥序卢嘉锡序钱三强序前言编排说明正文01.总论02.医史文献02.01 医书02.02 医家02.03 其他03.中医基础理论03.01 总论03.02 脏象03.03 经络03.04 形体官窍03.05 气血津液精神03.06 病因03.07 病机04.诊断学04.01 诊法04.02 辨证05.治疗学05.01 总论05.02 内治法05.03 外治法06.中药学06.01 总论06.02 炮制06.03 中药07.方剂学07.01 总论07.02 剂型、煎服法07.03 方剂分类07.04 方剂07.05 中成药08.针灸学08.01 总论08.02 腧穴08.03 耳穴名称和头皮穴线名称08.04 针灸疗法及其他09.推拿学、养生学、康复学10.内科疾病10.01 热病10.02 肺系疾病10.03 心系疾病10.04 脑系疾病10.05 脾胃疾病10.06 肝胆疾病10.07 肾膀胱疾病10.08 气血津液疾病10.09 经络肢体病10.10 其他疾病11.外科疾病11.01 疮疡疾病11.02 乳房疾病11.03 其他疾病12.妇科疾病13.儿科疾病14.眼科疾病15.耳鼻喉科疾病15.01 耳病15.02 鼻病15.03 咽喉病15.04 口齿病16.肛肠科疾病17.皮肤科疾病18.骨伤科疾病18.01 骨折18.02 脱位18.03 骨病18.04 筋伤18.05 扭挫伤18.06 损伤内证附录英汉索引汉英索引

章节摘录

07.2 00五苓散wulingpowder;wulingsan同名方约有17首,现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方。组成: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多饮暖水,汗出愈。07.2 01五积散wujipowder同名方约有8首,现选《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方。组成:苍术、桔梗各二十两,枳壳、陈皮各六两,芍药、白芷、川芎、川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三两,厚朴、干姜各四两,麻黄(去根节)六两。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剉细,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热服。凡被伤头痛,伤风发寒,姜煎二钱,仍人葱白,食后热服。07.2 02六一散liuyipowder;liuyisan同名方约有4首,现选《伤寒标本心法类萃》方。组成: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上为末,水调或加蜜,或葱豉汤调。07.2 03六味地黄丸liuweidihuangpill:liuweidihuangwan同名方约有4首,现选《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方。组成: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温水化下。07.2 04内补黄芪汤neibuhuangqidecoction同名方约有6首,现选《证治准绳》疡医方。

编辑推荐

《中医药学名词2004》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医药学名词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其实,没什么用。我不喜欢。
  •   书的质量很好,用着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