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永  页数:218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化流程重组和知识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信息和信息系统作为在全球性竞争和复杂多变环境中的宝贵资源已经被社会广泛接受和认识。在这样一个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大背景下,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和管理在企业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或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强有力工具。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也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早期,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以提高工作效率、替代繁杂的手工重复劳动、节省时间与开支等为主的常规数据处理。现在,信息系统已经拓展到以综合数据分析与利用、决策支持、电子商务管理等为主的多层次、多方位的应用领域并朝着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呈现多维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开发变得越来越简单,但影响系统质量和效率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系统分析员(师)理论部分涉及十几门课程,也是一个证明。因此,具备和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的工作者,尤其是项目管理者的重要素质。信息系统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增添了学习和理解本知识体系的难度。因此,本书采取实践融通理论的方式重新对内容体系进行了调整,全书贯穿一个实例展开叙述,尽量为学习者提供轻松的知识学习环境。

内容概要

本书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丛书》之一。    本书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式,以某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案例为主线,在全面概述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任务、目标、方法、原则和工具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数据库编程、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监理、网络系统开发和开发工具与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完整的‘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体系。    本书按照案例融通理论的原则,合理安排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系统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本书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相近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信息系统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并可为网络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

作者简介

邱均平,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我国著名情报学家和评价管理专家、文献计量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任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评价与管理》杂志主编、《图书情报知识》杂志副主编;兼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家,教育部CSSCl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等8个单位的研究员、教授或博士生导师,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4个全国性学会的常务理事及《情报学报》、《高教发展与评估》等14种杂志的编委。
一直从事“情报、计量、评价、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在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与网络计量学、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科学评价与大学评价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指导和培养研究生近100名,其学生中不少已成为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主持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6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36项各类学术奖励,特别是近几年来研发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系统”被省级鉴定为“国内领先”成果;出版著作30部,代表作有《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知识管理学》、《大学评价与科研评价》、《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报告》等,其中《文献计量学》首次构建了理论、方法、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体系,是本学科的奠基之作;《信息计量学》被选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知识管理学》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如Sclentometrics、《情报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等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有60余篇获奖或被SCI、SSCI、《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收录。据权威机构统计和发布,其学术影响力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领域名列第一,并被收入国际著名的英国剑桥、美国国际《世界名人录》等十多种大型辞书中。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1章 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基础  1.1  系统   1.1.1 系统的概念   1.1.2 系统的一般模型   1.1.3 系统的特性   1.1.4 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1.2 信息   1.2.1 信息的概念   1.2.2 信息的特点   1.2.3 信息与管理   1.2.4 信息的生命周期   1.2.5 信息资源管理 1.3 信息系统   1.3.1 信息系统的构成   1.3.2 信息系统的类型   1.3.3 信息系统的结构   1.3.4 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 1.4 典型信息系统   1.4.1 制造业信息系统   1.4.2 电子商务   1.4.3  电子政务   1.4.4 地理信息系统   1.4.5 远程医疗   1.4.6 数字图书馆 1.5 信息系统开发   1.5.1 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1.5.2 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因素   1.5.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体系结构   1.5.4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实质 1.6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6.1 系统规划阶段   1.6.2 系统分析阶段   1.6.3 系统设计阶段   1.6.4 系统实施阶段   1.6.5 系统运行维护阶段 1.7 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1.7.1 信息系统用户结构   1.7.2 组织领导   1.7.3 开发方式   1.7.4 系统开发原则第2章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2.1 信息系统规划   2.1.1 系统规划概述   2.1.2 对现行系统的初步调查   2.1.3 系统规划方法   2.1.4 系统可行性分析 2.2 信息系统分析   2.2.1 系统分析概述   2.2.2 详细调查   2.2.3 业务流程分析   2.2.4 数据流程分析……第3章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第4章 数据库编程 第5章 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第6章 信息系统安全第7章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监理第8章 基于B/S结构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第9章 软件工具和开发环境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基础信息系统是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存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有关人员和规章制度的统一体,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对其信息资源全面、系统、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伴随着组织的管理过程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使用的人机系统。它既是一个组织的信息资源的有序组合,又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支持组织目标的手段。系统、信息以及管理是信息系统的三大基本概念。 1.1 系统1.1.1 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形式和表现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系统有不同的理解,系统的定义也因理解的不同而有很多种,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就系统的本质而言,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功能、元素和联系是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系统的概念:1)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是组成系统的要素,称为系统的元素。这些元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系统(子系统)。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系统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系统。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以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编辑推荐

《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丛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好书如好人 是那样的稀少,好的专业书就更少了。我在网上买书,也在网上卖衣服,欢迎大家光临 爱尚恋衣轩 3分打底安全裤9.9包邮,买2送1——爱尚恋衣轩,物美又价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