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刘淑莲 编  页数:257  

前言

  从理论渊源上看,金融学(Finance)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起点是从宏观层面开始的,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和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后金融学才逐渐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范围逐渐从宏观向微观层面延伸,研究的内容逐渐从“Money and Banking”向“Finance”过渡,最后形成了以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和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为核心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则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伴随着学科研究内容的变化,金融活动的市场实践也形成了不同的管理范畴。正如格林斯潘所说,美联储只管货币(money),不管金融(finance)。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金融理论研究空前繁荣,继莫迪格利尼一米勒、马科维茨一夏普的财务革命之后,布莱克-期考尔斯的期权估价理论、詹森一麦克林的代理学说,使金融学充满了生机和挑战。而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又使这一学科展现出无可限量的发展前途。从最近的发展动向看,这些理论已走出学院的象牙塔,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公司财务管理的实践中。  作为金融学的一个分支,公司财务管理从以融资为核心的传统财务学派,到以价值评估、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现代财务学派,其研究视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上说,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框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二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投资和融资决策为公司创造价值。基于对财务管理研究框架的理解,本书以公司理财为主体,以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为主线,系统地介绍公司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本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体系安排上注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  本书以公司理财目标为导向,以资本市场为背景,沿着金融资产价值评估——投资项目价值评估——公司价值评估——价值创造与管理的技术路线设置各篇章的内容。全书共分6篇15章,第一篇为全书的基础篇,系统介绍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目标、理财环境、证券价值评估模型、风险与收益模型。

内容概要

本书以公司理财为主体,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为主线,系统介绍了证券估价、资本预算、长期融资、营运资本管理、财务预测、公司价值评估、期权与公司财务、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公司并购与剥离等理财技术。本书突破了财务教材的传统模式,以我国上市公司的真实数据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例将各章的概念和财务术语联系起来,运用价值评估模型将公司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和风险管理联系起来。通过反复讨论和提示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帮助读者巩固前后各章的相关概念。本书是一部将财务理论带出课堂的教科书,不仅反映了当前财务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提供了按Excel函数解决财务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通过模拟使读者增强对财务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并学会利用Excel工具进行财务分析、价值评估和财务决策。    本书既可作为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等专业本科教材,也可满足MBA、MPAcc课程学习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的需求。不论是对于渴望获取财务管理知识的学生,还是对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决策者,本书都可以提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内容。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财务管理基础 第一章  财务管理概述    第一节 财务与财务经理    第二节  财务管理目标与代理问题    第三节金融市场 第二章  证券价值评估   第一节 现金流量与时间价值   第二节 Excel财务函数   第三节 债券价值评估   第四节 股票价值评估 第三章 风险与收益   第一节 风险与收益的衡量   第二节 投资组合风险分析   第三节 风险与收益计量模型第二篇  资本预算 第四章 资本成本    第一节  资本成本计算模式    第二节  综合资本成本 第五章  投资决策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投资决策评价标准    第二节 投资项目现金流量    第三节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第三篇  融资决策 第六章  资本结构理论与设置    第一节 杠杆分析    第二节  资本结构理论    第三节  资本结构设置 第七章  股利政策    第一节  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股利政策的实施    第三节  股利支付方式 第八章  长期融资    第一节 股票融资    第二节  长期债务融资    第三节 租赁融资第四篇 营运资本管理第五篇 财务预测与公司评估第六篇 财务管理专题参考文献附录 现值、终值表和正态分布曲线的面积

章节摘录

  与债权人的索取权不同,股东对公司收益的索取权是一种剩余索取权。在公司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这种索取收益的权利仅限于公司的利润或净收益;在公司清算时,这种索取权位于其他关系人的索取权(工资、利息、税收等)之后。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股东成为公司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股东拥有公司的控制权和管理权,以确保公司在投资、融资活动中增加公司价值和剩余索取权价值。  或有索取权是一种状态依存的索取权,也就是说,这种索取权对收益享有的权利依存于未来某时刻(约定或未约定)某物(如果是约定的,又称为标的物)的状态,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和期权等。  (一)股东与经营者  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但代理关系并不必然导致代理问题。如果代理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完全一致,则不会引发代理问题,但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这一假设是很难满足的。拥有公司所有权的股东具有剩余索取权,他们所追求的目标集中表现为货币性收益;拥有公司经营权的经营者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除了追求货币性收益(高工资、高奖励)外,还包括一些非货币性收益,如豪华的办公条件、气派的商业应酬以及个人声誉、社会地位等。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约束机制,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谋求更多的非货币性收益,使股东的最大利益难以实现。 .  除此之外,代理人作为“经济人”同样存在所谓的“机会主义倾向”,在代理过程中会产生职务怠慢、损害或侵蚀委托人利益等“道德风险”。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委托人对代理人努力程度的大小、有无机会主义行为较难察觉。经营者与股东目标发生偏离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如签约成本、监督成本和剩余损失等)可能最终都由股东来承担。  根据代理理论,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长期契约或合约,一方面通过契约关系对代理人(经营者)行为进行密切监督以便约束代理人那些有悖于委托人(股东)利益的活动。这种监督机制既可以是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经营者的行政监督,也可以是具有超然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对经营者的审计监督,或者是股东大会聘请的外部审计师对经营者的外部审计监督。除监督机制外,还可以采取激励机制解决目标偏离问题,如对经营者实行股票期权或年薪制等,使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努力工作。激励成本是股东财富的直接减项,只有当激励机制产生的收益高于激励成本时,这一机制才可能是有效的。除内部监督与激励机制外,控制权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存在,增加了经营者因并购或其他原因而被替换的机会和可能,迫于自身价值和职业声誉的压力,经营者必须恪守职责,努力工作,从而部分地纠正股东与经营者利益目标的偏差。  (二)股东与债权人  当债权人借出资本后,便与股东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编辑推荐

  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系列是根据教育部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要求,由各学科领域全国知名教授领衔,精心编写而成。各门课程按照立体化教学的需要进行建设,努力构建出一个包括主干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参考用书、学生辅导用书、习题案例集、教学录像、教学支持网站等丰富教学支持资源的立体化教学体系。选用该课程主干教材的教师可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出版社取得联系,以获得相关支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务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快递给力,但书有点折了,希望以后改进包装
  •   书还好 就是最后少了10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