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散文史教程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谢飘云  页数:235  

前言

对于中国近代散文的研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虽亦不乏其人,但与诗歌、小说诸文体的研究比较起来,就显得力量薄弱和成果甚微了。据不完全统计,1922年至1990年发表综论近代散文的文章,只有138篇,而且集中在讨论有关桐城派问题上,这方面的文章就占了108篇。而对于近代的其他文派,或者稍有提及,或者完全空缺(《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2,《研究资料篇目索引》,上海书店)。至于研究近代某位散文作家和作品的专著,八十年代以来,当然也有陆续问世的。而作为较系统地研究中国近代散文的基本品格、基本特征和定位的著作,在此之前,还是一个空白。谢教授的这部著作的出版,将起到填补中国近代散文史研究空白的作用。本书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前人研究讨论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条件,同时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审视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疏理散文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本书在架构上。以散文发展流程为经,以作家作品为纬,较全面系统地探索近代散文发展的走向,揭示近代散文的发展规律,展现近代散文的基本面貌。这种架构,打破了以历史发展阶段为分期与“概说”加“作家作品”的格局,采用以散文体式发展演变为主线的架构方式,注意双向流程的疏理和新旧流派彼此消长的描述。本书对中国近代散文的整体把握,能把它放在时代、历史的动态发展中去考察,既注意文学的承传性,又注意对后世文学的启导性的阐述,对近代散文的时代意蕴、演变走向、发展特征做了较符合实际的概括和论述。如书中对散文发展特征的把握,能从时代对散文发展的推动和制约、中两文化交流对散文的影响以及双向性的发展脉络等方面,把握散文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探求其发展规律。观点较新颖,且有一定的创新。如在龚自珍、梁启超、章太炎的论述中,都注意对他们散文中“人的近代化”问题的论述。又如“多重变奏”这一概括,亦颇有新意,也符合近代散文发展的实际。这充分说明处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散文,是作家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体式也不断地在时代的变革中接受挑战和选择。作家们在不断寻找更适合表现时代思潮的表达方式,从而推动了文体的发展。再如对严复、林纾散文的评价,书中不囿于旧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能从他们的散文在新的历史氛围下出现的那些新内容手进行论述,而不在他们是否桐城派这一问题上兜圈子。对于章太炎的散文,过去有些论者只看到他的风格的主要方面——古奥典雅,而忽略了另一方面。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阐述中国近代散文发展历史的专题著作。全书突破以历史发展阶段为分期与“概说”加“作家作品”的格局,采用以散文体式发展演变为主线的架构方式,以散文发展流程为经,以作家作品为纬,从主题、类型、文体、语言诸方面入手,注意双向流程的梳理和新旧流派彼此消长的描述,深入揭示近代散文的种种变异,全面展现此间新旧流派的不同风貌及其各自的文学史意义,较全面系统地探索近代散文发展的走向,并寻求其发展规律。本书努力做到以史带论,而又论从史出,凸现了中国近代散文历史发展历程和特点,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断代文体史著作。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亦可供近代文学爱好者、研究者学习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导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近代散文的时代意蕴  第二节 近代散文创作的演变与走向  第三节 近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开一代文风的散文家:龚自珍  第一节 龚自珍的生平与散文创作  第二节 龚自珍散文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龚自珍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第三章 经世致用大潮涌动下的散文新变  第一节 姚莹 梅曾亮:“洞达世务”、“通时合变”的散文  第二节 林则徐:关注民族命运、民生疾苦的散文  第三节 魏源:散文的新视角 第四章 桐城古文的“中兴”与变异  第一节 曾国藩:湘乡派散文的代表  第二节 薛福成:“经涉殊域”、趋向解放的散文  第三节 黎庶昌:力陈时弊、情萦异国的散文  第四节 郭嵩焘:新时代探险者的散文 第五章 近代散文改革的先声  第一节 冯桂芬:“不信义法之说”、除旧开新的散文  第二节 马建忠:探究西学、欲挽世运的散文  第三节 郑观应:实业家的散文 第六章 具有开拓性贡献的报章政论体散文改革者:王韬  第一节 王韬的生平与散文创作  第二节 王韬报章体政论散文的时代品格与艺术风格  第三节 王韬的游记散文 第七章 新文体的滥觞  第一节 康有为:改革家的散文  第二节 谭嗣同:“冲决网罗”的散文 第八章 新文体散文的杰出代表:梁启超  第一节 梁启超的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第二节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贡献与影响 第九章 “译才并世”的两位散文家  第一节 严复:启蒙思想家的散文  第二节 林纾:小说翻译家的散文 第十章 近代白话散文的形成与拓展  第一节 秋瑾 柳亚子:主张武装斗争与宣传民主革命并重的散文  第二节 邹容 陈天华:雷霆千钧、雄狮怒吼般的散文  第三节 孙中山 朱执信 李大钊:“适乎世界之潮流”、为创造新纪元而奋斗的散文 第十一章 以古奥文风为主导的散文家:章太炎  第一节 章太炎的生平及其散文创作  第二节 章太炎散文创作的时代主题  第三节 章太炎散文的艺术风格 第十二章 近代散文体式的新创造:报告文学与通讯报导  第一节 黄小配:报告文学的奠基人  第二节 黄远生:通讯报导体式的开创者 结语 多重变奏:走向近代化的中国散文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他们以纵深的历史感,忧患人才遭扼与匮乏,把人才问题看作是最大的问题。他们虽然还没有能够找到社会危机的根本所在,但就其所指出的,却不失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感和使命感。这种执著动人的使命感,强化了作者“忧患”意识报国精神的感染力。同时,对鸦片的泛滥也极为忧患。面对鸦片对中华民族的巨大祸害,一些有识之士焦虑不安,提出禁烟与杜弊的主张,象征着炎黄后代维护民族利益的思想意识开始觉醒。姚莹、林则徐、龚自珍等对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认识更加明确,也更深刻。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一段日子里,英国殖民主义者在鸦片贸易中进行的罪恶勾当已为那些思想觉醒的作家所注意,他们的思想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同时也表明他们捍卫祖国独立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不断提高。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国际文化环境,在这种情势下,近代作家们的忧患意识,则主要表现在反抗侵略的呼喊和复兴民族的召唤,以及启迪蒙昧、唤起国人觉醒、寻找民族新生途径和重绘民族理想的新蓝图等方面。可以说,忧患意识的确是散文作家们情感世界的主旋律。其次,近代散文表现出强烈的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近代散文产生于烽火连天、多灾多难的战争年代,反对殖民主义侵略的时代精神,哺育着一代散文家,他们在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中,经受了战火的考验,激发出高昂的爱国热情。因此,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贯穿于近代散文创作中,而在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又展现出不同的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散文中,则表现在反对殖民主义的侵略上。这一时期的散文,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英勇抗敌的斗争,又强烈地谴责投降派的卖国求荣,并为抗战志士受冤鸣不平。抗争雪耻,自强自立成了这一时期散文中最突出的基调。英国殖民主义从鸦片贸易到挑起战争,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与政治侵略,激起人民的反抗,也激励作家以艺术的笔触,描写人民的反抗斗争。如无名氏的《三元里平夷录》,以朴实的文笔绘声绘色地描写三元里人民先后两次鸣锣聚众,击败英军的战斗场面,颇为真实动人。又如《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描写人民群众勇敢而机智地打败英国侵略军的故事,通过它表现中国人民自发地进行反侵略斗争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高度智慧。还有如《陈将军画像记》、《陈忠愍小传》、《江南提督陈忠愍公殉节记》等讴歌抗敌救国将领的散文,刻画出他们为民族利益宁死不屈的英雄性格,揭露了殖民主义者卑鄙无耻的侵略行径,并对放弃祖国领土主权的行为给予无情的鞭挞。

后记

《中国近代散文史教程》自1997年出版后,这十多年来,的确在不断地给我带来一些愉悦。如此书作为本科教材,让学生领略近代散文的精彩与美妙;又如《中国文学年鉴》(1998)和国内外多家刊物发表了书评,给予充分肯定,也指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再如不少读者打来电话,询问怎样才能买到这本书;等等。当然,我最看重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许许多多朋友同行的关心和鼓励,这不仅让我看重,也给了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的信念和勇气。基于以上原因,我一直在对著作进行不断充实,补充了近十万字的书稿,但限于篇幅,经过慎重考虑,我还是没有把这些文字加进去,只是对第一版在文字上作了些改动。在此书即将再版之时,原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管林教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博士生导师魏中林教授,欣然为本书作序,对我是极大的鼓励,我当铭记在心。感谢科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此书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她们创造性的工作和优秀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祈望能继续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与批评。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散文史教程》是采用以散文体式发展演变为主线的架构方式,较全面系统地探索近代散文发展的走向。深入揭示近代散文的种种变异,全面展现此间新旧流派的不同风貌及其各自的文学意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近代散文史教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老书了,备课必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