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学导航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马耀林 著  页数:311  

内容概要

  《大学生入学导航》主要阐述了关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内容,为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认识大学、规划大学生涯提供了一份可借鉴、可参考的文本。全书共分十五讲,每一讲内容中都穿插有“深度理解”、“热点链接”、“新生小贴士”、“新生强心剂”等附加性信息。《大学生入学导航》注重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大学生入学导航》可作为各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大学生及社会青年的阅读材料。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讲 叩问内心:读大学。到底读什么?第二讲 初入大学:新鲜生活新鲜人第三讲 规划大学:赢在起跑线上第四讲 专业认知:学习无小事专业无冷热第五讲 学会学习:永远不变的主题第六讲 课外阅读:给你心灵一片净土第七讲 经营生活:在忙碌中平衡付出与收获第八讲 七彩社团:梦想舞台展现自我第九讲 健康心理:掀起你的盖头来第十讲 心理贫困:青春不能承受之重第十一讲 人际交往:亲情、友谊。一个都不能少第十二讲 体昧情感:美丽而不可或缺的大学插图第十三讲 正视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第十四讲 合理消费:有钱的痛与没钱的快乐第十五讲 再度回首:做一名真正的大学生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洪堡是柏林大学的创始人,从洪堡提出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看,在办学思想上强调发展科学是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现在大学科研成果的多少也就是标志着大学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如果把大学为社会培养的创造性人才称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那么,大学的科研成果则是对社会生产力的又一直接贡献,二者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生产力与生命力的标志。“斯坦福精神”之所以被世人称道,关键在于她拥有众多的诺贝尔奖及全美科学奖的获得者,拥有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硅谷效应”。  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而创造性恰恰是人才的核心特质。曾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大学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经过训练而谨慎的思考态度,谦恭的行为,掌握哲学研究方法,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爱因斯坦更直接地认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社会服务看作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另一方面,大学也创造社会理想,并把这些理想传递给社会成员,通过人们的实践,使理想变成现实的文化实体。社会理想是社会需要的具体反映,这种需要是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并以社会发展规律为基础的。由于在文化积累方面的特殊优势,知识分子,特别是集中在大学校园里的知识分子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有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就能够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  (二)批判精神  与社会其他结构相比,大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知识聚集的场所。大学是继承传统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造新科技文化的场所,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二是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处。大学生产生新思想,包容新观念,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念可以并存,不同的思想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争鸣传统。追求理想的永恒特性。从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开始,就有了自治的传统,并以传播知识和研究学问为最高理想,相对超越于社会现实。  大学的批判精神首先表现为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否定非科学的内容,破除迷信与保守主义,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说,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发展史就是科学史重要过程的展开史,是一个肯定与否定相结合的扬弃过程。  大学批判精神的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进人科技时代后,技术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敏感,结果,人性变成了技术的牺牲品。同时,人性又屈服于技术,把技术崇拜为神。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两个极端而言,出现了两种畸形人,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现实社会改变这种“技术毒害”是无力的,而大学教育者,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却将其作为应有的内容。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学生入学导航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