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贺灿飞  页数:283  
Tag标签:无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强调的“规模收益递增”,对产业组织、国际贸易、经济增长以及产业区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其中,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理论发现,规模收益递增与交通成本的交互作用影响产业区位及其地理格局。与此同时,经济地理学逐渐转向“新区域主义”研究,探讨产业区位的微观机制,提出新产业空间、新产业区、创新氛围等概念及相关理论。在跨国公司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等外部力量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内部产业地理格局的重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学的“地理转向”和地理学的“文化制度转向”,产业地理集中或集聚成为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促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也成为许多国家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方向。  产业地理集中(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描述的是一个产业的就业、产值或企业集中在少数区域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以是产业就业或者产值集中在少数企业而造成的产业活动空间集中,也可以是大量中小企业集聚在少数区域造成的空间集中。因此,产业地理集中的微观机制既可以是内部规模经济,也可以是外部规模经济。产业地理集聚(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通常描述同一产业内大量中小企业集中在少数区域的空间经济现象,与产业地理集中不同,产业地理集聚的微观机制主要是外部规模经济,如企业上下游联系、共享劳动力市场、产业特定专业化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以及产业内信息溢出效应等。与产业地理集中或集聚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根据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的集中,这种关联可以是上下游的经济联系(traded linkage),也可以是非贸易的技术联系(untraded lirlkage),因此产业集群一方面需要大量企业的地理集聚,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可以是跨产业的,也可以是产业内的。

内容概要

中国经济转型逐步引入了市场竞争和全球化力量,同时给予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自主权。中国制造业在市场、政府以及全球化等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空间重组。本书在全面综述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基础上,建立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与中国产业区位的理论关系。采用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对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与集聚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总结了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的时间与空间变化模式,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地理集中和集聚的形成机制,验证了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的经济有效性。本书批判性地吸纳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解释中国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现象,但更突出中国经济转型及其制度特殊性对产业地理格局重组的影响。    本书可供管理学、经济学、城市与区域、地理学等领域内的研究人员和学生阅读。

作者简介

贺灿飞  男,1973年1月生于江西省永新县。于1994年和199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8月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重点领域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流动和产业经济等。现为美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会员。1997年——1 998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2001年一2003年为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助理教授;从2003年1O月起,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性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管理世界》、《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和《经济理》等中文期刊以及Regienal Studies,Papersin RegionalScience Eurasia Geographyand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和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等英文期刊。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进展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地理集中的理论发展    一、从古典区位论到现代区位论    二、从新古典贸易理论到新经济地理理论    三、从内部规模经济到外部规模经济  第三节  产业地理集中的实证研究    一、地理集中的产业分析    二、产业地理集中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中国产业地理集中实证研究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二章  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方法综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指数  第三节  产业地理集聚程度指数  第四节  基于地理距离的产业集聚系数  第五节  产业地理分布特征描述方法  第六节  产业集群的定量辨识方法  第七节  对我国产业地理集聚研究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解中国产业地理集中  第三节  产业地理集中的测量与模型建立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态势与省区专业化特征    一、数据来源    二、产业地理集中和专业化的总体趋势    三、制造产业地理集中特征    四、省区制造业专业化特征  第五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初步解释  第六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四章  经济转型与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产业区位    一、经济市场化与产业区位    二、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区位    三、区域分权与产业区位  第三节  中国产业政策与产业地理格局    一、产业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二、实施产业政策的工具    三、产业政策制定与执行:多利益主体博弈    四、各阶段主要产业政策回顾    五、相关政策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变化  第五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影响因素:验证理论假设    一、模型与变量    二、实证结果  第六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产业与空间尺度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背景:资源优势、集聚经济与区域分权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格局:大中小类产业分析    一、测量方法与数据    二、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地理分布    三、中国两位数制造业的地理格局    四、中国三位数和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格局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形成机制    一、模型与变量选择    二、统计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六章  劳动力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与北京制造业地理集中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造业地理集中的测量和数据来源说明  第三节  北京市制造业结构与地理分布    一、北京市制造业结构    二、北京市制造业地理特征  第四节  劳动力结构、城市空间结构与北京市产业地理集中    一、变量与模型设定    二、实证结果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格局:大中小类产业分析    一、数据来源说明    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总体特征    三、两位数制造业地理集聚    四、四位数产业地理集聚    五、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地理集聚比较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影响因素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集聚形成机制的地理差异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八章  江苏省与安徽省制造业地理集聚对比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测量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江苏省和安徽省制造业地理集聚比较    一、江苏与安徽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    二、江苏与安徽制造业地理集聚水平    三、两位数制造业地理集聚省区比较    四、四位数制造业地理集聚省区比较  第四节  江苏省和安徽省制造业地理集聚差异原因    一、产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差异的一般解释    二、江苏与安徽产业地理集聚差异的区域性因素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九章  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辨识——投入产出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集群辨识方法——主成分分析及其发展  第三节  北京市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辨识  第四节  北京市集群产业的地理分布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十章  区域制造业产业集群辨识——区位商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产业集群的辨识——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    一、数据来源    二、集群辨识的标准    三、四位数产业的辨识结果    四、小结  第三节  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特征    一、总体情况    二、空间特征    三、产业集群的企业规模结构特征  第四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产业劳动生产率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和劳动生产率    一、中国制造业产业地理集中    二、产业地理集中和劳动生产率  第四节  中国产业地理集中与劳动生产率    一、全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地理集中的关系    二、全国制造业分行业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地理集中关系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产业地理集聚与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北京市制造业地理集聚    一、测量产业地理集聚    二、北京市制造业地理集聚  第四节  北京市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产业分布影响因素    一、外资产业选择的模型设计    二、统计结果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十三章  中国制造业省区区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与模型设计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省区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第四节  中国各制造业省区地理分布影响因素    一、制造业省区分布影响因素    二、各制造业省区分布影响因素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第十四章  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经济转型与中国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分析    一、市场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趋同    二、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结构趋同    三、地方分权与中国产业结构趋同  第三节  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特征    一、测量方法与数据    二、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演化    三、产业结构相似性的省区差异    四、区域产业结构相似性  第四节  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剖析    一、模型与变量选择    二、统计结果分析  第五节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二章 产业地理集中与集聚研究方法综述  第一节 引言  经济活动通常集中在少数地区,产业地理集中的原因可能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等(Surico,2003)。产业地理集中反映产业产值或就业集中在少数地区,但产业地理集中可能是由于内部规模经济或资源优势导致少数几个大企业在少数区域的集中,也可能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吸引大量中小企业而导致的地理集聚,即产业集聚;而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地理聚集称之为产业集群。因此产业地理集中的概念最广泛,而产业集群既涵盖产业联系又包括企业地理接近。  近年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究成为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共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他们发表了大量关于产业集中的研究成果。这些实证研究的一项关键任务就是找到合适方法来衡量产业地理集中程度。文献中使用了许多衡量产业地理集中的系数,一些衡量产业的总体地理集中程度,另外一些控制产业内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衡量产业地理集聚;一些是基于区位理论提出的,另一些则缺乏理论基础,仅是统计参数;一些基于行政单元,另一些基于连续空间。为了辨识产业集群,学术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了许多定量辨识方法,如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图谱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基于产业空间分布的空间联系与空间相关分析和区位商法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贺老师是制造业集聚方面的专家,他的这本书可以使说理论方面的完美结合。理论方面,贺老师高屋建瓴,有对中国产业集聚的深刻见识和独到见解。实证方面,论证严谨数据详实。
  •   内容值得学习研究
  •   本书是作者研究成果的体现。优点是时代性强。但书的系统性不够,只是一个论文集。但总的来说是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