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科学与客观性回归

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刑冬梅、 郭贵春 科学出版社 (2008-05出版)  作者:刑冬梅  页数:2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通过对科学的社会建构学术潮流发展演变的梳理和批判,对实践的科学观的理论基础、概貌和意义进行说明和刻画,提出科学的本质是实践和文化,用“参与”的视角取代传统的“旁观”的视角来审视科学,用对科学的操作性语言描述,取代表征性语言描述,明确提出用“过程客观性”代替“实体客观性”是科学的“客观性回归”。  本书适于科学技哲学工作者、科学社会学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大学师生阅读。

书籍目录

总序绪论  第一节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贡献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后SSK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践转向  第三节 本书写作的研究指向及对应章节  第四节 本书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上篇“是”与“应该”的科学 第一章 导论:现实的科学与标准科学观中的科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科学:理想与现实的疏离与冲突  第三节 对科学的社会理论批判:科学是控制、是权力  第四节 对科学的哲学反思批判:科学是一种选择 第二章 科学的社会建构:对科学反思批判的理论汇聚  第一节 科学的社会建构的现实源起  第二节 科学的社会建构的思想渊源  第三节 科学社会建构的基本理论及其演变 第三章 回溯式的科学与进行中的科学  第一节 科学范式中的历史情境性  第二节 《利维坦与空气泵》与反辉格科学史观  第三节 行动中的两面神科学  第四节 异质性、耦合、突现——时间中生成演化的科学下篇 实践的科学与客观性回归 第四章 作为实践的科学  第一节 作为实践的科学与表征性科学的基础性问题  第二节 作为实践的科学:从“范式”到冲撞  …… 第五章 科学实践:世界与我们双向建造 第六章 实践的科学与客观性回归结语:实践的科学与科学的文化研究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是”与“应该”的科学第一章导论:现实的科学与标准科学观中的科学第一节引言刚刚过去的发生在20世纪末的“科学大战”,是20世纪末期科学怀疑论的激进形式对现代科学得以立足的合理性、客观性、真理性的全盘否定引发的一场后现代思想家与科学卫士之间的大论战。这场论战,以公开的方式表现出了研究科学的人文学者与从事实际科学活动的科学家之间的深层的不信任,也昭示了现代科学的表述危机:现实的科学与言说的标准科学表现为冲突与疏离。科学究竟是什么?是借助于理性的认识论法则发现真理的对客观实在的认识,还是在利益和权力的缠绕中以认识自然为名义对利益和权力的社会表达?究竟是谁更有资格说明科学的本质,是“谈论科学”的科学的社会研究学者,还是“做科学”的科学家?如果科学不是对客观实在的真理性认识,而是社会建构起来的一种文化,那么,相比较其他的文化,科学文化何以在当代,乃至有趋势在未来的整个社会中成为主导文化?科学文化是否具有任何其他文化不能替代的固有特性?如果有,那么这种固有特性是否能够使得科学文化相对于其他文化具有至上性特性?上述问题是与现代性反思相伴随的对科学的反思批判中的核心和热点问题。没有人会怀疑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科学通常被认为担当关激发技术转换、人口增长以及刻画现代社会面貌的经济生产和资源增效的各种转换的重任。与此同时,似乎又没有人清楚地说明科学究竟是什么以及科学究竟如何区别于其他的知识形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实践的科学与客观性回归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整体看,还不错,送货快,就是一本书封底有点破了,不太满意.
  •   该书的这个选题很好,对问题的把握也比较全面。作者立足于科学哲学研究的前沿,借助于自己较好的外文基础对从正统科学哲学到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科学观进行了全景式的扫描,内容比较庞大,其学术视野和研究功力窥见一斑。个人认为本书写得最精彩内容的是绪论部分,无论从语言表述、逻辑条理性等规范写作上,还是对问题的分析上,都比较到位。但也存在一些遗憾:首先作者把整部书稿分成了上篇和下篇,而下篇的标题以及其中第六章标题与该书的标题相一致,这在逻辑结构上带来了一些混乱。其次是书稿后面的章节内容,其语言表述及内容的逻辑安排都难以与绪论比较,精彩的论述不多。一是在有些地方论述的内容有跑题之嫌,二是概念的反复、重复较多,三是翻译的痕迹比较明显。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