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红古下海石

出版时间:2008-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赵建龙,杨惠福,谢炎 主编  页数:271  

前言

  《兰州红古下海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取得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该遗址的发掘以及所获这批关于马家窑文化马厂期遗存的资料,必将进一步丰富西北史前考古的内涵,深化甘青彩陶研究。因此,报告的付印出版,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该项目主持人赵建龙同志是我多年的同事,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一起同甘共苦,从事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赵建龙同志邀我为报告写序,2005年5月,我曾到红古下海石遗址发掘现场学习参观,后来又多次到库房整理现场,与大家一起讨论切磋,有鉴于此,恭敬不如从命,在此冒昧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红古下海石遗址恰好处在兰州、西宁之间的中间位置,距两地的距离几近相等,遗址位于湟水北岸,著名的马厂塬遗址即马厂文化的命名地,就在湟水南岸,与下海石遗址隔河相望。湟水谷地史前遗存众多,其中以马厂文化最为丰富。从20世纪20年代起,这一带屡有重大发现,如20世纪60年代的青海柳湾墓地以及兰州红古土谷台墓地的发掘,均引起考古界的极大关注。长达80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东起兰州、西至西宁、北自武威、南达永靖,这是马厂文化的中心分布区。尤其是湟水、大通河、庄浪河一带,几乎每个较大的河边台地上,都有马厂文化的分布。从安特生1923年发现甘青史前文化及1924年发现马厂遗址以来,关于甘青史前文化以及彩陶的研究,始终是中国考古学瞩目的热点,在20世纪80年代,相关的研究达到高潮。但是,从那时起,由于工作重心转向配合基本建设及其他诸多原因,甘肃中部对马家窑文化的发掘几乎停止,有关研究亦随之日渐沉寂。红古下海石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打破了这20多年的尴尬局面,重新开启了学术界对甘肃中部及相关课题的研究。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此地距柳湾、土谷台墓地仅数十公里,主要遗存均属马厂文化,但文化面貌却各有其独特之处。下海石遗址的发掘,不仅发现了墓地,而且还发现了同一时期的灰坑和排水沟,其中排水沟是同期遗址中的首次发现,这对探讨马厂文化的聚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马厂文化的成就也应该重新审视。对于墓地的布局和规划,报告根据各种遗迹现象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推测。虽然墓葬之间没有叠压关系,却仍然排列出了早晚两组关系。根据陶器特征以及现有资料,进一步推断出该墓地属于马厂文化的中、晚期阶段。

内容概要

兰州红古下海石遗址位于甘肃、青海两省的交界处,东去甘肃省兰州市108公里,现存面积约60000平方米,它最初应为北部宗家台山南面的一块山坡阶地,今大部分已在建设中被推平或破坏。残留的部分遗迹于2005年3月进行了抢救性科学发掘,共开探沟12条、大小探方4个,清理灰坑遗迹5个,解剖排水沟1段,清理墓葬34座,其中马厂类型墓葬33座,辛店文化墓葬1座。出土陶、石、骨器400余组件。这些出土遗物,尤其是花纹层次复杂多变的彩陶、海贝及井盐的发现不仅弥补了我们过去对马厂类型文化认识的某些不足,也为历史和考古学界对原始社会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时期人们的社会形态、生产能力、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宗教信仰以及美学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和有利证据。    本书材料丰富,内容翔实,其文字及图片资料有益于考古学、历史学、美学及人类学、社会学界的同仁和学者,乃至一些文物收藏及爱好者参考或借鉴。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环境  第二节  遗址的发现及发掘经过第二章  探沟、探方与地层堆积  第一节  探沟与探方  第二节  地层堆积第三章  马厂类型遗迹与遗物  第一节  遗迹    一、灰坑    二、排水沟    三、井  第二节  遗物    一、生活用器    二、生产工具    三、采集品介绍第四章  马厂类型墓葬与随葬品  第一节  墓葬形制与葬式    一、大型墓葬    二、中型墓葬    三、小型墓葬  第二节  随葬品    一、生活用器    二、生产工具    三、装饰品  第三节  时代第五章  辛店文化墓葬与随葬品  第一节  墓葬形制与葬式  第二节  随葬品  第三节  时代第六章  结语与分期  第一节  文化特征与性质    一、灰坑与排水沟遗迹    二、墓葬特点与文化分期    三、遗址布局与墓葬分布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经济形态  第三节  有关辛店文化墓葬的一些现象附表  附表一  下海石遗址遗迹登记表  附表二  下海石遗址探方器物登记表  附表三  下海石遗址探沟、灰坑器物登记表  附表四  下海石遗址采集品登记表  附表五  下海石墓葬登记表  附表六  下海石墓葬出土器物登记表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环境  红古区在甘肃省兰州市的西部远郊,因位于大通河人湟水的享堂峡以东狭长的红古川而得名。它北有祁连山山脉南端的小土山环抱,永登县与之隔山相邻,南有湟水由西向东穿过,使其呈斜“山”字状,东西最长处53.7公里,南北最宽处24公里,总面积535.14平方公里,海拔为1592~2462米,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肃省永靖县与其隔水相望,湟水即为这三县、区的分界(图一)。这里是古今内地通往青海、西藏的要道和锁咽,甘青铁路、甘青公路纵贯全境,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今红古区政府所在地海石湾镇位于区境西部。下海石遗址和墓群就位于海石湾镇东部七号路口之东南侧的一块较高的二级台地上,东北距下海石村约300米,北依宗家台山,南邻湟水约1公里,兰青铁路(从兰州到西宁)从遗址的南部东西向穿过,与安特生当年发现的属于马厂文化的马厂垣遗址隔水相望,东去20世纪70年代曾发掘过的红古土古台半山、马厂类型墓地约40公里。该遗址原名称为大沟梁,按原地貌南低北高,现存面积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基本呈长方形,它当初应是北部宗家台山南面的一块山坡阶地,今已基本成为平地,地处东经102°50′,北纬36°19′4″,东距甘肃省兰州市108公里,东南距甘肃省永靖县城118公里,西距青海省西宁市107公里,西南距青海省民和县12公里,北距甘肃省永登县城76公里(图二)。

编辑推荐

  《兰州红古下海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取得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该遗址的发掘以及所获这批关于马家窑文化马厂期遗存的资料,必将进一步丰富西北史前考古的内涵,深化甘青彩陶研究。  兰州红古下海石遗址为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马厂类型的遗址和墓葬及一处辛店文化墓葬,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物,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兰州红古下海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