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概念

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秦旭芳,刘乃歌 著  页数:364  

前言

  科学世界中最精彩的是环绕在我们周围的那些最简单的事物、最明显的地方、最平凡的生活和每一天的活动。每一个儿童就是在这种司空见惯的环境中游戏、玩耍、探究、学习,慢慢了解周围、知晓世界的。  科学存在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科学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实际上,儿童在家里、在社区、在学校、在托幼机构等不同的情景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经历(包括自发的和教师特别设计的活动)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学习,包括对科学的探索。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其生活无不渗透着科学的元素。近年来,大气污染、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自然资源枯竭等对人类来说迫在眉睫的环保问题,也被纳入科学体系。可见。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现在,对安全的顾虑和城市生活已经限制了儿童探索世界的自由。成人把广阔的海滩缩减为盛在特别容器里的少量沙和水,即使是支持儿童学习,也是把一个压缩的世界放在安全、精致然而却是错误设置的界限之内。当部分学习经验蕴涵于会把衣服弄上沙子、弄脏、弄湿的活动中时,成人却经常要求儿童带上围裙以免把衣服弄脏、弄湿。儿童在成人规定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中玩一小块黏土,而不是在户外自由地做泥饼。  在保护儿童的学习机会和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思考、探索等方面,成人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儿童需要有游戏和学习的自由。教育者必须为儿童提供一个在受保护的环境中自由学习的机会,在这个环境中,必须尽可能减少出于对儿童安全的担忧而作的限制。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儿童时期也是接受新事物最好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一切都想问个“为什么。。很多学者都指出,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陶行知曾经指出,开创儿童教育的新领域要从儿童期开始,主张“科学要从小教起”,从培养“科学的小孩子”出发,“创造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民族”。与儿童接触最多、对其影响最大的便是教师,教师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作为成人教育者,无论是家长还是儿童周围的其他成人,特别是教师,其观念、做法、所负的责任,关系到儿童科学教育的质量,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科学素养。

内容概要

  探究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应成为儿童科技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儿童用像科学家那样的工作方式学习科学是当今科技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概念》包括了儿童科技文化教育的新理念,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中学生身份、教师角色等理论探讨,同时以主题形式呈现了日常生活、生物秘密、物质与变化、自然现象4大类、 20个主题、200个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探究活动实例,活动过程翔实、具体,便于老师和家长操作;活动设计新鲜、有趣,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探究兴趣。  《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概念》面向幼教教师和家长,同时,也为从事儿童科技教育的研究者进行儿童科技探究活动设计与指导提供研究素材。

作者简介

  秦旭芳,博士、教授,现任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辽宁省幼教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事业管理与发展委员会委员。曾获教育部曾宪梓奖。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代表作有:《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概论》,《聪明宝宝成长指南》、《i科学实验》等丛书。  致力于发展心理与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教育背景使得她在儿童科技文化教育研究方面有独到建树。  刘乃歌,硕士,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英国斯泰福厦大学访问学者。在核心期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代表作有《产业化运作:英国报业现代化的支撑》、《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等。主持、参与9项国内外科研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等。

书籍目录

序理论探讨篇第一章 科技教育简述第一节 概述一、科技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二、科技教育实践重心的转移三、科技教育与科技探究的内涵第二节 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理念二、科学探究的教育理念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四、以改变儿童学习方式为根本点的教育理念第三节 科技教育活动的认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一、突破“特殊认识活动”的认识论局限二、面向科学研究世界的新认识三、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第四节 科技教育的支持系统一、“自在性”环境与“自为性”环境相结合二、一体化教育模式与学习化社会相结合三、“社会生态理论”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第二章 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理念第一节 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一、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哲学基础二、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科学学基础三、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四、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心理学基础五、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教育学基础六、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基础七、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人才学基础第二节 儿童科技探究活动的主要目标一、目标构成的理论依据二、儿童科技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第三节 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探究过程与特点一、科技教育活动及类型二、科技教育活动设计三、科技教育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四、科技教育活动中的探究特点第四节 儿童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一、启蒙性与趣味性结合的原则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三、创新性与实效性一致的原则四、自主性与指导性结合的原则五、强调主体性与重视过程相结合的原则六、最佳学习状态与内部动机的原则七、尊重个性、智力与学习类型差异的原则第五节 儿童科技教育活动指导的主要策略一、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科技教育资源二、创设促进儿童科技活动能力发展的环境三、选择适宜的科技教育教学策略四、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科技教育第三章 科技教育中的学习者和教师第一节 科技教育的文化境脉与学习者身份一、文化境脉与学习者身份二、科技教育的文化境脉中的学习者身份第二节 科技教育中的教师角色特征一、教育专业的多面手二、儿童科技活动的引导者三、儿童探究世界的陪伴者四、儿童科技“问题支架”构建的协助者五、教学方略的实施者六、儿童走向科学道路的引路人探究活动篇第四章 日常生活单元一 我们身边的“小玩意儿”单元二 五种感觉单元三 木工制作单元四 厨房物品单元五 蜡制品第五章 生物秘密单元一 难以置信的菌类单元二 神奇的种子单元三 “大力士”豆子单元四 土豆实验第六章 物质与变化单元一 光和彩色单元二 巧用反射单元三 影子的恶作剧单元四 美妙的声音单元五 呀!这是重力单元六 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七 液体形态单元八 肥皂的奥妙单元九 热和冷第七章 自然现象单元一 感受土壤单元二 空气和风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理论探讨篇  第一章 科技教育简述  第一节 概述  一、科技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  科技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对科学与技术教育的习惯称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教育的影响,我国少先队的活动就把科技内容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并就此引申出科技教育的概念。从当前人们对科学概念本身认识的发展趋势看,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界限正在被越来越明显的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趋势模糊,直至消失。从新的意义上定义,它们只是在纯理论与纯实践之间反映出“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认为科技教育与国际流行的科学教育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上是相同的,没有必要再把它们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科技教育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显示出其复杂性。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产生了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划界;19世纪的教育家强调科技教育的“个人生活实用价值”,提升了科技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20世纪的教育家主张通过科技教育克服人性的弱点,强调“个人人性发展价值”,注重科技探索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20世纪末,科技教育向人回归的观点,使科技教育不仅关注人的发展,同时也关注环境问题的解决,即科技教育应该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儿童所建构的理论,无论对错,都不是随意的,他们经常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理性。并且紧密地建立在证据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要从儿童“所在位置”出发.了解他们理解的困难所在。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学标准工作组组长卡伦·沃思  我对科学的爱好首先来自我的母亲。当我刚懂事时,我经常坐在母亲膝盖上,通过母子间几百个小时的交谈,我头一次知道了阿基米得、达·芬奇、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和达尔文。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从附近的池塘里采集单细胞的生命体,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母亲那里,我学会了奇妙的思维方法,懂得了大自然的美……  ——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里查E.斯莫利  幼儿有求知欲,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究事物的基本驱力。是人生的一部分,与呼吸、饮食一样重要。自由发现是幼儿完全以自己的方式所进行的观察与探索.有助于维持幼儿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好奇心。至关重要的是,幼儿应以其自身的速度进行探究的自由,而不必担心得到“错误”的答案。在一种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幼儿能以自己的方式为他们的“为什么”“是什么” “怎么样” “什么时候”找到可能的答案,满足天生的求知欲。  ——《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作者 罗伯特 E.洛克威尔

编辑推荐

  本书包括了儿童科技文化教育的新理念,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中学生身份、教师角色等理论探讨,本书面向幼教教师和家长,同时,也为从事儿童科技教育的研究者进行儿童科技探究活动设计与指导提供研究素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儿童科技文化教育新概念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