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花生活史型研究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祖元刚、王非、马书荣、唐中华、郭晓瑞/国别:中国大陆  页数:280  

内容概要

植物生活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是当前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基于长春花(Catharanthusroseus(L.)G.Don.)生境条件的差异,将长春花所处的不同生境条件划分为覆膜栽培生境、无覆膜栽培型、半野生型、轻度干扰野生生境和中度干扰野生生境5种类型,并从长春花的野外生境条件分析、花的形态特征分析、初生代谢、次生代谢、花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花的传粉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对长春花的生活史性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春花生活史的形成、生活史型划分、生活史型的形成机制以及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共分10章,阐述了长春花的生活史型对其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意义,为长春花的大规模人工栽培和提高栽培长春花品质提供理论基础,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开发长春花应用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对指导野生长春花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可供植物学、生态学、野生植物保护学以及药学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书籍目录

丛书序言序言第1章 绪论1.1 植物生活史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向1.1.1 植物生活史概念1.1.2 植物生活史的研究内容1.1.3 植物的生殖对策的研究1.1.4 植物生活史对策的研究1.2 植物生活史型的研究现状1.2.1 植物生活史型的多样性与动态研究1.2.2 植物生活史型的研究进展1.3 长春花的基本特征及研究现状1.3.1 长春花属及长春花种的基本特征1.3.2 长春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1.3.3 长春花的药性1.3.4 长春花的研究现状1.4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章 研究地点自然概况2.1 野外研究地概况2.1.1 万宁市自然概况2.1.2 文昌市自然概况2.2 室内栽培长春花研究地概况及实验材料第3章 长春花野外生境条件分析3.1 研究方法3.2 长春花在研究地的分布现状3.3 长春花生境类型概况3.4 不同生境土壤生态因子概况3.4.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4.2 不同生境内土壤的立体构造3.4.3 不同生境内土壤的颗粒径级比较3.4.4 不同生境土壤的含水量及其月份动态3.4.5 不同生境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及其月份动态3.4.6 不同生境内土壤的土壤pH值及其月份变化3.5 本章小结第4章 长春花形态特征分析4.1 研究方法4.1.1 取样方法及实验方法4.1.2 统计方法4.2 营养生长形态特征指标分析4.2.1 7月营养生长形态指标分析(2002年)4.2.2 9月营养生长形态指标分析(2002年)4.2.3 1月营养生长形态指标分析(2003年)4.2.4 不同生境内长春花的营养生长形态的季节变化4.3 生殖生长形态特征指标分析4.3.1 7月有性生殖阶段形态指标分析(2002年)4.3.2 9月有性生殖阶段形态指标分析(2002年)4.3.3 1月有性生殖阶段形态指标分析(2003年)4.4 无性生长形态特征指标分析4.5 本章小结第5章 长春花的初级代谢5.1 长春花的光合生理特征5.1.1 研究方法5.1.2 不同生境长春花叶绿素含量比较5.1.3 不同生境长春花光响应曲线的季节变化5.2 长春花叶片糖类物质含量测定5.2.1 实验材料5.2.2 实验方法5.2.3 长春花叶片糖类物质含量变化5.3 不同生境下长春花生物量分配格局的研究5.3.1 研究方法5.3.2 野外长春花生物量分配研究5.3.3 室内长春花生物量分配研究5.4 本章小结5.5 讨论5.5.1 长春花不同发育时期生物量变化5.5.2 长春花的生殖配置5.5.3 叶片糖类物质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第6章 长春花的次生代谢6.1 长春花黄酮含量的测定与分析6.1.1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6.1.2 野外长春花体内总黄酮含量的研究6.1.3 室内长春花体内总黄酮含量的研究6.1.4 讨论6.2 长春花碱含量的测定与分析6.2.1 长春碱的提取与含量测定6.2.2 长春碱含量测定结果与分析6.3 长春花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6.3.1 实验材料6.3.2 长春花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6.4 长春花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变化6.4.1 叶片内源激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6.4.2 激素平衡与花芽分化的关系6.5 本章小结第7章 长春花有性生殖器官结构功能特征7.1 研究方法7.1.1 实验材料7.1.2 花形态观察7.1.3 组织化学分析7.1.4 微观结构观察7.1.5 蛋白质含量测定7.1.6 可溶性总糖和淀粉的测定7.2 花的形态特征7.3 雌雄蕾的发育过程及微观特征7.3.1 花蕾期花被的发育过程7.3.2 雌、雄蕊的发育过程7.3.3 小孢子及雄配子体的发育7.3.4 花粉的形态特征7.3.5 柱头的发育7.4 花粉和柱头发育过程的组织化学分析7.4.1 花粉脂肪体、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动态变化7.4.2 柱头蛋白质、脂肪体和糖类物质的动态变化7.5 有性生殖器官超微结构分析7.6 有性生殖器官不同部位蛋白质及糖类物质分析7.7 讨论7.8 本章小结第8章 长春花传粉生物学8.1 长春花的传粉系统8.1.1 花期及开花行为8.1.2 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8.1.3 花粉与柱头的黏合8.1.4 讨论8.2 温室内长春花授粉的生物学效果8.2.1 研究方法8.2.2 长春花花粉数量与胚珠比8.2.3 长春花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8.2.4 长春花的结实率8.2.5 长春花果实和种子特性8.2.6 讨论8.3 长春花传粉机制综合分析8.3.1 花部综合特征与生殖系统的关系8.3.2 花部结构及其智能化与传粉行为的关系8.3.3 花粉与柱头黏合的物质基础8.4 本章小结第9章 长春花生活史特征及其生活史型划分9.1 长春花生活史特征9.1.1 引言9.1.2 长春花生活史特征9.2 长春花生活史型的划分9.2.1 植物生活史型理论基础及其划分方法9.2.2 长春花生活史型的定性划分9.2.3 长春花生活史型的定量化分析9.3 本章小结第10章 长春花生活史型的形成机制10.1 植物生活史型的形成与转化机制10.2 不同生境下长春花生活史型的形成机制10.3 不同生境下长春花生活史型的转化10.4 对长春花生活史型研究的重大意义参考文献图版

编辑推荐

  植物生活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是当前植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基于长春花生境条件的差异,将长春花所处的不同生境条件划分为覆膜栽培生境、无覆膜栽培生境、半野生生境、轻度干扰野生生境和重度干扰野生生境5种类型,并从长春花的野外生境条件分析、花的形态特征分析、初级代谢、次生代谢、花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花的传粉生物学等多个角度,对长春花的生活史性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长春花生活史的形成、生活史型划分、生活史型的形成机制以及生活史型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长春花生活史型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书是由两个博士生的论文拼接而成,博导挂的第一作者。
    论文的内容是观察和统计,比如港口的花叶子长了多长多厚,种子长了几个,室内的花长种子很难,大量的篇幅是这些统计数据和表格。
    缺点是并没有对上述统计做深入的分析,所以读者收益很小,也许仅仅作为文献存档,目标客户是各大学校的图书馆。无法指导种植者、养花爱好者。作者对此花也了解不深,只是观察和记录,其中一些观点似乎不正确,例如说长春花只能通过种子繁殖。
    后续查了其中研究室内养殖的作者,再无相关文献问世,估计不研究这个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