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考古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 编  页数:4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编辑的关于三代考古研究的论文集。文集包括理论思考、专题研究、学苑杂弹等板块,收录了该研究室在职科研人员和日本、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其他科研单位学者的论文20余篇,并刊载了“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学术考察活动的笔谈。    本书适于文物考古和历史文化研究者及爱好者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理论思考  都城考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陶寺城址和二里头遗址都城考古分析看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  聚落形态考古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  方法沦视角下的夏商分界研究  华夏系统国家群之诞生——讨论所谓“夏商周”时代之社会结构  关于“先周文化”的几点思考  重新认识西周国家——对早先理论和模式的反思专题探索  先秦城市聚落中的水与水系  关于中国早期青铜时代陶器色调的研究——以二里头遗址为例  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二里头文化玉器因素举例  关于偃师商城和伊尹关系的假说  偃师商城商代初期地貌的复原及其与城址布局的关系  殷墟文化一期再认识  殷墟宫殿区乙二十组建筑基址研究  商时期赣江流域的青铜文化格局  也论苏埠屯墓地的性质  爵的“右手性”及其文化背景简析  殷商铭文青铜簋的时代  试论商周筒形卣  商文化京当型与郑家坡类遗存关系探讨  西周制块作坊生产遗存的分析与研究——周原遗址齐家制块作坊个案研究之一  再论周公庙西周大型贵族墓葬群性质  谈倡阳故城的几个问题  从制作技术看战国时期江汉地区出土青铜鼎——论包山2号墓·天星观2号墓·望山1、2号墓出土青铜鼎学苑杂弹  中国文明起源二题  周公庙遗址性质杂弹考察笔谈  “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学术考察活动纪要  “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学术考察笔谈  以学界的互动把握青铜文化的互动(代前言)  农牧文化互动:古代文明演进的历史模式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商周时期文化与中原文明的互动  夏商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古代文化与中原文明的关系  北方考古二题:2008年内蒙考察收获笔谈  太行山脉东西两翼:中原与北方青铜文化互动的重要通道  文化交流所见交通“大动脉”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非龙山化过程及卜骨习俗的先进性  文化互动视野中的西岔陶范  中原与北方文化互动决定中国文明核心形成于黄河中游地区  考古所见中原与北方青铜文化的互动  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互动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东亚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  有关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新收藏及再认识  应关注早期冶金复杂化进程的社会背景  小麦东传与欧亚草原通道  对“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考察活动的几点感想  新时期考古学研究传统的坚持与转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2006-2008年度科研成果存目编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都城考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陶寺城址和二里头遗址都城考古分析看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何驽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发掘与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认同文明-国家-都城有着血-肉-骨般的联系。从理论上说,国家是文明形成的核心指徵,而都城则是国家出现的核心物化标志。于是,中国文明核心形成的考古学探索中浓缩出一个最核心的课题就是中国早期国家的都城或都邑聚落的发掘、探索与研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同样也是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的课题。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基本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而近年来山西襄汾陶寺城址的都邑性质也日益显现。本文试图将都城考古即早期城市考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陶寺城址与二里头遗址都城考古对比分析,剖析距今4300~3500年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关键时期,都城城市形态发展的重大变化,管窥中国早期城市出现那段历史“瞬间”都城聚落传统的传承与革命性的飞跃,从一个侧面见证中国文明从一个蹒跚学步的稚童成长为一个满地撒欢的少年。一、中国早期城市的理论标尺若要正确理解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首先必须弄清相关的理论标尺和概念。理论标尺不明确,许多问题无从谈起或难以澄清。中国学术界对于城市化与文明化关系的理论认识,是在考古研究中逐步深化的。早在19世纪,恩格斯就曾经指出:“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造或砖造房屋的城市,已经成为部落或部落联盟的中心;这是建筑艺术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的标志”,“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人文明时代了。”恩格斯实际上已经将城市作为迈进文明门槛的标志,当然,他并没有特别指出这些城市是否是都城。

后记

《三代考古(3)》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大家应当已从目录和内容上,看到了这辑的一些变化。从本辑起,《三代考古》丛书的编辑方针拟作适当调整。其特色可概括为:内容上——主流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相结合;研究论文与专题笔谈相结合。作者群——资深学者与青年学者相结合;所内学者与所外学者相结合。除本研究室同仁的沦著外,我们将陆续邀约本所其他部门,以及国内和国外致力于二三代考古及相关研究的学者为文集撰稿。文集将根据需要分为若干板块。承蒙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松丸道雄先生慨允,其关于偃师商城性质的大作得以收入本文集,是我们备感荣幸的。2008年6月,适逢第四届东亚考古学会大会[FourthWorldwide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East Asian Archaeology(SEAA)]在北京举行,又蒙参加此次大会“中国青铜时代新探”专题讨论小组的五位中外学者赐稿。其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峰教授惠允从其英文新著之中译本中抽出专章在本文集中先行发表。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以参加我们发起的“中原与北方早期青铜文化的互动”学术考察活动的心得为契机,直接完成并提交了研究论文,特安排在“专题研究”板块中刊出。老中青三结合,海内外共研讨。不同的思路和角度相互激荡,不同的方法与观点交相辉映,使我们的文集大为增色。在此谨向诸位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几位外围学者沦文的译校工作,花费了我们不少精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彭小军同学在其中出力尤多。考虑到它们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刺激和借鉴意义,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同时,我们也要感谢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闫向东社长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张亚娜女士、刘能女士的辛勤付出。同于能力和精力,本文集的编纂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诚挚地希望学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希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代考古》丛书能办成整合三代研究、展现学者风貌、增进学界交流、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学术平台。

编辑推荐

《三代考古(3)》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代考古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