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要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张光兴,张劲松 著  页数:256  字数:31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断升温,有关这方面的著述也逐渐多了起来——或侧重史料整理,或测重国学与经济社会方面关系的阐述,而本书则选择了从文化视角解读国学。    本书作者没有停留在对国学经典的泛泛注释或一般性点评上,而是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努力挖掘国学中蕴藏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唤起大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对传统精神家园的喝望。    本书集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是高等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首选教材,也非常适合于研究人员及广大文史爱好者阅读。

书籍目录

导论 一、“国学”与“国学热” 二、为什么选择文化视角 三、文化与传统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 五、国学与传统文化精神 六、以科学的态度善待国学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一章 炎黄文化:国学之源 一、炎黄生活的时代 二、炎黄对中华文明的主要贡献 三、炎黄的身世之谜 四、中华文明史上最早四的两次大战役及其历史意义 五、我们为什么重视和研究炎黄化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二章 国学与哲学文化(一):儒要哲学 一、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基本发展脉络 二、儒家政治哲学 三、儒家人生哲学 四、先秦儒家哲学三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哲学观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三章 国学与哲学文化(二):道家哲学 一、道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二、道家政治哲学 三、道家人生哲学 四、老庄及其主要哲学观点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四章 国学与哲学文化(三):禅宗哲学 一、释迦牟与佛教 二、禅宗及禅宗哲学 三、对福音禅宗的两点分析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五章 国学与制度文化 一、制度的基本含义 二、礼制 三、官制 四、科举制 五、法制第六章 国学与道德伦理文化 一、道德与道德观 二、伦理与伦理观 三、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精神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七章 国学之美(一):古代诗歌 一、诗歌概况 二、我国古代诗歌的几座高峰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八章 国学之美(二):古代散文 一、散文与散文之美 二、我国古代散文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九章 国学之美(三):古代戏曲 一、戏曲及其起源理论 二、古代戏曲之美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主要发展脉络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十章 国学之美(四):古代小说 一、小说的起源与小说之美 二、我国古代小说的主要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十一章 国学之美(五):古代书法 一、书法艺术概说 二、关于汉字的起源理论 三、书法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 四、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参考文献及注释第十二章 国学之美(六):古代绘画 一、中国传统的绘画起源理论及绘画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 二、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走过的主要历程 参考文献及注释后记

章节摘录

  一、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基本发展脉络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无疑是大宗,也是正统。西汉以降直至明清,对于中国人来讲,儒家文化几乎无处不在,从家庭到社会、从乡野到朝堂、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无不打着儒家文化的深深烙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它虽然有过一些潮起潮落、沉沉浮浮,但对后世的影响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儒家哲学作为儒文化的灵魂,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直到今天。(一)“儒”与“儒家”  何谓“儒”?何谓“儒家”?我们可以从某些国学文献中找到答案。  (1)许慎《说文解字》中释道:“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这告诉我们“儒”字最原始的含义是“柔”;而“术士”则指掌握了一定技能的人。  (2)清人俞樾在《群经评议》卷十二中也称:“儒者其人有技术者也……古谓术士为儒,凡有一术可称,皆名之日儒。”  (3)章太炎在其《原儒》(载《国故论衡》)一文中则说:“儒在古文字里原来写作‘需’,而‘需’是求雨的巫觋。”也就是我们今天指的“巫师”,但女者为“巫”,男者为“觋”[1]。

编辑推荐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有地面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中国文化的大经大脉,实大成于孔孟,绍述于先哲;中华文化之内涵,则包罗于国学。所谓四部之书,其所讲求者固可以义理、词章、考据、经济分。  综其内容,则不外道与术、文与艺,而近世之科技,亦系其中,诚可谓之海纳渊薮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概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