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出版时间:2007-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杨宜 等著  页数:177  字数:22300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生力军,但由于我国政府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和对市场型金融活动的抑制,银行贷款仍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融资渠道狭窄的制约,造成民营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短缺,直接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  本书从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出发,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进行了研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信息甄别模型。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对北京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和融资能力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造成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和宏观制度性障碍。在分析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信息甄别能力、构建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与指标体系、多渠道拓宽北京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等政策建议。最后,特别对北京高科技这一典型行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在分析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演变的基础上,结合68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构建评价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DEA模型,对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给出了优化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和提高其融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本书主要结论:一是非正式融资渠道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二是民营中小企业非均质性问题严重,容易遭遇信贷配给。三是信息不对称抑制了银行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四是北京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方式落后。融资意愿强烈,但融资能力较弱,融资渠道狭窄。企业资信评级所起的作用不大,企业参加信用评级的积极性不高。五是政府扶持国有经济的内生偏好和力图回避经济和社会风险是造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宏观制度性障碍。六是企业制度、企业资源、资金需求主体的非均质性、企业的信用缺失、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影响因素;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小、金融抑制、融资方式单一、信用担保缺乏是造成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在影响因素。

内容概要

本书分为理论篇、实践篇和典型行业调研篇三大部分,共9章。理论篇在梳理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了研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尝试构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信息甄别模型。实践篇通过深入剖析北京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揭示造成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和宏观制度性障碍,提出缓解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典型行业调研篇以北京高科技中小企业为例,结合68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构建评价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DEA模型,对北京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本书可供高校金融系本、专科学生,金融业从业人员以及民营企业管理者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理论篇 第1章  导论   1.1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企业长远发展   1.2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剖析   1.3  基本框架结构   1.4  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概况   1.5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   2.1  中小企业不对称信息融资理论   2.2  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2.3  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   2.4  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2.5  中小企业的非均质性   2.6  国内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研究评述 第3章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研究   3.1  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   3.2  中小企业资金供给主体的决策意向分析   3.3  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影响   3.4  中小企业融资信息甄别模型实践篇 第4章  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及融资能力研究   4.1  北京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   4.2  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4.3  北京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分析   4.4  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分析 第5章  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内生影响因素分析   5.1  企业制度   5.2  企业资源   5.3  企业的信用缺失   5.4  信息不对称 第6章  北京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外生影响因素分析   6.1  经济体制   6.2  金融制度   6.3  法律与信用环境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典型行业调研篇 第8章  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演变   8.1  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国际比较   8.2  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8.3  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演变历程   8.4  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不同阶段融资路径选择的特征   8.5  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路径的优化建议 第9章  北京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效率评价   9.1  融资效率评价的范畴   9.2  融资效率评价的DEA模型构建   9.3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9.4  实证结果分析   9.5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2章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  企业融资理论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杜兰特(Durand 1952)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二是由Modigliani和Miler创立,简称MM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学派,此学派承接了杜兰特等的观点,主要研究企业最优融资结构取决于各种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三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发展,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优序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等。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是针对一般企业提出的,其中关于企业特征的假设往往与民营中小企业有相当的距离,因此,直接将该理论应用于民营中小企业碰到了很多问题。研究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将现代企业融资理论与民营中小企业的特殊性结合起来。  MM理论被称为最有影响的经典资本结构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ogliani)和米勒(Merton Miler)创立的。1956年,他们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管理》的论文。该文深入考察了企业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提出了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或者说,企业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市场价值。企业融资结构(这里是指股票与债券的组合)与企业市场价值无关的MM理论是一个非常令人意外的结论,它与流行的观点相悖,并且引起了人们的不安和不理解,也接受了来自实践的挑战。这是因为这一理论有着严格的假设前提,即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作等假设条件下成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结论很像厂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追求最大利润的那个简单模型,尽管这个模型不完全真实,但它为分析研究融资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起点和框架。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生力军,但融资渠道狭窄一直困扰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针对这一难题:  构建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信息甄别模型、信用评级制度与指标体系  引入了市场均衡理论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状况  运用实际调研数据对北京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揭示造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和宏观制度性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与政策建议,对民营中小企业解决目前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可供从事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工作者、民营企业管理者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时过境迁,当今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社会问题
  •   此书内容太为宽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