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科学  作者:高铁梅//王金明//陈飞//梁云芳  页数:335  
Tag标签:无  

前言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繁荣与衰退、扩张与收缩交替出现的中短期波动。经济学家们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并逐渐细化和深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同样出现了新的周期波动特征。这些现象激发着我国很多的经济学家,从不同侧面去探讨经济波动问题。高铁梅教授课题组的专著《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总结了其多年的研究成果,采用多种经济计量方法,紧密结合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从投资、消费和外贸等宏观经济的主要领域以及能源、房地产业、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的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基于一致、先行景气指标构建景气指数等监测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同行中是开展最早、影响最大的,其方法已经被多个政府机构所采纳并运用到实践中,为政府部门及时监测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作出了贡献。  该书的出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之际。发端于美国的次贷风波愈演愈烈,2008年下半年其影响已经超出美国而扩散到全球的实体经济,多个国家已经出现经济总量的下滑,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和蔓延说明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仍然应该是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课题。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对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的研究应当得到学者们更多的关注,而且,该书紧密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从不同的角度论及了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此也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内容概要

  《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汇集了近年来作者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领域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1997年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转轨特征及经济结构变化,采用多种先进、适用的经济计量方法,将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把经济周期波动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与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实际特点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首先,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建立了能够反映宏观经济主要领域(投资、消费、外贸等)以及主要行业(能源、房地产业、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等)经济运行状况的多维数据结构的指标体系,并基于此指标体系分别建立了一致、先行、滞后景气指数和监测预警模型。  《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理论、方法及实证分析》适合从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研究人员、政府相关管理决策部门从事定量分析的工作人员阅读使用,同时也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统计、金融、管理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及监测预测方法研究第1章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演进历程及学派研究1.1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阐释1.2 早期经济周期理论1.3 古典主义的解释1.4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1.5 货币主义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1.6 理性预期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1.7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对经济周期本质的阐释1.8 结论参考文献第2章 国际和国内经济景气分析研究进展综述2.1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监测现状、方法及景气指标选取2.2 国内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参考文献第3章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共变性和非对称性分析——利用动态马尔可夫转移因子模型构造我国经济景气指数3.1 动态马尔可夫转移因子模型形式3.2 建立我国监测经济运行态势的新景气指数3.3 结论参考文献第4章 中国增长周期波动研究的滤波方法4.1 增长周期波动的概念4.2 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方法构建景气指数4.3 分解趋势和循环要素的滤波方法4.4 构建中国增长循环景气指数4.5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5章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在经济预测方面的应用研究5.1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构成5.2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5.3 利用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对经济时间序列进行预测5.4 结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与其他预测方法的对比研究5.5 结论参考文献第6章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在季节调整方面的应用研究——与X-12季节调整方法的比较分析6.1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构成6.2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的状态空间表示6.3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在季节调整方面的应用研究6.4 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季节调整方法与X一12方法的比较研究6.5 结论参考文献第7章 我国经济指标季节调整中消除春节因素的方法研究7.1 月份调整的基本思想7.2 利用月平均日值法修正春节因素7.3 利用比例因子法修正春节因素7.4 利用季节调整中的分解方法修正春节因素7.5 结论参考文献第8章 我国工业景气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8.1 工业景气调查的背景及经济意义8.2 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景气指数分析8.3 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景气指数分析8.4 结论参考文献第9章 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变化特征的实证分析9.1 经济周期波动原因的主要理论9.2 利用预警信号系统分析我国“增长率循环”的特征9.3 结论参考文献第二篇 中国宏观经济各领域周期波动研究第10章 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分析与预测——利用景气指数方法和Probit模型10.1 利用景气指数判断当前经济周期态势和景气动向10.2 预警信号系统分析10.3 基于Probit模型对本轮经济周期波动转折点的预测10.4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11章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周期波动特征分析11.1 我国消费政策变迁及其对消费的影响11.2 我国消费景气指标的选取11.3 我国消费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计算及消费增长趋势分析11.4 结论参考文献第12章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波动特征分析12.1 固定资产投资景气分析12.2 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特征分析12.3 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13章 中国转轨时期物价波动的实证分析(1997~2002)13.1 货币政策对物价影响的非对称效应分析及通货紧缩的货币原因13.2 总供给曲线的估计和产出缺口弹性的实证分析13.3 消费需求对物价影响的动态分析13.4 企业效益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分析13.5 结论参考文献第14章 我国物价周期波动特征和成因的实证分析(2000~2009)14.1 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4.2 货币政策措施对物价波动的调控作用14.3 成本推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作用14.4 需求对物价波动的影响作用14.5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15章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对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模拟分析15.1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15.2 2006~2007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政策模拟的实证分析15.3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16章 中国出口周期性波动及成因研究——基于主成分方法构建中国出口 景气指数16.1 基于主成分方法构建的出口景气指数16.2 中国出口周期波动及成因分析16.3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17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动态分析17.1 利用变参数模型分析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7.2 利用变参数误差修正模型分析FDI对国内民间投资的影响17.3 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17.4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18章 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及短期波动18.1 均衡汇率理论及文献综述18.2 建立基于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模型18.3 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错位程度测算及成因分析18.4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19章 中、美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分析19.1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态势和未来走势19.2 中国经济运行态势及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性19.3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三篇 中国行业波动的景气指数与监测第20章 中国中小工业企业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开发与应用20.1 中小工业企业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20.2 我国中小工业企业景气指数的研制20.3 我国中小工业企业景气预警系统的建立20.4 结论参考文献第21章 中国石油行业波动特征分析21.1 石油行业景气指标的选取及景气指数的制定21.2 石油行业景气与宏观经济景气的相关性分析21.3 我国石油行业的周期性运行特征21.4 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石油行业的影响21.5 结论参考文献第22章 中国电力行业波动特征分析22.1 电力行业景气指标的选取及景气指数的制定22.2 电力行业景气指数的建立22.3 电力行业景气与宏观经济景气的相关性分析22.4 我国电力行业的周期性运行特征22.5 结论参考文献第23章 中国煤炭行业波动特征分析23.1 煤炭行业景气指标的选取及景气指数的制定23.2 煤炭行业景气与宏观经济景气的相关性分析23.3 我国煤炭行业的周期性运行特征23.4 结论参考文献第24章 中国房地产投资周期波动的特征——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中国房地产投资景气指数24.1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房地产投资景气指数24.2 我国房地产投资周期波动的特征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24.3 结论参考文献第25章 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研制及运行态势分析25.1 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研制25.2 钢铁工业预警系统的建立25.3 钢铁工业未来发展动向分析25.4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第26章 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6.1 汽车工业景气指数的研制26.2 汽车工业景气分析参考文献第27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周期性运行特征及其成因的实证分析27.1 装备制造业景气指数的研制27.2 我国装备制造业周期性运行分析27.3 结论与政策建议参考文献附录A 景气指数方法简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1章 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演进历程及学派研究  经济学家们很早就关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衰退交替出现的经济周期现象。同时,在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各个经济学流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对经济周期波动现象进行解释。当经济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新的经济现象的时候,其理论往往会被人们所怀疑,从而为新的经济理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引发经济学家不断完善已有的理论,有时甚至推翻原有的理论建立全新的理论框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等经济学流派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和本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20世纪60年代,美国长达106个月的持续扩张似乎预示着经济周期已经不复存在,然而新经济出现转折、进入衰退,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兴趣。人们又在重新思考着那些曾经出现过的经济周期理论,并积极思考着新的经济形势下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本章阐述了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个流派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结论和缺陷。  1.1 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阐释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源、实质和周期性等问题。马克思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到社会经济制度对生产过剩危机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交换方面,马克思认为,物物交换的形式下不具有供给和需求脱节的可能,但随着产品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使商品的买卖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商品转化为货币后,货币可能没有立即转化为商品,这就出现了生产剩余的可能。从供给角度看,马克思说:“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一种弹力,一种突然的跳跃式的扩张的能力。”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总结了作者们多年的研究成果,采用多种经济计量方法,紧密结合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从投资、消费和外贸等宏观经济的主要领域以及能源、房地产业、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的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基于一致、先行景气指标构建景气指数等监测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同行中是开展最早、影响最大的,其方法已经被多个政府机构所采纳并运用到实践中,为政府部门及时监测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作出了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刘树成

编辑推荐

  本书总结了作者们多年的研究成果,采用多种经济计量方法,紧密结合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从投资、消费和外贸等宏观经济的主要领域以及能源、房地产业、钢铁、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的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基于一致、先行景气指标构建景气指数等监测宏观经济波动态势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同行中是开展最早、影响最大的,其方法已经被多个政府机构所采纳并运用到实践中,为政府部门及时监测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作出了贡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转轨时期的经济周期波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