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大东关与卞庄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凤阳县文物管理所  页数:239  

内容概要

1991年和2007年考古发掘者分别在凤阳县大东关和卞庄基建工地发现两座被破坏的春秋时期的钟离国贵族墓葬,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本报告对上述考古资料及卞庄墓群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介绍。其中卞庄M1是罕见的圆形墓坑结构,出土的五件镈钟正、背面钲部和两侧边均有铭文,最重要的是“钟离之季子康”铭文的发现,说明该墓葬是淮河流域钟离国贵族“康”的墓葬,这是首次发现的钟离国实物资料。这种圆形墓葬形制非常特殊,是我国考古工作中从未见过的墓坑形状,为研究我国古代葬俗提供了新材料。两座贵族墓葬大东关M1和卞庄M1出土的青铜器组合和器形都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为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断代工作提供了佐证。钟离国墓葬的形制结构和大量的随葬品都具有浓厚的淮河流域地域文化特征,是研究钟离国历史和淮夷文化的重要新资料。    本报告可供考古学、历史学、地方史和淮河文化、葬俗文化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地貌    二、河流、湖泊    三、气候    四、农作物    五、矿产    六、交通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钟离国都城遗址与墓葬的发现    一、钟离国都城遗址    二、大东关M1的发现与考古调查    三、卞庄M1与墓葬群的发现及清理第二章 大东关M1墓葬结构与随葬品    一、墓葬结构    二、随葬品第三章 卞庄M1墓葬结构与随葬品    一、墓葬结构    二、墓葬布局、葬具及葬式    三、随葬品第四章 卞庄墓群    一、春秋战国时期墓葬    二、两汉时期墓葬一    三、时代不明的墓葬第五章 大东关墓群征集的随葬品    一、战国时期    二、东汉时期    三、南北朝时期    四、隋唐时期第六章 卞庄墓群采集或征集的随葬品  一、战国至汉代  二、隋唐时期  三、宋代  四、明清时期第七章 结语    一、墓葬结构与埋葬习俗    二、出土器物的时代特征    三、关于墓葬主人与钟离国    四、族属以及学术价值与意义附表  附表一 大东关M1出土器物登记表  附表二 卞庄墓群墓葬登记表  附表三 卞庄M1出土器物登记表  附表四 卞庄墓群墓葬出土器物登记表  附表五 卞庄墓群墓葬采集或征集器物登记表附录  附录一 凤阳卞庄M1铸钟铭文“童鹿”即“钟离”初识  附录二 安徽凤阳县卞庄Ml出土镈钟铭文初探  附录三 蚌埠双墩与凤阳卞庄春秋墓出土部分青铜器产地分析  附录四 凤阳春秋钟离城考述后记Abstract

章节摘录

  该墓葬在施工中被盗掘,墓坑的上部被施工破坏并挖掉,仅存圆形的墓坑底部(彩版二六,1),残壁高度30厘米左右。通过清理得知该墓为圆形土坑竖穴结构,根据残存墓壁的斜坡,墓坑口大底小,在生土墓壁上抹有一层3~4厘米厚的白土泥。地表原来是否有封土堆已不得而知,因为在施工平整土地时,这里已经是农耕田,这次又被平整场地破坏。根据周围地表推测该墓口距地表O.5米,墓口直径约11米,墓底距地面深4.5米,墓底直径8米。依据墓主人头向,墓向90。(图四O;彩版二四,1)。  墓坑内填土为五花土,质地较紧,没有夯筑迹象。墓底居中偏北是墓主人和陪葬人的位置,南部是放置随葬品的位置。  该墓葬主墓早年被盗掘(彩版二六,2),在主墓室中间发现两个盗洞穿过墓底的迹象,这两个盗洞正对着墓主人棺木放置的位置,主棺位置的人骨架已不存。在主棺南侧陪葬位置本应是两具人骨架,缺少了北侧的一具。2007年施工中该墓葬再次被盗掘,其盗掘位置正对着墓室南部随葬品存放的位置。该墓发现较多的随葬品(彩版二七,5)和陪葬人骨架及兽骨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凤阳大东关与卞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来只需一半的篇幅,偏要弄得这样厚,结果名不副实,实在令人可惜
    资料是好东西,可编写者也同样需要水平才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