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采纳研究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代宏坤  页数:148  

前言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企业提高管理素质、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国内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然而与巨大的投入相比,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信息技术采纳的时机和组织、环境和创新因素是影响信息技术采纳的关键。对于采纳时机而言,太早采纳新技术可能会带给企业难以接受的高成本和高风险,而太晚采纳新技术则使企业难于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信息技术具有技术变化速度快、二次开发、多版本并存、基础技术与升级技术不确定等显著特征,这使技术不确定性在影响企业技术采纳时间的众多因素中显得格外重要。此外,对信息技术采纳关键因素而言,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及创新因素是需要重点探讨的对象。管理者期望了解技术的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信息技术采纳决策以及不同的因素对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此,研究在各种技术不确定情形下的采纳准则和影响采纳的组织、环境和创新因素是信息技术采纳决策的关键。本书的研究目的之一是增进技术不确定性对信息技术采纳决策影响的理解。从技术进步的不同角度,把技术不确定性分为速度与幅度、突破与改进、外部与内部、基础与升级四种情形,研究不同情形下信息技术采纳的决策准则。研究目的之二是在特定的信息技术下(以ERP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组织、环境和创新因素对ERP系统采纳的影响,找出影响ERP系统采纳的关键因素。从而,设定本书的五个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提出在技术到达速度和技术改进幅度不确定情形下的信息技术采纳时间决策准则及影响因素。

内容概要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企业提高管理素质、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本书主要介绍了技术不确定性对信息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以及在特定的信息技术下(以ERP系统为研究对象),组织因素、环境和创新因素等对信息系统采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从技术进步的不同角度出发,把技术不确定性分为速度与幅度、突破与改进、外部与内部、基础与升级四种情形,采用动态规划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形,分别建立随机动态规划模型。对模型进行数理分析和管理分析,并把模型分析的结果应用于具体的案例中,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对于影响ERP采纳关键因素方面的研究,采用问题调查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企业管理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常用符号说明第1章  引言 1.1  信息技术采纳的应用状况 1.2  信息技术采纳的研究现状 1.3  信息技术采纳的研究内容 1.4  信息技术采纳的研究方法第2章  速度与幅度不确定下的采纳时间决策   2.1  XS公司面临的技术采纳问题 2.2  技术进步速度及技术改进幅度 2.3  XS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概念模型 2.4  XS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数学模型 2.5  XS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分析 2.6  XS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突破与改进不确定下的采纳时间决策   3.1  QJ公司面临的技术采纳问题 3.2  技术突破和技术改进 3.3  QJ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概念模型 3.4  QJ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数学模型 3.5  QJ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分析 3.6  QJ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应用 3.7  本章小结第4章  内外技术进步不确定下的采纳时间决策 4.1  BG公司面临的技术采纳问题 4.2  外部技术进步及内部学习效应 4.3  BG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概念模型 4.4  BG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数学模型 4.5  BG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分析 4.6  BG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应用   4.7  本章小结第5章  基础与升级不确定下的采纳时间决策 5.1  xJ公司面临的技术采纳问题 5.2  基础技术与升级技术 5.3  xJ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概念模型 5.4  xJ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数学模型 5.5  xJ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分析 5.6  xJ公司技术采纳决策模型应用 5.7  本章小结第6章  ERP系统组织采纳因素研究 6.1  ERP实施面临的技术采纳问题 6.2  组织创新采纳与ERP实施 6.3  ERP组织采纳的概念模型 6.4  ERP组织采纳的研究假设 6.5  结论   6.6  讨论       6.7  本章小结第7章  研究结论 7.1  信息技术采纳研究总结 7.2  关于信息技术采纳研究的启示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A  理论推导附录B  数值实现附录C  调查问卷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引言1.1 信息技术采纳的应用状况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场将会最终改变组织运营状况的革命静悄悄地开始了。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改进和强化了企业物资流、资金流、人员流及信息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固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发展与融合,使企业的管理不断创新,竞争力不断增强,这就是企业信息化的浪潮。企业信息化是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获取信息经济效益的过程。它推动了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促进了组织结构的优化,降低了运营成本,扩大了竞争范围,加快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指导思想使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升级。我国企业信息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从那时开始,企业便开始构建简单的、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企业开始采用局域网络连接企业各职能部门,发展功能更强大的企业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制造行业在网络化的同时采用面向企业过程的软件技术,实施制造资源计划(MRP)。

后记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作为经济的基本细胞,大量的企业在危机的冲击下纷纷倒闭,大肆裁员。如何能够安然地度过这场危机,使企业继续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是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危机,惟有转型,才能重振企业。在金融界和企业界称为“集体过冬”的2008年,我正在上海国际集团从事企业转型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经济受到金融危机强烈冲击这一背景下,我深深地体会到惟有变革,惟有转型,才能使企业重拾前进的动力。我的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博士后基金和上海博士后基金的支持,这显示出这一主题得到了各方普遍的关注。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的转型是我研究的一个着眼点。虽然企业深陷资金不足的困境,而且这样的转型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但是,如何以一种高瞻远瞩的视野来为未来的发展布局,是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需做的战略思考。信息技术是企业业务转型的驱动力。真正成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够从战略、流程、人才和技术等多个方面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有效性和效率两个维度帮助企业提高收入,降低成本,优化资产配置,最终提升企业的财务表现,确保企业转型成功。企业业务转型的核心目的是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增加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可以从有效性和效率两个方面来衡量。有效性指“做正确的事”,让企业具备市场区分度和充分的竞争力;效率指“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速度增加产出。信息技术通过有效性和效率两个驱动因素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水平。信息技术能够被用来提高中国企业的有效性。

编辑推荐

《信息技术采纳研究:基于创新采纳理论》的研究目的之一是增进技术不确定性对信息技术采纳决策影响的理解。从技术进步的不同角度,把技术不确定性分为速度与幅度、突破与改进、外部与内部、基础与升级四种情形,研究不同情形下信息技术采纳的决策准则。研究目的之二是在特定的信息技术下(以ERP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组织、环境和创新因素对ERP系统采纳的影响,找出影响ERP系统采纳的关键因素。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息技术采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