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中的科学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矢沢科学事务所  页数:218  
Tag标签:无  

前言

诺贝尔奖的背景和历史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诸多诺贝尔奖项中比较年轻而又时常饱受争议的奖项。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诺贝尔和平奖和文学奖的争议更大。由于本系列图书名为《诺贝尔奖中的科学》,遂将以上两奖项排除在此次编撰范围之外。那么,所谓的经济学奖的争议到底有哪些?在此可指出一二。首先,到目前为止被授予经济学奖的学者有着显著的倾向性。截至2009年,获此殊荣的64位获奖者几乎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特别是美国人以及兼有美国国籍的双重国籍持有者。此两类人共计45人,占据了获奖总人数的70%;其次是英国学者,共计8人。来自英美之外的其他欧洲裔获奖者实属少数,只有一位来自有着漫长经济学研究史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经济大国的德国,而另一经济大国——日本的学者竟无人获此殊荣。此外,只有一位获奖者来自欧美以外的国家,堪称是一个例外,他就是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其次,获奖者的毕业院校集中在少数几大世界名校,如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以及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另外,获奖者的绝大多数属于“新古典派”及“新凯恩斯派”,余下的属于其他派系的获奖者屈指可数。以上种种倾向性说明了什么呢?其理由不难想象。其一,自然科学的三个奖和经济学奖都把理论贡献作为评判的依据和对象。无论是什么研究领域,理论研究者,特别是新理论的开拓者总是比实践类的学者容易获得更多的褒奖和尊重。美国中央银行行长阿兰•格林斯潘是全球著名的货币金融学家,但他却从未获得过诺贝尔奖。这源于他是个实战家,即一直从事实践性工作,而并非是一个理论家。按照以上的逻辑推断的话,如果经济史上最大的理论开拓者卡尔•马克思在世的话,他一定会获得经济学奖吗?那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以西欧自由民主主义,即以视资本主义经济为最佳经济体系为前提的。而马克思所提倡的是通过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去推翻和消灭资本主义的体系,或者说他曾经预言,这一体系从本质上最终会走向灭亡(尽管马克思的预言仍没有实现,然而,不可否认世界经济依旧是沿着他当初所提出的经济分析线条的延长线在前进)。经济学理论像其他自然科学理论被应用于实践的历史比较短,大体上可以追溯到凯恩斯之后,即20世纪后期。直观来看就是在凯恩斯理论(主要是其经济思想)被罗伊•哈罗德定型化,产生了哈罗德-多马的成长模式——这种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模型化形式不断出现,从而使经济学得以向经济科学迈进。与此同时,二战结束之后,包括日本在内的资本主义各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都进入了人类社会上最快的经济发展期。毋庸置疑,支撑此发展的正是崭新且多样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在诺贝尔奖的故乡——瑞典,瑞典中央银行认识到了经济学的重要性以及其作为科学理论的体系已经形成,遂向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出在诺贝尔奖项中新设经济学奖并得到认可。此提案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银行建行300周年之际,即1968年被正式批准,从第二年开始颁布此奖项。颁奖方式与现存的其他奖项一样,可获得瑞典中央银行的同等额度的奖金。此奖项的正式名称为“纪念阿弗莱德•诺贝尔经济学瑞典银行奖”。虽然想让人感到与其他奖项相比有区别对待的印象,但是此奖项一直以来被俗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事实上,在编撰此书期间,不论是来自美欧日的作者对本书稿的讨论,还是现场采风、获奖人采访,没有一个人使用过此奖项的正式名称。尽管瑞典皇家科学院认可了经济学奖项的设置,但当初其态度却不很积极。即使在如今,阿弗莱德•诺贝尔的子孙及执行文学奖评审的瑞典科学院对这个奖项还是不甚认可。另外获得自然科学奖的学者中似乎也有对此奖项的设立抱有不满情绪的人士。与首个经济学奖获得者同年获奖的,以提出“库克理论”而声名大噪的物理学奖获得者马莱•盖尔曼当时曾不满地表示:“难道我要和那些人共同参加颁奖仪式吗?”对经济学奖的质疑还有很多。如前所述,此奖项大多授予某个特定学派的精英,有时两个相互对立的理论的开拓者会同时获奖,诺贝尔奖之父阿弗莱德•诺贝尔的遗言是“对人类幸福做出了贡献”,然而却存在与诺贝尔奖这种精神关联不大的获奖者,比如包括凭借对金融衍生商品的研究而于1997年获奖的两位经济学家。综上原因,经济学奖项饱受争议也不足为怪。然而,笔者对于那些被视为相互对立的理论或者对人类幸福做出贡献持质疑态度的看法有所不同。上面的质疑不仅仅是针对经济学奖,其他三项自然科学奖项也同样遭受过质疑。而那些针对理论和模型的质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近似于吹毛求疵般。也就是说,即使在被认为更加严密的物理学领域,通过几十个甚至数百个理论也是无法将自然现象完全解释清楚。无论哪一种理论它只能说明现象的一部分,仅仅是为了想了解此现象的人们提供些许线索而已。如果将理论与客观现实相混淆,那将彻底坠落到理论及模型的假想世界而难以被拯救。本书所介绍的数理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直言:“不仅限于经济模型,模型(理论)只不过是在理解现象的反复部分上起到些帮助而已。”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经济学的诸多理论作为现实经济的观测工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从某种理论分析现实经济时,该理论所涉及到的经济层面就越来越能被看清。理论与现实无论是一致,还是不一致,总之理论不是用来预言未来经济的,它仅是用来衡量事物的。本书将从包括1976年获奖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在内的30多年中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中,选出作者及其他执笔者感兴趣或者是在经济学领域极其重要的人物,介绍他们的获奖理由以及其个人性格。这些人中既有主流的宏观经济学家,也有微观经济学家,还有诸如被年轻人熟知的提出博弈论的约翰•纳什、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纳曼、实验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以及唯一上榜的亚洲人阿玛蒂亚•森(对于获奖人为9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将不作为此次讨论的内容)。无论是何种经济理论都无法全面涵盖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但是,通过对这些学者的研究及其脾气秉性的追踪,或者从旁观者的眼光审视他们的世界,则有助于了解经济学这一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及异常复杂的经济现状。此外,担任此书执笔的有两位美国女性、一位德国人以及一位日本人(本书执笔者,也是所有英语部分的翻译者),都是科学领域的作家或编辑,并且都有在各自国家担任科学杂志、政治经济杂志以及报社的主编的经验,年龄也都在50至60岁之间。也就是说犹太裔、日耳曼民族、大和民族的这4位执笔者都是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候或者是战争刚刚结束时,成长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里。这样的执笔者组合至少可以保证本书的中立性、客观性,没有特定的经济学派别及学者的喜好倾向。如果由于作者才疏学浅而造成本书有不当表述的话,烦请各位读者给予批评指正。最后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卷头刊载了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达尼尔•卡纳曼教授、弗农•史密斯教授的采访(2009年12月)。两位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特此表示感谢。另外,对于在本书的出版工作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技术评论社的西村俊滋和成田恭实两位编辑也表示由衷的感谢。编著者:矢沢洁

内容概要

诺贝尔奖是这个时代最富有神秘色彩的科学奖项了。获得这一无上荣誉的科学家们,有的原本默默无闻,获奖之后便声名鹊起、妇孺皆知,有的本来就是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知名学者,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仰慕追随。他们的成长、性格、人生经历不一而同,最终却都得到了诺贝尔奖的青睐。为什么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矢沢科学事务所出版的《诺贝尔奖中的科学(经济学奖卷)》从最近3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当中甄选出11位“科学巨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探索之旅、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看看那些公众注意力之外的故事和情节……
《诺贝尔奖中的科学(经济学奖卷)》适合广大青少年、科研工作者、关注科学最高奖项诺贝尔奖的人们,以及所有热爱科学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矢沢科学事务所 译者:宁亚东 李筱平 孟庆荣 等矢沢科学事务所(Yazawa Science Office),1982年于日本东京成立的科学信息集团,法人代表为矢沢洁。该集团出版过的图书包括《最新科学论系列》(共37册)、世界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采访录《知识的巨人》、《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日本男人的精子能力》以及有关癌症、糖尿病、脑部疾病等大众医学类图书系列、动物医学系列(以上由学习研究社出版),《巨大的工程》(讲谈社)、《原始的科学》(以上由soft bank出版),《药物是如何起作用的》、《地球真的在升温吗?》、《核能的复兴》、《撼动自然界的“临界点”之谜》、《NASA每日播报:惊人的宇宙原始信息》、《NASA每日播报:惊人的地球原始信息》(以上均由技术评论社出版)等。

书籍目录

访谈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独家专访
实验经济学里澄清的和尚未清的问题
非合理化的人类行为推动了经济发展
第1章 1976年谱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2章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凯斯经济学的现代拥护者
第3章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理论的开拓者
第4章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反对教条的孤高经济学家
第5章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将博弈理论引入经济学的天才
第6章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使“福利经济学”得以深化的首位亚洲获奖者
第7章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对有违理性决策的人类行为的实证研究
第8章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用新博弈论解读战争与人类社会
第9章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贸易理论的现代策划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卡拉汉首相是在米尔顿•弗里德曼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个月前做上述演讲的。在弗里德曼的获奖理由中,“关于他在金融历史与理论……领域中的成就”这一段话令人记忆深刻。弗里德曼在凯恩斯式的政策宣告失败之际荣获诺贝尔奖,毫无疑问这对他的货币主义理论产生了强有力的提升效果。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以英国和美国为首的国家开始把其货币主义原则应用到各自国家的经济政策之中,美国中央银行的联邦储备制度也开始正式向实行短期金融目标政策转移。然而,仅仅经过几年这项金融目标就被废止了。其原因在于这一目标虽然稳定地扩大了货币供给量,但并没有挽救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萧条,甚至连防止20世纪80年代初期严峻的经济倒退都宣告失败。美国、英国无一例外。之前所述的保罗•克鲁格曼在其2005年的评述中对弗里德曼进行了如下评价:“货币主义在1959年弗里德曼将他的这一观点提出后的30年间,一直在经济争论中保有着强大的实力。”“然而,现如今的货币主义却笼罩上了过去失败的阴影,露出了溃败的迹象。”据说对于保罗•克鲁格曼的部分评价,弗里德曼自己也表示赞同。2003年,他在英国的主要报刊《金融时报》中这样写道:“将货币量作为目标的方法并没有成功。现如今,连曾经对其极力推行的我也不清楚是否可以继续推行这种方法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以清新活泼的笔触描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成长经历和治学风范,生动剖析了获奖者的人格魅力和成功之道,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获奖者深奥的经济学成就进行了解读,是一部将经济学家传记与经济学学术思想融为一体的优秀科普读物。  ——李仁贵

编辑推荐

《诺贝尔奖中的科学(经济学奖卷)》:他们为什么获得了诺贝尔奖?聚焦诺奖最近30年历史中的十几位科学明星: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性格,还有他们最最真实的一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诺贝尔奖中的科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质量不错,不过翻译得不怎么好
  •   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   虽然只是评论了诺奖中部分经济学奖获奖者,但都是很有代表性值得大书特书的经济学家。可以较深刻地了解获奖者贡献及主要经济学思想,本书很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