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临床发挥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吴弥漫 编  页数:26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医学术根基深厚,源流悠远,而究其本源,则当溯自《内经》。《内经》作为中医学术的奠基性经典,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和基本内容,确立了中医的学术理念和风格,提出了防治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历代在防治疾病、卫生保健的长期医学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内经》学术,构建了颇为系统完整而又切于临床实用的理论体系。正因如此,中医能够历2000年而不衰,至今仍然以其别具一格的风范和独到的医疗效果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为中华民族以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繁衍做出卓越贡献。  《内经》吸纳古代学术的精华,特别是引进了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和精气学说等哲学思想,以之整理、总结长期积累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奠定了中医学术的根基,因此为后世所推崇,被奠为医家之宗、百科之母。后世中医学术,以之为滥觞:《难经》问难、演绎经义,另成经典:张仲景秉其宗旨,“撰用《素问》、《九卷》(《灵枢》)”而成《伤寒杂病论》,卓为一代医圣;皇甫谧“论其精要”,合之《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而为《甲乙经》,奠定针灸学说的学科规模;金元四大家,各树一帜,各倡新说,创立学派,然其学术亦莫不本源于《内经》;明清温病学说,立论虽然迥异伤寒,但其指归,仍以《内经》理论为嚆矢……《内经》对后世中医学术的影响,可谓深远弘大!故孙思邈《大医习业》有“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灵枢》)”之论。为什么历代医家均将习读《内经》视为登达中医殿堂的必由津梁?盖因其“以人为本”和“整体恒动”等观念,既从认识论角度造就了中医独特的人体观和疾病观,亦从方法论角度导源了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诊断、防治疾病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因此,学习《内经》是掌握中医理论真谛,提高中医学术素质,继承发扬中医传统特色的不二门径。另一方面,《内经》所确立的学术观念和医学理法是亦对长期淀积的医学经验的升华,既源自实践又能有效指导临证治病,虽然古今疾病谱及治疗方法有所差异,但其以整体联系、运动变化的观念去探究疾病机理,通过调整人体生理平衡、提高自身抗病力和康复力去应对疾病的治疗思路,至今仍在以理法方药为核心的辨证论治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对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来说,学习《内经》,掌握其学术理论并用之于指导防治疾病的医学实践,是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提高医疗效果,争取成为学有根柢的“大医”的必由之路。  然而,作为中医第一部经典的《内经》,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义理渊微,识读原文殊属不易,领会掌握其医学义旨更有困难。

内容概要

  《内经临床发挥》作为医家之宗、百科之母,不仅确立了中医理论体系的规模,而且奠定了中医的学术风格和思维模式。掌握和领会《内经临床发挥》学术,并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是培养中医理论素质,发扬中医学术特色,提高临床疗效的必由途径。《内经临床发挥》内容共分10章,归纳、总结《内经临床发挥》的基本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并加以阐释发挥,同时联系后世各家学说并结合病案举例,讨论这些学术理论的临床运用。对于已经初步掌握《内经临床发挥》理论的中医药T作者,通过《内经临床发挥》的学习可以对《内经临床发挥》理论体系有更深入、系统的理解,能够从更高层次上把握其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进一步提高《内经临床发挥》理论素养。书末附有专篇介绍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推算方法,为领会和掌握中医这一独特学术理论提供学习内容和参考资料。  《内经临床发挥》作为《重读中医经典丛书》中《内经临床发挥》的高级篇,可供临床高年资主治医师阅读参考,也可供中医院校学生学习使用。

书籍目录

总前言前言第一章 《内经》学术及其临床指导意义第一节 《内经》简介一、书名取义二、成书年代与作者三、《内经》的沿革四、《内经》注家和注本五、《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及其形成背景一、《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二、《内经》学术的形成背景第三节 《内经》学术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一、《内经》学术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二、《内经》理论是临床各家学说的渊源三、《内经》理论在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四、当代医家对《内经》学术理论的创新性运用第二章 《内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临床运用第一节 《内经》阴阳五行学说概要一、《内经》专论阴阳五行学说的篇章二、《内经》关于阴阳概念和阴阳法则的论述三、五行的含义和生克乘侮规则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临床运用一、指导诊病辨证二、指导治疗立法三、归纳药物性味,指导,临床用药第三节 五行学说与中医临证一、五行归类法则的临床运用二、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的临床运用第三章 《内经》的藏象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第一节 《内经》藏象学说概要一、“藏象”的概念二、《内经》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内经》藏象学说的临床运用一、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二、《内经》重视肾气、肾精理论的临床运用三、“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第四章 《内经》的经络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第一节 《内经》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一、经络和经络学说二、经络系统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四、经络的病变机理第二节 经络学说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一、经络在四诊中的应用二、经络在辨证中的应用第三节 经络学说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一、经络学说在针灸推拿治疗中的作用二、药物归经理论三、其他第四节 奇经八脉理论在妇科疾病诊疗中的运用一、奇经八脉与妇女生理的关系二、奇经八脉与妇科疾病的关系三、奇经八脉与妇科疾病的治疗第五章 《内经》病机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第一节 《内经》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一、病机的含义二、《内经》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内经》的病因观与“三因”说一、“生病起于过用”二、“生于阳”、“生于阴”的病因分类法第三节 《内经》的发病观及其临床指导意义一、“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发病观二、“两虚相得”发病观的临床意义三、体质与发病第四节 “六气”病机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一、“六气”的含义二、六气病机的实质三、六气病机的研究方法四、六气病机的临床意义第五节 《内经》对营卫病机和病变的认识一、营卫抗邪功能失常与外感病机二、营卫运行节律失常与不寐病机三、营卫开合失常与汗证病机第六节 阴阳虚实所致的内外寒热病机第六章 《内经》诊法学说及其临床运用第一节 《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内经》论述诊法的主要篇章二、《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三、《内经》诊法学说的学术意义第二节 《内经》论诊法原理和诊病原则一、《内经》论诊法原理二、《内经》论诊病原则第三节 《内经》论脉诊一、《内经》所载的四种不同诊脉方法二、脉学基本理论三、脉象主病四、其他部位按诊第四节 《内经》论望诊一、望神二、望色三、其他部位望诊第五节 《内经》诊法学说的方法论特点一、重视全面诊察二、重视疾病整体状况的诊察三、诊病重视时、地、人的差异性四、“比类奇恒”五、“以表知里”六、“左右上下,各如其度第七章 《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临床运用第一节 《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主要内容一、治则概念和治则学说的内容二、治法的概念及《内经》有关治法的内容第二节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一、寒证、热证的“治求其属”二、“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学术意义第三节 正治与反治一、正治与反治二、反治法的具体运用三、应用反治法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反佐法的临床运用一、反佐法及其治疗作用二、反佐法的具体运用第五节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二、“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第六节 “惊者平之”的引申运用及“以情胜情”治法一、“惊者平之二、情志相胜疗法第七节 “大、小、缓、急、奇、偶、重”七方辨析一、大方、小方和大制、小制二、缓方、急方三、奇方、偶方四、重方第八章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一)第一节 《内经》对病证的认识和论述一、“病”、“证(症)”与“病形”、“病能”二、《内经》对病证的命名三、《内经》对病证的分类第二节 《内经》辨治热病的理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一、热病的命名及其病因病机二、伤寒的六经分证和“两感于寒”三、热病的治疗大法及其食复、遗病四、“阴阳交”的病机、病候及预后第三节 《内经》对咳证病机的论述及其临床指导意义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二、六腑咳和“聚于胃,关于肺第四节 《内经》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临床指导意义一、痹证的病因病机二、痹证的分类三、营卫气与痹证的关系四、痹证的各种兼证五、痹证的治疗第五节 痿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痿独取阳明”一、痿证的病因病机二、“治痿独取阳明”第六节 《内经》关于疟病的分类与辨治一、疟病的病因病机和病候……第九章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二)第十章 《内经》的“治未病”理论与养生学说附:运气学说的学术原理及推演方法

章节摘录

  关于《内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争议甚多,成书于上古之说固然不能成立,但有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者,有认为成书于汉代者,亦有人据书中有“黔首”等秦人称谓及“日畎”、“下哺”等记时用语,认为乃秦人所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内经》的成书年代  应该说,《内经》是一部经过纂集、整理的医学文献总集,成书年代,必须分其各篇的撰写年代和全书的整理、成编年代来考究。《内经》的零散篇章,非出一时一人之手,当是古代多位医家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的总结、著录而成,其成篇有先后,理论观点亦参差有异,且各种不同理论常可并见共存。而从其中一些文字章句引用自汉初文献如《淮南子》、《春秋繁露》看来,不少篇章当是写成于西汉初年以后。但作为一部完整的医学专著并以《黄帝内经》之名行世,则是某一医家对这些零散篇章做了系统的加工整理而成。从其理论较诸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史记》所载汉初淳于意(仓公)医案更为精确、完整,特别是其已经全部应用汉初董仲舒所确立的“今文经”五行学说(仓公尚用古文经五行学说),以及其他大量考证资料看,其成编行世不会早于西汉前期。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黄帝内经》是先秦至西汉时期的医学文献总集,它汇集了汉初以前不同学派、不同医家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但该书在西汉时期经过某一医家的系统整理、编纂而成书,其成编时期应在汉文帝之后、汉成帝之前,即公元前2~公元前1世纪之间。(二)《内经》的作者  《内经》题名为黄帝、岐伯等所作,其实是作者之伪托。在印刷术,特别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书籍靠竹帛刻写、传抄,传播困难。作者编著书籍的目的和动机在于使自己的学说能为世人所了解接受并能行世传播,因此书成以后,每每托名于先圣前贤,以提高其知名度,冀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即《淮南子》所说的“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古医经之《本草经》托于神农、《难经》托于扁鹊,均是其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内经临床发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